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报告显示 2020 年全国人口净增 204 万,创 59 年来新低,透露了哪些信息?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应该是媒体第三次集中讨论该数据了,透露出目前媒体任务很重,一个数据要反复的讲,可还不能讲这个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更别提解决办法,于是只能根据数据来发掘新的故事点(比如这个59年来新低)。


user avatar   he-li-44-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一点也不少,你们去找工作试试吧,稍微好点的,面试人真多……


user avatar   townph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面插一段个人政见,不一定正确:

都说中美争雄,时间在我。

但从人口趋势上来看,恐怕时间还在美国。

中国的强势期来自于80、90后这一波同时保质又保量的劳动力。(高等教育大范围普及,出生率尚可)

也就是说,最迟2045年左右,第一批80后开始退休时,中国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最迟2055年左右,中国的黄金时代开始进入尾声。

预计2060年前后,会陷入不可避免的大衰退。

除非能找到逆转生育率的特效药,否则这个趋势保持下去,中国对抗美国的窗口期就是这20几年。如果这20几年内美国没被彻底打垮,只要凭借自身多元文化的优势,保持比中国更强的对外优质劳动力吸收率,就可以坐享胜利果实。

所以,美国的需要做的很简单:

1.硬托时间,比如技术卡脖子什么的。(不过论拖时间,似乎制造、延长疫情是最好的策略?)

2.制造恐婚、恐育、两性对立,等一切负面影响生育率的热题。(似乎正在做了。)

3.极力维护自己”具有包容性“的对外形象,比如针对少数族裔的政治正确。(一直在做,但似乎有点做过头了。)


错过了这次,之后100年内,中国都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届时主要目标,恐怕就是保证核心区域的完整性。

(不要说什么人AI拯救老龄化,AI也是要投入人力去研发制造的,正如防止机器淘汰了纺织工人,但是却需求了更多的工人去研发生产防止机器)


说过几个朋友吧。

一个南京买房,月供10k,郊区,在南京工作时收入16k,不堪重负。后来上海工作,收入25k。

一个杭州买房,月供12k,郊区,两口子在杭州工作时收入20k,压力也巨大。后来上海工作,收入30k。

我本人买房比较早,15年南京远郊,月供4k,在南京工作时收入16k,成了唯一一个有孩子的。后来考虑到高薪人才引进,想为孩子博一个上海户口,也来上海了。

...

身边几乎所有同龄人都如此,能生孩子的,要么是像我一样买房早的,房贷压力很低的。要么是父母给力的,可以替子女还房贷的。

否则生孩子,带孩子,上学,每一道都是他们跨不过去的坎。

因为国内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在一个梯队的城市工作,那么你的收入大概率没有办法覆盖这个城市的房子和教育成本,必须去高一个梯队的城市工作。结果就是你要么别生孩子,要么生个孩子当留守儿童去。

比如你在县城养一个娃,买一个学区房,你就得去市里工作。

你在市里养娃买学区房,你工作得去省会或者其他经济好的城市。

你在省会养娃买房,工作就得去北上广深。

想去北上广深养娃买房,有机会还不如移民。。。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国家为了弥补生育会在教育双减问题上操之过急跨越式推进,结果是学生教育内容减量降难度,教育质量反而下降。

减是简单的,而教育多样化增量方面却是实打实看各地财政。中国毕竟还有5亿农村居民和6亿低收入群体,这些人的居住地能不能支撑这种中产教育模式呢,我要打个问号。

最终可能会牺牲半代人的教育水准,不同地区基于区域教育经费差异出现真正的固化现象。值得庆幸的是鸡娃中坚的9000后是过剩的,能弥补一些这种损失。


user avatar   juventusyq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昂的生活成本(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这个原因连我这种p民都知道,但是呢,房价你看降了没,甚至疫情之后还又疯涨了一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知乎把同一个问题换了不同的皮来问这么多次?

1+2=3

2+1=3

3-1=2

3-2=1

你们是不是以为是看日本小电影,同一个脚本换不同女主角拍也一样有人看?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unknown-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类似问题答了好几次了。现在土地收入,劳动力优势,人口增长构成了死锁三角。如果你要结婚生子,那么为了你的下一代你要落户,落户就得买房。然而,这里是一小半人年收入不到一万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香港纽约,人均GDP刚超过一万美元,制造业主要优势还是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哪有那么多人具有这个能力呢?买房的结果就是背上几十年贷款,然后时刻担心被优化,只能战战兢兢去讨好上司,默许一切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自愿地充当制造利润的工具,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然后你还得担心自己哪天生病,担心老了怎么养老,为了不被药钱掏空钱包,你不敢消费。这样一看,普通人要是结婚生子,那是几乎没法在城市里像个人样的生活的。两种人除外,要么在互联网企业拿命赚钱,争取35岁前赚到足够原始资本,要么进入编制不愁丢饭碗,人生平坦的一眼就能望到头。这两种人能有几个?

那么企业能放弃劳动力优势吗?互联网企业确实能,但贡献大多数就业的实业不能。劳动力优势仍旧是我国制造业的第一竞争优势,因为土地能源成本比不过东南亚,技术比不过德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即使是如此压榨员工多数制造业企业活得还是很艰难的,近年灵活就业人数是与日俱增的。垄断行业的国企确实是遵守劳动法,所提供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均价,就这样不少国企还是年年亏损的,你觉得民企玩得起吗?而且垄断行业的国企是不怕破产的,真做不下去了财政会出来兜底。原因也很简单,企业由于土地能源等因素成本不比国外同行低啊,提高薪酬就活不下去啊。曹德旺确实在美国建了厂,倒闭的民营厂撤走的外资厂确实不少,搬到东南亚的厂确实也不少。

而且劳动力优势也不仅仅是企业层面不敢放弃。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让资本和劳动力回归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意味着出口,出口意味着外汇,外汇意味着国际影响力。所有阻碍资金和劳动力回流制造业,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都是脱实向虚的风险,都是不被鼓励的。劳动力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负担更高的税收和土地能源成本,这保证了财政在GDP中占据大头,保证了充足的外汇收入,这样国家有钱集中精力办军事外交这样的大事。靠着对外援助在亚非拉获得的广泛影响力,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这种路径依赖是很难破解的,因为劳动力进入卖方市场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是不稳定的源头,我国的传统就是稳定重于发展。

你会发现所谓勤劳忠顺,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老黄牛精神是被刻意营造成一种社会共识的。深圳地铁的广告和城市宣传片鼓励人们加班,不躺平,不摸鱼;苏州法院判决不愿意加班的员工向公司赔偿;模仿西方工会要求“讨要薪水,减少工作时间和改善工作条件”的尝试一律被视为是收了西方资助恶意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大牛助手这样能够欺骗打卡软件的程序连开发者也被抓起来了;拍摄工地实况的大猛子和拍摄瑞典程序员按时下班的maksim都被严重警告而不得不停止原先内容的创作;还有什么“当代青年从未选择躺平”之类的宣传画就不说了,你要是在网上抱怨生活苦,就会有一堆人混淆个人和环境的问题,说你自己不努力云云,还会把什么老太太上街卖菜,农村残疾人买不起假肢裹个草垫子就去干活之类的苦难拿出来歌颂一番,然后反问你凭什么不努力。这种力度光靠资本是达不到的

好,那么降低土地成本,加强企业支付薪酬的能力,并严格执行劳动法,同时平易房价,这样能不能让工人结婚生育的顾虑降低?答案是土地价格根本不敢降低。外交军事开支在那里压着,地方分到的预算严重不足,连养老和医保都吃力了,还有一大帮拿着几倍于平均工资,享受廉价住房,廉价医疗和平价食堂等福利的公务员要养,还得去各种挖路修地铁以获取KPI,那自然只能靠土地收入维持。现在土地收入占总开支四成以上的城市为数不少吧?而且一旦房价剧烈下跌,那么之前已经买房背上房贷的人就算彻底被夺走了人生中大部分财富,这个会带来多么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呢?要是因此带来大量断供潮,带来的严重金融风险又要如何抵消?

所以你不必奇怪为什么房屋成交量一再下跌,市场机制却没有起作用去降低房价。为啥供给端市场调控失灵?因为土地起拍价不是市场定的,低于起拍价就流拍了,而且商品房过多降价的行为是被定性为恶意降价的。为啥需求端市场调控失灵?因为你租房就不能落户,不落户有很多权利就享受不到,就不算真正扎根在城市了。

然而房地产终究是需要人来买的,要是新增人口逐渐枯竭,那么通过房地产来维持地方开支的路径就会走到头,于是这就形成了三角死锁的闭环。

突破闭环的唯一可行出口似乎在于让渡一部分用来锦上添花的开支用于地方开销,这样地方才能够缓慢降低地价,在郊区新城提供低价住房,并且降低租房落户门槛,然后企业成本才能降低,员工房价收入比才会降低,才敢于结婚和生育。


user avatar   zheng-yi-de-wei-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在不行,咱们生产点假的byt真假混用,顺便提高大台成本,不想生也帮忙生下来


user avatar   ming-ren-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年我四年级,学校新开了一门课叫“社会”,和三年级新开的“自然”构成了小学的全部笔试考试学科,计入总成绩。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讲到“计划生育”的时候,老师说,“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只能是延缓增长的速度,而不能减少人口。本来多两个人,现在多一个人,还是多啊。”

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老人会去世不算进去的吗?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那8个变4个,4个变2个,2个变1个,人口下降速度简直恐怖好吧。

年少的我并没有选择反问老师,因为这个老师很倔,并且会打人。等过年回家的时候,再去找他对线。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苹果 10 年内或用 AR 设备取代 iPhone? 
  如何看待媒体评张哲瀚道歉「要道歉,更要补课」? 
  德国又一州将尝试完全使用 Linux 和 LibreOffice,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11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 0.5%,食品价格下降 2.0%,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民国与印度有何异同? 
  如何看待「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被判赔475万」?腾讯索赔5000万,最终的判决有哪些法律依据呢? 
  九安医疗又获美国 81 亿大单,后续自曝风险称「美国政府有权随时中止合同」,该股将如何走向? 
  如何看待钟南山说感染德尔塔毒株两三天就会发病,德尔塔毒株传染性有多强? 
  如何培养把握经济大趋势的能力? 
  如何评价“住房鄙视链:公租房不配与商品房共享同一小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尼康 12 月 14 日推出的尼克尔 Z 28-75mm f / 2.8 镜头?
下一个讨论
因工作能力强被领导安排任务太多导致不堪重负,是否应该隐藏真实的能力?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