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就是个便民政务改革,离房产税还是有距离的。
房产税这玩意是当红炸子鸡,寄托了太多人的厚望,因此不好吐槽。
一说就尼玛私信爆破质疑立场。
但讲真,这玩意的落地真的会很慢。
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数据都是现成的,通知里也说了,要求规范的是接口标准。真要收,一纸文件而已。
一,土地财政的规模太大,房产税小收怡情,等于没收。
21年杭州卖地收入是3133亿元,税收是4312亿元。亲娘咧你的房产税要定到什么比例才能填这三千亿的坑?
杭州1200万人,我就当杭州有500万套可征收的房产,那每套就得一年摊6万元;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6.2万元,这钱打死也摊不下去。
杭州的数字太夸张?咱找个卖地不动的,哈尔滨。哈尔滨20年卖地收入330亿元,税收281亿元。
哈尔滨1000万人,咱就当有400万套可征收房产,那每套一年也得是8000元;哈尔滨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万元,你要-8000?
衙门的大门别开了,我怕你来不及修。
如果你豁免范围过大,那房产税的税基就很小。收不了几个钱不说,还会直接砸盘。
别看网上一堆“我家就一套房跌涨无所谓”,真砸个20%下去,他们和银行一起跳起来骂娘。
小收不解决问题。
二,大收不可能。
就算你豁免了普通人(自住房不收或每人xx平米豁免),企业也交不上来,银行更受不了。
企业会直接卖,砸盘,流血的资产干嘛要持有?
银行直接躺那。住户贷款七成是房子,企业一砸盘普通人不干;商业贷款里至少三成的土地房产抵押物,全爆了。
交易里的“一般等价物”的定价崩了。
大收不要想,除非乐子人。
三,这玩意是直接税。
这是最最关键的。
我国税收里间接税占七成,所以经常有小胖友说“我觉得税负不重呀”。
间接税就是这点好,拔毛鹅不叫,因为账单上看不到。
房产税不一样,这玩意是直接收到你头上的,而且每年(可能)向你发一次账单。
如果真按某些自媒体的口径来说,我国民众怕不是能立刻切换成美帝人的武德精神。
就算你把这个份子钱定得小小的、萌萌的,这也会直接刺激民众的公共意识:爷交钱了,哪怕一年就交了几百块,爷也要知道交的意义。
想想物业费。
咱不是说这种意识不好,这种意识恰恰是现代公民精神的支柱之一:我为这个社会掏钱了,我自然要关注社会把我的钱用得如何。
P社玩家很熟悉:觉醒度嘛。
但咱们普遍的社会治理能力准备好了么?
房产税是一定会收的。填土地财政其实是次要的,真正的原因在直接税的公平性。
收入越高的人间接税负担比例越低,而直接税是大家都收,人人都有义务,人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更公平的征税逻辑是改革的必然方向。
但越是必然的方向走起来越麻烦。
所以房地产还是横盘加隐形放松,而房产税还是继续试点、研究、规划。
这事真铺开,也得是在新一轮的增量环境里做。增量不到,所有新闻都是擦边。
这个办法是根据中办和国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而制定的落地方案。
而《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时间要求:
到2022年,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上取得重要进展。
到2023年,基本建成“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基本建成“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基本建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
到2025年,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形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行政应用系统,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
也就是说,2025年征收资产税的数据基础应该牢靠了。
自然是为了打地基。
为了什么打地基,为了收税。
为了收什么税呢,既然是跟自然资源部合并数据库,当然是为了收持有资源资产的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