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要是有人觉得我说的不对的,想要来喷的,那就是你对。
且不说《悬崖之上》这个电影剧情上和一些情节上有多少bug,电影应该打多少分,在奥斯卡这个已经沦为政治工具的奖项评比中,他们大概率还是会找一个中东地区导演表现中东战火中小确幸题材的影片来作为最后的外语片获奖得主。退而求其次是东欧国家的表现文化冲突的影片。
在这个国际环境之下,你如果幻想着他们能评比出一个表现对立国家的、与他们对立zz团体成员在他们一度认为属于高度文化融合的地区进行抵抗运动、最后还得到了胜利的作品作为他们认为的优秀作品,不是没有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很小。
曾经我们那么渴望获得奥斯卡的认可,可是每年选送的影片都是绝对不能获奖的作品,我们咋就那么轴呢?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实就是美国主流电影人的认可,而美国作为世界灯塔,其实就是很多电影人的精神明灯,还客气的说,很多人的价值观:就是美国电影价值观。
奥斯卡的标准是啥,其实简单说就是西方哲学观的文学表达。
哲学,西方哲学观继承自柏拉图,社会观念的土壤不同,西方哲学观和中式哲学观的不同,导致个体与群体关系之间关系不同。
柏拉图的理想国奠定了整个西方世界哲学观,其中的洞穴假说和太阳假说,诞生在希腊社会盛行的众神崇拜,盛行于伊斯兰教盛行的阿拉伯帝国,然后发扬于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欧洲,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的假说的延续,并且在其理论上继续添砖加瓦。
柏拉图的洞穴假说就是怀疑神的存在,个人对于群体远离,才能保持个人清醒与立场,不被以神信仰为主题的社会同化,但是又不能公然反对神的存在。
在西方从公元五世纪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分封制的神权时代,基督教塑造的欧洲是一个以教会为主的团体格局,群体以上帝为主要崇拜对象,任何质疑神存在的人,都将会受到极端惩罚。
柏拉图的洞穴假说大行其道,核心就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用直观映像质疑神的存在,个人和对群体理性的半脱离。整个欧洲近代哲学家成长最快那些年代,基督教还是大行其道,直到二战后基督教开始被现代社会替代,但是1900年之前西方哲学和神权社会的对立关系依然如此。
西方自文艺觉醒(所谓文艺复兴)后,柏拉图的理念开始大行其道,西方小说的主角是独立于群体之外,个人永远是清醒的,所以看西方的小说,主人公永远都是孤独的,群体对于个人,大部分小说里都是群体愚昧,个人独醒。
等到电影出现后,欧美电影电影表达一水的孤独,英雄是孤胆的,强人是孤独的,远见者是被孤立的,清醒的人是孤单的、那些主人一个人改变世界,观众也相信,一个人只要清醒,就能改变世界,但是怎么改变世界呢?欧美文学作品是打碎就行,之后大家民主了就会选一个出来。
宗教带来的原罪理论和拯救理论,仍然影响着西方,所以西方的小说其他文艺作品是柏拉图理论和宗教理念的复杂混合体。
中国传统哲学是个人领导群体改变,个人能力越是强大,越要带领群体向上。
中国的早期文艺作品反而更高级,《西游记》孙悟空讨厌这体制森严的天庭,便要打碎他,可是他失败,失败后孙悟空选择加入一个新的团体里,获得一个自己的位置去改变。
《水浒传》是大部分主人公在原有社会地位下被困住,被压制,在反复突围不成后,所有人组成一个团体,去替代原有社会,水浒传的结局其实是理论无法突破的结局,但是却是中国哲学观的文艺表达,那就是试图用一群人凝聚在一起,试图组织后替代原有组织。
《三国演义》则更加极端大胆,那就是原有社会制度老化后,一群人纷纷团结身边人,去替代原有社会组织结构,从而改变整个社会,这里不是欧洲狭隘的唯血论,宿命论,而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的传统文学就是中国哲学的表达,欧美人不懂,他们的哲学和我们不同。当代文学领域也是有巨大问题,西方文学早期生存的土壤都是神权社会,都是神权社会下的君主立宪国家,面对的是思想和社会双重压迫的局面。
在面对神权统治的社会,反抗社会与政府是西方文学的主流。那时候的,西方群体在神权下表现出愚昧,个体保持清醒就要与神权社会脱离,于是反抗群体是西方作家永恒主题。
看看欧美的电影吧,无论《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等我们熟悉的电影,都是一个人孤独的观察社会,这样欧美文艺工作者们才能表达,才能创作,这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没有解决办法,但是却有继续而强大的抗争精神。
在中国文革后的文艺工作者,也面临过西方文学那时候的状况,就是文革时单一思想和体制结合的十年,那时候很多人思维最接近西方早期作家的状态。
看看《苏州河》这些早期文艺电影,这种影子都是萦绕其中,那时候人们面对集体主义氛围浓郁的社会,爆发出强烈的脱离欲望,表达出的作品,刚好符合欧美哲学观下的人们,我们开始频频获奖,可是慢慢我们的集体主义社会开始变淡了。欧美哲学的土壤变得稀薄了,只有少部分人还在那个哲学氛围里,现实社会里,没有人明白欧美哲学在生活中怎么用,因为我缺了神权社会这个抗争主体。
但是这些年很多文艺工作者还维持在这个状态下,但是中国社会已经改变,社会允许各种思想并存,不在要求思想统一。
同时中国表现出来的各种细分的自由,中国当代作家还没体会到,他们把西方文艺工作者对抗体制与神权时代群体思想当做圭臬。仍然保持所谓的清醒,但是没有对中国人独有无神社会里面,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的融合,个人通过能力提升获得社会内自有的认识。
很多人都把西方的自由和文化当做时代标杆,缺乏中国人还有文化根源认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人哲学理论,在中国都是大学教育里的必需品。
时代变了,可是文艺作品的惯性还在,他还在很大一部分人心里占据巨大的位置。
主客二元论也是个人对群体的关系,这个理论还是源自神权社会里个人欲保持清醒就必须脱离群体理念。可这些却与中国无神社会各个不入,在中国是无神社会,崇尚读书人的社会,越是读书人越会在社会里获得更多财富、地位与自由。个人和群体关系是通过知识达到的,个人需要群体。
再看看历史,打开世界通史等大部头历史著作,都有一个巨大特点,就是中国历史被极度压缩,只占整个部头很小一部分。
西方历史学家故意突出埃及、两河、希腊、罗马关系史,使西方文明史占据所有世界历史类书籍50%以上,西方历史里的各种西方中心逻辑,让每一个看完世界史后,都觉得中国在世界历史里贡献极低,哪怕印度思想都比中国影响世界作用大,这就是历史的猫腻。然后在电影里,希腊,罗马被欧美电影工作者拿出来大书特书,全世界的人在电影的普及下,加强了罗马、希腊的概念。
可惜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西方理论搭建的现代学科系统里,中国传统哲学目前没有升华,旧的理论不适应于现代,西方理论只是少数人精神狂嗨,生活却依旧在中国哲学构成的社会里。
我们电影也是如此,我们无论怎么拍,都不会有那种个体脱离群体后的精神独立,在中国社会,这种思维不会受到群体的认可,因为我们就没有那个奇怪的神权社会,精英们往往都是加入群体改变社会。
西方他们痛苦,他们精神分解,他精神和生活严重分离,他们没有方向,心向西方可能是某些文艺工作者最好的鸦片。
可是中国人必须要走自己的路,中国电影要按照中国哲学表达去写故事,现在中国人写故事是分裂的,有人用好莱坞编剧写作技巧弄剧本,那里面有西方哲学文学表达的路径,虽然技巧很好,但是就是没有办法写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好剧本。
中国电影人已经慢慢改变,奥斯卡是美国人的认可,认可有好几几种,其中一种认可是追谁者被领袖认可,还有一种因为强大而认可,我希望好莱坞的认可是因为我们强大而认可。
现在很多人还在纠结《悬崖之上》拍的好不好,可是我们该纠结的是美国人什么时候然后能够好好品味中国文化之美。
美国人有他们的独到优秀,也有他们的狭隘,我们不可能做他们的追随者,他们技术上无比强大,我辈当奋力追赶。但是道不同,他们无法理解一群人为了理念,为了改变社会落后的理念,可是加入一个组织后奉献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电影工作者们其实大部分都很浅薄,也都是人云亦云,没几个人能看懂中国哲学的深处,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爱好,其实也是整个好莱坞的主体思潮,我们无需在紧张他们何时认可我们,因为我们开始自信了,我们开始明白他们有什么不同了。
《悬崖之上》也好《你好李焕英》去了我也不惊讶,因为我们的态度就是不讨好你,这就是大国文化的态度,不明白我们坚持然你明白。
果然国产电影乏善可陈,没有可推的,只能矮个中间拔高个了。
另一方面,对奥斯卡有什么执念吗?他们的评审很神圣吗?那座奖杯难道意味着最高赞美?
赶紧把自家电影节、电影奖项做到国际一等一水准才是正经,毕竟华语区加起来没有20亿人口也有16亿人口了吧。
作为一部电影,其实不错,特别是画面的美感,那可是张艺谋导演的金字招牌。
但作为一部间谍片(Spy Genre----间谍片是世界电影中的一个经典的影片类型,但在中国却被奇怪的叫为“谍战片”),只能说是不及格。
我之前专门写过文章讲过这个问题,所以这里只挑两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地方:
一、在火车上,间谍们利用在厕所里画暗号来传递情报,结果被双重间谍谢子荣给改了。
前苏联训练出来的间谍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你把暗号画在厕所的窗户上,岂不是随便进去个人都能给你改了?情报的安全性和隐秘性完全无法保证。
在火车上假装路过把写好情报的字条往手里一递不就解决问题了?火车上那么多人,视线受阻,很容易就能避开监视者的视线,用这种Brush Pass(路过式传递)再合适不过了,你看谢子荣还改得了不?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2231776735784960再说了,真正的间谍即使要在厕所这样的公共场合写情报,那也肯定是要有Security Check(安全检查暗号)的,比如故意在第三个字码下面点一个小点,这样别人改时不知道这是个暗号,他改后的第三个字码下面没有那个小点,来看情报的人自然就知道情报被人改过了----这都是真正的间谍的看家本领。
二、小兰取到的情报竟然是直接贴在大街上的电线杆上的,那在你到之前被别人拿走怎么办?情报的安全性和隐秘性还是完全无法保证。
全世界的间谍使用Dead Drop(固定情报投放点)都是选择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的,哪个国家的间谍会把情报贴在人人都能看得见的大街上的电线杆上的?
这部片子其实应该找一个有秘密工作经验的人做顾问,因为影片最大的败笔就是影片中的间谍毫无秘密工作意识,把应该在秘密的地方做的事全放在公开的地方做:
毕竟这是一部间谍片,那应该保证人物最起码的间谍职业水准,不能把间谍拍成完全不懂秘密工作的纯外行。
要不就跟拍一部法庭片,却把片中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拍得毫无法律常识一样,就算其他方面拍得再好也不能说是一部上乘之作。
《悬崖之上》有明确的政治信号,这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
这就是一种试探。
美国能不能接受中国的意识形态。
当然,这可以预计,美国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单凭剧中反映的政治意识,美国就不可能把奖颁给这部影片。
什么电影艺术,文艺表演之类,好莱坞是不会只看这些东西的。
过去张艺谋选送奥斯卡的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英雄》里面毫无意识形态输出,甚至有反映负面内容,美国也并没有认可。
奥斯卡本身就是带有意识形态眼镜。
那么,既然如此,中国也无需避讳,很明确地告诉美国,你们必须接受我们的态度。
如果接受不了,也没关系,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可以等到你们接受为止。
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硬气。
在意识形态上,中国绝不会妥协,我们只送有代表性的电影。
同时扯一扯奥斯卡大美女的裙子,别把自己夸得像一朵花儿似的,华丽的晚礼服之内,你的皮肤早就没那么丝滑了,一个丑陋的老大娘,神气什么?
你们只讲艺术吗?你们能接受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吗?
是不是只有完全表示驯服的意识形态,才是你们的真爱?
这些话,说多了没意义,《悬崖之上》来了,这就是中国的态度。
不谈这部电影,就谈我对奥斯卡的想法。中国人还需要在意奥斯卡评委的态度吗?我看其实也不需要吧。每年评选期间送一部票房最高的国内电影,这是来自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告诉美国人就行了。至于其他,自从《爱乐之城》输给了《月光男孩》,其实已经宣告了奥斯卡脱离了美国人民,那么中国人民还需要惦记那么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