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并没有能量守恒的概念,对太阳的大小也缺乏正确的估计。太阳通常被认为是一团发光的气,并不涉及能量如何转化的问题。
直到19世纪中期,热力学第一定律被提出,人们才开始认真思考太阳的能量来源。1854年,开尔文勋爵和赫姆霍兹共同提出了开尔文-亥姆霍兹机制,即认为太阳的热量来自于收缩过程施放的引力势能。这个假设并不算太离谱,太阳直径每年只要收缩一千万分之一,就能够维持现有的光度。
这种模型下太阳的寿命在一千万到一亿年之间,仍然不足以解释几十亿年的地质年代。
至于烧煤……从来就没有真正被当成个理论对待过。毕竟煤得热值很明确,按照太阳的光度,几千年就GG了。
与K-H机制同时期的还有一个……勉强被称为假说吧,JR Mayer提出的,流星体的坠入为太阳提供了能量。但是这个想法缺乏定量的支撑,基本上没有什么说服力。
火或者以太被认为是一种元素,拥有最强的活性,自然就能明亮,而且是永不枯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