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理清魏武野望之路,看到兖州之变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巨大的八卦可挖,哎呀我真是不八卦会死呀嘻嘻。。。
孟德野望之兖州
渊源
老曹和兖州是很有渊源的,老曹在陈留(属兖州)创的业,张邈是当时的陈留太守,老曹第一笔融资来自张邈的部将卫兹,“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所以说老兄弟张邈和他背后的兖州士人,是老曹天使投资人。
关于兖州
乱世初期,兖州势力还是很强悍的,属于军事强藩,反董联盟里,五镇诸侯是兖州势力,反董联盟并未屯兵一处,袁绍屯兵河内,袁术屯南阳,兖州势力四镇屯兵酸枣,“太祖到酸枣,诸军兵者十余万”。
但兖州缺少一个军事强人,兖州刺史刘岱太弱,既无法和诸侯们竞争,也无法有效控制兖州所有力量,州和郡之间势力分割凌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这些人名义上归刘岱节制,但实际上有很强的独立性。程昱洞悉这些弊病,所以拒绝在刘岱幕中任职。
乱起
在别的问题里说过,董卓西奔之后,关东诸侯之争以二袁之争为主导,兖州势力没有参与乱世的竞争,但也不得不面对站队的问题。
袁绍没有平定河北,和公孙瓒对峙的时候,双方都对兖州怀柔,袁和公孙都与刘岱和亲,都要他表态,最后靠程昱的决断,才偏袁一点。山阳太守袁遗因为袁绍堂哥所以偏袁绍,张邈偏袁绍。总体上说,此时兖州势力是中立观望的,刘岱表态偏向袁绍,也只是表态,无实质的军事行动。
紧接着袁绍破公孙瓒,在河北站稳脚跟,对兖州这块肥肉开始有想法,老曹此时作为袁绍的头马,开始为老大做事。
老天很帮袁绍啊,正好此时“黑山贼…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袁绍对王肱说,哎呀黑山贼打你耶,很疼吧,来,我家小弟小曹同学很能打,替你扛一扛。
老曹被徐荣击破,在河内休养生息了一阵,老大叫做事,立马出兵东郡。王肱对老曹说,艹尼玛哟,你打黑山贼打就打了,打我干嘛哟。老曹说,嘻嘻,你猜。老曹打了几个胜仗之后,马上取代王肱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刘岱被打脸,自己兖州治下的郡,被人家冀州牧表了个太守,浙江省委书记任命了南京市长,江苏省委书记心都碎了。
袁绍的好运气还没到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兗州”,刘岱对阵黄巾战死,兖州无主,陈宫这些兖州士人被迫劝谏老曹领了兖州牧,袁绍大赚。
但这对曹操,绝非好事。
乱至
为毛说领兖州牧对老曹不是好事呢,这先要理清一些概念。
在古代,并不是说成为某地行政首脑,就可以控制这个地方,在君权和最底层民众之间,是隔着乡绅这个强大阶层的,乡绅与行政首脑的关系,才是对这个区域控制的晴雨表。
君权或者说中央权力,控制乡绅有两种方法,要么直接灭掉,要么怀柔拉拢。游民民族入侵、各种农民起义以及本朝,都是强硬到底,直接屠灭乡绅,重新建立依附自己的乡村次序。其它朝代,就只能怀柔拉拢。
具体到三国时代,想要控制一州一郡,就必须得到州郡里的世家门阀和寒族豪强的认同。以李典家族为例,李典他大伯李乾,是兖州山阳郡的地方豪强,“(李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曹操领兖州牧的时候,李乾投靠曹操,这也就意味着李乾家族认同和支持曹操,李乾家族在乘氏势力很大,等同于“乘氏”这个地方接受曹氏的统治,曹操派下去的官僚,收粮纳役的时候才会得到支持,而不是反抗,曹氏政权才真正在这个地方具有动员能力。
最后再举个反例,看看没有搞定门阀和豪强,后果有多严重。
老曹东郡打黑山贼,领兖州打黄巾,帮袁绍破公孙瓒,打得袁术满大街跑,在徐州势如破竹,这样一路大胜,在陈宫吕布之乱之后,瞬间落魄到差点北上投袁。
ok,理清这个背景,此时兖州的棋局就很清晰了。
兖州势力:兖州三股势力,世家门阀、地方豪强、寒士。寒士影响力最小,如程昱等,投靠支持曹操,地方豪强部分投曹,如李典家族,门阀士人则完全是被迫接受曹操,而没有真正认同他。
所谓怀柔拉拢,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要我支持你是吧,简单啊,你能给我什么。
能出头的寒士,都是有头脑的,比较看重长远利益,老曹鸡贼又能打,程昱们觉得有上市的希望,所以效忠。
地方寒族豪强,有势力没名位,政府领导换届,自然积极迎合,老曹自然很懂,厚遇李典们,部分豪强也效忠。
世家门阀,本来就占据了兖州各种要职,属于股东级别的人,老曹一个空降ceo,还是敌对公司派来搞无间的,能允诺个毛。老曹又是出了名的王党,向来走集权的路线,自己领了兖州,东郡太守还不舍得交出来,给了夏侯惇,陈宫们肺都气炸了,效忠个鬼啊。
袁绍:这个棋局,袁绍是很清楚的,他不是不想怀柔,可是帐下已经被河北大族占据,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连颍川系卡位都卡不过河北大族,气得荀彧改换门庭投了曹操,更别提兖州士人了。
所以他准备硬抗,为毛他激化曹操和张邈的矛盾呢,政坛操盘手们都是没有节操的,他不可能以个人恩仇为原则做事,他就是想引发老曹和兖州士人的对决,拿小弟老曹当炮灰,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反正自己基本盘在河北,兖州打花了他也没损失。
曹操:袁绍虽然也是人杰,但论鸡贼,老曹还是稍胜一些,老曹早就看出来袁绍没安好心,也想出了破解之策。
老曹的想法,兖州局势先稳住,能吸收的力量先吸收,重现再找一个远离是非的安身之所,很明显,这个地方是徐州。
老曹两次征徐州,路线很有意思,“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老曹第一次东征,过彭城,已经打残陶谦,陶谦已经退守到东海郡,这时候逼降陶谦,是绝对有可能的。
但老曹不,继续打,第二次东征,“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如果老曹纯粹要灭陶谦,这次路线就该继续东走彭城,直击陶谦,但老曹改换路线,北走琅琊,从琅琊向南,打到东海。
而且两次都杀戮极重,第一次“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第二次“所过多所残戮”。
老曹为毛要这样做呢,肯定不是因为父仇,成大事的人是不会依靠个人情感来做决策的,老曹是吸取兖州的教训,两次东征的屠杀,不仅仅是屠杀平民,同时也打残了徐州门阀和豪强,极大的削弱徐州原有地方势力格局。
两次东征路线的不同,是把这种策略在徐州全方位的推行。
当然,还有一个更妙的事,老曹的老家谯沛紧挨着徐州最重要的两个郡,彭城和下邳,老曹打残徐州,就可以引谯沛宗族填徐州,极大的巩固对徐州的控制。
可惜,袁绍虽然智商比不过老曹,但也没差太多。
乱终
吕布乱起,老曹的家底瞬间没了,陈宫们也没占到太多便宜,果然是两败俱伤的格局。
但这个时候,老曹还是没有放弃徐州的,“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此时吕布未平,老曹明显是换基地的心思,兖州四战之地丢给吕布,让吕布和兖州士人在二袁之间纠葛。
为毛没取徐州呢,因为两个人,袁绍和荀彧。
袁绍在最初已经看穿了老曹想开溜,“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摆明了派朱灵过来监视。陶谦死前,已经放话把徐州交给刘备了,而刘备是投靠了袁绍,才机会领徐州,徐州的士人陈登、孔融们也已经入了袁绍阵营,在这个问题里,说得很清楚了
为何刘备不管多落魄都有人跟随?所以袁绍一点机会都没有给老曹,当然,还好荀彧给了老曹机会。
老曹要拼了家底取徐州的时候,被荀彧劝住了,荀彧干了两件事。
再看这句“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陶谦快死时候,徐州已经被袁绍纳入势力范围了,刘备已经成为徐州新主了,这个时候老曹还要取徐州,就是和袁绍撕破脸的节奏。
荀彧劝老曹别取徐州的时候,说了很长一段话,说到底就是怕徐州没拿到手,兖州又丢了,但老曹听了劝之后,分分钟就破了吕布,所以这个时候,荀彧真正担心取兖州不是吕布,而是袁绍。
所以老曹忍住了,没有和袁绍撕破脸,继续承认袁绍老大哥的地位。
荀彧干的另一件事就众所周知了,荀彧对老曹说:没了徐州,不能东进,那咱西进啊,俺代表颍川人民欢迎您。
后续
老曹把基本盘迁到颍川之后,对东线改变策略。
对兖州,控制和监视,“天子都许,以昱为尚书。兗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守,都督兗州事。”
对徐州,默认独立,但要求立场中立,先是拉拢刘备,“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刘备不从。
吕布在白门楼表示效忠的时候,老曹犹豫了,但刘备代表袁绍说话,老曹还是不想跟袁绍撕破脸。
最后把徐州交给地方豪强臧霸,“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但各郡地域从新分割,加强内部牵制,“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终于写完了,手都打残我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