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是中国,有些事情他干不来。
其实这事本质上就是美联储印钱,美国政府拿了美联储印出来的美金发给因特尔,让英特尔在美国摇摆州建厂。
这事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政治决策,不是说政治决策不好,恰恰是政治有时候凌驾于经济,统筹全局才是对的,我这里想说的是美国其实也在逐渐的向中国的政治靠拢。
美国已经逐渐发现他们的自由市场经济玩不转了,所以开始偷偷的学习中国的政府管理模式了。
实际上无论是进入本地市场加高额关税,还是制裁公司禁止进入美国市场,亦或因为安全问题颁布禁令,都是在加强政府管理经济的作用,这和他们之前几十年相信的自由市场竞争才能带来经济活力的论调已经大相径庭。
现在让因特尔设厂其实就是政府变相补贴,贷款,也是政府调控的一环,这1000亿美金真投进来,钱肯定是从国会法案通过后,政府撺掇几家美国的银行或者政府发这个补贴,之后因特尔是国有还是私人都不好说。
先不提可行性,单论美国这套手法就已经和他们自豪的那套国家体制和理念渐行渐远了。
谈到可行性,就要说中国虽然也搞补贴,政府也拉投资,但是中美在本质上有很不同的地方,中国是个已经运行70多年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体制都有响应的配套措施和运营方法。
一个工业园区需要土地优惠,需要工业电力供应,需要上下游企业连接,需要财政优惠,需要政府出口退税补贴。
市财政,省财政,国家财政都有相应的规划,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前期持续性的消耗,这些巨大的财政开销只有国家级别才消耗得起。
而只有挺过前期多年的财政赤字,后期在产业上才可能逐渐进入正循环。
像中国当年可不只有深圳一个经济特区,而是实验了多次,在多个城市投入,最后成功的只有这一个。
因特尔想把晶圆厂在当地建起来是可行的,但是能不能长久运行下去,那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芯片在俄亥俄造出来,要组装到各种日用电子设备上,那是不是要把芯片发往世界各地的电子设备制造厂?
那么假如99%的电子设备刚好在中国的工厂造出来,是从美国俄亥俄陆路运输到西海岸,再海运到中国上海,再发到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容易呢,还是从台湾,韩国或者中国本土的芯片工厂发往内地容易呢?
假如因特尔的芯片制程落后,而俄亥俄分厂的产能不足,中国内地或者台湾或者韩国的分厂产能更高,因特尔有没有可能又要被迫放弃俄亥俄的基地呢?
假如俄亥俄芯片工厂的工人要求涨工资,一如曾经底特律的汽车工人50美金一小时的工资,因特尔看看自己在亚洲的工厂,如何应对?
假如俄亥俄的芯片配套设施,比如水资源消耗,上下游产业迟迟建不起来,因特尔不愿意亏本经营,那美国政府有没有那个决心每年消耗大量财政去补贴俄亥俄的芯片工厂呢?
美国政府毕竟是个小政府,它的财权,税务,对公司的管辖权利都很有限,公司不会轻易做一个注定赔本的买卖的,因特尔一旦觉得自己要赔钱,就不会继续下去,只会关闭这个工厂,找个能赚钱的地方去。
整个产业的成功,这种事从来不是看一开始的决心有多大,希望有多大,而是看你持久的毅力,面临所有不利困境时候的恒心,对公司,民众,工人,政客,金融家各方面的协调,
就美国他们四年换一届总统,每两年就要准备选举乱糟糟的政府结构,有恒心有毅力有规划的推进一件精巧,细密的产业,非常困难。
两党政治和小政府也想玩政府投资,咱就看看这个工厂最后会怎样吧,这前提还得是因特尔不是忽悠美国政府想骗钱。
只有三哥们还在英特尔高层大量存在,什么事都别想做成
英特尔亡于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