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最近这几起恶性杀人事件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因为工作纠纷而杀人,而且都是基层的、一线的服务性行业。这不是一个好苗头。
这几年钱不好赚,压力层层传递。
尤其是城市中的基层劳动者,他们一般都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外面工作,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每一个在外工作的人都知道,亲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和家人视频是一件多么慰藉心灵的事。
他们的工资不算很高,很难在大城市里扎根,他们就好像是城市的匆匆过客,他们好像从不归属于这座城市。他们的内心孤独寂寞,工作压力大,面临的戾气多,那些负面情绪日复一日地积累。所以希望国家能够多多关注他们,在法律上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利、福利和保障。
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致力于发展经济、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和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国家是一个底子薄弱的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难免有顾及不周全的地方,特别是城市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福利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否则劳动者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身心就会越来越疲惫。教育“双减”政策让学生和家长不那么疲惫了,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缓和社会的内卷风气。我想,在劳动者方面也应当有类似的符合国情的政策。
局长的爸爸以前是局长,案发时,两个拉架的领导是局长的亲戚。局长的孩子也进了邮政公司。
这……
家族企业发生点事,很正常!
去B站看了看评论,我觉得这是药丸啊!怨气这么大的吗?
我一直以来就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可期的未来,一个舒适宽松的精神环境。
这些种种对其的吸引和约束,才是一个人活成好人,活成社会稳定因素的缘由。
而非这个人有多么强韧的心性,能在遭受许多苦难后依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失去这些牵挂,或者被逼迫到“活不下去”的程度的时候,不要妄图用道德甚至说法律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
很多人的行为反馈,其实根本就不夹杂任何自我审视。
都是很直接,很简单的对于所遭受的事情的反馈。
有人骂我一句,我就要骂回去。
有人打我一巴掌,我就要打回去。
吃了亏要赚回来便宜,受了气要把气撒出去。
这才是大多数人的人性之本:无界。
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稳定的人格特征。
比如说我是个好人,所以我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道德。
比如说我是个坏人,所以我要让自己的行为和道德纷纷坍落到坏人的行为尺度里。
大多数人,都是在面对不同性质的外界刺激时,反馈以相应的道德水平,甚至守法水平。
和这种人有过甚的交往,是比较危险的事情。
当然,在社会压力普遍较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可期的未来,健康的心态。
甚至这种无界人性的人,因为收到的外界正向反馈更多一些,所以他体现出的更多的是好的一面。
但我们必须要正视当下社会压力变大的一个现实。
当这些人,不好过的时候,他自然也要让别人不好过。
这并不是他的人性本恶,这只是他的无界人生对自己所遭遇的事情的直接反馈。
一个很缩影的事情。
前几年,但凡是有人说点不好的,就会有人出来说“嘴巴那么毒,日子一定过得很苦吧。”
现在很少有人说这个话了。
因为自己日子过得苦了,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道德高尚,自己只是当时没过的那么苦。
所以,其实无论是社会恶性事件也好,或者涉及道德的舆论争执也好。
大多数人,都并不是恪守一定的道德或者制度。
而是无界人性的随意体现。
社会或者其生活环境予其美好时,其自然美好。
社会或者生活环境对其绞杀时,其勤劳致富的双手立刻可以拿起刀。
还是那句话,正视现在社会压力正在变大的现实。
对于大层面,需要通过很多手段来疏解这种社会压力。
对于个人来说,出于个人自我保护意识,与人交时,要避免接触并无牵挂的人。
还记得之前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事件。
那位快递员曾说,她告就告好了,不耽误我在这边工作,交朋友,玩。
这就是现在很bug的一个地方。
你但凡是有个期待,有个牵挂,你都不想让自己的档案上抹上任何污点。
但恰恰是有一些人,他并不看重这些事,甚至这些事对他毫无影响。
进去拘留几天,出来继续打工,继续交朋友,继续玩。
但你如果有所牵挂呢。
进去一趟,出来你就完了。
所以,有意识的自我保护,不要太上头。
————————————————
哈哈哈 评论区这位朋友说的对
但出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我还是建议大家,多和读过书的人接触。
因为这种人,包括我,世界吻我以痛,我虽然做不到报之以歌,甚至也会有极端想法。
但最极端的想法,也就是弄死自己,哈哈哈。
你会发现,这是读书人的软弱性和自省性,也是多年以来我们自我归罪教育的重大成果。
当生活不如意时,一定要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当产生极端情绪时,请弄死自己,毕竟谁也不欠你的。
但没被这么修正过的另一些人,要怎么搞可就不好说了。
——————————————
别骂我啊,骂了我也不还嘴。
你问我为啥啊。
好日子在后头呢!
————————————————
秋高气爽 活着真好
哈哈哈❤️❤️❤️
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杀害三名同事属于犯罪情节极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很大可能判处死刑……
经济下行的时候恶性犯罪案件也通常会增多,这是基本的社会规律了,或许应当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尽量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
这问题提的,承担什么责任?故意杀人当然是死刑了啊,不然呢?他爸又不是李刚。
说回这个案子,尽管最近接二连三地出现这种恶性杀人事件,但是客观上来讲并没有其他回答说得那么邪乎,考虑到人口基数,这种恶性事件仍然是小概率事件,也并不能反映治安和工作环境恶化。
但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总是没错的。
之前美国臭名昭著的科伦拜校园枪击案,其中有一个幸存者就是因为平时对凶手比较友好,逃过一劫。平时别那么大戾气,关键时候能救你一命也说不定。
还是那句话,别太把自己当人,别太把别人不当人。
在某购物平台,搜索“职场书籍”。
第一页出来的就有这几本。
近几年,无论是所谓职场书籍,职场剧,还是职场讲座、短视频等等。内容大多是教人如何玩转“办公室政治”。
所谓的“高情商”,“会话术”,“有眼力”这些条件,成了能在职场出人头地的敲门砖。而“老实”,“踏实”,“诚实”,“埋头苦干”等本应该是得到鼓励和赞美的品行,反倒是成了木讷,不招人待见,不会来事儿这么一个定位。
随着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很多打工人真的把办公室当成了后宫那么玩。与领导的关系就是阿谀奉承,与同事的关系就是尔虞我诈,与下属的关系就是颐指气使。
这些人,宫斗剧看的多了,总喜欢把自己代入成主角。靠着自己的所谓智商和情商,闪展腾挪,最后登上权利的巅峰。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反派,或者干脆就是一个被主子利用的宫女太监而已。
你跟人家玩心眼,当心人家跟你玩命。
当然,这个答案不是针对昨天上海那起酒店凶案,也并不针对今天发生的这起不幸的案件。
无论如何,几位逝者都很不幸,在大好年华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可以想象,对几个家庭带来的伤害,也非常的巨大。
所以,上面说的这种职场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舆论必须要进行批判,要全社会扭转这种畸形的办公室生态。不然的话,类似事件,必然还会再次发生。
更新:诸君可移步评论区观看,谁代入了哪个角色,一目了然。
各位放心。以后这种新闻看不到了。因为马上禁止非公有资本报道新闻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故意杀人行为,先考虑死刑,如果有从轻减轻情节的,比如自首、受害人家属谅解、被害人过错等因素,再考虑死缓、无期徒刑等刑罚。
好多教育界的专业二极管来装天真。
在网上不难搜到平山县的邮政局长的信息。
封某莉是此次被害人之一,之前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的报道。
比如这个中国邮政报的报道,内容不多。
从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老员工封如奇开始叙述,后面也有这名叫封素莉的采访对话。
无论是莆田的案件,还是平山的案件,网上的舆论基本上都在指责犯罪者。
基本上都是各种谴责暴力,谴责这种杀人事件。
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行凶者其实只要做好计划,手持凶器,那么基本上可以形成暴击。
莆田案件当中,一家五口都受到了死伤,但是嫌疑人跑了。
在平山的案件当中,这三个人,其实不单单是普通员工,看新闻似乎已经全部毙命,嫌疑人是自己投案去了。
莆田案件里面,嫌疑人在网上留下了很多的信息,比如说求助的信息,有不少内容遗存,即便现在已经全部被删除,但是还是有很多资料。
这种求助无门,被欺压到忍无可忍的人,他杀死那么多人,却引起了很多的同情。
平山这个案件的嫌疑人,其实如果也玩微博,也写知乎的话,估计事件也不会这么快被舆论掩盖。
毕竟一个杀人犯留下文字信息,是会引起很多很多的解读的。
恶性伤人事件为什么层出不穷,其实才是最让我深思的一点。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弱者抽刀向更弱者的事件。
这也不是什么无差别杀人案件,不是李逵似的莽夫之勇,也不是之前贵州那个开公交的司机。
而是有动机有目的有规划的杀人事件。
精确到要杀谁,这基本上就属于仇恨带来的恶性事件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仇恨的发生呢?
莆田事件里面,胡锡进说要警惕暴力事件。
但关键是为什么不去警惕这种社会性的霸凌呢?
莆田事件里面的男人是不是经历了多年的邻居霸凌?
平山这个事件里面的杀人犯有没有也经过这些“同事”的社会性霸凌呢?
如果是的话?那么怎么解决这种社会性霸凌呢?无论是街坊邻居间的,还是职场里面的,亦或是这个社会里面顶层人物对底层人民的?
如果给不了这种社会性霸凌一个解决途径,那么被霸凌的人只会给这个社会一个惊吓。
胡编不应该盯着所谓的暴力一顿输出,而是应该盯着这种暴力背后的霸凌仔细看看。
不要给我说胡编就是叼飞盘的,在胡编胡编的时候你们不阻止胡编,在胡编胡编完之后你们容忍胡编,这是对胡编的不负责任。
至于杀人者,你以为这些人不知道最后的命运吗?死刑呗。
但关键是人家既然敢杀人,那么就等着承担后果呢。
90后是经受霸凌又不敢杀人,只能躺平感恩了,结果社会性舆论霸凌还不停止,呵呵,是想看多大的烟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