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可不读,并非必读,读了肯定有好处没什么坏处,不过最好是用详注本,这样才能理解的比较清楚
题目里的质疑则是完全不成立的:
“对于小朋友来说,在下并不认为是合适的。我们一方面宣扬“人之初,性本善”,一边吓唬他们:“你不要乱跑,不然会被坏人抓走”。小朋友们有时候就会迷惑不解:“人都是善良的呀,为什么要抓我走?”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好像除了我们是好人,其余人都是坏人一样——人性本善就这样被不攻自破了哇。连我们自己都表示怀疑的东西,为什么要灌输给懵懂不知的小朋友们?”
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就是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
“《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个典故是说,苏老泉(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三人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名单上的人物)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讲到这里就完了。我们要向小朋友们怎样解释?他们会问:
(1)苏洵为什么也叫苏老泉?“字”是什么意思(苏洵字老权)?我有没有字?
(2)为什么苏老泉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之前干什么去了?
(3)苏洵发奋读书读得怎么样了?(有多少读者知晓?他有哪些名篇?)
(4)二十七岁读书是早还是晚?我是不是现在也可以不读书,到了二十七岁再读?”
这个质疑就更搞笑了,完全就是瞎杠。你拿任何一本书做教育都有可能被小朋友问出比这些难回答的多的问题,但只要拿任何一本注释详细点的《三字经》就不会有这些问题。27岁读书当然是很晚这还用说么?后面不是解释的很清楚了: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人类社会发展至此,我们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变,这样的书籍究竟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值得怀疑的
三字经大部分内容是科普和劝学,现在不需要学习了?至于伦理方面: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现在领导和员工将军和士兵不需要“义”了?父子不需要“亲”了?夫妇不需要“顺”了?
再例如,《三字经》里有关于兄弟姐妹相处的规范,但是,现在的小朋友们连兄弟姐妹是怎样一种存在都不知道,你叫他怎么理解?
那么多讲兄弟姐妹的书是不是都要烧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再说现在已经二胎时代了,放开三胎也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