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格最严密的区域,██倍增的区域,就是性和政治的区域:好像话语远非那种缴械性态(sexualité)和平息政治的透明或中立的要素,而是它们以一种特许的方式行使一些最生畏权势(puissances)的场所之一。话语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微不足道的东西,但笞挞它的禁止却很早就迅速揭示了它与欲望和权力的联系。
战争早已打响,这只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事实。可是,依从陈旧法律图式的辩护师们对此却莫名惊诧。
那么,在“最平常不过的现代社会”的灯塔里(或者你们喜欢的话,在姜█幻想的“天上地国”里),战况如何呢?
尽管有着所有这些限制,在“9·11”事件之后,政府还是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许多限制情报的改革抛到一边,并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范围内都建立起大规模监控网络,以实现对美国人的全体信息感知,“9·11”事件后为搜集外国情报而创建的项目也被专用到美国人身上。此外,新技术能力使国外监控也能横扫到美国人——这既出于偶然,也是有意。数字革命使情报界最疯狂的梦想成为现实。当然,对全球恐怖主义危机的感受让这种渐进的侵蚀被人们采纳,并被赋予正当性。但全面监视的本土化在反叛乱战争的逻辑中有着更深层的根源。事实就是,在这个新统治范式下,每个美国人都是潜在的叛乱分子。
......
除了这些地方和国内的监视项目外,用于搜集海外情报的项目也被转用于美国大众。小布什政府在美国境内实施臭名昭著的国家安全局窃听计划时,事先并未获得法院批准或任何法院命令。国会通过了第215条项目,授权从美国的电信公司收集数据。国家安全局落实了若干通信情报项目,用于捕捉并监听包括美国公民数据在内的所有电信数据。通过在私人领域与微软、AT&T和社交媒体的合作,联邦调查局和国家安全局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后门,以访问电子邮件服务和云存储设备,并可直接访问雅虎、谷歌、脸书等公司的服务器。
——《镇压革命:美国政府针对其公民的战争》
这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但这种种权力技术却并非姗姗来迟,因为至少从19世纪起
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处于社会的战争中——不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而是富人与穷人对抗的战争,所有者和一无所有者对抗的战争,雇主和无产者对抗的战争。
——《惩罚的社会》
“流动人口”、“危险个体”、“与工厂节奏相摩擦的工人”作为不愿驯服的暴民,始终是惩罚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也看到,整个社会是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这不是一个朝着固有目的纯粹展开的过程,而是力量关系的消长、不同策略的运用。
这让我不得不再次想起青年马克思的深刻洞见:“安全是市民社会的最高社会概念。”
因此问题不在于重新虚构一个战火波及不到的桃花源(也是这个桃花源中人制订新法、擦去了血迹斑斑的镇压过程,并把它重写为伟大的精神谱系),而在于要去发现诸权力关系的运作形式、它们的策略、它们的战略部署。
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发现了貌似无所不包的资本“自行增殖”的规律的同时也立即发现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对权力网格的分析不过是为了找出可能的抵抗点。战争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这是战争,而依旧将之幻想为虚伪和平的延续。
现在问题是,国内官媒甚至各部门之间的声音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哪怕洋大人、1450不打认知作战,官媒的认知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分裂的。
官媒的领导很大一部分是恢复高考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前这段时期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本身的认知就有些缺陷。
要反认知作战,不仅要自底向上,更要自顶向下,把自己的认知给统一和明确了。
某大v震怒:这不存在!
有些答主否认“认知战”存在,还倒打一耙说认为敌对势力发动认知战的想法是单纯的,是不了解现代社会生活的,我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古代有“攻心”,现代意义上的宣传战或心理战,一般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也就是从这时起,社会科学领域与军方合作,对宣传战的技巧、功能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二战之后本来“宣传战”的热度有所减退,相关机构人员裁撤,拨款减少。但很快,随着冷战爆发,这种不见硝烟的战争武器在全球再次流行,而且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直至今天。
许多国家都在搞宣传战,但美国毫无疑问是碾压其他国家的存在。甚至可以说,80年代以来,美国的宣传战实力比全球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强得多。我就以美国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宣传战和心理战究竟是怎样的。
早在100年前的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开始使用宣传战这一武器,而且这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战争武器之一。那个时候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盛行,多数美国人根本不愿意卷入大洋彼岸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
为了鼓动美国参战,英国首先利用宣传武器,将精心编织过的信息传递给美国。他们直接切断了德国和美国之间的海底电缆,垄断了向美国传递信息的渠道。大家现在听到这段有没有感觉历史在重演?威尔逊总统决定参战后,迅速组建了负责宣传的机构。媒体上出现大量谎言,德国被塑造成屡屡损害美国利益的吃人恶魔形象。
美国人民哪受得了这种刺激,群情激愤,纷纷支持美国参加战争。同时,协约国虽然无法影响德国媒体,但他们操控中立国媒体,以及对德国散发空中传单,以此来扰乱德军心理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民众逐渐发现,那些有关德国的负面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子虚乌有,他们深感自己受到了欺骗。于是美国社会出现了反对宣传的风潮,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宣传这个词,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成为一个彻底负面含义的词汇,等同于欺骗洗脑。
但是这并不能阻碍美国政府继续把宣传当做其重要的战争武器。宣传这一词改头换面,以国际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软实力等词汇重新出现,而且形式更加隐蔽,技巧更加娴熟。
可以说这100年间,美国不仅仅是热武器不断进步,宣传战这一武器也迅速升级。在军方的支持下,美国学术界的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展开了各种相关实验,而且是拿真人做的实验,研究如何操控人的心理。所以说,红警里的尤里貌似是在影射苏联,事实上说的是美国自己。
这些宣传战的项目资料很多都是军方的最高机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机密逐渐解禁,美国宣传战的目的、技巧、资金来源等逐渐为人所知,一些具有正义感的学者对宣传战开始的研究和批判。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胁迫之术:心理战与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1945~1960)》。其作者是美利坚大学的教授克里斯托夫辛普森。其英文版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而中文版要等到2017年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下面我读两段这本书的导言部分,大家随时对照,看看这次乌克兰事件中能不能找到对应。
美国政府关于心理战的全面解读可以在美国军方冷战早期的战争计划中找到。这个军方的定义从出台之日起(1948年年初)就被定位为最高机密,40多年中一直是官方的秘密文献。直到1980年代晚期,我通过档案解密法的申请,才得以获取早期心理战计划的一系列记录。其中的一份文献中有这样的内容:
心理战不同于正统的军事行动,它使用一切道德的和物理的手段,以达到:
1.摧毁敌人战斗的意愿和能力。
2.剥夺他从盟友和中立方获得的支援。
3.增强我方军队和盟友获取胜利的意志。
心理战使用任何可以影响敌人思想的武器。这些武器被界定为心理的,并不是因为武器本身的属性,而只因为它们产生的效果。因此,各种公开宣传(白色宣传)、秘密宣传(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各种破坏行动、颠覆行动、特别行动、游击战、间谍活动,不管它是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还是种族性的压迫手段,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武器。它们的有效性在于可以在敌人心理上制造各种纠纷、猜疑、恐惧和绝望,而不在于它是否来源于宣传机构和心理战机构的策动。
军方文献接着总结了上述提及的几种说服技巧,包括三个基本概念:“白色宣传”、“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
“白色宣传”,按照军方说法,“强调简洁、直白和不断重复”。它需要被包装成受众所理解的真理性、平衡性和事实性的信息。美国公开承认通过“美国之音”等媒体途径对这类信息进行宣传推广。
“黑色宣传”则相反,它“强调烦扰、混淆和恐怖”。“黑色宣传”的计策包括伪造敌人文件并将它们分发给目标受众,以此降低敌方的公信力。美国政府官方否认执行“黑色宣传”。但事实上它一直是美国国内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灰色宣传”,正如字面含义,介于 “白色宣传”和“黑色宣传”之间,主要包括,在宣称独立于美国政府的新闻媒体中散布有关敌人的错俣信息。
同一时期,其他美国军方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文件强调了美国当时心理战策略的另外三个特征:
①以“貌似合理的推诿”让美国政府否认发动 “黑色宣传”的责任,而事实上这些宣传活动都来自于美国策动;
②有意将中立国极端化地归属于“支持美国”或“反对美国”的阵营;
③秘密地将美国公众与外国公众一起作为心理行动的目标。
引文部分结束。
大家有没有感觉特别熟悉?这些美国军方绝密文件中展示的宣传战略和战术,在今天,在我们周围依然上演着。
对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美国对中国的心理战应该是由抗美援朝战争,也就是美国所说的朝鲜战争拉开的序幕。
美国有专门针对朝鲜战争的心理战办公室,通过广播传单等各种方式企图瓦解我国和朝鲜的军队与人民,并在国际社会上争取支持。为此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发动了所谓的“真理运动”,这一心理战的项目获得国会拨款1.21亿美元。要知道,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外汇储备也只有1.57亿美元。
面对财政上的巨大劣势,我国政府和志愿军并没有惧怕,而是果断采取了反宣传的措施。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国和美国的行为完全不同。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反宣传不搞阴谋诡计,全是阳谋。
比如最近几年为大家所熟知的战俘营里的奥运会,据说姜文正筹备拍一部这个电影。比如我国针对黑人士兵的宣传单,用浅显易懂的话告诉他们真正的敌人是美国的反动政权,黑人应该组织起来,为提升自己种族和阶级的地位而战,而不应该远跨大洋来干涉别的国家。这个传单很有名,50年代的时候,曾经被某议员在美国国会上面宣读,当然他的用意是证明中国的宣传有多么厉害。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下期文章可以讲讲这个传单。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更是在全球培养出一批精神中国人。虽然那个时候对中国批判的声音还是很大,但双方是可以对抗的。
但是在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美国在宣传战这一块在全世界形成了碾压的地位,甚至不需要依靠其他任何武器,仅凭这一项就能颠覆其他国家的政权。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阿拉伯之春。通过社交媒体来发动颜色革命。
有关乌克兰事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尚能看到不同观点之间的激烈交锋,可是在西方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你看不到任何关于俄罗斯的正面信息和观点,连中立的信息和观点都没有,完全是一边倒的批判和谩骂。
无论你对乌克兰事件是什么立场,你觉得这种景象正常吗?这是一个号称自由多元的媒体应该呈现出的景象吗?更不要提国外的社交媒体用户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利益关切和文化背景差异巨大。有多少信息被屏蔽?有多少账号被封禁?
所以不要再抱有天真的幻想了,什么网上的信息都是观点的正常自由表达。美国数十亿数百亿的心理战资金,早就源源不断的流入各种账户,媒体平台早就成为重要的战场。必须首先承认这一点、认清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应对,才能在将来建立起真正自由发言平等赋权的平台。
最后需要强调,这里只是说明了心理战和宣传战客观存在且形势严峻的事实。大家在网上发言时切不可因此就乱给别人扣帽子。不要因为观点不同就互相说对方收了谁的钱,被谁洗了脑什么的。发言的时候要讲证据,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性。
以及最后的最后,不建议大家购买心理战的起源那本书。因为现在已经买不到了,二手书市场要200元左右才能买到一本。他的核心论点什么的并不复杂,更多的主要是资料的列举,大量的资料,大量的文件,如果不是专业从事这方面研究,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买一本。有条件的可以下载电子版或者去图书馆借阅。
想要应对方案的话好歹先把后台数据拿出来给大伙看看呗
俄罗斯的宣传部门花了八年时间,把乌克兰打造成了一个腐败、无能且不堪一击的国家。
这一点俄国人信了,中国人信了,欧洲人信了,美国人信了,甚至连乌克兰人自己都信了,从认知战的角度来说,不可谓不成功。
但到了战场上呢?
恐怕俄国才是那个腐败、无能且不堪一击的国家!
苏斯洛夫改变不了苏联,佩斯科夫也帮不了俄罗斯;如果说这场战争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一切的宣传和认知战,在事实真相面前都不堪一击。
用硕帝月经圈最爱用的一句话说就是:这个时候公开反对俄罗斯的,不是港独就是疆毒。
我举个例子,比如最近在我高赞回答下留言的某人 @四畦村村长,就表现出他是东突爆恐分子的一面:
此人层公开站在东突暴恐分子立场质疑教培中心,理由居然是没看到教培中心的学员出来现身说法:
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反驳,因为不论央视新闻还是新闻频道专题节目,以及英语频道的新疆反恐纪录片,都有N多个学院出镜,随便B站一搜就搜得到。这位不知道是装看不到,还是真眼瞎。
最能说明他立场的是被人指出后,他居然如此狡辩:
他的意思是东突暴恐分子要杀光汉人的话还是有理的一边?
实际上混淆黑白是东突暴恐分子惯用手段,比如当年和田劫机案发生后,世伟会就公开搅浑水说这是汉族乘客抢维族乘客的座位而发生的群架——这就是把正义的反恐斗争庸俗化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冲突的下作肮脏手段。
就是好奇下:既然说「认知战」,那认知上接受了「1小时22分攻下基辅」、「乌克兰已被新纳粹控制」、「泽连斯基早就离开基辅」、「特殊战备不是核力量」的部分中国网民,在认知战里算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另外,是谁打的他们啊?
怎么引导?
明确表态都不敢,自己这边精分还怪别人吗
一边是俄乌开战,一边是美国窜访台湾
你要怎么表态?
说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吗?那俄国在做什么,下一步国际场合问你为什么不谴责,怎么答?
说支持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东乌独立合法吗?窜访台湾的人就等着这句话呢。
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尽快出台《禁止阅读合订本》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