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来说,天上大部分星星的位置和亮度都是几乎没有变化的(并不是)。所以它们有一定形状亮度,可供人们死记硬背。在各种死记硬背之中,有些人还找到了一些简单的规律。无论古今,人们认星都要借助一种方法,叫做星桥法。
所谓星桥法,就是用几颗典型的,显著的星星来“搭桥”,定位其他星星。
最典型也是最流传光远的星桥法是用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
北斗七星形状特意,亮度拔群,是比较容易分辨的。然后以勺口两颗星连线延长5倍,就是北极星了。这里延长5倍的连线即是所谓“星桥”。
所以古人也会用类似方法么?当然是会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天官书》,主要就是关于天上星星的内容。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后面十二个字,可以说就是古人记录的星桥法。
看不懂?我来解释给你听。
杓、衡、魁分别指北斗七星的三个部分,具体如图:
右边四颗星星构成了勺口,被称作魁;中间三颗连线比较平直的星星,构成勺子较长的直柄,也就是衡;最后两颗的连线角度偏折,构成了勺柄手握的部分,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杓。
有点类似这种握把弯曲的勺子:
“杓携龙角”,意思是这杓的两颗星连线出来,指向一个叫做大角的亮星。
可以看到,连线的话并不会很平直,不知“携”字是否有类似的含义。这条曲线继续延长,实际会指向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当然史记里面没有这样记载,这是当代天文爱好者学习四季星空时候一定会接触的“春季星空”中的所谓“春季大弧线”。
按照西方的标准,大角星属于牧夫座,角宿一则属于室女座。
我们回到《天官书》,后面四个字说,“衡殷南斗”,则是指北斗七星中部平直的三颗星连线对着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为区别于北斗七星,斗宿也被称为南斗。
《三国演义》中大神棍管辂的故事里面就有提及,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我还找到了一个插图:
后四个字“魁枕参首”,原理都差不多。是指北斗七星的魁对着二十八宿中的觜宿。注意,这里是说觜宿而不是参宿。虽然它俩位置看起来一样,但是我就要较这个真。参为白虎,觜宿就是白虎的脑袋,自然也就是参首了。
我们来近距离看一下老虎脑袋:
上面就是对《天官书》中使用星桥法的一点解读。当然《天官书》还有大量只描述形态和位置的,实际找星就困难很多。更有甚者,只提了一下名字,仅仅依靠《天官书》能找到就有鬼了。
古代还有一套更完善的所谓《步天歌》的,将天空分区域编成韵文歌诀,方便记忆。古代的天文学者推崇在旷野之中,一边背诵歌诀,一边对应辨认天上星辰。
我们以西宫白虎七宿中的奎宿中的几句为例解读一下:
河中六个阁道行,附路一星道傍明。五个吐花王良星,良星近上一策名。
翻译为现代汉语简单来说就是,在银河之中有六颗星星连线组成一个叫做阁道的星官,在阁道边上有一颗比较亮的星星叫做附路。五颗星星形成“吐花”形状的名字叫做王良。距离王良星比较近的偏上位置则是一颗叫做策的星星。
你看这样说你也认不出来,尤其王良这个“吐花”是个什么鬼?所以一定要在旷野能看到星星的地方,才能和歌诀对应起来。
大概是这样的一块区域:
步天歌很长,每块区域都分别有类似的内容,都背下来也不容易。据我所知,现代绝大部分天文爱好者也不太可能认识所有星星。一般认出典型的亮星和星座就可以了。但是想来都认出并记下来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主要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