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看待,一个是纪年,一个是历法。
纪年是用来对“年”计数的,历法是定义年的长度的,同样的历法,可能“年”计数的方式(起点)不一样。
其实 @William Lee 的回答也是值得一看的,但夹带私货过多,那个图里的太昊历,不知道是从哪发明出来的,大概是“中华传统爱好者”根据古人(伏羲太昊)的名字发明出来的?
现行正在使用的历法很多,使用比较广泛的包括:
公历(格里历),中国农历(紫金历),希伯来历,伊斯兰历
以及区域性使用的:
藏历,泰国(阴)历,越南历,缅历(傣历),伊朗历,印度历,玛雅历,等等(太多不全部列举)
历法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类,严格的说,只有伊斯兰历是纯阴历,其余的阴历都算是阴阳历。纯阴历和阴阳历的区别就是,后者需要考虑回归年,前者不考虑回归年的问题。
历法的发展史上,早期都是不区分阴阳历的,那时候只知道根据月相来定义月,根据天气(或者夜空星相)定义年,但具体二者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搞不清楚的。
具体的可以参见: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年是很难精确定义的,但月和日是很容易确定下来的。不过后来随着天文观测的发展,人们发现月和回归年对不上,才开始有阳历、阴历的区分,阳历对农业生产更有意义,农业对于古人而言非常重要,所以现行历法里,纯阴历已经不太常见了,主要都是阳历或者阴阳历。
纪年基于历法的年的定义引申出来的,即使是使用相同的历法,但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纪年的方式可能不同。
比如现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朝鲜,都是用公历历法,但中国大陆使用公元纪年(并在部分场合使用干支纪年、生肖纪年),中国台湾使用民国纪年,日本使用年号纪年,朝鲜使用主体纪年。
公历2021年是,辛丑年(牛年),民国110年,日本令和3年,朝鲜主体110年。
比如对岸的网站里有民国纪年的:
也有公历纪年的:
根据维基百科里的内容:
根据《中华民国国家标准》中的CNS 7648《资料元及交换格式–资讯交换–日期及时间的表示法》(与ISO 8601类似),纪年可用公元,也可冠以大写“R.O.C.”字母(简写)后用民国纪元。例如,公元2013年(中华民国102年)1月1日可写作“2013-01-01”或“R.O.C.102-01-01”。
同一个网站使用不同纪年方式的也是有的:
或者是同一个网站根据访问者使用语言不同来切换纪年方式的:https://www.my.gov.sa/wps/portal/snp/eParticipation/openData
其它语种应该也有类似的情况,具体看当地的规定(其实是我完全看不懂其它语言[尴尬])。
我国古代使用皇帝年号纪年,从西汉汉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开始,到最后中华帝国大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结束。年号纪年法在东亚其他几个国家也有使用,至今就日本还在使用年号纪年法,现在天皇的年号是令和。
然后说点相关的,在民国以后,我国开始使用民国纪年法,至今台湾地区还在使用。而大陆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就不再使用民国纪年法,官方使用公元纪年法,但是在民间,一些涉及到传统文化或者本土信仰的场合,不使用公元纪年法。
用的是共和纪年。
举例
这是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黄淮家族黄氏宗祠前新盖的牌坊,中间两字是少保。
共和甲申年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