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和英国有些专家:奥密克戎是结束疫情「一道曙光」,将使新冠「基本无害」,你觉得可能吗? 第3页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点

这剧情很熟悉

他原话不完全是这样,但具有灵性

这剧情大家不熟悉么?

前 FDA 负责人戈特利布预计 Delta 将成为美国最后一次大流行浪潮

20年8月他说:我不认为新冠病毒会在整个秋冬流行。但实际上:

他说:假设没有出现一种新变体来攻破先前感染或疫苗提供的免疫力,我认为这是最后的一波,最后的行动。

这位前FDA局长还说:这可能会是一波感染浪潮,最终影响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人。

这个假设就很灵性了。

我还可以假设如果没有新冠,这两年我会去了不少地方。

Mike Tildesley的原话

原话:

The emergence of the highly transmissible Omicron variant could be "first ray of light" that in the future there may be a less severe coronavirus variant that is similar to the common cold, according to a UK scientist.
......
According to Dr Mike Tildesley, a member of the Scientific Pandemic Influenza Group on Modelling (Spi-M) and a University of Warwick professor, Omicron could be an indicator that people can live with Covid as an endemic disease, the Guardian reported.

他认为奥密克戎是第一道曙光,未来可能会有一种不太严重的冠状病毒变种,类似于普通感冒。

根据大流行性流感科学建模小组 (Spi-M) 成员、华威大学教授 Mike Tildesley 博士的说法,Omicron可能是一个指标,表明人们可以将新冠视为一种地方病。

多么有灵性,未来可能这样,也可能不这样。

这就类似于「病毒一定会越传毒性越弱,传染性一定越来越强」,这种话欺骗性太强,很多人都信了,完全无视了任何突变都是随机的。

我们无非是每步都走好,以踏实的基础迎接未来。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躺平的人总是要给自己的躺平找一些理由,而且还要鄙视着其他没有躺平的人。

把奥密克戎等于大号流感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原来就给大家算过好几次的账,即便奥密克戎的毒性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但是传播能力是明显增强的,而且对抗体逃逸能力也是明显增强的。

也就是说,随着感染数字的增加,即便比例降低,但也会带来相应的住院数字的绝对值的增长。这种增长对于医疗的冲击也是非常可怕的。

以美国的近三个月的数据为例。

奥密克戎在美国的流行,带来了感染数字的猛涨,相应的重症数字和住院数字一样是猛涨。

而平均死亡数字并没有显著的降低,基本还保持在2000上下。

从上面三个图可以看出来,感染数字猛涨,但死亡人数变化不大,死亡率确实是降低了。但反过来说,死亡率降低了,但是感染基数猛涨,所以死的人并没有减少。

也就是说,如果妄图用奥密克戎感染全部人类,来形成群体免疫,那么最终的结果与以前用Delta感染全部人类行程群体免疫的区别不大,最多就是死10亿人和1亿人的区别。

那么,谁想做哪个1亿?

同时我们换位思考下,对比下中美人口基数和医疗水平。如果中国一旦放开防疫措施,很可能日新增感染可能会过百万,甚至日新增死亡人数过万。这种代价,是我们所能承受的吗?


user avatar   bei-tiao-ta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遗传学关键定律之一: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下,生物演化是没有方向的。

先不说奥密克戎本身是否代表新冠的终极演化,就欧美国家这个躺平的样儿,你能确保数千万样本中的每个以天文数字的奥密克戎病毒们就不会发生高致命性突变?

如果真是这样,那现代防疫专业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反正病毒流行一阵就无毒了,还搞啥防疫啊!大家嫖娼搅基也不用戴套了,反正梅毒、淋病、艾滋病毒的毒性也会慢慢下降,怕啥呀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有一点我可以确定,人类经历了5000年历史,经历了无数病毒的袭击,但是从来没有打垮人类。我不认为有病毒可以摧毁人类社会,能摧毁人类社会的只有人类自己。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可能,要考虑突变毒株频繁更替的影响

前几波疫情的规律:

每次毒株大流行造成普遍感染后,人群抗体率过半,毒株传播陷入低谷。

但随后就有具备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出现,再出现一轮普遍感染。

一.2021年年初的印度,Delta出现前,人群抗体率接近60%

新德里当局已经完成五次抗体调查

图中lakh代表千

在2020年6月27日至7月10日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调查中,样本中的新冠肺炎抗体携带率为22.8%,样本量21387。

2020年8月的时候进行第二次调查,新德里人群抗体阳性率29.1%,男性28.3%,女性32,2%,样本量15000。18岁以下感染率34.7%,18到50岁感染率28.5%,50岁以上感染率31.2%。[1][2]

2020年9月第三次调查,阳性率约25.1%。[3]

2020年10月15日到21日第四次调查涉及15,015人,感染率25.5%,其中女性感染率 26.1%,男性25.06% 。[4]

2021年1月第五次调查样本量28000,感染率60%(也有报道说56.1%)。[5]

疫苗普及之前,人群有如此高的抗体率,只能说明“能感染的都感染一遍了”。


二.Omicron爆发前的南非人群Delta抗体率也超过了70%

2021年8月消息,Discovery Health的精算师Emile Stipp表示,他估计的70%至80%的南非人口已经感染,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很高,可能使南非接近所谓的群体免疫。[6]

他的判断和南非疫情趋势符合:

Delta导致的疫情波峰后,由于多数居民在接种疫苗或感染后,都产生了抗体,Delta疫情已经很难继续传播。2021年11月,当地疫情已经平稳。

灰色为原始毒株,绿色Beta,蓝色为Delta

然而,11月以来Omicron(B.1.1.529)在南非增长迅猛,已经引发新一轮波峰。11月1日~11月25日,病例翻了上百倍[7]

Omicron(B.1.1.529)爆发迅速,如入无人之境,基本无视之前抗体的影响。


三、Omicron流行很快,在美欧都占据了主流

1.Omicron占比快速上升

丹麦的防疫不怎么样,但毒株信息是相当公开透明的[8],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我在这个页面找到了最近一个月的变异毒株测试数据,并做了翻译:

丹麦目前Omicron感染接近90%。


2.感染人数上涨很快

美国日新增达到100万/天左右

本图为7日平均

根据一亩三分地数据,最近的检测阳性率快速上升

检测阳性率高达26%,说明漏检严重(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是阳性率2%以下为检测比较充分),实际感染人数是检出人数的几倍。

按每天500万的量级(以后还可能更高),到3月全国基本可以感染一遍。

而莫得纳CEO表示,针对Omicron突变毒株的疫苗最早在3月中旬才能上市。


3.预计在2月底3月初,由于人群普遍有Omicron抗体,Omicron疫情将进入低谷

但由于病毒会不断进化,Omicron的低谷将是其他毒株霸业的起点。


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2021年9月4日,

以色列防疫总指挥扎尔卡博士接受《以色列时报采访时》,做出了以上的预言。


四、防疫利于速战速决清零,不利持久共存

1.病毒通过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自然感染和疫苗产水的抗体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有的病毒会不断被淘汰。

复制快、病毒载量高、传播更快、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将不断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2.防疫资源增长速度在指数和线性之间

疫苗研发、临床试验、批量化生产、物流、分发的速度是线性增长的,长期看疫苗开发很可能赶不上变异速度。

每个地区的医疗设施配置、物资生产是线性增长的,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培养周期是漫长的,最多只能对数增长。

隔离等防控措施基本不受变异影响,但资源增长难度极大,也可认为是对数增长。


3.时间越长,防疫局势越不利

用线性增长甚至对数增长的医疗资源打危害性指数增长的病毒,只能争取速胜,不能速胜的话劣势会越来越大。


4.只有用隔离将病毒突变速度降下来,再配合疫苗和将来可能的特效药,人类才可能再度取得优势

然而,在任何特效药开发出来之后,病毒会逐渐点出耐药性。所以特效药只有短期效果,如果想靠特效药清零,机会窗口很短。


五、面对疫情必须摒弃“速胜论”和“投降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9]

参考

  1. ^ http://news.cri.cn/20200820/c2fc2cd9-3110-5e94-a0f8-cee43178bb7a.html
  2. ^ https://www.jagranjosh.com/current-affairs/third-round-of-sero-survey-starts-in-new-delhi-to-check-prevalence-of-antibodies-against-covid-19-1598945533-1
  3. ^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city/delhi/6th-sero-survey-from-monday-to-cover-28k/articleshow/81976491.cms
  4. ^ http://cncc.bingj.com/cache.aspx?q=Sero+Survey%3a+fourth+round+++New+Delhi++Result&d=4570386570019373&mkt=en-US&setlang=en-US&w=kgH59ThmM7QeXxQhSPcA8YOxM-kKGFFQ
  5. ^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28/doc-ikftssap1405827.shtml
  6.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HO743EN0519QIKK.html
  7. ^ https://www.ft.com/content/d42bcd3d-e70d-4e97-818b-40b92d89d7ff
  8. ^ https://covid19.ssi.dk/virusvarianter/delta-pcr
  9. ^ https://www.ccps.gov.cn/llwx/202004/t20200422_139704.shtml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如果奥密克戎真的相当于“基本无害”的“减毒疫苗”,那么,感染奥密克戎就相当于接种疫苗,那美国一天感染,啊不,是接种100多万,岂不是太少了?

一天100多万,全美国3个多亿,全部“接种”完毕要接近一年?我TM等你一年(张麻子语气)!?

太慢了!

为了提高“接种效率”,必须奥密克戎派对走起!嗨起来!关在大豪斯里相互喷口水。一年太久,只争朝夕!

还有,要真有奥密克戎等于“减毒疫苗”这种好事,“模范生”还轮得到你美帝?

人家隔壁小金同志直接下令绑架,哦不,是请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回国,然后,用机枪逼着大家万人空巷,上街“爱的抱抱”,也不对,是“接种”,分分钟全民免疫。主体思想满噻!

所以说,伟大革命领袖教导我们:

抗疫不能“等,靠,要”,应该主动出击!


user avatar   zhen-hao-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制粘贴老回答:如何评价华为以每股 1.58 元,豪派超 500 亿元分红?

残酷时代,无数网友高呼“加油”,对于一家遭遇世界最强国家打压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企业终归还是依靠人来运作,如果人心散了,大家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了,那么企业就算短期内还活着,本质上已经死了。

“加油”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留住人,自然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而在这个世界上,“给钱”或许不是最好办法,但绝对是能够有效稳定人心的办法。

毕竟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能够被公司按照个人贡献公正公平地给予(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价格)奖励,而这种奖励换做跳槽到其他公司是拿不到的……

那么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一般的公司根本挖不走。

同时这也表明华为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带着投机性质的大股东拿走最大蛋糕,造成分配严重不均。

如果不是这样子,而是跟某些几乎被外资把持的企业那样整天就是股东想着怎么捞钱套现,那恐怕华为就不可能一方面继续给予员工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继续投入经费参与卡脖子问题的研发。

无论如何,华为只要能够将利润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它的战略眼光就永远走在同行们的前列。

不过,既然这涉及到分配问题,如果华为内部的分配机制并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则同样可能会有丧失人心风险,这一点也是要在结尾强调下的。


user avatar   zhi-ji-55-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提出这个建议
user avatar   fhy-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上海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突破 10 万人?预计什么时候可以打断指数级发展趋势? 
  如何评价付薇薇杀死分居英国男朋友一案? 
  如何看待美国旧金山华裔拾荒老人遭到欺凌一事? 
  美国新老情报高官罕见聚会,得出个最新结论「盯着中国」,你如何看待此事件? 
  如何看待美国最大国旗被毁和华盛顿纪念碑遭雷劈? 
  拜登与菅义伟会谈后,美日发表联合声明重提台湾,系 1969 年后首次,释放了什么信号? 
  如何评价泽连斯基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俄罗斯为什么会尽全力阻止美国武力干涉委内瑞拉? 
  怎么看待央视直播红十仓库信号被掐?有信号的时候记者已在仓库外? 
  如何看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买文鼎(人名)的道歉事件? 

前一个讨论
西安疫情过后,全民会不会报复性消费?
下一个讨论
从核打击警报响起到核弹爆炸需要多长时间?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