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爱奇艺被曝裁员 20%-40%,真实性如何?爱奇艺这几年发展的怎么样? 第2页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简直就是迷幻操作。

我原来看过一篇关于爱奇艺选秀节目的财务分析。里面的内容我没有去考证,只是转述一下。

选秀节目对爱奇艺会员收入、还是自制节目冠名收益、还是选秀后的衍生收益等方面都是巨大的。按照那个文章所述,选秀节目是稳赚不赔的。冠名商就能解决节目制作费还要赚,4年下来这方面盈利就在30亿左右,后续衍生收入,全部是净赚这里面至少也是十几亿。至于引流增加的会员收入无从计算。要是追星的朋友肯定知道一个叫爱豆世纪的经纪公司,知道一个APP叫饭饭星球。

我一直就很纳闷,长视频平台。现在都是自制综艺为主,尤其是选秀类,这个基本都是赚,甚至是大赚特赚。

那只有可能是亏在外购剧集和自制剧上了。既然不赚钱,为什么要买的?就算要充实内容库,也应该压价买啊,纯赔本的生意为什么要做?而且我也不认为一部热播剧就能对经营数据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个人是觉得长视频平台,要做的可能还真不是裁员。而是应该考虑下内部反腐和行业联合起来控制下演艺圈艺人超高收入问题。否则一些顽疾只要存在,你明天都裁99%也没用啊。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概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对爱奇艺(包括优酷,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平台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它们注定将走向衰亡。

即便这些传统平台近年来急了眼一样地高呼“保护版权”,怒斥“短视频是猪食”,但说到底不过是干不过短视频这一新生事物的悲情狂怒。

说到底,企业运营一家视频平台,初衷必然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用爱发电。

那么,爱奇艺的营收构成一般是什么样子呢?

在2021年第二季度,爱奇艺的总营收达到人民币 76 亿元(约合12 亿美元),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3%。其中,会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 40 亿元(约合6.184 亿美元)。第二季度在线广告服务营收达到人民币18 亿元(约合2.827 亿美元),与2020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该增长主要受到中国宏观经济复苏下品牌广告主预算持续反弹的推动。

财报都是在吹增长,但从中也可以看得出,爱奇艺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会员跟广告。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愿意付费成为会员,而广告主愿意砸钱投放呢?

答:平台必须拥有大量让用户觉得“值得为之花费时间”的影视剧资源,而用户量同时又决定了平台流量大小,即对广告主的吸引力。

换言之,只要用户开始觉得不值得为了平台上的影视剧浪费时间,那么会员收入就将缩水,同时又将造成整个平台流量下滑,减少广告主砸钱热情。

想要留住用户(主要为付费会员),平台就必须在内容上面花费成本,也即:

2021年第二季度, 爱奇艺的营收成本为人民币 69 亿元(约合11 亿美元)。其中,作为营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成本支出为人民币 51 亿元(约合7.948 亿美元)。两项数据均与 2020 年同期基本持平。

看得出,仅仅是内容成本支出,几乎就将爱奇艺第二季度的营收给掏空大半了。

为什么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支出这么高?除了需要购买很多影视剧资源的版权外,平台自己投资制作的网剧、综艺节目等,同样都要花钱。

购买版权还好,但如果是自己制作的话,其实存在太多太多变数。

也许平台花费几千万做一个节目,最后根本没人看,那么这就等于血本无归。

尤其在疫情+娱乐圈隔三岔五吃瓜的情况下,制作内容随时可能面临无法想象风险,成本也变得愈发不可控。

如果放在5年前,这种情况其实也还好,毕竟竞争对手们同样面临类似状况,大家凭本事吃饭就行。

但问题偏偏在于出来了“短视频”这么个玩意儿。

各种数据都表明,利用网络观看视频的用户开始大量流向短视频平台。

在很多地方说过,短视频相较于传统视频网站最大的降维打击就是——无需支出太多内容成本。

因为我们无论刷抖音还是快手(在一定程度上还包含B站、西瓜视频等),看到的东西都是用户“自己制作”,而不是平台付费制作。

加上短视频具有在更短时间内输出更多信息量(几秒钟就可以是个完整故事)的特点,对普通网民吸引力更强,也就更有可能将大量流量用在短视频平台。

其结果,就是广告主意识到短视频平台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于传统视频平台(毕竟后者还可以用大数据推荐商业内容),所以资金的流向一目了然。

所以说,传统视频平台必然走向衰亡,裁员不过只是个开始。

而短期内想要找到一些新的营收增长点,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可能是一条出路。

前几天有这样的新闻:

如何评价抖音布局短剧付费,每集最低 1 元起?你会在抖音刷剧吗?

我就从中提及到,如果说腾讯或者爱奇艺、优酷等拥有大量正版资源的平台跟抖音深入合作,开放的不是具体的作品,而是“素材资源库”呢?

换言之,短剧付费的内容来源,就可以是其他版权方提供的素材库。

剪辑师或者二创人员,通过签订协议达成与其他版权方的“收益共享”模式,然后开启短剧付费。

比如说,有人剪辑了一部《还珠格格》,一共分为20集短剧。

那么按照1元/集收费,然后剪辑师、抖音、版权方各自按照流量收入来分成(比如3:2:5)。

这样就更容易形成一种多方共赢格局,用户付费也显得理所当然,毕竟看的都是版权方许可内容

同时,又因为作为素材提供主体的“版权方”可以通过剪辑师们的协议不断获得分成,也就无所谓侵权的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剪辑师不签约就用素材,那么便可以直接封杀)。

或许这才是抖音短剧付费真正要发展、并且会最大限度降低跟其他版权方、平台摩擦的大方向。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奇艺命不好啊!

长视频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你看看B站如今的市值,几倍于爱奇艺,但你说是龚宇的能力远弱于陈睿导致的么?显然不是,公司的舵手没那么大区别。

核心,还是选择问题,选了变现效率低下的长视频模式。

虽说爱优腾担着“吃相难看”的骂名,一点也不冤。但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作为国内最大的三个长视频网站,每年都是亏钱的,却也是事实。

长视频这种要靠内容来吸引流量的模式,持续运转的成本太高了,要流量,就要买内容,内容又有时效性,要持续有流量,就要持续买内容,投入产出比很低。

变现效率还低下,作为主要营收来源之一的广告,远没有短视频、中视频网站变现效率高,长视频要的是沉浸,有广告就出戏了,这个场景下,用户天生排斥广告。

不像短视频网站提供碎片化内容,零散插入些广告,用户对广告的排斥感没那么强烈。

并且短、中视频网站是逛街浏览模式,你日常打开频率高,而长视频往往是主动去找想看的片子,日常登录欲望没那么强。

对长视频网站,很明显的现象是,平台有独播的大热剧了,用户活跃度就高,反之则低。

这点腾讯Q3财报中都说了,今年腾讯视频会员数增长,主要就是源于《扫黑风暴》、《你是我的荣耀》两部优质剧的推动。

最让爱优腾羡慕嫉妒恨的,是短、中视频的网站,内容的主体还是UGC创作者,平台方无须提供版权费。内容生态一旦做起来,创作者自然会在体系内贡献内容,获取流量从而变现,生态自发就滚起来了。

因此你看,论收广告费和成本投入,长视频网站完败。那就再看看收入的另一个大头会员费。而会员费要收得多,要么客单价高,要么会员数高,最好是两者皆高。

目前长视频玩家,基本就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玩家,顶多再加个芒果TV,如果几家合成一家,垄断了,有议价权了,或许能收高会费,但目前环境,垄断是别想了,几家竞争这么激烈,高会员费也是收不到的。

所以确实难啊,不好赚钱。腾讯还是这几家里相对最舒服的,对腾讯来讲,长视频网站可以不赚钱,只要能让腾讯的整个内容生态更繁荣,对腾讯就是有价值的,能巩固腾讯的护城河。

爱奇艺压力最大,因为是靠长视频业务为生的,长视频业务持续亏的是投资人的钱,这烧钱哪天是个头啊?不烧的话,过往投入不也打水漂了么......骑虎难下。

全球长视频网站估值最高的要属奈飞,奈飞也是收会员费的,其为什么能有高估值?是有啥不一样么?

别说,虽然收的都是会员费,但还真不太一样。

奈飞模式的核心是自制内容,把内容当资产,通过“算法推荐+海量60分以上内容”能让用户离不开平台,这个订阅费是可持续的,而不是像爱优腾通过买版权留住用户。

甚至B站的长视频模式也比爱优腾要好,“长视频+弹幕二次创作”,独特的观影体验,也能留住用户。

所以啊,这千言万语,总结一句话,不是爱优腾不努力,就是命不好,没选上好赛道。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一个股票分析师的角度问一句:现在哪个行业是好的?


user avatar   cherryyok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好几年前,在一个演员朋友的牵线下,和爱奇艺影业的总裁李岩松在香港见了两次面。

演员朋友想做项目,而我和另一个朋友(暂名一灯) 是编剧,所以想找爱奇艺投资。

李岩松人很健谈,还和我们聊到他饱受腰痛之苦,甚至安排了赴美动手术。

当时李总还带了个人,叫Jerry还是什么的,好像是李的助理,但态度不可一世,开会说故事,一灯正要回答李的问题时,Jerry 居然瞪了一灯一眼,然后要那个演员来回答,因为那是明星,而我们什么都不是。

这种没礼貌的行为当然让人很不高兴,不过大陆影视业,但凡有一点权利的狗,往往都会叫的比主人还大声,所以也一个皱眉就算了。

有一阵子爱奇艺投了好多港片,这个人居然挂了好多港片的制片人,李岩松反而没怎么听到消息了。

这个所谓的制片人Jerry 先生他看剧本吗?

当然不!

他懂电影吗?

懂得去电影院看电影吧,再多不行了。

那他做什么呢?

他倒是各种和港星混在一起玩乐,这个兄那个弟的,交了不少朋友。

说实在,我和这个人总共见过三次面,其中一次是吃饭,他已给我胸无半点墨的感觉,所以看到他后来的发展不由得会心一笑,而且爱奇艺只有一个这样的人吗?就算只有一个,这也代表了这个平台的机制有问题。

2

在美国从头学习的我,发现Netflix 的提案流程和要求十分合理,并且 Netflix 会有课告诉投案者策划上必须包含什么,而每一项需要包含的内容应该如何撰写都有清楚的指导,这不仅是帮助创作者,也帮助了Netflix 的工作人员更有效率,更有可能的去找出优质项目。

爱奇艺或其他大陆平台呢?

大陆平台看IP和卡司来打分,故事的打分因为是自由心证,所以实际上能得到投资的主要标准看的仍然是阵容。

可老美是很切切实实的照程序走,策划过了审才有后面的看剧本,才有后面的班底与I.P.的加分。

我举一个例。

我们在大陆的策划往往要写上预算,这一点其实让人十分头痛。

一般编剧没有预算概念,再者就算有,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你怎么算的出来制作预算?

更何况一个项目在跑的过程,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至项目预算变大或变小,也就是说,在交策划时写的项目预算一点意义也没有。

Netflix 洋洋洒洒的几十页策划教学里一句都没提到要填写预算。

可以说人家每一步都让你觉得这是很资深的人在设计的项目流程。

大陆为什么一直建立不起来有效的流程?

我觉得是做事的概念,或者说思维方式的不同。

Netflix 和爱奇艺的商业模式照理来说,断不致于 Netflix 成为趋势而爱奇艺却得面临到裁员的窘境,问题到底出在哪?

Netflix 真正落实了内容为王,起码是朝这个目标在努力。

爱奇艺呢?亏损让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并不是建立“内容为王”的流程,而是......

垫资玩法。

你以为爱奇艺拍的剧都是自己投钱的吗?

爱奇艺有一些投资方负责垫资,简单的说就是爱奇艺把拟拍的剧给投资方垫开发费,演员的定金等等,投资方只付钱,其他不能插手,然后到一定程度时爱奇艺接手,这对投资方来说,有稳稳的,听说是10%以上的“利息”,唯一的风险是,如果爱奇艺反悔不拍了,投资方前期投入就打水漂了,爱奇艺是不负责的,这笔前期投入可能是几百万人民币到一两千万人民币,就看你什么时候收到坏消息,不过我问过垫资的投资方,他们说这事发生的机率很低。

迷信IP/演员

因为没有一套合理的内容机制,就算买回来了大火的IP也未必能改编的好,而选角也不完全是基于合适,背后的厮杀就不说了,我也不是专门选角的。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愿意苦干实干的人少,钻空子享权拿钱的人多,而且不止是爱奇艺,是影视行业普遍的思维。

3.

在一间影视公司工作的朋友和我说,他们公司的重头项目剧本一直没让人满意,很伤脑筋。

一问之下,居然是某知名作家投的项目!

我说那很好呀,因为那个作家不止是有名,而且写的真是好。

他说不过名作家只做剧本顾问,剧本是名作家工作室底下的两个小编剧负责写的。

我不明白,你们要这个名作家是因为他的名气+内容,但现在这种作法,名人做剧本顾问已经玩烂了,投资方未必会上当,至于内容,他扔给底下两个小编剧写,写出来的东西很大比例和他的水平有极大的差距,但你们却要付他一大笔钱......

朋友也明白,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影视圈里很多人都像中邪一样,非得这么做不可!

然而这是本未倒置的,不把心思花在制作出一个好剧的流程上,不把心思花在训练相关人材上,你永远都在赌,永远都没自信,更糟的是,你永远都没有机会进步。

爱奇艺这次裁员20%~40%,下次呢?

当裁员、垫资,或是找制作公司来比稿等玩法玩尽了,玩到洞再也补不上时,爱奇艺乃至其他平台该何去何从?


补充回答:

相信很多人都看出来,这个回答说的不止是爱奇艺,而是整体的做事逻辑和思维模式。

我再给各位举个例。

最早期我们投案,一个大纲即可,这个作法好不好这边先不讨论。

现在爱奇艺等影视公司,很多要求都是大纲+3~5集剧本,感觉好像是,我看到剧本所以比较 能进行 所谓的质量把控,实际上,一,审核剧本的人员素质,机制和流程等建立起来了吗?我指的是亲测有效那种。

如果没有,再多集剧本给你也是“要个心安“,更不要说,这是一种 剥削,而且是为剥削而剥削的做事思维,因为这种游戏规则的改变并没有达到以为能够达到的效果,即,降低踩雷机率。

找制作公司来比稿更是剥削,只是一个剥一个,最苦的还是编剧。

再来看美国Netflix,刚好是倒过来,把需要的所有资料交齐即可,一般来说为:

梗概 (一页纸 )

主题 (几句话,不能多)

定调 (几个关键词即可)

show cross (不知道怎么翻,可以理解为你的剧像哪些剧。)

key art (可以是一张概念海报)

人物小传 (写主要人物即可,通常为一页纸一个人物 )

第一季走向

每个主要人物在第一季的发展

分集大纲 (一集只有三~五行英文字,不能多。)

试播集剧本(第一集,且可以没有)

以上,如果你过关了,也就是说他们觉得你的剧有潜力,会给你钱,把你放在writer’s room 发展这套剧。

大陆和美国这两个例子的核心想法最大的不同我认为有二点:

1.

大陆 :字愈多愈好,即,免费的东西愈多愈好,要来干嘛不知道,先要了再说。

Netflix:字愈少愈好,我只要确定你的剧的特别之处在哪,以及最重要的,你想清楚每个人物和整套剧的走向了吗。

2.

大陆: 有绑定导演演员或者有IP更好,哦不,最好,因为这其实才是我们做出决定的主因。

这个观念造成了什么弊端呢,这么多年下来我看过听过无数的骗人的策划,很多人在策划上面直接就写什么导演演员参与,实际上根本没有的事,但他们想的都是,等我骗到投资后再去找这些人,可能有的人觉得这种空手套白狼在影视圈也算司空见惯,可也不能乱来,其实你大可以写建议导演演员,等项目有谱了,大家会商议一个名单,你再去谈,真的都谈不下来仍可再商议换人选,或是当然也有可能项目就黄了,但至少这是个正常 的流程,不要把骗说成是行规,骗就是骗 。

我看过最离谱的策划是,林超贤监制,徐克导演,蔡崇辉摄影.......

Netflix:在前期有没有不是最重要,他们反而非常在意的是版权,这也是为何个人去投案是不接的,一定要律师,经纪公司,其他影视公司等。

我想说的是,大陆影视行业的所谓的流程不仅仅是不合理,还容易滋生害虫,浪费资 源,因为有的骗子还真的就骗到钱了,然后搞光了再继续骗,骗著骗著还开始自我洗脑,这就是影视行业啊!

影你妈!


我知道知乎上也有很多同行,懇请同行思考一下Netflix 的要求是不是其实很合理?

如果合理,为什么大陆做不到?

真的就是做事的思维问题占比最大,审批那些是其次,毕竟上有政策下总能生出对策。

首先互联网人担任影视业高管,设计出来的流程可能就有问题,有的高管的认知低到,例如前两年我听过在阿里的朋友抱怨高管捧著某影视公司送来的项目(类似黄飞鸿那种),居然说是IP, 是重点项目,反而把他们认为颇有创意的故事直接听类型就打回票了。

爱奇艺也有很瞎的事,这里就不再说了,因为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

再来,因为机制流程的乱来与不成熟,导至影视业缺乏安全感,很多人抱著能捞就 捞的心态在干 活,这也是为何IP 的价格能炒到这么高的原因,懂的人自然懂我在说什么,慢慢的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以此延伸的不自信,又导至过度的想炒作观众情绪,例如过度的想把“爱国元素“当成票房保证,因此过度渲染到令人尴尬的地步,于是我们看到,同类型的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你永远都不知道原因。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有一些很优秀的电影,只是比例上真的很少,而且仰頼的也是参与的人够优秀,能够领航全员创造出很棒的电影,但如果那些人退休了呢?


其他视频/回答:


user avatar   da-jiang-jun-50-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个人情感上讲我希望进去的是它而不是她。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前公司裁员 汇总:


1、百度无人驾驶部门大面积裁员,比例不详,原因是没有车厂愿意量产。

2、腾讯PCG将开始大规模人员优化,比例30%,中高管采取聘任制,一年一签。

3、字节跳动某些部门开始找应届生谈话,估计是先从应届生开始优化。

4、滴滴年终奖年后发,绩效越高的人奖金越多,C可能没奖金,高管里10%不合格的直接淘汰。

5、哈啰全面冻结明年新增HC(仅个别项目除外),带不出业绩的干部要淘汰。未来要加大绩效占员工收入的比重。

6、携程上海总部裁员30%,赔偿n+1,年终奖2月底发。

7、神州优车已经开始裁员,HR直接到工位宣读辞退通知,强调单方面解约,员工不服可以去仲裁。

8、瓜子年底预计裁员30%,租车,车后等个别部门裁员比例50%。

9、苏宁北京研发中心裁员,有的部门裁员比例达到70%,赔偿n+1,五天之内走人,留下的人年终奖只有1个月。

10、新浪阅读业务线裁员90%,赔偿n+1,现场结账,原地解散,产品、测试、审核等部门连锅端,只剩下十几个技术。

11、vipkid裁员15%-25%,没有年终奖,今年年会取消。

12、马蜂窝裁员40%,且没有年终奖。

13、唯品会裁员,有n+1,大部分没年终奖。

14、去哪儿从应届生下手,花式裁员,不给赔偿。

15、宜信12月已经开始裁员,门店是重灾区,外包技术被优先砍掉,总体比例25%,今年也没有年终奖。

16、水滴筹裁员,包括一些新招进来的员工,且没有补偿。

17、蔚来汽车发薪日调整,延后8天。且已经裁员千人。

18、快手游戏部门、360都传出裁员消息,比例不详,据说360年前会走一大批。

19、爱奇艺正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在 20% 到 40%,部分部门甚至全员被裁。此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很多中层也在被裁之列。爱奇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user avatar   long-ya-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困扰985er和211er的乘法游戏结束了,我相信应届生和准应届生已经对18*16、22*14、19*14的信息不能再熟悉了,这场数字游戏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互联网和大厂用乘法与数字游戏轻松拿下了无数本有机会考公、定向选调、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研究所等名校学生选择的三方协议,我觉得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学学霍华德、立党、BoBo等人,虽然他们很多社科的观点不同,但是能关注就是已经对学生党胜人一筹了,乘法游戏坑害的这群优等生却始终不明白年收入乘法游戏的最后一个系数是你所能获得的年限,也就是说完整的公式也许是:

互联网大厂

20*16*7-10(年)=?

体制内

13*15*40-45(年)=?

如果算上全部的公积金、房补、医疗、教育、婚恋、人脉资源、社会地位等优势,你真的确定体制内是简单的乘法游戏能比拟的吗?

被裁员的人注意了:

1.工作不满一年的员工请立刻联系辅导员或者学校相关部门,重新获取应届生三方协议,积极备战考公、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等校园招聘就业机会。

2.工作不满26周岁的本科学历员工立刻在找其他工作机会的同时,积极备战2022年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重新获得应届生身份,现在体制内单位对应届硕士的年龄宽限到30岁了。

3.大龄员工团结一致,最大程度争取补偿,给自己减轻待业这段时间的经济压力,尤为注意如果有年终奖的部门,切记N+1与年终奖不可重叠,应该N+1与截止到12.1日的年终奖都应该获得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视频是百度和腾讯的资本游戏。现在长视频前景不明朗,百度不想继续投钱了而已。


user avatar   you-ya-de-cheng-xu-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怪不得最近收到很多来自爱奇艺员工的简历,原来是超大规模裁员;

工资高的、边缘业务的、年龄大的、中层管理不做具体业务的都是被裁员的重点,看情况是紧缩战线,只保留核心业务了。

2、爱奇艺上一次财报太惨惨惨惨惨了,跟腾讯视频无法合并,迟迟无法盈利且亏损严重,整治饭圈等等光景之下,裁员是断臂求生了。

爱奇艺三季度财报显示爱奇艺在第三季度收入70亿人民币,亏损为14亿元人民币(2.123亿美元),三季度运营亏损率为18%,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110亿元人民币(约合17亿美元)。

看到没,爱奇艺一个季度亏损 17亿人民币,现在现金、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才知有110亿了,抛出了不可变现的现金等价物还剩下多少呢???这个亏钱速度,一年时间就能亏破产啊。

所以,这次20%~40%的超级大裁员是真断臂求生!!!!可怜的我抄底爱奇艺亏惨了!!!!!呜呜呜呜欧无uuuuuuuuuu




        

相关话题

  职场被整如何反击? 
  为什么知乎 Live 越来越贵? 
  如何看待李国庆拍卖自己一小时的午餐时间?如果你拍下,你想和他聊点啥? 
  谈好 offer 后还可以再要求加薪吗? 
  为什么部分非常上进和优秀的女大学生毕业后迅速结婚生子?她们就这样归于平凡了吗? 
  面试别人的时候,不管问啥问题,他都回答得特别精彩,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认为 Java 和 .NET 是 Web 主流的人怎样看待国内 90% 网站均为 PHP 开发的事实? 
  职场菜鸟遇到家人生病和出差怎么选? 
  怎么看待 bilibili 视频网的前景? 
  虎扑这家网站现如今是不是已经臭了? 

前一个讨论
研究生学历会贬值到什么程度?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孙俪进不去电影圈?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