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些法律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为什么不废止?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法律文本中,的确存在大量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的条款,此类条款并不包括行为法律后果(并没有说明如果违反了会怎么样),有的也不包含行为模式(并没有说明可以做什么 / 应当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

例如,《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条法律其实就不太适合直接用于裁判。张三开了个牛排馆,李四觉得这危害了西双版纳的森林,援引这条法律起诉,会被法院怼回去 -- 哪怕凭环保法整个公益诉讼,都没这么离谱。

再比如,《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又说了,如果对方出轨了,不能仅仅用这条提起诉讼:「当事人仅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那么,这类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的条款,是不是就需要废止呢?

如果要给个台阶下的话,或者可以这么理解:调整社会关系,并不仅有诉讼这一种方式,通过宣示性条款倡导一种价值导向,也能和具体的裁判依据结合,起到教育公众的效果。

另外,这些条款有助于理解立法目的,为裁判提供间接的指引。例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存在所谓的「常回家看看」条款,一开始也有不少人吐槽这是将道德立法、没有可操作性,但涉及到赡养义务的纠纷、公司不让劳动者请年假回家看老人的劳动纠纷,这些原则也确实影响着法院判决。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写宣誓性条款,否则就可能让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损害。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放出过一句狠话:「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

从字面上来看,这可不得了:我可以写一个合同,里面加上一句「双方同意,本合同产生的争议适用阿富汗法律解决」,欺负别人不懂阿富汗法律(我也不懂),有了争议自己随意解释。

有学者解释道:别太当真,这就是个宣示性条款,表达一下对私意自治的尊敬而已;后来又出了个补丁,相关司法解释说,除非有法律明确允许这么做,否则选择别国法律的行为无效。

你看,这不就「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了嘛:法律如果允许你这么做,就可以做,但法律并没有允许的话就别做。

这样的废话文学,倒是可以的确废止一些。


user avatar   wen-dao-wa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情其实就是郭楠一个两难的悲剧

从情感上

我认为应该要立刻回击

从现实中

我也不得不承认 以当今的利女执法环境

这位男性很有可能被诬告成功 然后拘留。 女的立刻无事发生。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洞穴奇案福斯特法官的观点,见下? 
  抢回别人欠自己的钱犯法吗? 
  如何看待孙小果再被判处死刑? 
  很多消息普通人都可以看到,为什么国外某些间谍机构要骗请(策反)中国人去谋取呢? 
  中国大陆是否有关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 
  轿车恶意别倒摩托车,致女骑手摔倒翻滚身体多处受伤,轿车司机许承担什么责任?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王力宏回应李靓蕾称其长文为不实指控,离婚协议已给其1.5亿人民币和每月21万生活费,还有哪些细节? 
  大学老师杀害 19 岁女生案今日开庭,嫌犯拒认罪,称「自己有精神病」,这一案件判决结果可能是什么? 
  装空调的师傅发生意外,雇主要承担多大责任? 
  辱母杀人案没有强奸、蹭脸、口交,只是露出下体,儿子使用事先藏好的刀把人弄成一死三伤,算什么罪? 

前一个讨论
鸡汤来了梗里面炊事员的方言是哪里的?
下一个讨论
如果拍一部中年人的偶像剧,你希望谁主演?讲什么故事?





© 2025-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