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画饼圈钱的套路维持不下去了。
虽然影视平台这十几年来一直在亏损,但过去是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
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网民,这意味着平台始终都能获得新用户来支撑股价,这套拉新的模式本质上就是「人口红利」。
但目前中国境内的潜在用户基本都接入网络了,他们再也找不到新的增量了。
于是这种「不断扩盘」的模式不行了。
以前每年都有大量新用户,即便每年都大量亏损,但投资者还愿意赌一把。
如今增量没了,但亏损规模依然很高。
股价撑不住就是理所当然的....
内容成本的急剧攀升,也是爱优腾御三家如今面临持续失血的重要因素。
电视剧、电影和综艺,实在是太贵了。
从2012年开启的版权大战卷死了所有的后来挑战者,但他们自己也在失血。
为了回本,片头广告只能越来越长,那用户用脚投票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中国民众普遍很穷,对于每月20元的会员费往往舍不得,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平台可以依靠会员费成功回本。
Netflix能盈利,靠的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2亿高净值付费会员舍得花钱。
Youtube能盈利,靠的是有20亿月活用户这种冠绝全球的潜在流量规模。
爱优腾哪个都不占,他们能盈利?
中国人穷得很,不到万不得已时绝对舍不得开会员,宁可多看270秒广告。
全中国最多14亿人口,又上哪里给你变出20亿用户来?这条也做不到的。
依靠中国市场发展壮大,但却无力对海外市场进行拓展,不论是爱奇艺国际站,还是腾讯海外版,用户都不算多。
这种「借鉴」美国互联网的模式对中国的社会环境、消费水平来说太超前了。
随着经济增速逐渐....平稳,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少了。
没钱的宁可刷短视频,也不看长视频。
那他们怎么可能有盈利点呢?
问题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论花钱,网飞肯定更多,但是网飞手上有大量极有价值的ip剧。这些版权就是钱。
爱优酷1000亿过后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可以重播的ip吗?
所以网飞在花钱,爱优腾在烧钱。烧钱最后就是一地灰烬。
不过大家可以往好处想,这个1000多亿主要上是美国人的钱
竞争比较激烈,各自的市场定位比较模糊。
三家企业都是比较有野心的,都想要尽可能的独占在线影视这块蛋糕,成为中国的Netflix。但是看美国的SVOD市场,前三强Netflix,Amazon Prime和Hulu的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
Netflix拥有一个非常体面的电影库和大量的原创剧,很多Netflix投资的电影和电视剧都已经出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Amazon Prime的优势得天独厚,只要是Amazon 的会员就会赠送,并且里面的内容虽然有点老,但是数量比较多,所以用户基数还是可以保证的;
Hulu 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平台,在TV shows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吸引了很多更年轻的用户。三家企业中Netflix已经开始盈利,这是爱优腾都非常向往的;而Amazon Prime家大业大,本来就是作为会员福利的一部分,独立是不是盈利不太重要;Hulu倒是值得说一下。因为Hulu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在「在线电视台」这个方向使劲的发力,并且坚持让自己的付费会员也看广告。这些措施让它和Netflix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对Netflix有牵制作用,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吸引固定的一批就喜欢看TV show,不喜欢看电影的订阅者。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2021年的SVOD市场:
中国的前五里面,芒果TV和BiliBili特色鲜明,这个没什么好说的。Youku历史悠久,老片子多,其实占据了Amazon Prime的位置,但是可惜背后没有一个巨大的摇钱树;竞争最激烈的,就是腾讯和爱奇艺。
两家都想成为Netflix的生态位,都在大量的采购独家播放权。这也是导致这两家烧钱不断,而长视频的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产业组织理论里面,有两个不同的竞争模型,伯川德模型和霍特林模型。
伯川德模型是说,当两家企业没有根本差异,消费者选谁都无所谓的时候,那么在竞价的时候,企业就会不断的抬价,把利润压到最低,因为价格是他们唯一竞争的点;
霍特林模型是说,当用户天然具有偏好的时候,那么每个公司都会同时有竞争压力,也有市场力量,竞争压力来自于中间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而市场力量来自于自己的死忠粉。
就比如上面这张图,A和C都是冰淇淋摊子,那么在中间的消费者,就会根据自己行走的路程长短来选择摊子,那么摊子的市场力量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消费者步行的成本。有的消费者离A摊特别近,那么就算B摊便宜一点,那么也宁愿在A这边买,这就是市场力量,可以让自己拥有较为忠诚的一些用户。
理论上说,腾讯和爱奇艺的竞争其实是霍特林的,因为双方都有大量的独家的影视。应该各有一些死忠粉,双方都很有垄断力量,然后就可以携着自己的死忠粉来压长视频的价格,从而获得盈利空间。
但是现实显然不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Luis Cabral在2005年发表了的一篇文章就谈到了这个神奇的现象[1],称之为超级伯川德陷阱。
当两家公司有很多产品同时在竞争的时候,存在两种对利润影响的渠道,一种是产品之间点对点的竞争,另一种是公司内部产品组合之间的竞争。神奇的是,尽管单独来看,增加自己产品的种类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优势;但是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也会采用类似的策略。
而具体在产品上尽管是互有胜负的,但是这种微观上的优势,在宏观上互相抵消了:这一部剧有票房号召易烊千玺被你抢先了,但是我在王一博这边扳回一城;这一部剧你有赵丽颖又有优势了,但是我签新剧有杨紫啊?
你有一堆独家,我有一堆独家,但是在一起竞争的效果,相当于都没有独家。这就导致粉丝们其实对平台并没有忠诚性,尽管流量随着独家剧集忽左忽右,看上去是某一家取得了优势,但是当长期来看,两家企业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特点,具体单个产品上的优势被彼此的模仿互相抵消,产生了更差的结果。
所以,要走出这种困局,关键还是要打造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是自制的影视剧品牌,也可以是某一种,某一类的影片,让消费者一想到就直接去这个app上去找。这样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对长视频的议价权,走上良性的轨道。
像Bilibili的二次元和社区化,芒果TV的自身风格,在这方面反而相对走在了前面。
其实从商业上来分析怎么都说不通,个人觉得也没有分析的必要。
虽然这三家,并没有全部公开数据。但是行业分析以及高管们在一些公开发言里可以得知。三年选秀,在选秀节目上是大赚。自制综艺也是有盈利。
可能亏损全部是来自剧集业务。而剧集业务之所以亏钱,无非就是采购成本过高,而创造的效益为负。
而且作为一个有一定体量的网站,再加上剧集的热度有时效,1-2个月时间又能创造多少实际效益呢?我也不能认为一部热播剧就能改变行业生态,就能打到对手找不到北。或者实际点说,能带来多少新增订阅用户。
至于为什么一项亏钱的项目,一个个还在做。这个已经不是商业问题了。这个也不是大众能琢磨出来的了。
爱优腾命不好,没选上好赛道。
先举个例子,爱奇艺迷雾剧场也制作了诸如《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等很优质的片子,爱奇艺是否因此赚了很多钱?大概率也没有。再看B站,这些优质剧的素材被UP们引用共创,获得了很大的流量,B站又投入了多少成本?以及网飞拍的“烂片”可一点都不少,但这些我们都不关注,因为在国内广泛讨论的基本都是全球市场被论证过的。
咱再具体分析:
长视频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你看看B站如今的市值,几倍于爱奇艺,但你说是龚宇的能力远弱于陈睿导致的么?显然不是,公司的舵手没那么大区别。
核心,还是选择问题,选了变现效率低下的长视频模式。
虽说爱优腾担着“吃相难看”的骂名,一点也不冤。但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作为国内最大的三个长视频网站,每年都是亏钱的,却也是事实。
长视频这种要靠内容来吸引流量的模式,持续运转的成本太高了,要流量,就要买内容,内容又有时效性,要持续有流量,就要持续买内容,投入产出比很低。
变现效率还低下,作为主要营收来源之一的广告,远没有短视频、中视频网站变现效率高,长视频要的是沉浸,有广告就出戏了,这个场景下,用户天生排斥广告。
不像短视频网站提供碎片化内容,零散插入些广告,用户对广告的排斥感没那么强烈。
并且短、中视频网站是逛街浏览模式,你日常打开频率高,而长视频往往是主动去找想看的片子,日常登录欲望没那么强。
对长视频网站,很明显的现象是,平台有独播的大热剧了,用户活跃度就高,反之则低。
这点腾讯Q3财报中都说了,今年腾讯视频会员数增长,主要就是源于《扫黑风暴》、《你是我的荣耀》两部优质剧的推动。
最让爱优腾羡慕嫉妒恨的,是短、中视频的网站,内容的主体还是UGC创作者,平台方无须提供版权费。内容生态一旦做起来,创作者自然会在体系内贡献内容,获取流量从而变现,生态自发就滚起来了。
因此你看,论收广告费和成本投入,长视频网站完败。那就再看看收入的另一个大头会员费。而会员费要收得多,要么客单价高,要么会员数高,最好是两者皆高。
目前长视频玩家,基本就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玩家,顶多再加个芒果TV,如果几家合成一家,垄断了,有议价权了,或许能收高会费,但目前环境,垄断是别想了,几家竞争这么激烈,高会员费也是收不到的。
所以确实难啊,不好赚钱。腾讯还是这几家里相对最舒服的,对腾讯来讲,长视频网站可以不赚钱,只要能让腾讯的整个内容生态更繁荣,对腾讯就是有价值的,能巩固腾讯的护城河。
爱奇艺压力最大,因为是靠长视频业务为生的,长视频业务持续亏的是投资人的钱,这烧钱哪天是个头啊?不烧的话,过往投入不也打水漂了么......骑虎难下。
全球长视频网站估值最高的要属奈飞,奈飞也是收会员费的,其为什么能有高估值?是有啥不一样么?
别说,虽然收的都是会员费,但还真不太一样。
奈飞模式的核心是自制内容,把内容当资产,通过“算法推荐+海量60分以上内容”能让用户离不开平台,这个订阅费是可持续的,而不是像爱优腾通过买版权留住用户。
甚至B站的长视频模式也比爱优腾要好,“长视频+弹幕二次创作”,独特的观影体验,也能留住用户。
所以啊,这千言万语,总结一句话,不是爱优腾不努力,就是命不好,没选上好赛道。
.
知道资本问题在哪了吧?
资本投资,增值,获得的钱对他来说不是普通人的“钱”。因为你靠苦力赚钱,拿到钱只是换东西。消费掉了。而资本有增值的“机器”,一百块钱花了就没了,丢机器里却能变成一百二。所以钱不断拿去“增值”。
最后很快就会饱和。实际上就是等于他拿大量普通人劳动的结晶换了一堆“增值机器”,一旦这个机器不管用它就等于把所有人的劳动成果换了废铁了。而由于资本的贪婪,他们会比赛着冲向过剩。
放在影视里就是,先烧别的地方搜刮来的钱,快速做一堆东西。用东西抢占市场,赚钱,把摊子搞大,挤死别人,循环,最终躺着赚钱。
这算盘不错,问题是这个里面链条有毛病。
任天堂老板说过一句话,游戏不是必须的,所以必须好玩。因为不好玩的话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饭味道一般,但是管饱。起码有最低的硬价值。游戏如果垃圾,玩它都是浪费生命的负收益。
同理,电视电影如果无聊,没人愿意花时间看,浪费生命。何况花钱看了。想像实体产品那样烧钱造一大堆去数量攻占,行不通的。这些在游戏行业都已经证明过,大量水平不行的作品搞人海战术,只能有一个结果:雅达利崩溃。玩家彻底对领域失望,直接去看别的领域如抖音。而现在的国内几大视频网站,已经快了。
文化产品本质还是得有点文化,要有文化就得有点自己的主见,思考,特点。而粗制滥造批量生产的东西迎合热点,例行公事,很难打动人,自然也就很少有铁杆簇拥,自然没什么人愿意花钱。因为没有爱呀。
能成功的作品,里面都是有一批热爱者在分享他们的爱。虚伪的例行公事,很容易令人生厌。
现在视频行业缺的就是一个“影视原神”。就是一群人老老实实做点自己爱看的,用心做,然后分享给别人。实实在在弄点能看的东西。持续输出,聚集起来一群铁粉。
这条路太慢,需要耕耘和时间,也不太烧钱,资本没法拿出自己擅长的资本运作去搞。不划算。战略烧钱多牛逼啊,何苦搞这个。烧好了直接熬死别人,垄断,不比老老实实做东西香多了。
.
奈飞和迪士尼的模式其实是难以复制的,因为他们贩卖的内容是强势文化,可以全球分发来收回制作成本,而中文内容是弱势文化,注定不可能像奈飞和迪士尼那样走高成本大制作路线——这就像RMB难以撼动美元霸权一样。
优爱腾的问题在于,内容和运营的成本没少花,但广告价值被分流了一大半。
流媒体是非常特殊的生意,它的播放终端(电视、机顶盒)有黏性,所以广告价值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了终端平台,而位于内容和终端之间的渠道是最弱势的。
Apple、Amazon、roku、TiVo都有自己的专有终端,平台和硬件软硬一体的布局,相对有线电视网转型的流媒体频道,它们的话语权大得多!
而优爱腾的市场地位还不如和宽带打包的流媒体供应商IPTV。
具体情况如何?
腾讯视频和优酷没有独立财报,爱奇艺有,自己翻一下就行了。一路亏钱,全靠融资顶着。
为何连年亏损?
所有的内容提供平台都有一个问题,他们有内容,但用户找不到,只能看平台推荐的内容。
这个逻辑,在淘宝很明显,不给钱卖家的货,我们就看不到。这种强盗逻辑,还能理解为贪钱……
但是在视频平台,所有内容都是它们家的货,卖啥都是平台赚,还让人搜不到想看的内容,图啥呢?
起点现在也是这个思路,很多老书搜索不到,比如我就遇到过,仙葫搜不出来,我问了运营,说是搜索逻辑是按照时间,而不是相关度,所以搜索仙葫,只能搜出来最近几个月的新书……
老书不是排在后面,是真没有,搜不到,我能抗议,并且得到修改,但很多书,就不好说了……
我不太能理解,这些内容运营商,不希望用户看到想看的内容是个啥思路
用户找不到想看的内容,不是看你推荐的内容,是直接换别家了啊。
强行撵用户是图个啥?
每次某些内容网站撵用户,b站,抖音快手就发达了。
洗了1000多亿吧, 公司可能亏了,但是个人绝对赚了
但凡有基本审美, 那一堆偶像剧 是买不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