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和借呗的品牌隔离是一个意思,都是银保监会的监管所致。对个人其实影响有限,但是对于蚂蚁和金融机构,影响巨大。
年初银保监会公布了对于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规范,主要是3点:
1、与互联网机构共同放贷,单笔贷款中互联网合作机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2、与单一机构发行的贷余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
3、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
也就是所谓的30-25-50规则
这个对于蚂蚁的贷款业务冲击很大,因为之前蚂蚁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是采用“联合贷”的方式,也就是蚂蚁出风控规则和资金、银行出钱和象征性的风控,而这所谓的“联合”里,蚂蚁经常在一笔贷款里只出资1%、而金融机构出资99%。
也就是说,虽然蚂蚁的小贷公司和消金公司只用了1%的资金、就撬动了99%的资金,并且收取了超额的收益,一般是贷款实际利润的25-30%;
但这里面的风险基本全部由银行承担,特别和蚂蚁合作的许多都是中小银行,自身规模和风控能力较弱,基本都依赖于蚂蚁。
如果蚂蚁的风控出问题,那就是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大问题。
目前已经有不少银行收到窗口指导、要对蚂蚁里的贷款余额进行降低,不能过度依赖蚂蚁的风控进行放贷。
在这种情况下,蚂蚁的改造就很明显了:
“信用贷”、“信用购”板块从联合贷的模式改到助贷的模式,只提供客户的信息,而风控、资金全部交给银行自己解决,蚂蚁不承担风险;
而相应的,借呗、花呗的产品改为蚂蚁自有资金为主,出资至少30%。
对个人用户的影响其实很有限,就是从蚂蚁换到了银行而已;
但是对行业来说,影响会比较大,特别是那些之前高度依赖蚂蚁等互联网渠道,实际上成了“资金批发商”的小银行小机构来说,未来的路会比较迷茫了。
知乎图片上传总是失败,有图片版请查阅公众号。
姊妹篇:我有一箱烂苹果——次贷危机
还没看苹果篇的推荐先看上面的苹果篇。
好,下面正式开始橘子篇。
按照惯例,先简略介绍一下背景。
很久很久以前,在橘子村里,有一个橘子市场,里面有两种橘子:一种是好橘子,质量好,价格贵;一种是烂橘子,质量差,价格便宜。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两种橘子各有优势。
好橘子的优点自然不用多说,大家都喜欢。而烂橘子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宜。这样一来,很多对自己的肠胃比较自信的人,或者是买不起好橘子的人,就会选择烂橘子。
从橘子商家的角度上来说,两种橘子其实差不多。
好橘子5块钱进货,卖10块钱。烂橘子一毛钱进货,卖一块钱。
利润率上来讲,烂橘子要高得多。但是烂橘子有一个致命的风险,就是容易卖不出去。一旦卖不出去,那么再高的利润率也是白搭。
基于此,商家们一般都选择出售好橘子,但是偶尔会搭上一点烂橘子。如果烂橘子卖出去了,那么自然能小赚一点,如果卖不出去,损失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橘子村里有一个隔壁老王,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在大学学的是橘子种植,对于橘子了如指掌。
毕业之后,老王回到了橘子村,帮他爹打理橘子摊。
作为村里的希望,老王自然是不需要榴莲来启发的(参考《我有一箱烂苹果》)。在帮他爹卖了一阵子橘子之后,老王注意到:
烂橘子也并不是整个橘子都烂透了,多数情况下只是烂了一部分。如果你把烂橘子剥了皮,把好橘子瓣挑出来,其实质量跟好橘子里的橘子瓣一样。
老王在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橘子种植,自然练就了一身分辨烂橘子的本领。
一只烂橘子哪瓣烂了,烂到什么程度,老王只要瞅上几眼,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也就是老王的这个本领,让他萌生出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既然烂橘子的利润这么高,我又有独门烂橘子分辨术,那干脆就做烂橘子的生意吧。
于是老王决定另立门户,开一个摊位,专门卖烂橘子。
考虑到老王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学的又是橘子种植,橘子市场经过内部讨论,通过了老王的申请,准许他在橘子市场新开一个摊位,摊位的名字就叫做“烂橘子专卖店”。
烂橘子专卖店开业那天,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不过,围观的人民群众心里,都有打着一个问号:老王这也没啥新东西啊?以前大家也可以卖烂橘子啊,只不过就是有时候卖不出去而已。难道你老王开一个烂橘子专卖店,就能把烂橘子卖出去了?
开业不久以后,老王就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大家,烂橘子在他这不仅卖得出去,而且还卖得很好。
前面说过,身怀独门烂橘子分辨术,老王可以判断每个烂橘子烂到什么程度,而且准确率还不低。
所以老王在买入烂橘子的时候,就会挑一些没那么烂的橘子。同样的进货价一毛钱,老王进的烂橘子,普遍要比其他商家好。
把烂橘子买回来,老王挑出其中的好橘子瓣,做成果盘出售,售价8块。
中间内容根据知乎要求删除,好奇的同学请进入公众号阅读原文。
按照苹果篇的故事发展轨迹,接下来,该到了其他商家纷纷效仿的时候了。
不过,事情在橘子村可不是这样的。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老王的烂橘子分辨术,就是妥妥的科学技术,一般人无法模仿。
老王买的烂橘子里面,大部分橘子瓣都是好的,做一个果盘,可能只需要两三个烂橘子;而其他人买到的烂橘子里面,大部分橘子瓣都是烂的,做一个果盘,可能需要几十个。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动心思倒腾烂橘子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橘子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橘子产量却没有跟上,换句话说就是好橘子不够。
在橘子市场当中,那些大商家凭借着自己跟市场和橘子供应商的关系,还能源源不断地拿到优质货源。而老王凭借着烂橘子分辨术,即便拿不到好货源,用烂橘子也可以卖果盘,日子也过得不错。
最苦逼的,是那些小商家,他们拿不到好货源,买不到好橘子,又不会烂橘子分辨术,不敢买烂橘子。租了好几个摊位,却只能空着。
老王虽然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毕竟比不了那些大商家,虽然利润率很高,但是老王只有一个摊位,就算24小时连轴转,也比不了那些有几十个摊位的大商家。
眼看着市场上那么多烂橘子,自己却因为摊位不足而无法充分利用,老王找到了橘子市场的经理老韩,想要多申请一个摊位。
老韩是这么说的:
“你这毕竟是烂橘子的生意,规模太大了,容易搞得整个市场都是烂橘子。当初同意你的申请,也是看在鼓励创新的份上,创新嘛,一个摊位就够了撒。”
既然老韩不肯帮忙,老王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回去之后,老王联系了几家相熟的小商贩,经过商议,达成了协议:
老王可以尽情地进烂橘子,然后做成果盘。如果老王的摊位摆不下了,就可以把多出来的果盘转卖给小商贩。
这样,老王再也不用担心果盘卖不出去了,小商贩们也再也不用担心无货可卖了。
这种合作方式,很快就在橘子市场中传开了,各个小商贩们纷纷效仿,找到老王,要求购买他的果盘。
老王表面上还是一个摊位,但是实际上已经有成百上千个摊位从他这里进货了。
作为橘子市场的经理,老韩当然知道这个情况。不过,因为果盘里的橘子,都是好橘子瓣做成的,而且也并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老韩也就默许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谁都没错。
老韩没错,不管是果盘还是好橘子,本质上都是好橘子,质量都合格。
小商贩没错,为了生存,必须这么干,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卖果盘总比空着摊位要强。
老王也没错,自己赚到了钱,还救活了一批小商贩。
要是非得找个背锅侠,那么就是大环境不好,橘子种植出了问题,好橘子供应不够。如果小商贩们都能买到好橘子,谁还去卖果盘啊。
大环境为什么不好呢?因为王木生一直在破坏大环境嘛……
来源《乡村爱情11》21集
老王自己心里也清楚,虽然与小商贩的合作没有违法,但是也确实是在打擦边球。
以前打乒乓球你一个擦边球,过去就过去了,算你得一分;现在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乒乓球变成了铅球,这一球过去了,不是得不得分的问题,球桌都有可能给砸烂了。
这部分内容因违反知乎规定被删除,请移步公众号阅读。
下面对号入座一下:
老王,自然就是MY金服。
烂橘子,对应的就是没有抵押的贷款,类似借呗花呗之类的。
好橘子,就是有抵押物的贷款。
烂橘子分辨术,就是MY的大数据风控。
果盘里面的好橘子瓣,就是无抵押贷款中的优质贷款。
注意,贷款质量的好坏,与有没有抵押物没有必然联系。抵押物只是银行的一个保险,好在违约发生的时候,不至于亏本。
金融里面最重要的不是抵押物,而是信任。
如果你身边一个最信得过的人,暂时遇到了困难,你借钱给他救急的时候,会问他要抵押物么?
这种贷款,即便没有抵押物,也是优质贷款。
但是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要跟无数个贷款人打交道,不可能对每个人的靠谱程度了如指掌,那怎么办?所以干脆就一刀切,你有抵押物,我就借给你,就算你跑路了,我可以变卖抵押物。
这就像是橘子市场里的大小商贩们,他们不会分辨烂橘子,所以他们只买好橘子。
但是好橘子不够用啊,优质贷款就那么多,都被大银行抢去了,小银行就只能吃土。
MY金服的出现缓解了这个问题。MY金服通过自己对人们衣食住行数据的获取,给每个人都生成了一个信用画像,也就是你的芝麻信用。而芝麻信用分的高低,决定了MY愿意借给你多少钱。
信用好但是没有抵押物的人们,在银行的定义中,就是一个烂橘子。但是在MY的定义里,这些人就是烂橘子里面的好橘子瓣,因为他们信用高,借钱一定会还。
MY的功能,就是从烂橘子中,通过大数据风控,把这些好橘子瓣选出来,做成果盘。
大银行当然是看不上这些果盘的,因为大银行有各种国企,房贷等优质贷款,并不发愁。
但是小银行们没那么多优质贷款资源,把钱借给中小企业又怕它们倒闭还不上钱,MY对它们抛出了橄榄枝:来呀来呀,我这有贷款,虽然没有抵押物,但是他们都能按时还款喔。
而事实上,MY的风控确实做得不错。也就是说老王从烂橘子中挑出来的好橘子瓣,质量很好。
鉴于此,小银行们非常愿意接收MY转卖过来的贷款。最开始是通过ABS的方式,后来通过联合贷款的方式。
具体这两种方式不需要理解,大家只需要知道,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老王做好了果盘,再转卖给小商贩们。
市面上流传的,MY的“超高杠杆”,也正是通过这种转卖来完成的。就相当于老王,虽然只有一个摊位,但是实际上靠着转卖果盘给其他小商贩,销售量却相当于好几百个摊位那么多。
当然严格意义上讲,这不能算是杠杆,因为在转卖的过程中,风险已经转移了,如果小银行觉得风险高,完全可以不卖MY的贷款。更多涉及金融的讨论,我放在雪球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原文链接看。
另外市面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声音就是:别给我扯什么大数据风控,在系统性风险面前都没用,比如经济危机一来,该违约一样违约,所以MY这么干是在玩火。
这么说是一点问题没有,经济危机一来,的确大数据风控没啥用。但是,其他风控也没用啊……不要说风控了,就算你有抵押物,一样没用啊。当年次贷危机,美国银行手里握着一大把房子,一样卖不出去,一样要破产。
这就好比MY建的房子能抵抗7级大风,银行建的房子能抵抗8级大风。然后你觉得MY建的房子不好,就站出来说,能抵抗7级大风有啥用?10级大风来了不一样塌?
不好意思,10级大风来了,银行的房子也得塌。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刮8级大风不就完了?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请问你是老天爷吗?说刮几级就刮几级。
金融领域(其实是任何领域),你没法控制得那么精确,不可能发生一次金融危机,孙悟空就从天而降,专门给银行画个圈保护起来,其他机构都受影响,就银行没事。
所以,关于超高杠杆和大数据风控的观点,都站不住脚。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之下,MY并没有什么问题,所谓的“超高杠杆”也完全是合规的,因为本质上它就不是超高杠杆。
结合苹果篇《我有一箱烂苹果》,不难看出,MY金服和次贷危机基本就是植物人和植物的关系,乍一看好像有关系,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所有把MY金服和次贷危机联系起来的人,要么就是故意煽风点火,要么就是这俩事哪个也没搞懂。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不是那啥,就是那啥。
不过,我仍然支持监管,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MY的风控好,是基于它无孔不入的生活接入,以及芝麻信用在信用领域的绝对优势。
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风控都好,一些新进入消费贷领域的公司,风控的水平并没有那么好,违约率很高,比如之前各种爆雷的P2P平台。
对MY的监管,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MY的角色其实并不清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里面存在利益冲突。
它自己也做贷款,同时其他小银行还依赖它的风控。就好比老王,他自己有个烂橘子摊卖果盘,然后其他小商贩也从老王那里买果盘,也依赖老王的烂橘子分辨术。
果盘也分三六九等,如果老王有私心的话,会把更好的果盘留给自己卖,把稍微差一点的给小商贩卖。因为只有老王知道怎么分辨烂橘子,所以不管他怎么干,别人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下,MY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要么专门做一家提供征信服务的公司,利用自己的数据科学优势,为信贷机构提供征信服务;要么就专门做小额贷款业务,但是这样蚂蚁自身的风险就大了很多。
按照目前的动作来看,搞不好会按照上面说的,拆成两个部分。这样的话,即便最后MY仍然上市,上市的部分应该是第一个部分,毕竟一个小贷公司上市也没什么故事可讲。
好,今天就先说到这儿,请保护好眼睛,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喜欢,就请上点分享,下点WOW~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基于行业风控考虑,我甚至觉得目前市场上所有消费信贷产品都应该按照这种模式来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留任何空白可供旁人恶意解读的余地。
因为信贷这个事情应该是严肃的,而且这玩意也很容易让人掉坑。
其实现在社会金钱意识有些时候我是看不懂的,你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借个钱吧,大家心里活动都挺丰富的。网上经常有两类帖子,一类说亲戚朋友找自己借钱,自己其实不想借,但又抹不开面子;另一类则是吐槽向自己的亲友借钱,亲友又是算期限、又是算利息,甚至还要担保。而这两类帖子下面,大家共识的答案就是六个字:
亲兄弟,明算账。
可到了面向机构借贷的时候,很多人要么是一刀切,“借钱就是不对”;要么是随性得令人难以理解,既不知道自己借款的那个机构到底是什么性质,也不清楚自己借的这个钱到底是个逻辑,还不知道这钱有没有利息、啥时候还款(就拿花呗和借呗举个例子,很多人都不清楚花呗在还款日前是没有利息的,而借呗从借款日起就要算利息),更有很多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借的这个钱是要还的。
对,你没看错,很多缺乏信贷知识的人是不清楚自己借钱是要还的,比较经典的就是助学贷款,即使在国家政策下给予了最优惠的利率水平也是一样的。
有些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还,只是他们没有这个意识。
但这就很容易被各种无牌照甚至极端违规的小贷公司给利用,因为这些不良小贷公司把借钱人的心理特别玩得太明白了。
对普通人来说,大家接触银行最多,也最了解银行相关运营模式,也都明白银行贷款是必须要及时偿还的,不然上征信就不太好了,因为这玩意影响自己以后贷款不说还可能影响家人。
当然,其实熟悉金融的人都清楚,在真需要借款的时候,能通过银行或者银行认可的机构还都是相对靠谱一点的,毕竟纳入征信就有监管,有监管总归就有底线。所以现在花呗将其对应的性质明明白白的亮出,对于花呗、银行和借钱的人,都是好事。
如果我们带着合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其实这事其实很简单。
这就是花呗自身对合规方面的一次完善,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强化措施。
其实,抛开花呗、借呗的升级不谈,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个问题:消费信贷的需求,到底产生在何处,需要在哪解决呢?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共识,信贷这事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经历了这些年份的洗礼大家都清楚适当地加一些能承受的杠杆是一种利好,但关键在于其中的度。
如果你清晰地明白你使用信贷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而且你也确实能保证自己按时还款,那么消费信贷就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来说,未必要把额度消费完,但以零成本或者低成本保留一个更大的周转底盘,一定是有利的。这也就是花呗和信用卡这样存在“免息期”产品的价值所在。
但对于自知缺乏理性的人来说,建议先考虑清楚两件事情:
信贷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其次,你的消费需求到底是真实的需求还是被虚构出来的?你到底是真的需要消费,还是出于其他的冲动心理?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