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在心脏、脑部存留数月」,如何从生物学角度解读该情况?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是好事。

如果后遗症是由这个原因导致的,那么说明新冠病毒的后遗症可能是可逆的,不是永久叠加。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论点成立,已知感染一次若轻症不入院,则智力平均下降2点,问感染10次智力下降几点?这个问题,答案不是20,更可能只有5左右。已知感染一次若轻症不入院,则后续所有疾病发病率增加30%,问感染10次增加几点?这个问题,答案不是300%,更可能只有100%左右。

这为欧美”与新冠共存“的理论基础又添砖加瓦了,因为按照欧美现在的反复感染速度,参考各大学校的dashboard进行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出,10年后人均是需要感染8-10遍新冠病毒的。留学生同理,留学5年大概感染4遍。

这时候,“反复感染很多很多很多次新冠病毒,如果不死不残疾,那么会导致多少后遗症?”就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了。如果线性叠加的话,那么显然是不可接受的,都成傻子了……而且还是那种全疾病发病率+300%的那种,病恹恹的傻子……

但这个研究说明,导致认知相关的后遗症的原因,是有可能是“新冠入脑没死”的,而不一定是“新冠入脑搅和了一通“。当然也可能是后者。

显然前者更让人安心,因为再感染10遍新冠,后遗症无非也就是”10种新冠入脑“,比感染一遍不会严重很多,最多是感染一遍的几倍而已,不会线性叠加。

如果是后者,“新冠入脑搅和了一通“=智力-2的话,“新冠入脑搅和了10通“就会等于智力-20,全身各种疾病患病率+300%,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虽然“新冠在大脑中留存”意味着损失相对“不在大脑中留存”的情况小,但不意味着损失的绝对值就真的小了。坚持清零还是最好的办法,并且对新冠痊愈者要定期核酸检测复查。

所以,留学生和外国人们,还是祈祷“新冠病毒可以留在大脑中“吧。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粉丝问到了这篇论文,我也就拿来看了下,这里回答下问题。

整篇文章讲了什么?

研究人员一共对44例经PCR确诊的新冠患者进行了尸检,其中38例产生了抗体,3例属于早期病例还没产生抗体,3例死前血浆不可用。44例中有11例完成了广泛的大脑采样。队列中29.5%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9.2岁,且不同种族和民族(扩展数据表1)。95.5%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合并症,高血压(54.5%)、肥胖(52.3%)和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4.1%)。

44个病例中均检测到新冠病毒RNA,其中在85个解剖位置和79个体液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RNA。

早期病例中,呼吸道的新冠病毒RNA最多,并且在除了生殖组织外,其余组织中均检测到了新冠病毒RNA。

大多数病例随着病程的延长,组织中的新冠病毒RNA都在下降;但在部分中晚期病例的多个组织中检测到高水平的新冠病毒RNA。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晚期病例的多个组织类别中,能持久性、经常地检测到低水平的新冠病毒RNA;而且所有6例晚期病例的大脑中都能检测到新冠病毒RNA,其中5例能在大脑的大部分部位检测到,甚至包括一名在出现症状后230天死亡的病例。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RNA在这个病例的大脑中至少存在了230天。

各组织的检出比例分别是:

  • 呼吸组织43/44例 (97.7%);
  • 心血管组织35/44例(79.5%);
  • 淋巴组织38/44例(86.4%);
  • 胃肠道组织32/44 (72.7%);
  • 肾及内分泌组织28/44例(63.6%);
  • 生殖组织17/40例(42.5%);
  • 肌肉、皮肤、脂肪和周围神经组织占30/44 (68.2%);;
  • 眼部组织及体液2/28例(57.9%);
  • 脑组织10/11例(90.9%)。

研究人员还检测感染者体内的新冠病毒的突变情况

基本上一个人体内的新冠病毒是相似的,但是肺内和肺外组织之间的新冠病毒存在遗传隔离:

在38号病例中,所有肺序列均发现了D80F突变残留,但脑序列没有发现D80F残留。而G1219V残留仅是局限于大脑的轻微变异。

这个研究意味着什么?

首先新冠长期症状是一个肯定的存在,没必要去否认。然后出现长期症状的感染性疾病,也不止新冠肺炎一个(比如流感、SARS、塞卡病毒等等,细菌感染也会),这也是肯定的,没必要去否认。

比如长期COIVD中非常烦人的一个症状——脑雾,患者存在认知改变,在1889和1892年的流感大流行、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也曾出现过类似症状。[1]

但也绝不是不值得重视、或者去无视它的理由。

—讨论新冠长期症状(或者说后遗症)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言论(否认、不重视,或者夸大、觉得毁天灭地),无论是哪一端的极端言论都不可取。

目前各方面报道的数据都不一致,一个荟萃分析[2]显示,80%确诊为 COVID-19 的个体在急性感染后 2 周后继续至少产生一种总体影响。总共确定了 55 种影响,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参数,其中最常见的是疲劳、嗅觉丧失、肺功能障碍、胸部 X 射线/CT 异常和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对于这种急性感染后长期存在的症状了解十分有限,且这也是人类近些年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被同一种病毒所感染。

这篇研究就对这种长期症状提供一个可能的依据:即某些人可能体内就长期存在着新冠病毒。

并且该研究的数据支持这样一个结论:在感染早期,病毒在肺部感染后会通过病毒血症扩散到全身

即使在不严重的病例中,这个结论也是成立的。比如36号病例,是一个小孩,没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证据,提示未感染严重COVID-19,但仍然在全身多处发现了新冠病毒RNA。

这个研究还提供了一个现象:虽然早期感染中,呼吸道的新冠病毒RNA多于肺外组织,但在晚期感染中,肺外组织与呼吸道水平相似。

最后作者强调:我们的数据提供了病毒清除延迟的证据,但不支持呼吸道外的显著炎症,即使是在症状出现几个月后死亡的患者。

——也就是虽然病毒存在,但是并没有引起疾病或者其他器官的损害。

结论

这个研究虽然发现了新冠病毒长期存在的证据,但是没有论证其是否存在传染性,从目前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来看,不太支持这些人还存在传染性——因此请不要过度延伸。

这个研究是美国第一年疫情的研究结果,对于目前的奥密克戎毒株来说,仍然存在一定参考价值。

这个研究仍没有调查为什么会存在长期症状,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医学界,包括其他急性感染为什么会出现长期症状。

一点个人的话:

其实我们体内本身就生活着各种微生物,我们研究它们是必要的,研究是帮助我们更好了解人体,而不是去恐慌。

就像皮肤上的螨虫一样,我们应该去反感瞎说的那些广告,而不是告诉你身上存在螨虫是正常的科学发现。

面对告诉你存在新冠长期症状的研究,也要正常的去看待。

参考

  1. ^ https://www.medscimonit.com/abstract/full/idArt/931447
  2.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5565-8

user avatar   ling-zhi-hao-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有无科研大佬呀?怎么测定动物组织中的TMAO呢?看文献都是测的血浆中的? 
  中医真的有出路吗? 
  如何看待帝国理工关于新型肺炎在武汉 4000 例的新研究?使用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可信度高吗? 
  如何看待印媒称印度 4 至 6 月 GDP 同比大跌 23.9% ,为「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第二差」? 
  男朋友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我该怎么办? 
  减脂减肥有什么常见的误区? 
  三部门要求乘坐来华航班的中、外籍乘客在登机前需提供 5 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疫情防控有何积极影响? 
  想问下这种徒手打碎悬挂的啤酒瓶是真的嘛? 
  化疗到底有多痛? 
  如果爆发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百分之百会发生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外交部回应立陶宛总统认错:「认识到错误是正确的,但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
下一个讨论
为何人类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经典围棋定式需要改进?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