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病例为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区工作的人员。此前例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川南路 1049 弄界龙花苑小区,浦东新区延潮东路 798 号锦江之星东海镇店升为中风险地区。
上海真是一波接一波。
从目前来看,应该和松江中心医院的病例没有关系。
这两位估计也是最近感染的,如果机场管理到位,参考之前的案例,接种疫苗的案例传染性较弱,加上其他人都打了疫苗(也有一定防御力),应该不会有太多病例。
8月2日的阳性患者至今密接和次密接都没有发现阳性,甚至共同居住的家属也是阴性。充分说明了在疫苗的干扰下,病毒从感染到达到能够人际传播的时间延长了。只要发现对的足够快,就能赶在传播之前。
那么这两个机场工作人员中,中方人员的风险应该不大,毕竟打的是同样的疫苗。外籍机械师嘛,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疫苗,要是辉瑞什么的,正好看看阻断时间的变化。
总之还是请相关小区的人员注意。
为什么要专门强调“接种过疫苗”呢?
感觉好多人对疫苗都魔怔了,观点分化颇为极端。一派认为疫苗没卵用(这种反疫苗人士没救了,不多说),另一派则像是孤注一掷的赌徒,指望着靠疫苗一把翻盘,恨不得拿枪顶着别人去打疫苗,一针不够就两针,三针,四针……然后就可以回到过去马照跑舞照跳的好时光(这一派心是好心,就是急了,还可以争取一下,多花点篇幅说)。
我再不厌其烦强调一遍(虽然我去年就说过),回不去了,世界格局,经济模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将永久被改变(我知道,这一点很难,调整模式,改变世界比打针难多了,但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迟早的,就算躲过这一次,下一次呢?这门功课总是要做的)。
疫苗现在像是一件防弹衣,就算穿上了也不能站在加特林前面挨突突。该挖的战壕还是要挖,掩体还是要修。“三三制”分散拉开距离,多路突进减少集结暴露时间,战法也同样重要。对战方式并不止“人类加防弹衣厚度,病毒加子弹口径”这一种。
我举个例子。
乙肝疫苗够成熟了吧?印象中投入使用大概三,四十年了。
乙肝病毒够稳定了吧?逆转录病毒,进入人体后变成DNA双螺旋稳定结构,变异比新冠慢多了,变异株少多了,相对而言也更温和,多的是人一辈子携带不发病(就算发病了,病程往往也比较长,极少立马嗝屁,从慢性肝炎到肝纤维化到肝硬化到肝癌,拖几十年的都有)。
乙肝病毒比新冠病毒该是有药治吧?保守一点的,就是磕一辈子核苷类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效果好得很,短则个把月,长则几个月,把病毒量从每毫升血液几百万几千万个压制到每毫升血液不到20个),主动一点的,可以干扰素搏一把转阴。
乙肝病毒的传播条件比新冠更苛刻吧?一起吃饭睡觉感染的几率很低,更别提什么“气溶胶传播”,“14秒不接触传播”。换成新冠,你敢呆在同一个屋檐下?
就这样,我们放松过对乙肝的防护?
该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该分餐分餐,说不让乙肝携带者(患者)献血就不让献血,有些岗位(如食品,幼教)说不让报考就不让报考。
所以,诸位哪来的自信“就靠疫苗了”?当救命稻草?可问题是单靠稻草能承受得了生命之重?
不是说疫苗不行,而是不能只靠疫苗。
理想状态下,物理防控相当于(经过历史检验的)主装甲,疫苗相当于反应装甲(防弹衣的进化版),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则相当于新战法,多管齐下,相辅相成,不亦乐乎。
但是,事情还是要分个主次,实在是没有反应装甲的,主装甲尚且还能硬扛,再加上风骚的走位,还是能保命的。若是没有主装甲,反应装甲都没地方挂,再要是连走位都不讲究(说的就是你!印度!),那就流血漂橹了。
哦,对了,还有拿“大号流感”说事的。你们家流感有灭门的本事?当初武汉疫情期间那导演一家,忘了?我家2019年两人感染甲型流感(爷爷,闺女),其余三个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连口罩都不戴)的前提下,都没被传染。同样是轻症,爷爷上午发烧,下午退烧,闺女24小时后退烧,可以在医院开药拿回家吃,换成新冠试试?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讲真,新冠既可怕又不可怕。但动不动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更可怕。
今日上海有新增3例病例,全都是昨日确诊2例病例的同事。
病例3,为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人员,男,45岁,居住于浦东新区盐朝公路798号锦江之星(东海镇店),是8月20日确诊病例2的同事。该病例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
病例4,为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人员,男,45岁,家庭地址为浦东新区祝桥镇千汇路280弄千汇苑一村小区;居住于浦东新区盐朝公路798号锦江之星(东海镇店),是8月20日确诊病例2的同事。该病例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
病例5,为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人员,男,45岁,居住地址为浦东新区祝桥镇千汇路1000弄祝和苑北区,是确诊病例4的密切接触者。该病例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
浦东新区祝桥镇千汇路280弄千汇苑一村小区和浦东新区祝桥镇千汇路1000弄祝和苑北区列为中风险地区。
希望所有人员都严格执行了闭环管控,这样扩散范围就是有限的。
这种有直接接触境外的工作,目前已经切实的变成了“高危”工种。
所以再次再次强调,对有境外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闭环管理,包括航空,港口以及相应的海关和接触入境隔离人员的人群。
病例1,浦东机场为埃塞俄比亚航空机械工程师,男性,埃塞俄比亚籍,44岁。家庭住址为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川环南路1049弄界龙花苑小区。该病例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此前例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病例2,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区的工作人员,男性,45岁。现住在机场集中管理点锦江之星东海镇店。该病例也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此前例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这2例确诊病例近两周内无外出旅居史,暂时没有发现这2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疫情存在关联。疾控部门正在抓紧开展基因测序。
截至8月20日18时,已排查到这2例病例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47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已排查到在本市的密接的密接27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已排查到在本市的筛查对象40097人,均已采样。其中,815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目前已对病例相关场所的物品、环境等进行采样,已检测327份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川环南路1049弄界龙花苑小区、浦东新区盐朝公路798号锦江之星(东海镇店)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1.由于南京机场疫情出现后,全国口岸机场核酸检测频率已经缩短,所以这次疫情还属于“早发现”。[1]
2.病例1未集中居住,有社区传播风险。病例2集中居住,风险不大。
3.应考虑所有一线工作人员集中居住。
8.21中
根据上海发布消息,新增阳性患者3例,均为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人员,其中2例(病例3、4)在锦江之星(东海镇店),1例(病例5,为病例4密接)在浦东新区祝桥镇千汇路1000弄祝和苑北区。
目前上海本土确诊病例共有6例(8月18日1例,8月20日2例,8月21日3例,8月2日那例已出院)。
已经确诊5人,形势不容乐观啊,还好目前依然只在浦东新区范围内,希望能够尽快查明此次疫情发生原因,以进一步加强防范。
记得8月2日那例是因为曾在污染环境中解开防护服,因暴露于由境外输入病毒污染的环境而引发的感染。如果此次疫情还是由此导致,那么真的需要引起重视。不只是管理上的重视,还需要从安全管理、人为因素等角度分析如何减少暴露感染的可能。
夏天,机坪温度巨高,再加上防护服,体感温度不敢想象。机场一线人员连续工作数日且封闭管理,心理压力、身体负担都相对较大。有时候暴露感染不一定是因为不重视,而是一直紧绷的精神总有松懈的时候,从而在某些环节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感染。
8月2日、8月20日接连发生境外货机作业人员感染,是需要好好反思分析一下了。
8.21早
根据上海发布消息,目前上海本土确诊病例共有3例(8月18日1例,8月20日2例)。
流调涉及区域公布,有两个点需要注意:金亭公路619号海宁煲,惠南镇陆路村370号,这两个点与居住地间隔较远。但是也都在浦东新区。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疫苗的事情,机场一线工作人员疫苗覆盖率基本100%,均接种过疫苗没什么好稀奇的。疫苗不是100%防护,这些天下来,也基本都是共识了。疫苗副作用和保护效力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目前根据智利研究[1],科兴的保护效力为65%左右。
8.20晚
与8月2号那例相似,也是外航货机工作人员感染。根据上海发布消息,目前上海本土确诊病例共有4例(8月2日1例,8月18日1例,8月20日2例)。
就目前来看,这两例和护士那例应该没有直接关联。
现在流调还没公布,具体行程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注意到,病例2现住在机场集中管理点锦江之星东海镇店。这说明了机场已积极响应7月31日民航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2],针对机场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封闭管理。根据民航局要求,外航货机工作人员应该是以最短两天、最长三天的频率开展核酸检测[3]。因此,病毒扩散可能小。
再继续等进一步消息吧。
频繁出现外航货机工作人员感染,也是需要进一步反思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接连两次发生此类事件,说明这不一定是一个偶发现象,希望可以仔细排查感染原因,并进一步加强防范。
摘录部分:
国际客运保障人员必须严格做到“四指定”(指定服务人员、指定服务区域、指定休息区域、指定场内交通车),国际货运保障人员必须做到“四固定”(作业人员固定、作业场地固定、生产设备固定、休息区域固定)。涉高风险航班保障的机场还要做到“两集中”(相关工作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3]。
8月2日,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特点和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民航局再次升级航班和机场运行防控措施,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入境口岸直接从事国际旅客、进口货物和航空器相关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高风险人员每隔1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根据情况轮流安排,尽可能做到每天都有人员接受检测;国内航班机组人员、国内航班各类保障人员,接触上述高风险人员的各类生活后勤服务及管理人员等,按照每周检测2次,每次间隔2天以上开展核酸检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