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你姨夫,孩子最后都说了球鞋是捡到的,别人不要了的,为啥不相信呢?
还屁颠屁颠儿“人证物证”整全活了去找班主任,是等着还了那双球鞋,让别人对你的教子有方竖大拇指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担心鞋是孩子“偷”来的,那也得有个调查事实的过程吧。
你就不怕孩子被你冤枉了出丑?(事实证明碰见极品班主任,孩子的确丢丑丢大了)
要我,我会先找班主任说出我的担忧,请求她帮忙确定一下那双鞋是不是被扔在先,被捡在后(拐个弯儿问句话的事)。
因为不管在法律还是道德层面,捡到别人不要的东西和偷性质都是完全不同的:
1、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属于不当得利,应予以返还,且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
2、如果是别人不要的东西,那就成了无主物,你捡到了所有权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归还。
第二步,等确定了事实,再解决问题(放回垃圾桶或者物归原主)。
但原则上就是要把对自家孩子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伤害降到最低。
而绝不是毫无防备地因为孩子做“错”了事,就把孩子的自尊当着外人的面儿率先来踩上一脚。
生活中这样的无脑父母的确有,平时不见得对孩子有多上心,一逮着机会能在众人面前秀一下自己的“训猴本领”,你看吧,这上窜下跳的可能耐呢。
真实内心是自卑又虚荣,你姨夫自以为着儿子的面儿把鞋还回去忒有高风亮节的范儿。
其实呢,就算那个有钱孩子没做“二次扔鞋”这个羞辱动作,他当着全班老师同学的面儿表演拾鞋不昧,也基本上等同于给自己儿子公开处刑了,这不明摆着让娃儿社死么?
再来说这班主任,不知道是经验不足新上任,还是确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怎么能把本该私下解决,私下教育的事主动扩大化到班级呢?尤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压根儿没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也不管这个孩子以后怎么和班级同学相处。
更绝的操作来了↓
欠考虑➕扩大化处理,导致孩子自尊心碎成了渣渣(虽然也有其他原因)。
当孩子的父亲求助老师想让其帮忙开导下儿子时,这位“伟大”的人民教师啊,却并不想着趁此机会在全班批评教育一下(尤其那个有钱同学的恶意羞辱,行为太恶劣了)
反倒觉得“从始至终都是表弟的错,班主任也不好管太多”
明摆着推脱责任!不好管太多?那让父子俩当全班面还鞋是不是你这个班主任主导的,咋滴,现在孩子心理有了创伤,你开始撂挑子了?
锅甩得够利索!锅底还烫的发红你就能一个动作“走你”
真乃极品!
所以看见了吧,这个事只要孩子还在这个学校待就基本上「无解」,因为班主任这个关键人物摆摆手不想管了,孩子几乎没有任何找回自尊的可能了。
靠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就更别想了,青春期啊!心理上本来就敏感又矛盾:
1.自我意识:非常强,可能因为自己的优点而自恋,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缺点而沮丧。
2.独立性:青春期的孩子独立的意愿非常强烈,渴望冲出成人约束,总希望自己被当大人看。
何况还摊上这种事情,“主谋”一个是家里的爹,一个是学校的“爹”,娃内心是真煎熬……
那接下来,咱再深入探讨一下,除了给孩子转学,家长这里还能做点什么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家长自己先反思:这件事有哪几个环节我实力坑儿了?想明白了在孩子面前坦白承认自己出面解决这件事的考虑不周,承认孩子被反复伤害自己有很大的责任。
没有满分父母,也没有完美孩子,
但事已至此,咱管不着别人还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担起来吗?最怕就是当父母的也和渣渣班主任一样摆摆手“儿砸,心胸宽广点,这事儿就过去了,他们说啥你别往心里去”
我告诉你,如果这样,这事儿不仅过不去,最终还会变成一根刺扎在孩子心里。
往后漫漫人生,孩子一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困苦,很容易抑郁。
因为曾经在他最需要心理安慰和鼓励的时候,最亲的父母和那些外人一样,告诉他“这事儿还赖你,你自己造成的”
所以,请低下为人父母那颗高傲的头颅,这样给孩子讲(只是个话术参考):
“爸爸承认,当时只担心你对我说谎,怕你是偷,以至于急着让你还回去,因为爸爸非常看重你的品质。
但是也确实,我太欠考虑,在你招致同学的嘲笑这个结果上我也有很大的责任。
我很难过
1.作为你的父亲,我没能在你提出想要那双鞋的时候,意识到它对你来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价值,从而拒绝了你。
2.附和班主任当着全班物归原主时,我成了别人事后侮辱嘲笑你的帮凶,以至于要你为我的愚蠢买单,受伤害
对不起儿子!请你原谅!
整个球鞋风波涉及到的校方关键人物:班主任、有钱同学。
班主任,前面已经说了,三观不正,办事不利。
有钱同学,恶意让别人出丑,品行具体到这个事儿上真是不咋滴。
那么这些学校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是对这个脆弱的孩子集体不友好。
所以,家长给孩子是要转学,但前提是回家后跟孩子再深入沟通这件事,梳理以下几点:
只要不是偷,咱就还是坦坦荡荡的男子汉。至于捡,可以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吗?可以,但是也要承担风险,你得提前想清楚。
比如你捡了之后对方又后悔扔了,那只要人家开口索要,你就必须还回去。
更深层的,你有可能因为「捡」了以后被发现,而让别人看不起、嘲笑、孤立等等。
我们无法左右别人怎么看我们,但我们至少要学着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2.价格和价值
看到截图这里的时候,很心疼这个孩子……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想要某个东西而不得的经历,小到棒棒糖,大到一件漂亮衣服,一双名牌鞋,甚至成年后一个爱而不得的人。
有些东西我们当时想要,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也不那么渴望了。
而有些东西,我们想要却会心心念念久久不能忘怀,就好比这个孩子“一直想要一双和同学一样的球鞋”
他也许看上了这双鞋在阳光下明亮的色泽,暗暗羡慕同学穿在脚上走路带风,甚至曾经梦见过自己穿上这双鞋子大汗淋漓打球的场景……
他应该是怯怯地向父母开过口的吧,可惜,父母经济条件有限,并没能满足他的愿望。
但是经济条件有限真的连一双孩子喜欢的鞋都买不起吗?我想不至于,贫穷只是拒绝满足孩子愿望的的底色,真正说NO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内心对孩子愿望的价值衡量结果。
相比于把同样的钱花在孩子别的地方,比如教育等,父母会认为一双鞋不足以说服他们花大价钱。
所以我要说什么呢?一个东西一旦和愿望挂钩,就不止是冷冰冰的价格数字那么简单了,对于想要得到的人而言,它所能提供的其他不可用数字衡量的价值也可能是巨大的。
那么为人父母,我们在面对孩子提出的愿望时,经济条件是否能负担得起是一方面,愿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调整我们的价值衡量准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倒不是说父母要砸锅卖铁,无原则地溺爱孩子,毕竟学会合理控制私欲也是成长重要的一课。
只是说,我们面对孩子的请求时,需要多花一些心思探知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比如正面的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尊重……负面的想要获得压别人一头的优越感,过度膨胀的虚荣心等等
想起《小王子》里的一段话:
大人热爱数字。
如果你跟他们说你认识了新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重要的事情。
他们从来不会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
他们会问:“他多少岁?有多少个兄弟?他有多重?他父亲赚多少钱?”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他们了解了他。
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
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
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转学后一直到孩子适应新学校生活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给孩子寻求心理干预和治疗。
因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件事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果长此以往走不出来,这个孩子很容易陷入自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闭环怪圈。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第十章有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种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甚至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
所以,还是那句话,把已经发生的事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伤害尽量降到最低。
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黑暗的日子,向前看,走更远。
| @知乎图书 @知乎亲子 我是 @排骨冬瓜汤 阅读推广人,家有萌娃开心妹的职场妈妈,喜欢分享一些婚恋育儿的观点,欢迎同频的你点赞关注。
| 往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