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你看了多少本书 ,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照例做一下年底总结。2021年看了80本,推荐书目如下:

《置身事内》是2021年度最推荐的书。这本书是理解中国政府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入门读物,普通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国家事、热门事、身边事;有志于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读者也可以在每一章的延伸阅读找到进阶的指引。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对古代到近代科学发展有非常全面和详细的介绍,特别对于古代和中世纪不同科学理论的阐述和介绍非常清晰明了。同时也有大量有趣的科学史细节和趣闻。值得科学史爱好者收藏一本当做百科全书。

《无限与视角》介绍了“视角”的变迁对于近代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影响。这里的“视角”不仅限于我们熟悉的地心说日心说的讨论,还有文艺复兴中透视法的发展与争议、光学仪器对近代欧洲人的冲击等等更广泛也更有趣的议题。本书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杰作,至于作者本人哲学观念的阐发反而没什么意思。

《哥白尼研究》实在太厚,我只读到三分之一。但内容极为丰富有趣,所以提前做推荐。即使是张卜天老师翻译了那么多科学史作品,加在一起还不如这一本书对于近代欧洲的占星术和天文学的详尽研究。另外,这本书也可以当做一本“微观史学”作品来看。《奶酪与蛆虫》是今年的大热作品,但我个人的读后感是《哥白尼研究》的质量远远超出《奶酪与蛆虫》。

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是个经典议题,而多伊尔的《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是对当前研究最好的总结和阐发。全书篇幅不长,但是对史实的介绍很到位,对于史学研究发展的总结也非常精彩。作为对比,多伊尔的《牛津法国大革命史》就逊色一些,对于大革命之后的介绍就不如大革命起源的介绍那么细腻。

《重构法治》是一本有关法治理论的论文合集。虽然不是每篇论文都出色,但是的确构成了理解法治的不同维度和视角。

“占有性个人主义”这个理论本身太“新”。所以作者尝试用这个理论作为主线去回顾17世纪政治思想,与其说是做解释,不如说是在做重构。而且我觉得这个理论中缺乏详细阐释的预设内容太多,所以重构本身也不成功。但是抛开这个过于复杂的理论不谈,作者对于洛克的解读本身仍然非常精彩和尖锐。我当时看到这本书的私人印象是:没想到我这辈子对于洛克自然状态理论的理解还能够有进步。

《危机与重构》是介绍中晚唐藩镇历史的。研究方法本身并不出奇,但是内容扎实又清晰。有一种“谁说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就做不出精彩的新研究”。今年还读过《和战之间的两难——北宋中后期的军政与对辽夏关系》和《明前期军事制度研究》,内容都很扎实,只是没有那么出彩。对相关议题有兴趣的读者也推荐一读。

《艺术品的衰老》介绍的是西方油画以及其他艺术作品的自然衰老和修复。既涉及艺术和艺术史、也涉及科学和各类具体技术,背后还有更广泛的人文议题。作者写的也很清晰,所以只恨全书篇幅太少。


最后有两个特别推荐,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书”。我去年写总结时候忘记列,然后后悔了一年,所以今年还是要补上。

@公孙珣 的《绍宋》是我看过最好的历史穿越小说。结尾有点仓促,但是全书整体质量极佳。可惜我安利了不少朋友全都不成功,大概是没有看起点的阅读习惯。只能说喜欢历史穿越文的,求求你们赶紧都去看吧,你们会哭着回来感谢我的。

我之前发状态说《明日方舟》是严肃文学收到了不少吐槽。但我还是要说明日方舟剧情的内核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包裹在外面的故事和剧情也足够精彩和热闹。所以诚挚地希望明日方舟未来的剧情也可以保持这份状态。


user avatar   maka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年的年末都看到一堆总结,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但是读书这个事情好像跟年份没啥关系,但是既然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也就把自己今年的读书体会写一写,只有稳固好现在才能更好的出发嘛。

这次我将推荐五本我今年读了觉得不错的书。我试过很多次推书,每次都是四五本,这样的篇幅要写的量不多,还能一次把要写的东西写足够,如果是要推荐十本左右,以我自己略微懒惰的性格,恐怕只有一句话介绍了,这样的文章往往不够味,如果写的少一些,只介绍一两本,虽然能够更加精深一些,但是又没有多少的新内容以饕读者,所以这次还是分享五本,不多也不少,写出来也开心。

第一本《置身事内》

在中国,发展经济离不开政府,但是政府到底在这个中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却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这本书是一本类似于导读的书,作者从众多经典文献中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把自己所读到的所有文献都写在了拓展阅读里面,这些书里很多的精髓已经被作者讲出来了,但是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不理解的一定要去看原文才能明白,比如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作者推荐的书是两位美国经济学家的《房债:为什么会出现大衰退,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当时作者引用的原话是

房价下挫和收入下降会加大家庭债务负担,进而抑制消费。消费占美国GDP的七成,全球金融危机中消费大幅下挫,把经济推向衰退。危机前房价越高的地区,危机中消费下降越多,经济衰退也越严重,失业率越高。
居民债务居高不下,就很难抵御经济衰退,尤其是房产价格下跌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低收入人群的财富几乎全部是房产,其中大部分是欠银行的按揭,负债率很高,很容易受到房价下跌的打击。在2008年美国的房贷危机中,每4套按揭贷款中就有1套资不抵债,很多穷人的资产一夜清零。2007年至2010年,美国最穷的20%的人,净资产从平均3万美元下降到几乎为零。
发达国家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对经济影响很大。美国的消费约占GDP七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消费大幅下挫,成了经济衰退的主要推手。危机之前房价越高的州,老百姓债务负担越重,消费下降也越多,经济衰退越严重。在欧洲,2008年之前房价涨幅越大的国家,居民债务负担越重,危机中消费下降也越多。

但是真的要搞清楚为什么说08年的大衰退原因是房债引起的,房债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影响整个实体经济和就业率,进而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大衰退的,那么想要在这本书里是没法找到的,但是你可以去看作者推荐的《房债》一书。顺便说一句,《房债》这一本书也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也看了一大半了,还有几本从《置身事内》里顺藤摸瓜找到的其他好书也正在阅读清单上,但是我在这里都没有写出来,因为你只要自己去读这本书,你就可以自己查漏补缺找到自己感兴趣和自己不足之处,然后自己找到相关的书来看,我也是这样做的,就没必要在这里再次卖弄一遍了。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确实好,好就好在它顺路推荐了很多经济学的经典作品,本身的质量非常高,但是重点是把自己怎么得出来结论的依据展现给你,让你自己也能理解证据,我更看重的是这一点。

第二本《亲子关系的重建》

跟知乎很多未婚未育的年轻人不同,我已经有一个四岁多的孩子了,所以我对于我将要面临的亲子关系更为焦虑,我应该怎么样做好一个父亲,我怎么才能让女儿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怎么样才是对孩子的未来更好的,这些都需要我去学习,所以我这几年阅读了很多亲子关系方面的书,这一本是我今年推荐的。

前几年读书的时候听到过这样的科普,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是身高很高的人,也有可能生出来身高一般的孩子;父母都是天才,通过自己努力轻松上名校,孩子有可能也会智力普通,我忘记这个效应叫什么名字了,但是我记得这个效应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后代跟周围的人没有那么大的变化,这样才不容易被被人当成异类,找起配偶来更加容易一些,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姚明和叶莉的子女个个比父母长得还要高,那么其实在找对象这个层面是相对困难的,因为跟同类太不一样了。但是,这就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天才的后代可能非常平庸。那么这个天才会怎么看待这个孩子?

这本书的重点也是讲述的类似的事情,我们无法决定孩子的智力,能力,遗传基因,我们怎么面对这样一个完全达不到自己预期的孩子?答案其实人人都知道,那就是放弃自己的执念,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自己和孩子和解,也跟自己和解。这么做不是彻底撒手不管,这是要建立正确的认知,家长的认知就是孩子的认知,如果家长的认知就是错误的话,孩子不可能拥有正确的认知,就容易误入歧途,就容易走向偏执,有可能万劫不复。

经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这本书里说,孩子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母的老师,如果自己不断的跟孩子互动,某种程度上自己也获得了成长,这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方面的。《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父亲说,爸爸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爸爸的,是的,我有孩子的时候我觉得我同样也是个孩子,我自己也去要学习当爸爸,怎么就能是爸爸都是对的呢,爸爸也是一点一点摸索,也是跟孩子不断反馈

希望我跟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本是《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应对三大战役的》

金冲及的这本书是他之前的一篇论文扩写而成的,这篇论文我很久之前曾经读过,后来我在知乎写回答还引用过,就是在这个回答里

为什么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在重要决策时昏招迭出?

这次专门把那篇论文扩写成一本书,有骗钱的嫌疑,但是增加了更多以前没有看过的史料,这对于我这个党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于是我专门又把它找出来看了一遍,相关的结论确实还是之前的结论,这个没有变化,但是在内容上面确实丰富了不少,比如淮海战役前的济南战役就是以前没有讲过的,还有,淮海战役中相关国军将领的具体内心变化以前的论文中很少写,这次专门拿出来说,使双方的决策过程更加充实,以前过多的写解放军方面,有一种充斥战争迷雾的感觉,但是增加了国军将领的内容,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方的失误和我们的先进,比如有人回忆黄伯韬那经典的三个问题

我有三不解:(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第四十四军两天;(二)我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图给了黄伯韬一些解答

经过这样的一对比,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三大战役,国民党为什么被赶出大陆,其实就更好理解了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细节,共产党的胜利有点爽文的意思,但是我们想知道的不是爽文,我们想知道的是,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补充的恰恰是这样一些细节。虽然是论文扩写,但是很值得一读。

第四本是《心理动机》

人类种种行为的驱动力是什么,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是以下三者

·对稳定关系的追求
·对地位的渴望
·对新知识的探索

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很多书都是在翻来覆去的炒作类似的概念,但是这本书不一样,它有点跟我这个文章类似,并不去讲多么多么深的发散,不求贪多,只求把自己真正的内容讲清楚,让大家理解,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这么克制的书其实很少见,很多书动不动就号称“成为你之路的明灯”“震撼你的三观”“让你耳目一新”,但是这本书开篇就告诉你要讲的东西,绝不故弄玄虚,而且有着非常完善的论证逻辑,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非常值得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朋友一读。

受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不一一把三个问题一起说了,就只说一下第一个吧。

我们对待需要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和那种在我们生命里匆匆而过的人是非常不一样的,豆瓣里面有个小组,就是分享怎么自己怎么社会死亡的,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一些在熟悉人面前出糗的,曾经有个人说在地铁里无意点开那种叫床声的,下面大多数的回复都是类似于“虽然尴尬,好在这批人下了车就见不到了”,也就是说,虽然糗,好在谁认不认识,无关大局,但是如果相同的事情发生在亲戚朋友聚会的场合,可就不是钻地缝能够解决的了。这其实就看出来一段长期的关系和短期的关系的不一样,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这是由我们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但是很可惜的是,受限于我们的能力和精力,我们其实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总会被一些人讨厌,我们总会跟一些人疏远,我们总是会追求一些人却没有被人瞧上。我们在这么纷纷扰扰的关系当中,应该遵循怎么样的原则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想清楚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是的,只有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找到跟人相处的合理方式,没有一种相处方式的原则是适合所有人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那就从周围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就不一样,书里讲的很多方法,比如面对想要讨好的人要多多注意倾听、寻找与对方的相似之处、减少独处的时间,社交没那么可怕,但是这些都是手段而已,你自己的原则还是要靠你自己来寻找。

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原则。

第五本是《反原则》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其实已经可以给大家推荐了,因为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书名:反原则

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比如自己家庭的故事,自己在金融危机期间经历的故事都告诉大家这个原则: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缺陷,世界过于复杂了,不可能被几条公理就管死了,如果我们试图用一套万世法则去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我们早晚会吃大亏的,早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华尔街汇集了无数精英,有无数套理论模型来观察世界,但是真的当金融危机来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意识到。他们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他们的自信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他们的理论和模型是有着巨大的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经济按照不出问题的情况运行的话,那么走势一定是我这套模型。是的,这个就是他们这套模式的大前提,但问题是,谁也没有把自己的前提说出来过,现在本书的作者终于把这个窗户纸给捅破了,既然你们的模型都是有前提的,那你们其实就应该承认,市场根本没有任何原则,或者说,市场就是反原则的,市场不可能会被任何理论模型所控制住,任何参与市场的人,都应该时时刻刻知道这点,不然,你肯定会栽坑了。

那么,如果市场是没有原则的,我们应该怎么生活呢,我们 怎么投资呢,作者没有光止于提出问题,他给出了他自己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法:采取行动,确立目标,发展意志力,持之以恒,扫除障碍,生活在焦虑的边缘,避免自大,不怪罪他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官僚主义,以及价值多元化

还有几点我还没有把它读明白,等到我通读全书以后,在挑几个关键的出来细细地讲给大家听吧


user avatar   dang-wo-mei-s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了,这是我今年:

买的书,有175本左右,比较放纵。

今年读了不到80本,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实锤了。

今年其实读了很多符合我口味的书,收获还是蛮多的。从这80本里推荐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书吧,排名有先后顺序。长文多图,感谢阅读!

短篇小说集:

我真的非常喜欢读短篇小说集,每年都至少读个十来本。读短篇小说集对我来说就像拆盲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领略作家的文思才气,沉浸在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荡气回肠,脑洞大开,感人至深的故事中。

再打个比方,读短篇小说就像吃一盘混了不同种陷的饺子,每一个都别具滋味。读完一本书,看了多个故事,很经济实惠。

但也有缺点,因为故事短,记忆力的时效也短。虽然当时很过瘾,但是一本书读完,隔一段时间,能记住的不多,只有一种朦胧感还氤氲在胸口,嗯...这个作家写的小说,是这个味道的。

短篇小说其实很难写,因为篇幅短,对作者的文风、创意要求很高,不能唠叨、不能俗套。所以读一本好的小说集,就有点看像日本的武侠片,那些高手过招,简单几个回合就见分晓。

好了,看看我今年读了哪些好看的短篇小说集吧!

01《夜晚的潜水艇》

第一本给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毫无悬念,年初读到的时候就认定这本书会是我的2021 TOP10,太惊艳了!

这本书的荣誉无数: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2021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实至名归。

年轻的陈春成,用一种轻盈的笔触,写下了灵性的文字,就像山水画间的博尔赫斯?当然拿年轻的他和博尔赫斯比,实在是太欺负人了,不过真是期望他写出更多有灵性的故事啊!

详细的书评,请看这里:


02《佛的孤独》

如果说《夜晚的潜水艇》阅读最享受的,那《佛的孤独》就是最真挚,最感人的。

曹乃谦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了,也许没有之一。他没有王小波的精灵,没有阿城的轻盈,曹乃谦写的都是村里的事,都是上个世纪的事,都是土坷垃感的事。

但是他的文字里感情太充沛了,那种充沛是压抑着的洪水,突然决堤,把你裹在情感的旋涡里。

我依然记得那天晚上读完穗儿的故事,猛男落泪,不能自己。如果像题目要求只能2021读的书里只能推荐1本,我就选《佛的孤独》,我希望所有人都去读曹乃谦。

03《燃烧的原野》

读《燃烧的原野》更像是一种朝圣,去看看魔幻现实小说的鼻祖鲁尔福,是怎么写短篇的。

果然,很牛。

残酷、孤独、贫穷、寒冷以及无以复加的黑暗。十七篇短篇小说,仿佛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岁月流逝,时间是比人能承受的最重的负担还要沉重的东西。

明年安排读他的《佩德罗·巴拉莫》,《金鸡》就先不安排了。

04《兽性大发的兔子》

推荐这本书,有我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

作者张敦是河北人,他的县城和我的县城紧挨着,我们喝着一样的水,吃着一样的粮食,吹着一样的风,然后十年寒窗挤进了大城市。读他写的这些“小镇青年”的故事,就像在照镜子。

他的故事很粗粝,只看小镇青年类型,完全没有路内写《少年巴比伦》、绿妖写《少女哪咤》、阿乙写《鸟看见我了》以及东北三杰的文艺复兴好看。但是,你能拒绝属于自己的故事吗?

我不能。

05《天浴》

最近刚刚读完,很享受。

好像我特别爱看苦呀难呀的故事,不沉重就没有阅读的满足感,这算不算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我的理解苦难就像一枚三棱镜,能折射出人性种种,喜怒哀乐,贪欲嗔痴,一应俱全,但…不忍细看,因为太过沉重了,读完了之后总要换个口味的书冲一冲。

大部分人知道《天浴》,应该都是因为李小璐那部电影吧?其实这本小说集里,精彩的故事还很多,都值得一看。

大多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套故事,许多观念现在看来是过时了,许多情节,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也无法理解。去掉时代的印记,只看严歌苓的写作,她对故事的掌控是极好的,有真挚的爱,有纯洁的善,有无奈的苦,有无私的牺牲。仔细琢磨这些故事里,男男女女奇怪的爱情,父母子女别扭的亲情,翻来覆去就两个字——无奈。唉!

06《白耳夜鹭》

挺不错的,很新鲜,排版也好看。

这本书算是一个冷门书了,豆标只有115人。

不过这是本好看的短篇小说集,至少很合我的口味。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艾玛的风格,那就是“平淡生活里的刺”。

平静的叙述,淡淡的忧伤,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都有无法示人的伤疤,在冷风吹拂的渔村,在地老天荒的山间小屋,在荒凉偏僻的小饭店里,当你想要喝一壶烈酒来冲淡岁月的惆怅时,就会被艾玛不经意的——刺一下。

详细书评欢迎移步~

07《烧纸》

韩国大导演李沧东在转行做导演之前,是写小说的。

这本《烧纸》名如其书,就是很压抑、很荒凉的。和书中描述的韩国底层群众,很贴切。

很多故事,真是太虐了。

详细书评见这里:

08《山月记》

中岛敦是日本的汉学家,对中国很多典故都如数家珍。这本《山月记》里的内容,是他根据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历史典籍,糅合了自己的见解,写成的。有很多不俗的篇章,也有几篇无感的内容。

我喜欢《山月记》《名人传》和《李陵》这三篇。

读完这么久,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段话: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个人各自的性情。

唉,谁心里没有一头野兽呢?

09《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我读的第一本波拉尼奥,感觉......有点难消化,每一篇都不长,但读的很累。短篇就这么不好读,我怎么去看《2666》呢?

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有点压的人透不过气来。

讲真的,这是短篇小说吗?还是海老师说的长篇小说的点子?刀劈斧砍一般的冷酷和野蛮,波拉尼奥不搞死我,我就要去弄死他了,等会,好像他已经死了。 文章们就像旁观者在毫无感情、平白直叙一个人的人生(或者人生片段),看ta的童年、成长、爱情、婚姻、流亡、崩溃甚至是死亡。除此之外,书中还夹杂了文学、诗歌、政治、亲情,等很难解释的东西。 每篇文章,仿佛从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开始,又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终止,情绪没有道理,命运不可违抗,一切像梦,也像回忆。 潮湿燥热的空气里,人们浑浑噩噩的杀着时间,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真是宇宙终极难题!

10《肠子》

恰克·帕拉尼克的短篇小说集,邪典小说的典范!

前面我说,短篇小说集容易忘,但是《肠子》这一篇我一定不会忘,一定不会!

恰克•帕拉尼克真的很会写邪典小说,在重口味时煽情,在欲望里写诗,在废土上重生,在暴力中反叛。23个短故事,各不相同,邪典是它们的表象,悲悯是它们的底色。我喜欢他叙事时的冷酷无情,这份冷让读者在阅读时充满了无力感。也喜欢他在污言秽语间充斥着柔情,你看吧这个世界烂透了,但是还有人不屈的活着,爱着。

11《唐宋传奇集》

我很喜欢看志怪小说,让我把《聊斋志异》读完,没什么压力。但是把这些:

全都读完就不现实了!还好鲁迅先生总结了一本《唐宋传奇集》,把很多经典故事,都收编进来了,读完一本,尽是精华!

12《扪虱谈鬼录》

今年买的最开心的一本书,是栾保群先生的《神怪大词典》,读的最舒服的一本书,也是他的《扪虱谈鬼录》了,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分类,就归到短篇小说里面来吧!

这本书非常有趣,写了很多神鬼志怪的话题,比如僵尸的发展、鬼会死吗,地狱是什么样的,鬼住在哪里,等等。栾先生的知识储备太强了,任何话题里的典故、出处,都能信手拈来;他的言语,既幽默又犀利,讲着讲着鬼怪故事,就冷不丁的借古讽今一下。 看神鬼志怪,发现鬼就是人的镜像,鬼要吃饭、要睡觉、要有地方住、要享福、要受罪。上辈子是个有钱人,死了还是有钱的鬼。上辈子是个穷苦人,到了底下还是穷鬼一条。 神鬼志怪故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导。教导老百姓要孝顺、要忠诚、要守本分、要守妇道。地上有法律管着,地下有阎王管着,你得听话。


今年读的最后一本书是郑执的《仙症》,应该也能上榜。等我读完再更新~

中长篇小说:

今年的中长篇小说,读的都很轻松,没读太厚的书,但阅读体验很丰富,读了赫拉巴尔、卡尔维诺、莱姆、小林泰三、谷崎润一郎、恩尼斯凯斯等新鲜的作家。

一个一个看吧!

01《过于喧嚣的孤独》

第一名排给《过于喧嚣的孤独》好像没什么悬念。任何一个爱读书、爱买书的人,都会沉迷于这个故事,沉迷于赫拉巴尔绵绸深情如诗歌版的叙述。

过于喧嚣的孤独》诗意的讲述了一个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汉嘉,三十五年来孤苦伶仃的他一直干着这份单调、辛苦的工作,但在这份平凡的工作背后,他有着别人看不到的精神花园,这是一个关于书的爱情故事。

汉嘉会从废纸堆里,捡起珍贵的图书,捂在胸口,藏在家中。因此,他家中有两千公斤的藏书;因此,他可以和古今贤明交谈。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掉的这类辞典无疑已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这是一个写给爱书人的LOVE STORY。

02《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是一本软科幻小说,可能没有作者另一本《24个比利》有名,但是这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可是斩获星云奖+雨果奖双奖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很虐。尤其是看到男主,从变聪明后又一点点变老,我实在绷不住了。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曾见过光。

其实不止小白鼠,不止男主,我们所有人在世界上不都是这样吗,从懵懂无知,到智慧强大,再一点点衰老脆弱。这个规律亘古不变,每个人都逃不掉。所以这不是写科幻故事,而是在写我们的人生啊!

03《醉步男》

小林泰三的这本书里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醉步男》,另一个是《玩具修理者》,都很赞。相比于那本良莠不齐的《看海的人》,《醉步男》绝对值得上五星。

《醉步男》讲一个时间旅行的故事,不是用常见的时空飞行器,而是在你的大脑里做手术。我们为什么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是因为大脑里有一个区域,能感知到时间是如何线性的从昨天变成今天,今天变成明天,以此类推。把这个区域破坏掉,线性就没有了。你今天晚上睡过去,醒来可能是一周之后了,中间的事可能全不记得了。再睡过去,醒来竟然是一个月前。

如此,离奇的完成了时间旅行。

《玩具修理者》是小林泰三的处女作,短且惊艳,我看完后整个脊背都凉了。

04《分成两半的子爵》

卡尔维诺祖先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虽然故事很荒诞,但读起来很轻松。

卡尔维诺用童话的方式写了一个人被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的故事。表象上看,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会让人分裂,变成极度的恶,或极度的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善恶都会消退,达成一种融合。再往深里讲,从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分裂的,不完整的,并没有绝对的善和恶,有的只是不断求索。

05《索拉里斯星》

初读莱姆,也许是我选的译本不好,也许是之前被剧透太多、期望太高,这本《索拉里斯星》还没让我太满足。今年把译林和果麦出的莱姆都买来了,明年好好读一下!

索拉里斯星里的很多设定,很有创意,引人深思。两个太阳照射下就不能有生物存活吗?生物一定是碳基的吗?就不能是一片海洋吗?人类的智慧足够和宇宙沟通吗?以及,每个人内心的投射都是什么?

我们万里迢迢走到宇宙深处,本想和未知文明深入交流,却发现我们还不够了解自己。

06《美丽新世界》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和《1984》齐名的《美丽新世界》。

读完了不由感叹,1984还没到,美丽新世界以及来了。我们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类似唆麻的东西了,快乐都是简单、廉价且有麻痹属性的。

趁着我们还不必须“强制快乐”,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吧。

07《坠物之声》

中秋节时收到了译者老师抽奖的书,喜滋滋的读起来。


与众不同的拉美文学,没有那些天马行空的魔幻现实,反而是细碎、平淡、哀伤的叙事,有一种《漫长的告别》里的克制和平静。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很淡,提不起兴趣,可越到后面,越被触动。两个人生命的坠落,折射了一个国家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当我和弗里茨两条故事线交汇时,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回观书名,“坠物之声”这4个字可以有多种解读:封面上的苍蝇,内封上的河马,中枪倒地的拉韦德,弗里茨乘坐坠机的黑匣子,以及叙述者中枪后破碎的人生…无论什么事物,坠落在地上,都会有回音,只要用心听,就会发现,回音原来久久不衰。

感谢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哥伦比亚,认识了波哥大。

08《武州公秘话》

今年读到的很另类的一本书,谷崎润一郎果然很BT,嗯...我喜欢。

09《敌人的名字叫宫本武藏》

其实这不算长篇,是多个短篇串成的一个长篇,有点读陈浩基《13+67》的感觉。

以一个个敌人的视角,来串联出一代剑圣宫本武藏的成长史,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叙述者(敌人),都很有魅力。

这本书值得一看,封面页不错(难得我夸一夸熊猫家的封面!)

科普成长类

01《密码了不起》

今年读的最惊艳的一本科普书,本来觉得“密码学”应该是好高深、很烧脑的学问。但是作者写的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我第一次觉得,密码学这么有意思!强烈推荐大家找来看看,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02《疯狂的进化》

如果你喜欢猎奇、喜欢重口,那就来读这本科普书吧,包你过瘾!

我最惊叹的,还要数真菌、寄生虫寄生在蚂蚁身上,控制了蚂蚁的大脑,引导蚂蚁爬到树上,再在它的头顶爆炸,散落一地。哦,我可怜的小蚂蚁呀…

各种千奇百怪的进化,真的,大自然太奇妙了。不过我也在读另一本书…《大灭绝时代》,一边读进化的神奇,一边看灭绝的惨烈,唉,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太大了。

03《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

很轻松的一本科普书,讲了量子力学的一些知识,是很棒的入门书。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插图,辅助理解了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双缝干涉实验。

看波尔、爱因斯坦、薛定谔等诸神混战,也很有意思。

04《时间的秩序》

很薄的一本科普书,作者用散文诗一般的文笔来写科普,真是一绝。

了解了很多关于时间的特质,真的很奇妙。读完这本书再去读《时间简史》、《看海的人》,会轻松许多。

这本书里的一些插图,我曾经在阿秋书店的孔网上见过,那是几十年前巫宁坤先生给《时间简史》做翻译时写的手稿,莫名的亲切!(当然那手稿我也买不起~)

05《机器新脑》

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书,和上面的《猫、爱因斯坦》是同一个作家。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阿尔法狗的学习原理,人工智能是如何模仿人类神经元思考模式,美国炸弹客、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对未来职业的影响,等等很多关于AI的知识、故事。

收货还是蛮大的!

06《我真的坐不住了》

是一个骨科医生写的科普书,主要聊了职场人常见的职业病——颈椎病、腰椎病、膝盖疼。我这三个都稍微中枪了,本着亡羊补牢的心态,抱一抱佛脚。

这本书讲的挺详细的,插图也很准确,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害怕。原来那些不良的习惯对身体影响那么大,以后还是“正襟危坐”吧!

07《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1年读的第一本书,很棒的心理学入门书,阅读体验就像《小狗钱钱》一样,小故事里见真知。 书虽然很薄,却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是让我反思童年对我的影响(虽然最近几年我也一直在想我的性格那些是受父母影响的),其次让我懂得了一些基础却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无论是模型还是象限,都可以延伸思考。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学问,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历史传记类

有些内容,不便多说,我就简单写写吧。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些书,挺不错的。

01《邓小平时代》

这本书太厚了,我读了得一个月,但是收获是真的多。对中国近50年的历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如果想了解邓公,想了解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一定绕不过去。

02《甲骨文》

读何伟的中国纪实系列第二本,上一本是《江城》。何伟离开了涪陵,来到了北京,成为了一名记者。他用一种好奇、客观的外部视角,记录下来90年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画面。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自己从前并不了解的人和事(比如说陈梦家)。说实话,一个老外比我知道的中国都多,我挺汗颜的。

03《沈从文的前后半生》

张新颖老师写的真好,客观、温情,重现了沈从文不平凡的一生。她先写的后半生,后写的前半生,我是反过来读的。

还挺唏嘘的。

看他前半生风流倜傥,从凤凰走出来,去广阔的天地,打造文学帝国,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和合肥四姐妹里的老三张兆和结为伉俪,和徐志摩、胡适、闻一多、丁玲等诸多文人学者在一起教学育人,并培养了汪曾祺、萧乾等优秀门生。

但是转到了下半生,他自杀未遂,感觉笔杆子被剥夺了,放弃了文学,转向古代服饰研究。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呕心沥血的钻研,成功开荒拓土,著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后半生,最生气的是范曾向他泼脏水,看老年的沈从文呜呜的哭,我真的很心疼。他的后半生,不容易。

沈从文从头到尾都是温润如玉的君子,单纯而可爱,我真喜欢他。

04《此生未完成》

上半年的时候,知道一个青年作家因为急性病而去世,心里难过了很久。恰逢那个时候,读了余娟的《此生未完成》,相似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思索。

一天天忙忙碌碌的都不如一个好身体,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想起Fuyu写的那句话“现在才明白,原来祝您长命百岁,是最好的祝福”

05《上学记》

今年何兆武先生离我们而去了,缅怀先生。

我竟然这么晚才读这本《上学记》(期待他迟迟未发表的《上班记》)。何先生是高等生,毕业于著名的西南联大,这本书记录了他求学的历程。挺让人感叹的,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他们就像火种一样,在西南闪耀。

何先生的性格一定很好,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得出来,真诚,恬静,幽默,可爱。

我最喜欢他分享“名字写在水上”那一段,我们的一生不都是把名字写在水上吗?还没来得及看,就随着波纹消散了。

06《秋园》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这是秋园总结自己的人生。 本书被称为女版《活着》,毫不为过。

可读完这本书还是感慨,活着,太难了!

秋园一生,经历了近代史上众多的阶段,她不过是上世纪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女人。可她的一生又太具代表性了,有多少个秋园,就是这样遗忘在我们的记忆里,消失在历史的褶皱中了?从这个角度看,读这本书很有必要,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了解属于普通人的历史(哪怕很明显的删减了二十年)。读完这本书,更能理解“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本书的文字直白如水,但是感情充沛,感人至深。本书作者是秋园的女儿,七十岁的她在厨房里,几乎是一气呵成,写出了这本回忆母亲一生的书。记录才是文字存在的意义。

最后的一点反思,我可不要变成眼高手低的无用书生仁受啊,必须要照顾好家人!

07《艽野尘梦》

1922年,陈渠珍执掌湘西大权不久,二十岁的沈从文从川东被部队遣散回到保靖,被陈渠珍留在身边作书记,领中士军衔。

后来陈渠珍和沈从文,以及民国总理的熊希龄,并称凤凰三杰。

1922年之前,陈渠珍做了什么?可以看看这本《艽野尘梦》,湘西王是百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

这本书记录百年前的西藏、青海奇旅! 万里觅封侯,身赴西藏,艰辛卓绝,更经历百年不遇的变局,清朝灭亡,士兵哗变; 茫茫归家路,跋涉黄沙,饥寒交迫,百人队伍幸存者屈指可数,可悲可叹! 西原奇女子,有见识,有胆识,千里追寻,同甘共苦,可惜越过了黄沙,挨过了饥饿,逃不过命运!

08《天生有罪》

崔娃的这本自传,真的很好读,有趣有料!

我一边感叹他的野蛮生长,一面感动于母亲对他的教育,通过他的成长史,也了解到了真实的南非,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09《波拉尼奥 最后的访谈》

有趣的小册子,让我初步了解了可爱的波拉尼奥。

书中第一部分可以作为《2666》的导读,波拉尼奥写了一个地狱城市,这是真实存在的,他很有勇气。 全书我最喜欢他谈父子关系、阅读、写作的那里,说的太棒了。 关于那么多拉美作家的品评,除了塞万提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聂鲁达、科萨塔尔、鲁尔福、略萨之外,我都没听说过,相信是另一个璀璨的文学宇宙吧。 这本书很短,金句频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最后感叹一句,如果他的书不卖这么贵就好了,哈哈。

漫画类

01《梦之囚徒》六部曲

我只能说马克-安托万·马修太神了,这是一套当之无愧的神作!

每本书都不厚,一般都是48页左右,但是信息量极大。马修对“梦境”这一话题,进行了多种构想,书中糅合了反乌托邦、无限循环、颠倒黑白、虚空、降维等诸多高级概念。


而且非常有创意,有的书需要戴上3D眼镜看,有的书需要从两侧读,有的书被“剪”了很多地方,但是能奇妙的结合,绝大多数的书都能打破第四堵墙,让你身临画中,如在梦境。

马修,太神了!瑞思拜!

这种书没办法看电子版的,真的,太牛了。

02《向大师致敬高更》

这本书太美了!每一幅画都很漂亮,风格多变,直击灵魂。本书用绘画的形式,讲述了高更的传奇人生,比《月亮和六便士》要更真实,也更形象。希望我们都有机会放纵一次,逃离文明,回归野性。

03《维度战记》

偶尔淘到的一套漫画,看了几册,类似于赏金猎人+机器人女主角的组合,看了3册,缺乏新意。

实话实话,这个话题我更喜欢木城幸人的《铳梦》。


感谢21年能遇到这些好书,陪我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回望这个书单的时候,平心而论,我有些失望。感觉自己21年读的有分量还不够,没读太多有厚度或者是有穿透力的书,明年还是得多读几本大部头,啃啃老陀什么的。投入的时间和收获肯定是成正比的,我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假如我的年度书单里,能有几本也符合你的胃口,那就太好了。

迫不及待打开2022了,新的一年,想读更多有趣的书,把自己买来的大山好好啃一啃。

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开卷有益!


user avatar   hua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没数漏,今年应该是读完了27本(所有书的列表可以直接点击目录跳到附录)。其中在微信读书上有25本读完的,两本实体书(没法白嫖,那就掏钱支持吧!)。此回答就全当2021年度桔之读书总结吧。本回答约3000字,如果加上链接里那些书评链接,估计数万字,大家可以点赞收藏着慢慢看。

27本全部都写的话,也太多了,这里就挑十来本讲讲吧。当然,也不是所有书都推荐的,只有一本不推荐。到底是哪本,这里先卖个关子。

这里先大概讲讲我今年读过哪些书。今年读的书,整理下,大概分成四类:

1.科技相关类

例如科技史,具体技术,科技公司,科技名人等等,有几本写了读书笔记。


《数据驱动力》

讲的是如何打造组织数字驱动力,并非一本讲讲技术的书,而是讲管理的书,适合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数据「流过」的从业者。个人认为,这本书讲得不是很深入,但概括得挺全面,适合作为核查组织是否做到足够数据驱动的清单。更多内容详见:


《只是为了好玩》

「只是为了好玩」——听起来非常凡尔赛,但确实也是Linux的创造者Linus Torvalds的真实想法。事实上,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出自「好玩」两字。更多笔记详见:


《不拘一格》

这本书讲的是网飞的自由与责任工作法。虽然这里讲的只是网飞的工作法,而且我并不认为这一本书所说到的工作法适合所有公司,甚至可以说并不适合99%的公司。但是确实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更多笔记详见:


《信息传》

读完《信息传》的感觉像读了一部浩瀚的史书。尽管这本书只概括了电子信息技术短短的百余年历史,但这一个多世纪,人类创造的奇迹,可能比人类前几千年创造的奇迹还多。更多笔记详见:


《科学之路》

必须吐槽下书名翻译,《科学之路》这个书名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法文原版书名叫《Quand la machine apprend》,翻译过来就是「当机器学习时」,咋中文版叫《科学之路》呢。

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有点松散,一部分技术,一部分个人经历,一部分畅想。而且技术部分甚至讲得没教科书清晰,读起来有点费劲。个人经历和畅想部分挺不错,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原因,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当然啊,这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并不求认同。

但,这依然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读这本书依然还是有收获的,可以了解一个顶级科学家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的看法,帮助自己把握AI技术发展趋势;也可以从他过往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在不被人看好时,依然能相信自己。

更多读书笔记详见:


《科学:无尽的前沿》

事实上这不算是一本书,它是万尼瓦尔布什应罗斯福总统要求写的报告。这份报告规划了战后美国科学发展的蓝图,帮助奠定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怎么走,非常有参考意义。不过还没有写读书笔记,所以这里就没有文章链接了嘻嘻。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微软员工的文化和愿景倡议书,我甚至不太记得这本书的主线了。不过前半部分讲微软转型那块确实很不错。值得一读。


《数据科学家访谈录》

书中选取世界知名的25位数据科学家进行了深度的访谈,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看到数据科学家这个职业。


《乔布斯传》

虽然不是新书,但无论什么时候看这本书都不会过时。乔布斯传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叫做「现实扭曲立场」。我在其他回答里曾经讲过乔布斯这个现实扭曲立场是什么。


《创新者》

和《乔布斯传》的是同一个作者,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叙事。时间跨度比较大,从埃达·洛夫莱斯的工作开始叙述,然后讲到到计算机的出现,晶体管的发明,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出现。

2. 认知/方法论类

《圆圈正义》

此书收录了罗翔的49篇随笔文章,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我在此书中能感觉到法学精神,也理解了法律背后的价值基础。

《卡片笔记工作法》

如果你读了很多文献,却不知道怎么利用起来;又如果你觉得你读了很多书,却没什么积累,想在知乎上输出点东西也不知道写什么,那么这本书介绍的方法则是你需要的。

卡片盒写作法是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发明的,他使用这种方法积累了 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 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掌控习惯》

英文版叫Atomic Habits,在养成习惯的书籍类,这本是经典,实操性挺高 ,是一本值得经常读反复读的好书。书中有4大定律、56个具体案例,实操性还是很强的。

《新摄影笔记》

还不错的书,可惜我没有专业的相机,只能用我落后的华为p30来练习拍照了。

《硬核晋升》

作者是美籍华人,12岁从上海移民去了美国,从斯坦福毕业后,从脸书公司的工程类实习生到25岁成为经理,现任Facebook产品设计副总裁。作者在职场方面的经验非常有用,在内卷的这个年代,做得多不如做得好。无论你是职场小白还是管理者,这本书都是挺有启发的。

3.心理类

《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

实用性非常高,可以说是很全的自助工具。回答以下问题里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没错,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是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读起来很轻松,也没有艰难晦涩的概念,大概两个小时就能读完。更多书摘详见:


《被讨厌的勇气》

让我入门阿德勒心理学,原来除了弗洛伊德和荣格,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是很不错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是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解读。此书以智者和年轻人的对话展开,其中有很多话都能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
你是世界地图的中心,但不是世界中心


4.文学/小说 类

《蛙》

莫言的作品。非常有意思,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不介绍太多。想知道内容的可以看看知乎相关讨论。


《乡村教师》

一口气读完的,特别震撼。宇宙中的奇迹,不在别处,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奇迹,而我们成长路上的每一位教师,都是这场奇迹之旅的指路人


唯一不推荐的书

《钝感力》

就是我前面说到的那个不推荐的书。「钝感力」这个词确实不错,但是几句话能写完的事情,非要写一本书,非常啰嗦,更绝的是,这本书还是渡边淳一写的。


桔之年度top10

虽然读了27本书,但如果要让我评选出印象最深的top10,我会列出以下十本。如果你想开始读书但不知道先读哪本,不妨按照我列的这个推荐列表。

  1. 《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
  2. 《掌控习惯》
  3. 《信息传》
  4. 《圆圈正义》
  5. 《史蒂夫·乔布斯传》
  6. 《创新者》
  7. 《被讨厌的勇气》
  8. 《卡片笔记工作法》
  9. 《乡村教师》
  10. 《科学:无尽的前沿》



感想

2021年初我并没有计划过要读多少书。

2022年,我也没有计划要读完多少本,就顺其自然吧,有KPI的话,读书就变成差事了,不快乐了,事实上我也没有想过2021要读多少本,结果年底一算,哦,原来已经27本了。

除了以上27本读完的,还有更多的是读到一半就忘记读的,那就留着明年完成吧。至于为啥经常「半途而废」,原因见:



作者: @桔了个仔 ,人工智能从业者,专注AI风控技术,写作爱好者,天天和猫咪一起看书,写代码,刷知乎。面向人生编程,欢迎关注,一起进步,一起吸猫。更多精彩内容见下面的索引。


附录:2021年完成阅读的书籍

今年读的实体书:

  • 《信息传》——吴军
  • 《只是为了好玩》——Linus Torvalds

电子版:


user avatar   yi-xi-63-68-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只读了40本,跟去年相比少了很多,不过在这里,我要给大家安利几本书,也是我今年所读TOP10:

1.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

我想这是老麦对于社会的思考,似乎“时间”并未占据绝大篇幅,但它持续发挥着作用,包括查尔斯内心的矛盾、朱莉的变化。时间似乎能改变很多,但却无法改变记忆,“记忆和时间没有关系。记得的事情永远记得。”

全书中有很多孩子,除凯特外,学校中的孩子、乞讨的孩子担任了凯特的替代品,使得斯蒂芬三年的人生不断为孤独所控制,同样朱莉也是。 这本书不仅讨论了失去凯特后生活的变化,还讨论了政治、育儿的矛盾,对孩子的教育究竟该如何? 很多人说为何最后要给斯蒂芬一个孩子来替代,这样的结局是否过于突兀,我反而觉得正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让一切都发生转变,这样的结局正是一种结论——其实一切都在发生,而一味专注过去只会不断痛苦。

2.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

麦克尤恩最佳文,其中角色转换真的非常令人赞叹:从身为秩序的父亲死亡、到撑起全家的母亲去世,年幼的四个孩子为了能够不分开而发生转变。

原本高冷、喜欢体育的朱莉转为唠叨、照顾兄弟姐妹的母亲形象;而杰克则沉迷于传统手艺,却在将母亲埋入水泥衣柜之中后成为父亲形象;苏珊将所有的想法写入日记中,很少表露自己的心声;汤姆逐渐成为奶宝宝、甚至回到婴儿床。 全文至最后达到高潮,朱莉和杰克真正成为父母,汤姆似乎成为了他们的孩子,一切似乎“回到旧轨”。但是外面的敲门声说明这个孤岛注定被淹没,故事至高潮后戛然而止,一起一落。

3.爱德华·L.德西《内在动机》

我们终究是需要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才可以实现梦想。追求内在需求,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才算真正的幸福吧。

心理学的书籍看上去似乎是耍嘴皮子,像是心灵鸡汤,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实践,一旦将其付诸实践,就像动手术,非常痛苦但会有用。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断塑造的,越来越适合自己。

4.塞斯·诺特博姆《流浪者旅店》

时间与空间的旅行,历史与过往的回忆,虚幻与真实的混合。我喜欢这样的旅行,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回忆这座城市的过去。只有回到过去才能看清城市本来的面貌,尤其是读到马里、读到廷巴克图,读到曾经西非最为强大的帝国的没落,不禁唏嘘感慨,时间无情。

旅者是独特的,因为我们来看的是过去,而当地人选择的是看向现在与未来,我想这便是旅行的快乐吧。作为一名历史学生,走进每座城市的博物馆都会感到一种来自岁月的沉淀,令人沉醉其中,驻足往返。

5.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房间里的大象》

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 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最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写这样的文章,类似当年“沉默的螺旋”舆论学研究,这些书都是发现“房间里的大象”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

一个德国人成为了英国病人,一个印度锡克人为英国做事,一个加拿大人成为了意大利的护士;一切都是这样混合在一起,而就是这样一些人却汇合到了别墅当中,一步步依赖、一次次试探,最后离开。

但是战争的影子依旧在他们心中无法散去,“世界已经没有声音,即便是光亮也似乎已经没有必要。”英国病人不再需要烛光相伴,汉娜决定给继母回信,一切只是看似结束。

7.伊斯梅尔·卡达莱《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阿尔巴尼亚所处的环境在于拜占庭与罗马势力中间,这样一个国家该如何生存?全文似乎在讲述杜伦迪娜,实际上在论述斯特斯的变化:从不相信这样一个亡魂到坚信存在这样一个康斯坦丁,他也许不是一个人、也许是阿尔巴尼亚的所有人。

生和死是什么?它们“像同心圆一样一层层无穷无尽地包裹着人”。阿尔巴尼亚需要摆脱其他人的控制,需要自己的“承诺”,斯特斯给出了,可是有所改变吗?它的话被大家所记住,社会却依旧没有发生改变,不过我想,在一些人心中已经留下了种子吧,期待一个契机,一个能燃烧整个国家的契机。

8.沙希利·浦洛基《切尔诺贝利》

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我们每个人而鸣。 为何要去了解学习切尔诺贝利,是为了避免新的一次灾难,是为了科技服务于人类而发展,而不是最后引发毁灭。我特意教过学生切尔诺贝利的历史,了解苏共的选择与措施是为了让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回顾历史为了更好相信未来,而不是认为人类没有希望!

9.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遗忘通论》

我相信对于记忆这个话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而文中的卢多通过遗忘痛苦,选择离开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公寓,重新回到了世界,但她依旧牢记幼年的痛苦,依旧想看看自己的女儿。

而热雷米亚斯则选择尊重自己的记忆,即使垂垂老矣、即使失去声音,依旧来道歉,来终结过去的错误。所以究竟要不要遗忘?我又怎么敢下定论呢。 “白天诞生了,卢多。我们走吧。”毕竟还是需要向前的吧。

10.约翰·威廉斯《斯通纳》

他想将靠关系而非实力上来的沃尔克赶出去,想要这个文学的世界纯净、光明,他失败了,甚至在最后妥协了,与外面这个世界的斗争又怎是他一人可以完成?挣扎着,试图证明,却被历史淡忘。

作为一名学者,他被忘却;作为一名老师,也被人忘却。他所做的挣扎成为了无用功,这让我想到了贵志佑介《来自新世界》中所描述的,所有的挣扎最后敌不过时间的冲刷而成为了一段被藏匿的故事。历史不正在做这件事吗?

这是一部关于人生的书,是一部自我抉择、自我反馈的书籍,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这里是热爱分享知识的小稀 @翼犀稀 ,感谢你的关注~


user avatar   zhang-qing-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恰好不久前豆瓣年度总结,2021年我标记了近200本书,不过其实不少书是我很久以前读我今年标上去评分的。把这些书除去之后,2021年阅读量上100是没问题的,虽然这些书其中有一部分是图集、漫画之类的。

日常用vx读书比较多,也会看纸质书,纸质书大部分是自己买,部分是从学校图书馆借。

vx读书的总结的2021年度最爱(其实就是阅读时长最长)也基本可以说是今年阅读印象比较深刻的书了。

不过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书,并不在其中。

印象最深刻的诗集:《鲁拜集》

今年年初,我在知乎问了这个问题。

最后东挑西选,我还是选择了张鸿年先生的波斯语直译本。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只是随便翻翻,偶尔看一篇觉得有意思的就在知乎或者私下和好友分享。



就在今年我内心非常艰难的时候,我读完了这本书。

在他的诗句当中,我感受到海亚姆的内心,和当时的我是一样,孤独、困惑和充满悲伤的。

我原是一只鹰,来自虚幻之乡
希望一展双翅,弃低谷高翔。
在此处找不到倾心知己,
我终将回到所在的地方


我们都木偶,牵线者是天。
我说的是实情,而不是戏言。
在场上任人舞弄一番之后,
又一一收入虚无的匣内藏身


这苍穹恰似我们伛偻的躯身,
阿姆河水是我们泪珠滚滚。
阴森的地府是我们无穷的忧虑,
天堂不过是我们悠然一瞬。
不要以为我按自己愿望出生,
愿意走上这血淋淋的路程。
本有真理存在,我来自真理,
我是谁?何处是始?何处是终?


依我心愿,我根本不到世上来,
既来了就不要再从这里走开。
这是一座破庙,最好的选择,
是无来无去,也无所谓驻留

既然命运已定,人终究会化为尘土,那就及时(tang)行乐(ping),尽情饮酒吧。

及时行乐吧,忧愁永无尽头,
不像天上的星星总会年年聚首,
趁黎明前且饮一杯晨酒。
日日黎明,你我走后便无法回首。

(说一些题外话,郭沫若先生建议把《鲁拜集》和李白的诗进行比较。黄克孙先生觉得西方学者说的海亚姆诗中“淡淡的忧伤”和“宗教束缚”是以己度人。我认为黄克孙先生估计也只读过菲氏英译本,菲氏本很大程度淡化了原诗集的宗教色彩。海亚姆让我想到的不是李白,而是阮籍、嵇康等,他们表面放诞不羁、离经叛道,实质是儒家思想的“正信者”。海亚姆对教会不满并进行抨击,但他坚信造物主存在的同时探求真理。)




如果仅此而已,《鲁拜集》也不会成为我印象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书。

而是我在这之后,读了最经典的菲茨杰拉德英译本,由菲氏本翻译成中文的郭沫若、黄克孙和鹤西等人的译本。(关于《鲁拜集》由菲氏译本转译的中译本比较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菲氏译本很美,客观而言,菲氏译本的中文译者郭沫若等人的文笔也比张鸿年的文笔好。但美则美矣,却带不了初读张鸿年的波斯语译本时的感动。菲氏译本的再创造成分很大,经过学者考证,菲氏本还有一些篇目是没有原文的。我读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这不是海亚姆,而是菲茨杰拉德迎合当时欧美人的东方想象所捏造的海亚姆。

客观而言,翻译这东西经常是先入为主,也有一些读者说菲氏译文比海亚姆原文好。我之所以爱上张鸿年先生的直译本,或许与我在孤独困惑的时候恰好读到它有关。但我还是感谢菲茨杰拉德,如果不是他的译本让《鲁拜集》走向世界,作为诗人的海亚姆继续在伊朗国内不受待见。我或许根本就不会认识海亚姆,也无从读到《鲁拜集》的波斯语直译本。

(关于菲氏译本的再创作具体例子可以参考殷老师的回答)

以后会找机会学习波斯语,去更近距离地接触海亚姆的内心世界。

印象最深刻的历史著作

1、《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917—2017》(英)伊恩·布莱克

我是从去年开始看,看到今年2月,花了半年的时间。

恰巧在这3个月之后,遇上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巴以冲突。(无奈……)

这本书我之前也经常提起,个人认为,这本书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偏中立视角关于巴以冲突百年历史历程的通俗的中文读物。


已经在图书馆借阅了另一本以双方角度描述巴以冲突的书籍《现代巴勒斯坦史:一片土地、两个民族》,阅读后或许会在知乎上做点评。

2、《希腊三百年》(英)罗德里克·比顿

比起那个近代西方知识念念不忘的“辉煌”的古希腊和在简中互联网众多网友为之落泪的东罗马帝国(中世纪希腊),我对现代希腊本身的形成及其历史更感兴趣。

但是,关于现代希腊的历史的书在中国市面上实在太少,别说跟古希腊和东罗马帝国比,也不提希腊的“世仇”土耳其了,就是跟同样属于文明古国的埃及的现代历史书比,也是少得可怜。

(可以理解,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母,在欧洲文明进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希腊虽然发展得不错,但终究算一个小国,影响有限。而埃及再怎么说,是一大阿拉伯文化中心,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运动中心。)

这本书探讨了一些我们在知乎上讨论的问题,“希腊”与“罗马”的“民族构建”、古希腊与现代希腊的联系,甚至是10年的希腊危机……

希腊是在基督教欧洲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冲突中浴血而生的。1718年至今的约300年来,希腊在一个已经消失的文明废墟上建设了现代民族国家。罗德里克·比顿在开篇讲述希腊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后,就将故事的情节脉络直接引入现代,分析了希腊在经济危机发生后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恩怨情仇。通过详尽地考察希腊人如何理解他们自己共同的身份,比顿揭示了百年来希腊人在自我认识上的焦虑和不安。这不仅是希腊民族国家建设的故事,而且更为根本的,是与民族国家建设同步进行的集体身份认同的故事;不仅是重大事件和高层政治的历史,而且是文化、艺术、人民和思想的历史。
比顿把现代希腊看作一个生物体,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鼓励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曾长久纪念其辉煌过去的民族和历史。这个国家及其民族正在艰难地构建自己的未来,从而成为现代西方的一部分。
作为影响欧洲局势的重要国家、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国度,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希腊有着太多的不解之谜,这本书将一一揭开。

认真读完过后,你就会明白,现代希腊,一点都不拉胯。



3、施罗默·桑德的“虚构”三部曲

在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犹太民族神话书籍的情况下,这套书的引进是比较难得的。

这三本书当中最经典还是《虚构的犹太民族》,解构犹太民族的构建神话,挑战了锡安主义的回归叙事。


不过这三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这一书,书中《缅怀所有的受害者》一章让我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非常难得的是,作为一名纳粹大屠杀的犹太幸存者后裔,桑德强调,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一共是1100万,而不仅仅只是600万的犹太人。要缅怀所有的受害者(而不仅仅只是其中的犹太人)。

他勇敢地揭示以色列政府对“犹太苦难”进行的“霸权化”与政治利用。

有件事说明出现了这些伤害:我在巴黎的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EHESS)读博士的时候,有人组织了一个大学论坛,在法国,这是第一个关于纳粹主义和种族灭绝的论坛。犹太社区的代表们参与了论坛的准备工作,还筹措了资金,他们对于论坛向一位茨冈女报告人发出邀请感到十分恐慌并坚决反对她出席讨论会。经过了极其艰苦的努力,借助于历史学家皮埃尔・维达尔一纳盖( Pierre Vidal-naquet)的积极干预,“非犹太”女研究员才被允许发言。这件事让我感到恶心。首先,我非常诧异,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不知道对于纳粹罪行的不懈追索仅仅是为了犹太人。
再后来,又经历了几次这类事件之后,我经常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城里的晚餐聚会、大学的课堂上、激烈的争论中)提:“有多少人在纳粹的种族灭绝集中营以及在其他大规模屠杀中被杀害?”回答毫无例外的都是:600万。当我强调我问的是被害人总数而不仅仅是犹太人,我的对话者都显得非常吃惊,极少有人知道答案。
看过20世纪50年代阿兰・雷乃( Alain Resnais)导演的电影《夜与雾》的每个观众都能回答:1100万人。但这个“非正常死亡”的数字从西方集体记忆的硬盘中被删除了。事实上,可能是1000万死难者(而不是1100万)其中有500万犹太人(而不是600万),这是研究者劳尔・希尔伯格( Raul Hilberg)的权威性著作《欧洲犹太人的毁灭》里提到的数字。这里,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数字上的差别,而是应该知道为什么“总的”数字会完全消失以及为什么只剩下并只听得到“犹太人”的数字。


1985年、即《夜与雾》上映整整30年之后,另一位法国导演的影片上映了:克罗德・朗兹曼( Claude Lanzmann)的《浩劫》,影片迅即在20世纪末的电影文化领域里取得了回忆种族灭绝的权性地位。是否应对导演在他那个时代接受了以色列政府的直接援助而耿耿于怀?另外,是否不应该指出贫穷、愚昧的波兰农民有时好像与有教养的德国纳粹一样有罪?把这些问题看成是平等连续和一致的行为是一种对历史的歪曲。
在长达九小时的电影《浩劫》里,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的是,没有出现过一次从法国开来的死亡列车!也绝少提到1942年7月,当犹太儿童被送往冬季体育场的时候,“光明之城”的大部分相对冷漠的居民,以及他们之中在花神或双偶咖啡馆里消磨时光的知识分子。这部大获成功的法国电影彻底删除了维希政府的历史角色,这一切显然有利于在法国和西方世界建立标志性的纪念之地。许多人都满足于这种想法:工业化大屠杀的实施是在那边一一在遥远的、疯狂反犹的东方,在粗野的天主教农民之中,而与有教养的、精致的美丽欧洲毫无关系。
况且,我作为这位自称犹太人导演之作品的一个以色列观众,难接受如此注重细节的历史回顾电影从头至尾谈的都是在这个巨大死亡工业中罹难的犹太人,而没有其他受害者。因此,尽管电影大部分镜头是在波兰摄制,却还是让观众无法知道有500万波兰人在这里被屠杀:250万犹太人,250万天主教徒。即使原来是为非犹太人的波兰战俘而修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也不配在《浩》中得到说明。因此,我一点也不会奇怪,那个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能够带着满意的神情,谈起波兰的种族灭绝集中营。
当然,几乎所有在波兰的犹太人都从波兰的土地上消失了他们被抛进了焚烧炉或者被就地掩埋;而大多数波兰天主教徒活到了战后;当我们衡量死者和生者的差距时,会感到那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差别。但如果按比例计算,罗姆人(即茨冈人)的被害人数与其族群总人数的比例显得与犹太死难者的比例非常接近;然而他们却无权在朗兹曼的《浩劫》中出现。


以色列成了一个强国,当然是个小国,很强盛,统治着另个民族并迫使他们接受长期而粗暴的军事占领。昨天还因为弱而被掩饰的犹太人受难,将被视为犹太人做出的最大牺牲变得崇高。传说中的英雄主义和抵抗行为受到贬低,以便给大屠历史中被害的犹太人留出最大的位置,他们不应该与历史上其他罪行的难者处于同一水平。在纪念“犹太基督教”文明的时候天绝犹太种族一直居于边缘位置,这显然是无法被容忍的。重要的是必须承认,它是欧洲在心理上维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然而,为了伪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新策略,把对罹难者的怀念铭刻在西方人的意识中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苦难的特殊性、排他性和全民性。通过所谓的“大屠杀工业”,用最大化过去的痛苦来聚积声望资本以及经济资本。
所有其他的受害者都被排除在外,种族灭绝成了犹太人的专用词,从此以后,任何与其他民族的大屠杀做比较都被禁止了。当美国的亚美尼亚人后裔要求承认土耳其大屠杀罪行纪念日时,亲犹太复国主义的大拉比联手土耳其人全力加以阻止。所有当今和以往的罪行,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犹太人大屠杀必然显得微不足道。罹难者因“犹太人出身”而完全不同于其他人一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或者克罗德朗兹曼的《浩劫》中的那些罹难者就是如此。

关于“苦难霸权”,可以参考一下梅老师的回答。


(去年“国家公祭日”,遇上推特删除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及视频,今年则遇上了高校老师的不当言论,真心希望明年不要有类似新闻了。)

不过我不完全赞同桑德所有的观点,他在《虚构的犹太民族》一书将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渊源追溯到可萨汗国,这也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上关于德系犹太人是可萨汗国后裔的言论流行的原因。但现代基因检测表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基因最接近西西里、马耳他人。

还有就是桑德认为犹太教及犹太教徒是存在的,但犹太民族是不存在的。犹太人虽然直至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前,长期作为一个与“基督徒”、“穆斯林”类似的宗教概念,但是个人还是认为,民族被构建出来并被自身和他者认同,那么就是存在。

印象最深刻的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奥尔罕·帕慕克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奥尔罕·帕慕克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在知乎上也写过不少关于他的回答了。

帕慕克的小说一般关于两大类主题,“冲突”(“东方”与“西方”、宗教与世俗等)与对故乡伊斯坦布尔的爱。而这本书无疑又是他献给伊斯坦布尔的情书。

但不同的是,这是他第一次以无产阶级作为主角的小说。因此网友称之为土耳其版的《骆驼祥子》,但和《骆驼箱子》的悲惨沉重不同,这本书充满温情。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会在寒假期间在写一篇书评。到时候会在知乎上发表。)

关于这本书的采访: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渴望喝到主人公麦夫鲁特走街串巷卖的砵扎(Boza),这种小米发酵微含酒精的饮料。在奥斯曼历史上,长期作为酒的替代品存在。

土耳其的砵扎(Boza)我暂时没法喝到,但是我淘宝下单买到了我国东北产的保加利亚的小米布扎(Боза)。

味道和格瓦斯有些像,但是比格瓦斯好喝,酸酸甜甜,有一股小米的清香。没什么酒味。

也不知道土耳其小贩卖的砵扎和我现在喝到的小米布扎味道有什么具体区别呢?

反正,我正在规划的伊斯坦布尔之行有了新目标。


user avatar   di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离完美的全能本还差几步?——华硕 天选3评测(i7+3070版)

天选系列从诞生至今,一直有着极高的讨论度和不错的销量。无论是二次元属性的天选姬,还是备受好评的「魔幻青」配色都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天选系列的前2代总有着特殊的引发讨论技巧:

1代面世时除了其首发AMD的4000系CPU之外,那块45%NTSC色域的144Hz屏幕也成功打破了「高刷屏都是好屏幕」的定律,QLC表面固态硬盘也是2020年华硕非常独家的特色;

2代改进了屏幕刷新率,换上了TLC固态,但性能释放沦为了2021年游戏本基石单位,不支持独显直连更是进一步奠定了其稳定的地位。

这些并没有妨碍天选系列不错的销量,也好在产品经理没有躺在销量数据和拥趸的支持之上,在这次的3代做出了不小的进步。

独显直连有了,性能释放好了,机身还更轻薄了,青天就有了!(x

购入渠道

这次的首发供货非常少,京东渠道出货不到1万台。我是从咸鱼加价400入手的。(可能是经历了去年,居然感觉加价400完全可以接受…)

配置一览

表格漏写了,机器网卡是Intel的AX201

对这样高功耗的i7-12700H、RTX 3070,同时还能有90Wh的电池,机身做到了2.05kg,重量控制非常好。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起到部分全能本的职能。

最遗憾的是不支持PD充电。

故外带时要带上1斤4两的240瓦适配器,出行重量骤增。

测试环境/跑分原则

室温保持在24.0°C~26.0°C之间(空调调温,没法做到恒温,望见谅)。

机器在控制台中有3个模式可以选「安静模式」、「性能模式」和「狂飙模式」,可用Fn+F5进行切换。

若无,测试均采用「增强模式」。

除了续航测试使用「集显输出」(iGPU)之外,其他测试均开启MUX的「独显直连」选项。

「独显直连」图形性能更好,「混合输出」续航更好。

所有跑分、帧数测试都会重复5次,每次跑完后静置5分钟再开始下一次,取最高分。

外观

英特尔版天选3的3070显卡只有「日蚀灰」配色可选,无魔幻青。黑色有个小缺点,就是手上的油容易沾染,看上去比较明显。幸好比较好擦。

A面有LOGO「TX」代表天选(和企鹅没啥关系),位于上部。

B面&屏幕素质

B面为一块2160*1440分辨率、165Hz刷新率的屏幕。没有采用16:10的屏幕稍有可惜,下巴2指宽。

屏幕来自京东方。

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色域容积142.7%sRGB、101.1%DCI P3;色域覆盖99.9%sRGB、98.9%DCI P3。

sRGB基准下,色准并不理想。有条件的话最好自行校色。

屏幕最高亮度为310尼特,边缘仅250尼特左右,在同定位&同价位游戏本里明显偏低。


C面键盘布局

键盘布局方面,风格延续上一代,WASD采用了反色设计。方向键半高。空格左半部分的突出被取消。数字小键盘相对完整,Delete和小键盘切换按键被做到了一起,对我来说需要适应。键盘手感回弹偏软。

最大可开合角度如图。

机器有运输模式,不插电无法直接开机。

CPU:i7-12700H(90W)

之前已经测过了,而这也不会是最后一台,应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很熟悉很主流的CPU。

15轮R20:稳定分6622

除了开头2次之外,之后基本稳定在6620分左右,取后5轮中位数6622。

观察功耗可以发现,第一次较高,第二次逐步下降到100W,第三次出现波动,第四次开始比较平稳,打包功耗90W,IA大约83W,符合跑分曲线。

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频率,橙线小核频率)

R23跑分:多核16619,单核1803

功耗表现如图(蓝线打包功耗,橙线IA功耗)

大小核频率如图(蓝线大核,橙线小核)

显卡:RTX 3070(140W)

RTX 3070是我心目中笔记本最值得选购的旗舰级显卡,处于一个性能与价格的甜区。

跑分

TimeSpy图形分 10261分

FSE图形分:13134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6637

游戏表现实测

网游

测了DOTA2、CSGO和《彩虹六号·围攻》3款网游在1440P和1080P下的表现。

DOTA2:全最高特效,比赛编号6040722034,完美世界视角。

CSGO:开多核渲染,其他全部最低,创意工坊BenchMark。

彩虹六号围攻:全最高档,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网游部分的1080P和1440P分辨率下,帧数基本非常接近。可以任意按照自己喜好开高。

单机游戏

对比上面的网游,单机中,1440P和1080P分辨率下,帧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帧数和清晰度不可得兼。

续航测试

机器电池为90Wh。

把机器切换至核显输出,系统为「均衡模式」,中心亮度150尼特,开WIFI,关蓝牙,PC Mark 8的Conventional测试,办公场景下的中高负载,成绩比较接近实际使用。

实测续航为5小时15分,Conventional 3.0 Score为3572分。

还好买了个延时相机,现在拍续航方便多了,不再担心错过

烤机/散热测试

室温在25°C附近。

单烤CPU

使用AIDA64中的Stress FPU单烤CPU。

20分钟后,CPU功耗为90W,温度为87°C,大核3.6GHz,小核2.9GHz。

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小插曲:单烤CPU期间,桌面突然变成一片白…我寻思又不是海涛,给我看一片纯白干甚…之后在任务管理器启动Explorer才恢复正常。

单烤期间功耗如图。

前期会冲到115W左右,前3分钟会保持在约100W(中间有过瞬间掉下去),之后稳定在90W。


单烤显卡

使用Furmark 1.10.6(比较老的版本了,只不过我之前电脑都用这个烤的,所以暂时还没换新版本)。

关抗锯齿、1920*1080、勾选Burn-in和X Burn-in。

20分钟后,GPU温度75.8°C,功耗139.5W,频率1260MHz。

除了偶尔掉到过125W左右,其他时间基本全程在140W左右。

双烤

同时进行上面2项测试。数据取20-30分钟的平均值。

CPU功耗48W,温度为82°C,大核频率2.54GHz,小核频率2.29GHz。

GPU功耗115W,温度78.1°C,频率837MHz。

CPU功耗、GPU功耗与总功耗如图。

从110秒左右开始区域稳定,达到CPU 48W加上GPU 115W的功耗水平。

测试时电脑和分贝仪有固定位置,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关系,比较接近人耳所听到的噪音,可能会比其他测试者的数据低一些。

烤机全程最高为52.3分贝,总体还算可以接受的水平。

此时键盘表面温度如图。

腕托为室温,WASD区域仅30°C附近比较低,键盘最热的区域在上部,键帽最高温在F8按钮名为48.4°C。中间有一个倒三角区域相对偏热,其他的地方温度都不算很高。

另外,这台机器用瓶盖垫高机身之后,双烤成绩上除了CPU和GPU的频率稍微提高,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致,可能是原本已经有4个出风口充分散热的关系,底壳基本不出风。


拆机

拆机不难,机器底面除了右下角的螺丝之外的11颗螺丝全部拧下。

注意拆的时候右下角一颗螺丝是和后盖一体的,无法取下,但一定一定也要拧松。

先从这个螺丝周围开始撬开,右边撬开之后就比较方便可以拆下了。

机器为双风扇、五热管、四出风口的散热设计。贴纸下面有硬盘和内存。

内存

我这台机器内存是三星的,跑分如图。读写都在56GB/s左右,延迟102.3ns偏高(DDR5目前的通病)

硬盘

硬盘为美光的3400,大文件读写的跑分如图。

ASSSD的10GB读写跑分如图。

CrystalDiskMark的32GB读写跑分如图。

硬盘初始状态没有分盘,全部在一个C盘下,还剩余396GB(图为393是因为我装了测试软件)

机器总结部分

优点

1.机身轻

一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机器总体的重量比以往任何一台15.6寸的3070游戏本都要明显轻,这种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在这样的机身重量下,双烤成绩弱于部分更重、更大的游戏本,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游戏表现达到主流水准

双烤47+115不算特别出色,但已经完全不拉跨了。相比于上一代天选2的3070,那这一代进步非常明显。

游戏的表现也都达到了主流水平。除了个别像2077这样优化不好的游戏,或者像《全战·三国》这样同屏单位多的游戏,其他大部分单机游戏都能1440p开预设的高档位拿到60帧以上,这个成绩是很令人满意的。

3.散热和隔热还行

键盘的键帽温度热区在中间,基本避开了WASD部分,而且腕托很凉快。

同时,噪音比想象中要小很多,也不是特别吵的那种,使用体验是OK的。

缺点

1.屏幕素质有待提高

当价格来到五位数的时候,我认为屏幕最高亮度至少也得有350尼特吧…310尼特真的有点拿不出手了,这点真的不得行啊。

机器的其他硬件已经都没啥问题了,硬盘、内存都没缩,网卡也是AX201,但就是这个屏幕给了个300尼特屏…淦…

同时,作为一块广色域屏幕,在色彩管理上基本没花心思和力气,非常放任。

2.不支持PD充电

这点其实是我感觉特别难受,要是这台机器支持PD,那我就不出二手留下自用了。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明明ROG是支持PD的,而且之后会发售的天选Air也是支持PD的,天选3不支持PD完全是有意而为之的选择,真的感觉很不爽…

这样一来,机身轻的优势完全被不支持PD给削了一大部分。

左:65W GaN;中:100W GaN;右:天选3适配器

我要是出趟门,你猜我更愿意带这三个充电器里左边这两个,还是右边这个?

尤其对我这种有紫米20充电宝的,我就更希望会支持PD了,这样找不到插头还能用充电宝应急。

3.i7+3070版目前只有一个配色

不是很清楚为啥机器没有天选3经典的「魔幻青」配色。倒不是我多喜欢这个颜值,只是黑色真的容易看起来脏。

而且锐龙版3070也有,怎么这Intel版的3070就没这个颜色了…很奇怪。

缺货,需要加价

这个没啥好说的,英特尔版京东放货7000台,锐龙版甚至不到5000台…目前需要加价购买。

购买建议

总得来说,天选3是天选最均衡的一代,这次测试的3070版表现也远超个人的预期。

由于个人原因经常在多个城市之间来往,手头的17.3寸笔记本多有不便,今年也一直在考虑换一台笔记本。天选3差一点就成了我的落脚处,可惜最终由于屏幕不够亮、不支持PD两个主要原因,算是擦肩而过了…

总得来说,如果你对天选系列的外观垂涎已久,那天选3就是目前最值得购买的一代。

如果你需要当一个便携的全能本来用,那记得要把适配器重量也考虑在内。

如果上面提到的2个问题你不在意,又需要换一台12代的新3070游戏本,那目前天选3的3070版是值得考虑的。


至于上面提的2个主要缺点,大家多吐槽吐槽,按照天选以往每年的进步来看,说不定天选4就会更好。


这台机器,原价10299,我10700入手,按惯例一般是自刀300。

不过这台机器涨价买,而我无论如何都不太能接受自己的二手价高于首发价,会有点良心不安,因此折价500,按10200出。

等我视频做完就会放上海鲜二手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蹲一下。


user avatar   neo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




  

相关话题

  你读的哪本书让你爱上了某座城? 
  2019年,作为家长,你读过哪本书对你的启发或帮助最大? 
  为什么古人能写出易经、道德经、论语等这般智慧之书? 
  我们应不应该读心理学书籍? 
  一个中层管理者应该看什么书籍? 
  关于中国神话有哪些有趣的书? 
  网文是垃圾文学吗?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 
  有什么人生必看书籍? 
  以前看过的书,现在记得书名一点细节都记不起来了,那看书的意义是什么呢? 

前一个讨论
半岛电视台的性质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父母农村的,每月养老金就一百来块,那我跟我姐多缴纳的养老金都去哪儿了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