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一聊“拜占庭”货币的开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在497/498和512/513年的两次货币改革。在一般历史分期上,“拜占庭”从何开始,甚至应不应该用“拜占庭”(还是“东罗马”“古代晚期”)这个称呼都有所争议。但是钱币学对拜占庭货币却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而言,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改革之后的货币才是拜占庭货币。
在三世纪之前,罗马帝国拥有着一套较为完备的货币体系,金(Aureus)、银(Denarius)、青铜(Sestertius)货币满足了从小额消费到大宗贸易和军费等各种经济需要。而银币作为衔接金铜的中间贵金属,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银币纯度和重量的不断贬值,最终货币体系在“三世纪危机”之后就崩溃了。
新皇帝戴奥可里先上位后积极展开了货币、物价和经济税收改革,他想要重塑三种金属的货币体系,推出了重5.4g左右的大索立独斯金币(solidus)、3.39g左右的西利夸银币(siliqua)和弗里斯银铜币(follis,重12g左右)。君士坦丁掌权后,将金币减轻到每一枚4.5g(24克拉),最终,这类轻型的金币成为了拜占庭帝国最稳定的贵金属钱币,无论是重量还是纯度都保持不变了将近8个世纪,一直到11世纪阿莱克修斯一世时才被改变。
但是银币和铜币就没那么好命了。银币的铸造越来越少,虽然其铸造从来没有停止,但是铸造量和金币与铜币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拜占庭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金-铜二元的体系。但是铜币却在君士坦丁时候就掉链子了,之后无论是重量还是大小都不断减小。虽然如尤里安、芝诺这样的皇帝也尝试改革铜币,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到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登基时,整个罗马帝国通行的铜币几乎只有一种超小的“迷你米”(minimi)。这些钱币无论是大小还是重量差距都很大,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流通的。而它们0.7g的平均重量也让金铜之间货币交换几乎不可能。
于是在497/498和512/513这两年,阿纳斯塔修斯一世连续推行了两次货币改革(第二次发行铜币普遍比第一次重),推广大额的铜质货币,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创造一个健全的金-铜货币体系。而这一改革很有可能也是他经济、税收改革的一部分。在这个体系下,我们有了4种以努姆斯(numus)为单位的铜质货币:弗里斯铜币(40努姆斯,18.1g,面额符号为希腊数字的40 M)、半弗里斯铜币(20努姆斯,9.05g,面额符号为希腊数字的20 K,Phocas统治时期,在拉丁语地区会写作XX),十努米铜币(10努姆斯,4.02g,面额符号为希腊数字的10 I)和第二次改革中推出的五努米铜币(5努姆斯,2.01g,面额符号为希腊数字5 E,有时候也可能是”凯乐符号”☧)。
之后的几位皇帝还推出过其他面额,比如1努姆斯铜币。提笔略二世的时候,还推出了30努米铜币,只是流通量比较少。至此,拜占庭帝国再一次拥有了一套完善的货币体系:
1 索立独斯金币(solidus)= 2 半索立独斯金币(semissis)= 3 三分之一索立独斯金币(tremisis)= 288?弗里斯铜币 = 576 半弗里斯铜币 (不想算了。。以此类推)。
这些货币和之前的铜币比也有所区别。罗马帝国的铜币大多数是青铜(除了dupondius),但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开始的铜币含铜量极高,所以很多人只叫它“纯铜币”(copper coin)。而标注面额的方式也比较少见,罗马帝国时期所有钱币都没有面额标志,这也让有的学者质疑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铜币究竟是足值的货币还是信用货币。
而对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改革的灵感源泉是什么,学界争议也比较大。有的学者认为,他追随的是叛教者尤里安的货币改革原则。在公元363年左右,尤里安也展开了一系列的铜币改革,他发行了两种较重的大铜币,叫pecuniae maiorinae,重量分别是1/60罗马磅(5.4g)和1/72罗马磅(4.5g)。此外,他还发行了一套3g左右的小铜币,名字就叫努姆斯。但是这个努姆斯明显和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改革后1努姆斯不是一回事,否则弗里斯铜币就该重120g了。
可是这点困难怎么可能难得到擅长加减乘除的钱币学家。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铜币改革的重量依据,有可能是pecuniae maiorinae。其实在之前芝诺皇帝统治时,西罗马就已经发行过一套面额标记为“XL”(罗马数字的40)的大铜币,这些钱币发行量不大,发行者究竟是西罗马皇帝还是奥多亚塞我们也不得而知。这些币的重量在21.6g左右,也就是说是比较重的pecunia maiorina的4倍。而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铜币又差不多是比较轻的pecunia maiorina的4倍。
当然,拜占庭铜币依旧命途多舛,完全没有稳定下来。弗里斯铜币在查士丁尼538/539年左右重量被提到了22g,可是之后重量就不断下降,到希拉克略的时候只剩下了4g都不到。除此以外,埃及地区在查士丁一世(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继任者)时期就开始用自己的铜币系统,不和帝国大主流玩了。
金、铜之间的互换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丝滑,两者的兑换并不像我们把100块拆成两张50这么简单,更像人民币换美元,汇率是浮动的。就在查士丁尼一任上,1索立独斯可以兑换的铜币数量就有180、210、288、360这些不同的汇率。同时,在流通时,金币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每个地区铸造的铜币基本还在本地流通。哪怕是收税的时候,可能也只能付金币。假如我们需要交12克拉的税(1索立独斯金币=24克拉),我们不能给144索立独斯铜币,而需要给1索立独斯整,然后国家找给我们144索立独斯铜币。反正非金子不收就是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