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激战正酣,我国选手谷爱凌在参赛间隙吃韭菜盒子一瞬间带火了这个中国传统食物。其实,韭菜盒子并不简单,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
韭菜是中国传统的蔬菜之一。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夏小正》中,就有3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种植韭菜的记载。《史记》里以“千畦姜韭”;来形容富饶,可见在汉代韭菜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唐宋时期,“初春早韭”成为文人士大夫形容菜肴美味的一句成语,可见当时韭菜已经成为美味的象征。元明清时期,著名的农业书籍《农书》《学圃杂疏》《授时通考》都记载种植韭菜的利润很大,韭菜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古代,韭菜有一个好CP叫做葵,一般古诗中都是葵韭并称。不过随着历史的演化,葵菜逐渐被人们遗忘了,连“葵”这个称呼都让位给了今天更加流行的向日葵,但是韭菜一直绵延数千年传承了下来,到今天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重要菜肴,甚至还衍生出更加名贵且好吃的韭黄等”亲戚“,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味觉体系。
韭菜盒子的做法是用面皮把韭菜馅儿包起来烤熟,面皮是用小麦磨成粉擀成的。小麦是咱们的主粮作物之一,但是并不是中国原产。大概5000年前,从中近东的新月沃地起源的小麦,万里迢迢通过中亚,传入了现在的新疆地区,再过500到1000年,就传播到了中原地区。不过在当时,小麦只有一种吃法:麦子收获之后,通过碾盘碾棒或者舂捣,脱去坚硬不好吃的外壳,然后一粒粒的蒸成干饭,或者加水煮成稀粥。大概直到战国晚期,小麦才有了第二种吃法——磨成面粉,因为那个时候的古人发明了好用的工具——石磨。石磨一般呈圆形,分为上下两扇,下扇正中有一个铁质的立轴,上扇有一个对应的空腔,可以套入铁轴旋转。此外,两扇的接触面有一个空膛,叫做“磨膛”,膛的外围密布磨齿,在磨的上扇留有磨眼。把主粮放入磨眼中,拉动磨盘旋转,就可以把一粒粒麦粒磨成面粉。战国以前,古人还可以通过刚才咱们提到的碾盘碾棒来把小麦碾成面粉,但是效率较低,没法量产。战国时期石磨出土很少,专家推测没有对当时中国的饮食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到了秦汉之后,石磨越来越多,面粉加工越来越普遍,古人就可以把面粉擀成皮儿,包饺子和盒子啦。
当然,做韭菜盒子的韭菜馅少不了鸡蛋,鸡蛋的历史也很久远,考古学家在江苏句容一座3000多年前西周的墓葬中,发现了满满一罐子鸡蛋。鸡蛋还和中华文明的创世神话有关,“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就是古人对宇宙创生最朴素的理解。
小小一枚韭菜盒子,背后的文化故事难以详述,不过毫无疑问,正是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才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好多好吃的。在奥林匹克旗帜的飘动下,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古老文明,必将在不断的交流与互鉴中,不断凝结出新的文明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