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精髓在于‘农’字上面。它是按二十四节气规律而排布的,只服务于气象,而且还是局部地区的气象天象。它不与年挂钩,也不与月挂钩,更不与日挂钩,所以,农历其实并没有办法单独成历,它只能与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一起使用才行,否则就会乱套。因为如果单纯用农历的话,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年,更不知道具体哪天是过节的——毕竟中国那么多人,星象家却没几个,万一整个村子都没一本通书存在的话,那可咋活呢?
所以,单纯的农历无法确立具体的年月日,因为农历是以立春为一年的起始,而立春日并不固定,你如果以立春为过年日的话,就会出现混乱情况,虽然我们的清明节就是以不固定的形式存在的,但也就仅此而已。而且也是通过与阴历阳历绑定了对应日期,大家也便容易通过具体的阴历时间或者阳历时间方便地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就到了清明节,好早做安排。
大家说的什么一年有十三个月,两头春或者寡妇年之类的,其实也是以阴历年为对标,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如果拿掉阴历年,纯粹按农历的视角来看的话,它就根本不存在什么一年十三个月的问题,更不存在什么两头春和寡妇年。
因为它从头到尾都是立春始大寒终,一个循环下来始终还是二十四节气,并没有出现多一个节气或者少一个节气的现象。只有嵌合进了阴历或者阳历当中之后,为了贴合阴历的框架属性或者阳历的框架属性之后,才会出现这种多一个闰月和两头春寡妇年的现象。因为阴历是以月圆月缺的周期为计算月份的,那要满足这个硬性条件,自然就会出现多出来的月份,而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却没有考虑月圆月缺的这个指标,它的中气与节气交脱时间都与月圆月缺不相重合。所以自然就会出现这个跟不上月份的bug。而它要符合阴历纪月法则,就得采用闰月方法来修正。同样的,两头春和寡妇年现象也就在阴历的框架上出现了。
所以,关于农历的种种错觉,是你对靶点的错用而产生了幻觉,并非你打靶的时候出现了偏差。从农历的视角出发,它是没有偏差的,只是因为你要使用阴历来框定它的属性,然后才出现视角偏差。因为农历本身,它是严格按照天时天象来平等区分的,你看它的具体交脱时间就知道了,xx时xx分xx秒,有零有整,而且不分昼夜,非常的严格公平,但这样的情况放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会逼疯人的,xx时xx分xx秒前是上一个节气,之后就是下一个节气,看起来很严谨很公平,但节气对于你的日常生活并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应用场景,最实用的还是如何简便高效地分年分月分日分时,阳历可以把太阳年做个规律的等分,让你清楚大概什么时候是旧年之尾新年之始,阴历也可以比较清楚的标记出初一十五的固定日子,这些标记都对具体的生活很有帮助,让你知道什么时候过年,什么时候过节,因为你只要清楚什么时候初一,什么时候十五,就能很容易的想起自己处于什么时间段内,完全不用去做那种没有任何标记物的节气推算。利于向乡间老农山村愚妇普及推广。
所以,农历真正有意义的地方,是结合阴历阳历一起使用,否则,如果只单独应用农历,不消几个轮回下来,你就会像进了桃花源的渔夫那样,不知今夕何夕,难辩魏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