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如白玉烧犹冷”出自宋代诗人苏辙《送王适徐州赴举》,全诗如下: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性如白玉烧犹冷”意在表明友人的性格温润如玉,无论经过多少次火烧也不会改变。诗人用“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赞美友人的人品和文才。
用玉比喻人,在中国文化里历史悠久。《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成语有“君子如玉,触手也温”。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儒家认为君子应当是外恭顺,内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苏辙用玉比喻朋友王适的德行品性,也是对朋友的认可与赞誉。
想不到大家对这首诗如此感兴趣,再谈谈这首诗吧。
王适与苏辙一家的关系值得一提。王适(1055—1089年),字子立,与哥哥王蘧,弟弟王遹同为苏轼学生。
苏轼欣赏王适的人品,觉得他贤达文雅,朴实厚重,性格内敛隐忍,与弟弟苏辙颇相近,便做媒把弟弟苏辙的二女儿嫁给了王适。
这还不够,苏轼还向王适写过一封信,信中说自己的孙儿苏符资质平平,相貌也一般 (天质下中,生有蓬麻之陋)。后来,王适将女儿嫁给了苏轼的孙子苏符。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十月,王子立不幸早逝,只活了35岁。之后,苏轼深情地写了《忆王子立》,怀念这位昔日的门生侄女婿:
短短百字,回忆了王适在徐州时与自己吹洞箫饮酒杏花下的情景,道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与凄凉。
苏轼还为王适写了墓志铭。要知道,苏轼一生,只写过七篇墓志铭。
也就是说,《送王适徐州赴举》一诗是苏辙送自己的女婿去参加考试而写的。翁婿关系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在是令人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