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心清零,那么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是很重要的。
核酸检测是清零的重要保证。只要优化这个步骤,就能大大减少社会负担。同时保持社会开放。
先看看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共分五步:取样、留样、保存、核酸提取、上机检测。
第一步,咽拭子采样。使用特制“棉签”,深入口咽或鼻咽,沾取一部分分泌物作为样本;
第二步,医务人员进行留样。将拭子头浸入细胞保存液,折断尾部后立即旋紧管盖;
第三步,将样本管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好并及时送检;
第四步,将样本送进实验室,灭活后,进行核酸提取;
第五步,进行荧光PCR核酸检测,将提取物进行荧光PCR扩增反应。
第1步,需要社区通知人们来排队检测,然后人工咽拭子采样,然后立刻手工做2,3步,喊下一个。人们必须排队。这有可能造成社区感染的风险。
改进办法:可以考虑采购全自动咽拭子采样机械手。每1千人的社区设置1台。根据地方财政能力。机械手可以适当调整。
若疫情继续持续,可以把研发特种车辆,专门做这件事。居民按小区,定点定时预约,控制排队在10分钟内解决问题。
如此,人力需要大大减少。甚至可以进行随机抽检。
因为目前所有社区都是0感染。那么一旦有发现,肯定是还没来得及感染开。
也许可以不隔离,封区,参考上海精准防御模式。及时通知密切接触者,加强保护。连续检测。
然后相关小区进行抽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清零策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确保清0。
参考农工党党员、江苏苏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全 的文章
抗疫建言┃关于提高病毒检测样本采样速度和改进检测率的建议_省市动态_中国农工民主党
一、采用带有400ul RNA保存液的咽拭子采集器。在第一时间就灭活病毒,又能常温保存和运输。将大大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运输效率和检出效率。
二、可由疑似病患在医院自助采样,降低感染风险。避免聚集。
三、采用带有400ul保存液,用400ul的保存液,体积缩小,病毒浓度高,将大大提高检出率,降低不确定率。
10:1混检30元/人。
后面几步,应该考虑全自动监测机器。减少医疗垃圾的开销和负担。
对基层防疫人员来说,健康码是重要工具。
健康码最是基于手机号码的手机定位,基于身份证号码下的消费记录、乘车及飞机记录,及填报行程信息或者扫描场景位置登记等,结合疫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的结果展示。
大数据分析比对轨迹和地点风险等级:
1.手机持有者到过哪些地点的轨迹,这些数据是自动记录的。
2.已知病例去过哪些地方的轨迹,需要通过流调得到这些轨迹。
3.每个地区的风险等级。
所以,对有疫情的地区准确分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020年2月原始毒株的传播数据
一般估计代际间隔5.5天,R0为2.2-2.7。
《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估计武汉疫情初期R0=3.77
2.2020年2月17日的指导意见
根据2020年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风险划定标准,新冠疫情风险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
其中,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3.2021年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数据
代际间隔为2天,R0=8~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China CDC Weekly)在线发表了广东省5月、6月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B.1.617.2)传播动力学的研究文章,文章提到:
2021年5月21日,广州市荔湾区一位75岁的女性确诊新冠肺炎,她在5月18日就出现了症状。在接下来的10天里,感染者陆续增加,并产生了5代传播。[1]
《纽约时报》30日报道,据他们获得的美国CDC内部文件表示,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传播快,基本传染数R0值(每名染疫者传染的人数)高达八至九人,且更易引发重症。
4.2021年5月对指导意见的修订
《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的要求,病例长期停留地区(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的本土确诊病例,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若出现10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则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5.分析
本次调整降低了中高风险地区的门槛,更适应目前德尔塔毒株传代快的特点,但标准只考核了“报告病例数量”这单一因素,不足以对疫情风险性做出精细化的评价。
1.由于疫情发现早晚不同,实际病例数量和报告病例数量偏离程度不同。
例如每3天就进行一次检测的口岸工作人员,实际病例数量≈报告病例数量。在不进行日常监测的地区,发现1个传染者的时候可能已经感染几十个人。
由于流调和检测都有周期,等发现有10个病例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扩散窗口期。
2.对于其他地市来说,疫情危险性和是否已经形成跨地市扩散密切相关。
一旦感染者是乘坐高铁等交通工具旅行,或者驾驶货车快速移动,就有沿交通线路播散的可能性。
如果病例每隔2天换一个城市(如大货车司机),追踪困难就比较大了。
3.不同地区的疾控人员经验不同,有的地区没有经历过实战,不一定能在疫情初期准确判断疫情严重性。
4.建议通过一个模型估算
从衡量某地疫情扩散危险性的目的出发,建议建立这样一个模型:
报告病例数量+病程+轨迹--->通过一定数据模型推算“实际病例数量”--->结合其他信息确认扩散风险--->定级
1.流调信息细节缺乏统一整理
对于疾控人员来说,跟踪其他地区的病例轨迹详情非常重要。
但是各地都在发布自己的流调,发布渠道并不统一,有的发在公众号上,有的发在网站上,没有统一的整理。
例如一个自驾旅行的游客在沿途可能经停了某个服务区,如果要查看外地某病例是否经停过这里需要一一查看各地流调,这个工作量对于普通人显然过大,也很难执行。
2.跨地区旅行的游客一旦确诊,沿途信息公布不及时
旅程复杂的游客,各地分别发布和本地相关的行程,信息碎片化。
自驾的旅客一旦确诊或者明确为密接,应当进行全程流调并及时通告沿途所有经过地区。如果公布不全面,就不能及时提示到过相同服务区的人员去核酸检测。
3.普通民众应当有了解某地是否存在感染风险的渠道
例如有网友反馈:
成都1号病例被立案的信息[2]
我在最近25天一直持续整理各地流调。我发现成都有病例后,我翻了大概4个小时兰州流调才找到成都1号病例的可能传染源“七里河区大唐宫”的169号病例。
对另外一个可能的传染源金港糖酒市场,我翻遍兰州市发布的流调,还找了七里河区、城关区的大部分详细流调,花了至少20小时还是找不到任何与该市场有关联的记录。
以下是甘肃流调的汇总:
对于绝大多数(占人群数量99.9%以上)没有时间看全部流调记录的来兰州出差人员,如果查看11月1日的兰州中高风险地区清单,只能看到[3]
以上信息没有包括七里河区的“大唐宫”,也没有包括“金港糖酒市场”,从公布信息中无法判断去过两地是否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判断某地是否有感染风险明显对普通人太难了。
一套系统要运行顺畅,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易用性,简单的事情才好大面积执行。
内地城市如果想正常生产,正常消费,一定要边疆地区(包括国际机场和海港)守好国门。
如果发达地区给予人员和物资支援,提高边疆地区疾控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边疆地区的防控力量,边疆居民坚持定期核酸筛查,就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并迅速控制,极大减少内地的疫情扩散概率。
然而边疆地区为了守国门,必然要在经济上做出牺牲,所以内地需要给边疆地区支援。
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明确流调发布制度
对于行程复杂的感染者、密接,应当在隔离地点一次性完成病例涉及所有地点的流调(流调包括多少天,细到什么程度要有统一标准),并规范录入数据库,供全国其他地区的授权人员查看。
如果其他地区的疾控人员有对病例进行电话补充流调,可以在系统中补充。
在对信息脱敏后,将流调信息在单一平台汇总公开:
1.允许按地区查询。
2.可考虑与健康码系统打通,如某人有武汉旅行史,在系统自动判定是否与其他病例有轨迹重叠的基础上,将最近有武汉旅行史病例的轨迹(例如甘肃病例108号,崔某,女,28岁,住甘州区滨河小镇,10月15-18日有武汉旅行史,20日在张掖确诊)集中推送给他。
3.可以开发一个地图App或者与现有地图提供商合作,将病例活动过的区域展示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风险等级。
2.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要以疫情扩散风险性为评判标准,不应拘泥于目前的“确诊病例数量”
为了准确衡量传播风险,除“确诊病例数量”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感染者从感染到隔离的周期。周期越长,可能的传代数量越多,风险性越大。
(2)感染者的居住状态,独栋房屋、集体宿舍、城市小区、排水不良的老旧城中村、闭环管理居住点的人员扩散危险性不等。
(3)本地人口流动情况,如果有大量旅游团、货车司机群体流动,则应当提高风险等级。
(4)某个出现病例的地区如果处于高危地点(边境线、口岸、传染病医院、隔离点、冷链操作点)附近,则应当提升风险等级。
(5)季节性因素。冬天飞沫存在时间较长,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应当提高等级。
(6)已知病例活动轨迹是否涉及人流密集地点或者流调较困难的地点,如购物中心、机场、铁路枢纽客运站等。
(7)其他地区的传染链是否在本地区有交叉。
(8)本地区的流调是否清晰,是否有病例查不到来源。
(9)本地近期核酸检测数量和人口的比例。
(10)已经发现的混检阳性样品数量。
(11)对于边境和口岸地区,还需要考虑边境线以外的疫情发展状况和每日平均入境人数(包括临时来口岸停留但不办理入境手续的飞机机组成员、货船船员、货运司机)。也需要考虑口岸人员防护规范性。
3.以上判断因素建议交由专业人士充分讨论,并量化成为具体的,基层人员容易执行的标准。
如果基层人员不能及时定级,也可以由上级部门统筹定级。
4.通过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的方式加强边境一线防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