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没有海港的蒙古势力,在技术输入路径上处于洼地,与东部沿海势力的军事技战术打法差距越来越大。(包括大清自身第一支达到拉丁世界一流标准的重火器部队也是跨海来投的。孔有德他们和后金也算有深仇大恨的,如果察哈尔有海港,未必不想投奔察哈尔。)
除军事应用外,民生方面,农作物种类增多,手工业繁荣度提升。
北虏蒙古人在嘉靖晚期,隆万时代开始时,已经很难再称得上是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了。如果真是心腹大患,就不至于在俺答封贡之后又被明朝轻而易举的摧毁了松山土默特和青海土默特的战争企图了。
而蒙古左翼虽然在万历早期仍和明军不断进行较大规模作战,但充其量也只能在辽东搞点事情。到了明清易代时,蒙古人更是彻头彻尾的配角。
无论明政府军,大顺军,还是清军,摆出精锐主力大阵仗的话,技战术落后还一盘散沙的蒙古人,确实谈不上什么大患了。
更有管理经验上的提升,晚明摸索出了归化城的模式,对清朝也是一个有用的参考。
皇太极当年追击林丹汗,林丹汗先是往西边的土默特跑,打跑了已经武德废弛的土默特,然后再越过套部投奔已经在和硕特人面前处于劣势的青海土默特。
这路线说出来,跟他以前的前辈比,可真是够挫的。
明代前七十余年,疯狗一样的追击黄金家族。经常是往克鲁伦河,鄂嫩河,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河谷地发展攻势。
当时的蒙古人主力也是真能跑,动辄就往西伯利亚东南奔。
而林丹汗呢,却是往青海躲。
元末明初的时候,北元在漠北还有和林,沙城,秃城,石城等塞北城镇。从朱元璋首次漠北决战,到明英宗的北伐兴安盟以克列苏之战,七十多年的反复战争,蒙古人辉煌年代建立起的大漠城池,早都荒废个干净了。
再次在土默川建立起城镇,还是明朝皇帝给赐了名,封了贡。
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经营,南北一体化的隐忧已经大大减小,甘肃这类元代几乎沦为赤地的区域也有了稳定的城镇,堡垒,上百万居民(明初甘肃几乎为白地,活口不满三万。清初甘肃已经可以为大清王朝提供“河西四汉将”了)。河北和江南的对立状况也大为改善,大运河也还保持基本功能。
西南地区的大型土司基本拔除干净。
而丰臣秀吉垮台,东吁王朝解体,朝鲜人口锐减四成,清朝建立之初,整体外部局势,跟明初比那是非常乐观的了。
明代重建全国性国族形态的过程中,边区人丁寥落不说,还有搞秦汉军国主义的麓川,拥有西域良马组建强大铁骑的朝鲜。
这样的地域小强。而且它们人口还挺多。
杂谈:
1571年克里木汗国攻入莫斯科,并放火焚毁莫斯科郊区大片街道房屋。
1771年,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投奔清朝,献上永乐八年御赐贤义王金印。克里木汗国此时已经走向末路。
这就是历史进程的作用。
从细节上讲,进入明朝隆万时代以后,北虏还真再谈不上很大的困扰了。历史是很奇妙的,蒙古人再次焚烧莫斯科的1571年,也是北亚大草原蒙古人自达延汗巴图孟克之后最有才华和雄心的阿勒坦汗,右翼的领导人,与明朝举行正式封贡仪式的时候。
俺答汗既是大明金国的顺义王,又是蒙古正统大汗封的土谢图汗。
自嘉靖逼反朵颜三卫,酿成庚戌之变的大祸之后。这个脑瘫修道者,终于开始有点浪子回头。整顿边防,整顿马市,全国推广大造弗朗机。
战术上开始逐渐重视各色战车+战壕+大量轻炮+精锐甲骑搭配。可以说进入隆万时代,蒙古人已经不可能再对明朝形成真正的威胁了。
右翼土默特率先正式封贡,北京赐名归化城。
当年俺答汗和他哥哥吉囊汗建立赫赫武功时留下的青海土默特,松山土默特,总体形成的西边延边三大虏。在万历前中期基本都遭到扫荡打击。
从郑洛入青海,到湟中三捷,再到达云等人荡平松山蒙古。蒙古右翼已经是五千里无烽烟机警。
蒙古左翼倒是屡屡和蓟辽明军爆发数万人级别的会战。但主要也是和辽东明军作战,从札萨克图汗到布延汗,再到末代林丹汗。
蒙古左翼是一茬不如一茬。整个就是一副败亡之象。
本来明朝上下基本预计会在札萨克图图门汗去世之后,发动决定蒙古左翼命运的决战。最少也预计要向右翼一样实现稳定封贡,也许在白城子或者什么地方建设一个类似归化城的所在。最终实现蒙古左右翼都纳入稳定的宗藩封贡关系里。
奈何相继爆发丰臣秀吉侵朝和播州杨式叛乱,陕甘宁仍需松山战役收尾,等尽数告捷之后,万历和群臣关于太子位置的争斗又进入了高潮。
彻底耗尽了明朝的锐气。
但是明朝,已经在前七十余年的疯狂北伐之中,彻底摧毁了黄金家族重建一个中央集权强权的可能性了。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达延汗崛起之后又愚蠢的采取了再分封政策,将子孙的势力划分的过于松散所致。
但这是小看了达延汗的政治智慧,和低估了明蒙战争前七十余年对黄金家族根基的破坏性。
到达延汗的年代,黄金家族的血脉虽然仍从东蒙一路延伸到哈萨克大草原。但是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凝聚起来基石。
东蒙地区也不具备支持达延汗去实施大规模西征的经济物质条件。
达延汗自己已经如此有才略,但和成化,弘治,正德三代明帝的战争中,也只不过是有胜有败。
如果强行建立一个权力集中的新蒙古帝国,实行强干弱枝,很可能会在一次失败中就彻底断送黄金家族在北亚大草原的最后希望。
毕竟,鬼力赤,本雅失里,答里吧,阿岱汗,包括他自己当年在威宁海汗廷遭遇的极限险情都还在警醒着自己。
所以分封诸子,虽然再无称霸东亚的可能。但至少也保住了子孙后代很多人一直荣华富贵到清末。
实际上,敉平北虏之患,对于接替明王朝之后的下一任王朝来说,就是个基本合格线的任务。实在谈不上多么值得吹嘘的成就。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完全消除北虏边患,在明代就不属于那个年代有可能完成的任务,理论可能都不存在。
而清朝是否达到了及格线,其实都很难说,毕竟清朝没有证明过自己可以击败同时代拥有海港的其他亚洲国家。(西方列强就不强求了)
而且本来清朝被视为英法头号合作对象以遏制沙俄亚洲战略,最后竟让日本人抢走了这个位置。
一个劲的对北虏割地,
不打当然就没有了北虏边患了
九位数的人口,收拾七位数人口的游牧文明还不是信手拈来,治不了工业文明,还治不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