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两天写了个2700赞的回答。这事海外也在热议,所以看好多人又说起饶毅来。
我觉得有个评价一下让我看了后豁然开朗:“他不过是长期处在左派学术精英圈子,跟现实社会和普通人脱节罢了”。这一下子让我想起来司马光砸缸后对王安石的评价:
“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王安石大才子,“但不晓事”显然不是指做人、做学问或做官,从后来王安石变法看实际上是指他不理解普通人的生活,只会从精英和上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饶毅的回应本身是不值一驳的,甚至有人说反而弄巧成拙:审稿不需要时间么?发表不需要时间么?2011年发表的文章,活就是2011年做的?
还有比如“我女儿上的不是我任教的大学”,这更是明着欺负国内人不了解美国大学录取流程了,以为美国跟国内一样是靠统一考试、一般走关系只能在某个特定大学?资源只要堆在孩子身上,还不是哪个校都一样。
所以,我前几天可能还觉得他故意如此误导,现在才觉得,其实饶先生只是不理解普通人的思维而已:在他看来,教授子女上好学校,本来就天经地义,论文那些操作可能每个教授子女都有,所以人还觉得很委屈:朱教授家根本用不着什么滑冰去大学录取,你们这些孩子上不了名校的XX是在幻想皇帝的金锄头。
其实,如果你设身处地站在他那个圈子想,的确任何错误都没有;类比一下就是普通人上个哈佛耶鲁得兴奋死,而小布什、川普上名校人觉得理所当然(Trump还是别人代考的SAT),至于其他普通人怎么想,你觉得他们会在乎么?
你也很难说这是“傲慢”,毕竟精英阶层思考的问题,的确跟普通人角度和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饶先生会批判学阀,而不是批判这种教授的优势。
主要是混战成一团。其实老实说,之前朱易代表中国出战,我还挺得意的:还是美国人厉害哇!
饶毅一出场,我又反过来想了、觉得朱易不厚道——其实可能是因为饶毅黑川,而我是川粉;但你说肘子也是川黑,我怎么就喜欢看他掐饶毅呢?无非是肘子说的列的,都是事实罢了;
但在我看来,也算一场闹剧而已:莫名其妙的出手援助,反而拉来了更多的仇恨;
不过我觉得所谓“人设崩塌”也不见得。饶老师应该是中国学术界的王安石了,无论结果如何,他寻求变法、攻击学阀之类的事情总是对普通人有利的。
人性这玩意,太复杂。每个人的经验和理论,其实都是环境所塑造的。经历此事,我才真意识到,很多左派并不是“坏”,而是真的是这样想的。比如提出“租房不许查历史以保护某些种族”的左派议员,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普通房东见到某些种族的人连租都不租了。
因为议员既不需要租房,也不需要当房东。
这件事最重要的影响是:有损饶毅老师的「信誉」。
说白了就是之前饶毅很高调地宣称搞学术不能近亲繁殖,把自己在道德上拔到很高,然后出女儿挂名这种事。即使他女儿这样做没捞到实际上的好处(在申请时当然可以讲自己在做课题,但功力还是完全达不到论文见刊的),摸着良心说,这难道就不属于学术近亲繁殖行为了吗?
当然了,即使饶毅其人道德有亏,也不影响对国内学术界的不良风气加以批判。问题在于,像之前所谓的饶毅揭露中国脑计划内幕、蒲慕明横行霸道啊,在围观群众看来,相关事件的 唯一信源 就是饶毅在公众号上自己说的。
我们会相信他的话,纯属大家一贯相信饶老师道德标准高。现在发现也就这么回事,饶老师以后写小作文,可信度总该打一个折扣了。
题主贴出的微信文章,和我的想法相同:
我不想去查了,饶老师过去究竟有没有批判过学阀为自己的子女亲属等入学、找工作提供便利。就当做没有吧。不过,饶老师今后如果写这部分内容,我是不会看了。当然,我看不看又何妨?
别的回答已经嘲讽完饶毅老师了,我这里讨论一下背后的逻辑。其实包括国际生在内,如今很多人都是靠“额外科研资源“(非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最终脱颖而出被顶尖名校录取的。他们是优秀,但没这些额外资源很可能不会被录取。
先来一个比喻:来高盛应聘工作
A候选人:大学GPA3.9,英语专八,奖状一箩筐。大学学生会干部,组织社团活动,拿过奖学金,文章发表在校园周刊上
B候选人:大学GPA3.8,有过两段头部实习经历,有CPA证,有高盛经理推荐信。大家知道B有这些成就因为他爸是金融圈大佬。
肯定是招B。因为公司追求的是员工对公司回报率最大而不是公平。虽然个人能力上A可能比B强,但由于B家境优渥,他能更早地掌握工作真正需要的技能,提前积累经验和人脉,这样入职后会更顺畅。同时他父亲的资源也能为公司所用。
换到美国本科申请:
1. 美国大学招生和中国大学招生有本质区别
国内大学高考招生讲究公平,只考高中知识,谁分数高录取谁。美国大学适者生存,变相鼓励额外资源的帮助。美国大部分名校是私立的,每一个招生名额都给自己带来尽可能高的回报。官二代,富二代,体育生,学霸等等都要招来确保这一届学生带给学校的整体回报最高。
之前一个富二代就把美国本科招生比作风投:“亚裔学习成绩都很好,毕业后都是中产百万富翁没人给学校捐钱。犹太人有1%的几率成亿万富翁,99%的概率平庸。我招100个犹太人最后有一个大富大贵给学校捐个几千万我就成功了,换我我也不招亚裔。”这解释了犹太人占美国人口2%但哈佛本科20%学生犹太人,而相比之下亚裔比例却不高。
2021年哈佛校友捐款532亿美金。本科录取的比例/总人口约等于这个群体的捐款比例
啥?你出身贫寒但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立志做学术是明日之星?我把你拒了,把位置留给富二代。你博士申请的时候还是会来申请我们的。这样做不公平?我是私立学校,我想招谁招谁,招生公平是麻省州立大学关心的事
2. 美国大学看重的学术能力
美国大学最看重的是学术能力。这里的学术指的是大学相关专业知识而不是高中的成绩。课外活动本质就是学术兴趣的延伸。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解的人会写出更好的文书。很明显走过科研流程的学二代比普通人能写出更有深度,切合度更高的文书
我自己见过太多优秀的学生没意识到美国本科招生的核心逻辑。他们整个高中都在卷高中层面的成绩:刷SAT,GPA努力满分,高中社团,高中竞赛等等。受高人指点的去弄暑期学校,付费科研经历,教授推荐信。申请中前者完全输给后者。北京的孩子都知道这几年人大附中和实验中学的申请结果,懂得都懂
招生官知道这些科研经历是付费刷的吗?当然知道了。同一个教授的推荐信一年出现十次肯定是去中国捞外快了。但人家仍然会录取这些人。原因非常简单:高中成绩优秀不足以证明这个人能在大学里照样学习优秀。然而已经上过暑期学校,3个大学入门课程拿A,有教授推荐信的人则基本能保障会用好学校的资源。
实证部分:
对于普通人:
美国申请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是学术能力和申请的操作。
美国本科申请需要提交很多材料。PCA压缩后在我看来有两个主要维度:学术能力和申请季的操作。学术能力包括了GPA,标化和暑期学校,科研。操作包括了学校名单,申请专业,文书修改等等。如果想申请名校,两者缺一不可。
学术能力的体现:
•竞赛获奖。美国有一些小规模的科技竞赛,高含金量,比如原英特尔科技竞赛。很多名校有自己的学科竞赛,一旦获奖就相当于自主招生-60分的待遇。
•教授推荐信
•1-3个高含金量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其实就是从侧面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难点在于如何把学术兴趣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好的课外活动需要专门的人帮忙设计,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对自己所申请专业都不了解的话不可能能做出好的课外活动。做出的活动肯定没有区分度。
•美国大学暑期课程。美国大学都会有面向高中生的暑期课程,难度是大一入门课程,比如微积分,统计,物理入门,哲学入门等等。一般一个暑假能上2-3门,是正式的大学课程,学生入学后可以在任何学校换学分。美国申请的硬通货
申请的操作:
战略层面:整体规划,活动取舍,学生对高等教育,美国学校的了解。
战术层面:英语语言能力与润色,文书写作的经验,及时信息,对形势的把控
www.chicagojewishnews.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https://www. unz.com/wp-content/uplo ads/2013/09/eliteenrollment-large.jpg
感谢饶毅老师,让我对于仗义执言的侠客式样的人设多了一些了解。让我再次被提醒,不要轻信。
曾经我以为方舟子一片公心,搞学术打假。然后发现发现方舟子自己科普写作抄袭,包庇自己老婆刘菊花硕士论文抄袭,新闻写作抄袭,方舟子在新冠期间喷武汉的医护穿防护服(真的是匪夷所思,居然能喷医护穿防护服)。
曾经我以为饶毅老师一片公心,搞学术打假。然后发现饶毅老师虽然自谦语文不好,但是春秋笔法非常高明,选择性讲一些事实。网友也指出饶毅老师自己的科研文章也有"图片误用"的问题。
看到饶毅老师在饶议科学公众号发表两篇文章挺朱易,我还以为是饶老师不知道网友主要是在质疑朱易奥运参赛资格怎么来的。原来确实像网友们评论的,饶毅替朱易朱松纯说话,其实是一种互相帮助。
无论如何,学术打假很重要。他们以后如果发学术打假的文章我还会看,也要谢谢他们爆料,但是我不会以为打假的人自己好像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
/////////////////////////////////////////////////
年轻网友们,珍惜高考的机会,好好努力。
高考,相对还算公平。珍惜机会。
/////////////////////////////////////////////////
网友们挺厉害的。吴瑛女士好像是饶毅老师的原配妻子,前妻。现在的妻子是董建瑾女士。
我是比较好奇老公在大学任职,老婆开生物公司这种事情,是否涉及在大学任职期间科研成果的转化?科学家开公司没什么。大大方方开,照着规矩就行。
大大方方的。
别选择性地讲一些事情。
关键在于生产力。
生产力在于科技。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