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决于看书的目的和重点。
有的人可能看了一本书就大彻大悟了,有的人可能看了一辈子书,还是“一知半解”“百无一用”。
看书时需要把“知识”和“思维”(或者说“智慧”)区分开来。
很多人都在努力看书,但有些只是把自己看成了“数据库”,变成了人形移动硬盘,即便脑袋里数据和各种知识超级多,也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甚至阅读理解差到连最起码公正客观的看问题都做不到。
而有些人慢慢把自己看成了“CPU”,做到了触类旁通,能一点就透,具备了让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好或过得更惨的能力。
从“数据库”变成“CPU”,需要明确看书的重点,也依赖本人的品性和天赋。从“CPU”变成对自己对他人都好的“好人”,需要明确看书的目的。
而除去功利性,单纯看对知识和真相的渴求,看书只是一种能以比较低的成本了解世界的方式,比较聪明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会较早通过看书而做到触类旁通,而不那么聪明且经济条件不那么好的人,可能一辈子只能专精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领域也做不到专精,只能勉强粗通。
不论是功利性还是单纯的求知欲,主要还是取决于读者自己究竟是什么。单纯去考虑看过什么书,既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