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为合理。
清朝在全国各地搞了九大总督,这些总督中赵尔巽、赵尔丰是亲兄弟,分别管理着几个省份的军政事务,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随着清王朝逐渐土崩瓦解,就算是封疆大吏的他们,境遇大不相同。
赵尔巽1911年,他出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以后,他是清廷的坚定拥护者。在袁世凯时期,他虽然再次担任了奉天都督,可是已经没了实权,当时张作霖逐渐开始掌控东北,俄国和日本也在插手东北事务,他的差事很难办,于是就辞职了。
1914年,他开始以清史馆总裁的身份,拉起了一帮读书人来编写《清史稿》。书还没编完,83岁的赵尔巽便去世了。
赵尔丰在1907年时就代理过四川总督一职,还曾经平定了西藏叛军为清廷收复了西藏失地。1911年4月,真正的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兄长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之后,赵尔丰成为清廷最后一位四川总督。
赵尔丰是难得的好官,清廷出卖国内铁路给洋人时,他还支持了四川百姓的保路运动,但迫于清朝压力又不得不前往镇压,但最后还是被清廷撤职。
他在川藏地区屡立战功,因此成为了镇守四川的重要名将,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后,出来了一系列稳定地方的政策。1911年,67岁的赵尔丰受到了蒙骗,将军权给交了出去,结果在兵变中被处决,时年67岁。
兄弟两一个在四川,一个在东北,结什么党啊,四川东北一同起兵打个对穿嘛?再说了,清末那个局,巡防营什么货色大家心知肚明,你还指望这群货造反不成?
清亡第一锅应该让摄政王背,年轻人就是靠不住啊
因为清朝是中国封建皇权巅峰,这个巅峰的一个体现就是朝廷大员造反几乎不可能成功,也许有人会拿东南互保来举例子,但是东南互保是建立在庚子国难时期,朝廷自己自顾不暇,而且朝廷自己内部也很混乱的状态下,看看东南互保的后续发展就知道这玩意多费拉不堪了。
庚子国难之后没多少年,清廷把气喘匀了之后,就派铁良南下去收拾东南互保了,而铁良没有带什么军队,就是正常的作为代表朝廷的钦差大臣南下,结果查账、收权、裁军一气呵成,两江总督魏光焘想要对抗朝廷,结果直接就被调任闽浙总督,魏光焘一调走他麾下的湘军不是被遣散就是调任,然后魏光焘本人没两年也被送回家养老去了。
铁良南下一顿折腾直接兵不血刃的打垮了东南互保,在李鸿章死之后东南互保中威望最高的张之洞,在这事之后也直接趴窝,在这之后没多久也就离开地方老老实实去中央当官了,东南互保当时这么声势浩大的最后都这样了,结果都已经这样了,别的督抚还怕他们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