这个太简单了。
没见过我跟别人你一句我一句有来有回的辩吧各位?
因为我深谙一个道理:无利不起早。
你把这一句话吃透了,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杠精阉割手术,以后再看见同类,你打心眼里就没半点扑上去击剑的冲动了。
无利不起早在辩驳场合怎么解释呢?
辩驳,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文斗的一种。
与之相对的,是武斗。
文斗跟武斗可不仅仅是动嘴或者动手的区别,这俩在逐利角度,是完全相反的俩行为。
简言之,武斗不能见顶,文斗斗给顶看,才各自能取得利润。
武斗,咱比方说打架,就没利益可言,为什么呢?
因为打架的双方上头,是有顶的,是有更高级的力量会遏制打架的,比如法律。
所以大街上动手的俩人,最后你看吧,谁都落不着便宜,一个抬走医院躺着,另一个拷走所里蹲着。
而能得着利的武斗,都是没有顶层规则存在的武斗。
比如战争。
古往今来,国家之间干起来,你往根上捯,肯定一边是为了夺利,一边是为了守利,国家内部有法律,国家之间可没有通用的规矩限制。
所以在这种没有天花板的武斗里,才有赢家。
这道理是不是能通?能通就看文斗,文斗正好相反。
也就是:
有顶的文斗,才有利;无顶的文斗,冒傻气。
那文斗的顶是什么?变数可就多了。
最朴素的看,这顶是真理。
桌上有个饺子,我说是韭菜的,你说的粉条的,咱俩辩论半天,咬一口,辩论当场结束,因为真理就在馅里包着呢。
真理就是顶,就能证明谁对谁错。
剩余的文斗也都一样,都有个顶存在,而且你看看靠辩驳别人能吃饭的人,都是在顶上获利的。
文臣们互相辩论,为的是谁口条利索,君主给他多发工资,君主就是文臣的顶。
辩论赛的辩手们把话筒都拿嘴滋湿了,主办方和观众是他们的顶,谁赢了,谁得利,或得名。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各执己见,天下苍生是他们的顶,这帮人可以收徒弟门生,学费搁当时可不便宜,连孔夫子收徒都要肉条,当时可是吃土是年月,肉老贵了。
所以他们之间各执己见,也是表演给他们的受众看的,觉得哪位子有理,就带着学费给哪位子磕头拜师,这位子名利双收,搞不好有君王服气,这位子还能混个国师当当。
哪怕是今天,网上的各种带V之间唇枪舌剑,人家也是为了卖课,反正互相一喷,吊毛都不掉一根,俩人知名度都有了,何乐而不为?
也就是说现在公开场合辩论的人们,也是在牟自己的利。
这就是在文斗领域,无利不起早的应用。
换句话说,有裁判员的文斗,才是有意义的,因为裁判员们可以给文斗高手发口粮吃。
而不见顶的,没有裁判员的文斗,就是犯傻了。
我说火星人都是双眼皮的,你说不对,你说火星人的欧式大双都是做的,他们天生都是单眼皮的。
这玩意……能有火星人出来扒开双眼皮给咱展示刀疤么?
不能够。
所以你就想想,但凡在日常生活里,你能开口跟对方辩三个来回以上的话题,基本都属于这类没有顶,没收益,没裁判员的三无产品。
那你还辩个毛?
人的所有行为总得图点什么吧亲。
辩论的最终结果往往就是你浪费了一把光阴,口干舌燥,没有结果不说,言辞犀利点搞不好还树立个敌对面出来。
稳亏不赚的买卖。
有人说不对啊,比方说我跟人辩,领导站旁边听着呢,我把他辩赢了,领导用我的方案,我就涨工资了。
这不是有顶么?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你压住了性子想想,这份利是领导能给你的,领导现在是个中立面,而对面是个对立面。
你把中立面拉成同盟简单,还是把对立面拉成同盟简单呢?
所以,这种情况,哪怕你肚子里都是理,聪明的办法也不是跟对面互喷,而是下来自己找领导,把你的想法心平气和跟领导说。
毕竟你的目的是拿下领导,那就直接万军丛中取领导首级便好,跟对面辩锤子辩,搁这打代理人战争呐你?
然后还有一点。
所有爱跟人辩跟人杠的脾气,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证明自己是对的。
证明自己是对的前提,是已经认定自己是对的。
那么,你把一个你认定的真理,通过比较负面的表达,去把一个本身就跟你有对立立场的人给教会了。
他付出的学费,是浪费了你时间,送你一肚子气,最后全把他教明白了人家也不服你,背后还嚼关于你恃才傲物不懂谦虚的舌根子。
你这不是好心办了好事,教出来个好学生,却收了一堆大粪当酬劳么……
因此,你认定正确的,就绝不辩,对面大放厥词,你嘬一下牙花子都算你输。
我在线下线上遇上这种货多了,但凡他开口,条件反射我掉头就走,他要是不依不饶拉我袖子,我回头就一句话:
给多少钱学费您内?
所以,力图用辩论自证的人,本质上,是对自己掌握真理的不自信。
你要是够自信,对面不出点血,你愿意把自个辛苦论证出来的真理白送给他?
姥姥!
子曰:将军有剑,不斩苍蝇。文士有书,不揩屁股。
你要是觉得你就是一怀揣万卷的文化人儿,够自信胸臆间的至理是正确的,而且不贱卖,更不白送,那你再遇上以驳人为乐的社会闲人,保证没半点给他捧哏的激情。
而是宣声佛号:阿弥陀佛,老衲要回家搂着娘子吃肘花去了,失陪!
一溜小跑你就肉遁去也。
统计局工作人员也不过是公务员,没有受到过经济训练,所以他仅仅是给予统计,但是并没有解释能力。他所说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普遍通用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具体的说是每小时经济产出(output per hour worked)。
我们可以对比下这两个概念,统计局声称的“全员劳动生产生产率”是生产总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意思为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普遍所用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小时产出,所以实际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除以平均工时。由于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大概是2200小时,美国则为1750小时,所以实际上他的统计数据还要高估了,所以这个值应该为6%左右。由于我国处于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赡养比例较低,就业人口比例依旧高于平均水平。我国现在约有7.75亿人就业,而美国只有1.5亿人就业;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都更长,分母更大的情况下分子就更小,所以实际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国家(美国)要比经济水平相对更低。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普遍估计韩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仅为美国的50.2%,日本则为65.4%。西班牙本身经济水平和韩国相近,但是工作时间远远少于韩国,实际上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韩国,而根据OECD的估计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则为美国的74.5%。
即使如此,这个数据很明显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理由有两个:
一个可靠的方式是使用尽可能接近现价的不变价计算单位,并且使用购买力计算,例如OECD本身选择的是constant prices 2010 and PPPs。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做估算的话,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现在大约美国的25%,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可靠应该略高于美国的20%。所以,普遍的估计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略微高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20%,一个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21%。
从某种意义上,即使是21%的数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大大高于现在已经测算的规模,在过去5年中国就已经更改了3次统计测量方式,每一次都提高了经济规模。即使如此,潜在的经济规模依旧存在,所以经济水平的低估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被低估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官方声称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远高估了,因为中国政府高估了自己经济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