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22 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就是个便民政务改革,离房产税还是有距离的。


房产税这玩意是当红炸子鸡,寄托了太多人的厚望,因此不好吐槽。

一说就尼玛私信爆破质疑立场。

但讲真,这玩意的落地真的会很慢。

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数据都是现成的,通知里也说了,要求规范的是接口标准。真要收,一纸文件而已。


一,土地财政的规模太大,房产税小收怡情,等于没收。

21年杭州卖地收入是3133亿元,税收是4312亿元。亲娘咧你的房产税要定到什么比例才能填这三千亿的坑?

杭州1200万人,我就当杭州有500万套可征收的房产,那每套就得一年摊6万元;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6.2万元,这钱打死也摊不下去。

杭州的数字太夸张?咱找个卖地不动的,哈尔滨。哈尔滨20年卖地收入330亿元,税收281亿元。

哈尔滨1000万人,咱就当有400万套可征收房产,那每套一年也得是8000元;哈尔滨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万元,你要-8000?

衙门的大门别开了,我怕你来不及修。

如果你豁免范围过大,那房产税的税基就很小。收不了几个钱不说,还会直接砸盘。

别看网上一堆“我家就一套房跌涨无所谓”,真砸个20%下去,他们和银行一起跳起来骂娘。

小收不解决问题。


二,大收不可能。

就算你豁免了普通人(自住房不收或每人xx平米豁免),企业也交不上来,银行更受不了。

企业会直接卖,砸盘,流血的资产干嘛要持有?

银行直接躺那。住户贷款七成是房子,企业一砸盘普通人不干;商业贷款里至少三成的土地房产抵押物,全爆了。

交易里的“一般等价物”的定价崩了。

大收不要想,除非乐子人。


三,这玩意是直接税。

这是最最关键的。

我国税收里间接税占七成,所以经常有小胖友说“我觉得税负不重呀”。

间接税就是这点好,拔毛鹅不叫,因为账单上看不到。

房产税不一样,这玩意是直接收到你头上的,而且每年(可能)向你发一次账单。

如果真按某些自媒体的口径来说,我国民众怕不是能立刻切换成美帝人的武德精神。

就算你把这个份子钱定得小小的、萌萌的,这也会直接刺激民众的公共意识:爷交钱了,哪怕一年就交了几百块,爷也要知道交的意义。

想想物业费。

咱不是说这种意识不好,这种意识恰恰是现代公民精神的支柱之一:我为这个社会掏钱了,我自然要关注社会把我的钱用得如何。

P社玩家很熟悉:觉醒度嘛。

但咱们普遍的社会治理能力准备好了么?


房产税是一定会收的。填土地财政其实是次要的,真正的原因在直接税的公平性。

收入越高的人间接税负担比例越低,而直接税是大家都收,人人都有义务,人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更公平的征税逻辑是改革的必然方向。

但越是必然的方向走起来越麻烦。

所以房地产还是横盘加隐形放松,而房产税还是继续试点、研究、规划。

这事真铺开,也得是在新一轮的增量环境里做。增量不到,所有新闻都是擦边。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办法是根据中办和国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而制定的落地方案。

而《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时间要求:

到2022年,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上取得重要进展。

到2023年,基本建成“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基本建成“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基本建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

到2025年,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形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行政应用系统,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

也就是说,2025年征收资产税的数据基础应该牢靠了。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然是为了打地基。

为了什么打地基,为了收税。

为了收什么税呢,既然是跟自然资源部合并数据库,当然是为了收持有资源资产的税了。




  

相关话题

  你对今时今日的税务系统乃至国家总局怎么评价? 
  如何看待马督工称“延迟退休对普通人不是坏事”“必然接受工作到65岁甚至70岁的事实”? 
  年收入12万,为啥还要自行申报,多交钱,谁愿意? 
  2022 年全国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想对哪些方面建言献策? 
  婴幼儿照护费个税抵扣出台在即,专家建议每月扣除 2000 元,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央行规定个人存取10万以上现金须登记,河北浙江深圳7月起试点大额现金管理? 
  双汇「废太子」「炮轰」其父「偷漏税 2 亿美元」,「违规关联交易」致双汇损失逾 8 亿,真相究竟如何? 
  是否社保交得越少就越好?会不会存在对部分人群更有利的可能性? 
  如果吴亦凡的收入真的有都美竹曝光的二三十亿那么多,他是否也会面临税务核查问题? 
  央行上缴 1 万亿利润,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释放了哪些信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莉莉丝副总裁称「不要用人力资源的过度使用,来掩盖真正的业务问题」?这是目前大厂的通病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国家统计局称「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 2025-02-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