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认为最好或对你影响最深的书是哪本?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2、奥尔森《国家的兴衰》

3、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4、马文·哈里斯《文化的起源》

5、爱德华·威尔逊《社会生物学》

6、巴斯《进化心理学》

7、戴蒙德《钢铁 枪炮与病菌》

8、兰德斯《国富国穷》

9、霍克《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实验》

10、林毅夫《中国的奇迹》

11、德尔纳《失败的逻辑》

12、爱维森《统计学》

13、陆铭《空间的力量》

14、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

15、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复杂性》

16、罗德里克《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

17、斯坦诺维奇《对"伪心理学"说不》

18、安德顿《冲突经济学原理》

19、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

20、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

21、梅斯奎塔《独裁者手册》

22、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23、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4、伊斯特利《白人的负担》

25、伊斯特利《经济增长的迷雾》

~~~~~~~~~~~~~~~~~~~~~~~~~~~~~~~~~~~~~~~~~~~~

排名分先后,其中前五本书我印象最深


user avatar   xiao-wei-c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万历十五年》

一本书,改变了我的历史观,自问读书读史二十余年,不敢说自己博览群书,但也不承认自己读书少。这本书从细小处着手,但又处处渗透着宏大的历史观,非常非常非常精彩。相信每个人看过此书都会对中国的人、事、情、史都会再有一层深刻的认识。

非常非常崇拜黄仁宇先生。相信知友们看完此书会有冲动想要拜读黄先生所有的书。

PS:感谢大家赞同我的答案。

另外给喜欢历史的知友们推荐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个人非常喜欢 很喜欢里面严嵩的形象,权臣而非奸臣。


user avatar   deep-blue-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这本书让我有勇气有底气不盲从,不违背本意媚俗。

遇事多三分静气,不轻易下结论。

对“异己”更包容,不强求一致。求同存异或者各自保留都OK。只要不是上来就judge他人的主观动机和价值观,或者出言不逊的情境下,都愿意听听对方的理由和陈述。因此受益匪浅。因为个人受限于立场和认知不足,观点一定有偏差,而“异见”往往对自己的过激或偏执有强大的纠偏功能。

私以为本书应该列为全体中国人的国民读本。由于任何一种观点在中国巨大的体量面前,伴随大一统的历史惯性,近现代落后弱小形成的抱团倾向,进一步导致的自发的强制性“群体认同”影响下,一旦形成力量就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力量。若不幸这力量带有极端的偏见,将会导致巨大的灾难。

摘录几句经典: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3、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数量,即是正义。

5、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6、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7、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8、倘若没有传统,就不可能有民族的气质,也不可能有文明的存在。因此,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他们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一、建立传统;二、当它所带来的好处用尽时,就努力摧毁之。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9、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10、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对比一下微博上热闹的各色撕X事件,哪次不是以互相伤害开场,过程喧嚣狂热反复无常,最后归于寂静无聊。大众在癫狂中达到了某种不可名状的高潮。

但,似乎毫无意义。

----------------------------------我是不拥堵的国庆分割线-------------------------------

补充说明:本书成书1894年,作者是法国人,当时欧洲正处于世界大战的前夜。政治动荡,民众开始普及教育从蒙昧走向文明。法国也是出了名的爱好革命的国家。整个社会是充满活力又纷争不断的状态。

而中国的历史尤其是社会文明进程晚于欧洲,所以很多群体性的表现反而和本书描述的现象契合。

而现在的欧美国家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群体一致的愚昧和暴力行为明显要少于发展中或落后国家。恰恰证明人类是可以通过学习减少自己“主动抱团犯傻”的程度。

推荐这本书,并不因为它是真理。人文社科类的理论大概除了人会死亡这一点不存在真理,只有对人性和社会心理的研究与归纳,即使归纳或者建成体系,也并非适用所有人,地球上有70亿人,怎么可能都一样?

但普适性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毕竟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种族民族不同,但大体上的人性从未变过。

把这本书当作现象而不是真理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人类学习就是袪昧、祛魅的过程,而不是把任何事与人当作魅。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阅文CEO程武致网络作家的一封信“面孔会变,梦想不会”? 
  2021年大一新生开学,有什么书籍推荐? 
  996 最终会如何收场? 
  在过早年龄对书籍和电影的审美异于周围人,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 
  我立志想当警察,但我是红绿色弱和近视,不能当警察,有什么类似于警察的职业? 
  各行业的从业者,都会在什么阶段面临「中年危机」,又该如何破局? 
  买了几本小说被男朋友说装逼怎么办? 
  你为什么要写作? 
  2021年双十一,你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囤书书单?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还是表达能力极差,应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这样的条件,为什么找不到优质男朋友?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7 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