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新冠药物研发领域捷报频传,包括有默沙东研发的Molnupiravir,以及辉瑞研发的PAXLOVID,其中Molnupiravir已经在英国上市,美国也正在紧急审批中,而PAXLOVID还没有在任何国家批准上市。
先说结论,我认为辉瑞的PAXLOVID可能是目前看最有希望成为新冠特效药的一款药物。
我们今天先抛开药物靶点,作用机理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就单纯的对比两款药物的临床效果。
先提一句,如果要切实的对比两款药物的效果,需要采取头对头比较研究(head to head comparative trial),可以理解为两种药物在统一环境下进行单挑。
我们这次对比并不是头对头的,只是对比两个药物的各自的临床数据,因为一些临床设置的数据以及入组患者的情况不同,数据比较可能会存在偏差。
从入组人员来看,两例临床都要求入组人员有轻症和中度病症,并且都有一些会发展成重症的基础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等等),也就说这些人是很可能转化为重症的。
先从大家最关心的预防重症有效性。
PAXLOVID在症状出现后3天内开始服药,在接下来的28天内,有0.8%(3/389)的药物组患者需要入院,而安慰剂组的这个比例是7%(27/385)。如果在症状出现5天后开始治疗,在接下来的28天中有1.0%(6/607)的患者需要入院治疗,而安慰剂组的比例是6.7%(41/612)。
也就是说越早服药效果越好,同时也可以得到PAXLOVID预防重症有效率是89%。
接下来看Molnupiravir的数据。在症状出现5天的时候服药,在接下来29天内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是7.3%(28/385),其中安慰剂组这个比例在14.1%(53/377)。这么算下来Molnupiravir的预防重症的有效率在50%左右。
也就是说,从防止转化为重症阶段,PAXLOVID效果更为显著。
那么对于预防死亡来说,PAXLOVID的安慰剂组有10例死亡, Molnupiravir的安慰剂组有8人死亡,而两个服药组别都没有死亡病例,可以时候预防死亡能力来说都达到了100%。
在看下大家比较关心的药物副作用。
PAXLOVID(19%)和安慰剂(21%)之间的治疗突发不良事件接近的,且其中大多数是轻微的。在可评估的治疗突发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使用PAXLOVID的患者观察到的严重不良事件(1.7% vs. 6.6%)和因不良事件而停止研究的药物(2.1% vs. 4.1%)都较少。
Molnupiravir与之类似,在不良事件中比例为,molnupiravir组(35%)与安慰剂(40%),出现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的百分比分别为12% 和11%。出现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3%和 3.4%。
这两款的药物的副作用都很低。
可以说两款药物都是有效的,同时PAXLOVID可能会更好一些,毕竟谁也不想去赌哪个50%的概率。
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药物治疗并不能代替疫苗。药物只能事后治疗,而并不能做到事前预防。反而如果这些药物大规模的上市,可能会加重一些地区的疫情传播。
辉瑞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PF-07321332+Ritonavir)的II/III期临床中期试验结果公布,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9%。
一
PF-07321332是新冠病毒的3CL蛋白酶(也叫主蛋白酶,M pro)抑制剂,之前日本盐野义和北海道大学共同研发的S-217622是同类药物。
关于3CL蛋白酶的基础知识,我直接复制我之前写的内容。
**************
GC376是3CL蛋白酶抑制剂,GS441524是RNA转录抑制剂。在谈论它俩的作用原理和药效区别之前,先说一点关于病毒的基础知识。
如咱们前面说的,FIPV(猫传腹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病毒本身并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RNA组成,它的复制必须在宿主细胞中完成。
想要生产,得有材料。在冠状病毒的复制过程中,RNA先会编码出一个大的多聚前体蛋白,然后这个蛋白水解产生功能蛋白,而在水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3CL蛋白酶。在复制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376就是抑制3CL蛋白酶,441则是RNA聚合酶的竞争性底物,两者都可以终止冠状病毒的复制。
**************
PF-07321332对病毒的抑制活性非常强,在表达ACE2蛋白的人气道上皮细胞、HeLa细胞和A549细胞中,PF-07321332的IC50分别为 62、99和56 nM(IC50越低,活性越强)。做个对比,默沙东的Molnupiravir为220 nM,吉利德的Remdesivir则是651 nM。
(我个人对3CL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印象深刻,三年前另外一个3CL蛋白酶抑制剂GC-376治愈过我家哈利猫的猫传腹——这是一种致死率曾经高达95%的冠状病毒疾病)
二
回到辉瑞的II/III期临床试验。
该临床试验今年7月开始入组,中期数据是基于截至9月29日1219名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来自北美、南美、非洲、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的临床试验点,其中45%的患者来自美国。
这些入组的患者是在5天内被实验室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轻度至中度症状,并且至少有一种可能发展为重症的基础疾病风险,他们被随机分到药物组(PAXLOVID)或安慰剂组,每12小时口服一次药物/安慰剂,持续5天。
先看看不良反应方面。药物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和21%,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的。相比于安慰剂组,药物组的严重不良反应率(1.7% vs. 6.6%)和由于不良反应终止临床试验率(2.1% vs. 4.1%)都更低一些。
最重要的有效性方面,在症状出现后3天内开始治疗的患者中,由于新冠导致住院和死亡防线降低了89%,0.8%(3/389)的药物组患者在分组后28天内需要入院,而安慰剂组的这个比例是7%(27/385),差异显著(p<0.0001)。
而在症状出现后5天内开始治疗的患者中,药物组和安慰剂组的这两个比例是1.0%(6/607)和6.7%(41/612)。
在整个研究组当中,安慰剂组有1.6%死亡(10例),而药物组无人死亡。
这些结果都显示出PAXLOVID压倒性的优势,辉瑞已经向FDA申请了紧急使用授权 (EUA),我个人预计今年PAXLOVID有望紧急获批上市。
三
那么像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还有各种抗体药物,这些药物可否取代疫苗接种?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针对几乎所有传染病,接种疫苗(如果有的话)都是性价比最高的手段。
疫苗目的是预防,于个体而言是为了降低感染风险①,以及降低感染之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②;于群体而言是为了巩固免疫屏障③,减轻医疗系统负担④。
抗病毒药物能做到的是②④,无法做到①③。即便有了药物,疫苗的接种及加强接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好消息是,随着疫苗接种后免疫屏障的加强,以及越来越多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我们正在逐渐降低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坏力。
还是那句话,药物很重要,但药物不是唯一的答案。
这是一款蛋白酶抑制剂,据辉瑞的公告:[1]2/3期研究的中期报告发现将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 89%。
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有一说一,这疗效数据是真的漂亮,以我对抗病毒药物的了解,安慰剂副作用更大的话,这安慰剂得是装的啥东西。
这是一款口服的蛋白酶抑制剂,也是目前唯一针对新冠病毒蛋白酶-3CL 蛋白酶-的药物,最初在 2002/2003 年 SARS-CoV 疫情爆发期间开发的一种化合物的前体药物。
这个药物还有两项试验正在进行:
一项针对没有潜在风险因素的人群,另一项针对已经接触过病毒但尚未感染的人群,这些结果可能会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布。
新冠病毒有两个重要的蛋白酶,即由 NSP5 编码的 3CL 蛋白酶(也称为 Mpro)和 NSP3 编码的木瓜样蛋白酶 (PLpro)。在这两种酶的作用下,多聚蛋白 pp1a 和 pp1ab 发生裂解,产生具有各种功能的蛋白。
PLpro这个蛋白酶在病毒生命周期内具有多种作用,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应答,因此可能会是 SAR-CoV-2 的致命弱点,现在在体外试验中筛选出来了一些强效抑制剂,包括GRL 0617和PLpro 抑制剂 6(5-(Acetylamino)-2-methyl-N-[(1R)-1-(1-naphthalenyl)ethyl]benzamide)。
目前市面上的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有利托那韦、阿扎那韦、达芦那韦、博赛泼维、特拉普韦、西咪匹韦、格佐匹韦等等。分别是治疗HIV、HCV的药物,依从性真的没那么好。
还比如在2020年考虑具有抗新冠作用的克力芝,就是一款抗蛋白酶药物的复合制剂。当时有人感染后尝试过,由衷的感叹了一句:这辈子从来没恐艾过,这tm让我恐抗艾药了,恶心、呕吐、头昏脑涨的。
随着药物、疫苗不断地研发,死亡率肯定会不断地降低,进而感染率应该会不断地出现上升、下降的循环。
如果药物和疫苗能够缩短程到很短的时间,且绝大多数人像感染了流感、感冒、结核等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就算是真的结束了,变成了地方流行病,也就是不停的有地方此起彼伏,但不会在全国性大流行。
我其他关于新冠药物的回答:
如果高危患者服用后住院、死亡,不要怀疑辉瑞的药物,只是患者运气不好恰好是那无效的11%。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