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总的话听听就行了。作为一个手机行业内的老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有些话该说还是要说。
从渠道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渠道越下沉,产品的价格就卖得越贵。或者说,为什么线上机和线下机比,线下机就是要偏贵一些?
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一个街道就有五六十万人,把小米之家开在小区对面,小区里的人走路出门就能买到手机。但我老家,一个县也是50万人,面积却有1000多平方公里——北京的朝阳和海淀两个大区加起来也还不到1000平方公里,人口却已经是六七百万了。
在这样的地方,线下渠道要怎么建设?如果说按照人口数量来,一个县就建一两个小米之家,那意味着大多数人要买手机,都得至少走几十公里去县城,出了什么问题要维修也得去县城里。而如果想要便民,在每个乡镇都建一两个小米之家,消费者倒是方面了,但是这意味着每个店能覆盖的人口也变少了。也就是说,那些手机店必须要用相当于大城市几分之一的人口密度,来养起一家店。
这样一来,对于这些手机店来说,他们唯一的选择也就是卖利润更高的手机,而不是薄利多销——人就那么多,想多也多不起来。
当然,如果线下的消费者学会了网购,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正如我之前反复说的,每个人的知识范围都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在生活中需要关注的点不一样。想要让一个之前对数码产品从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东西的人,单靠看一堆参数就能选出自己满意的手机,至少也得几个月的时间——有这时间,人家去忙些更要紧的事不行吗?
所以,对这些人来说,购买手机的决策方式很简单,就是到线下店看一看,看着哪个顺眼,然后价格上还能接受,也就OK了。
过去小米之所以屡屡在线下受阻,也是因为它给的利润空间根本撑不起一个普通手机店正常的运营。何况,OV几家也一直舍得给线下店面投营销物料,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品牌认知度也很有用——这笔钱自然最后也会加到手机的价格里。
小米如果要做到跟OV线下店一样的密度,但同时又不加价,那么理论上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可以从其他产品上把利润找补回来。比如,虽然小米卖一部手机只能赚200块钱,OV能赚500,但到小米之家的用户都会买各种智能家居产品,这些产品里能多出300的利润。只是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低线用户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并不算高。
当然,小米还可以有另一个鸡贼的兑现这个目标的方式,那就是将这3万家店只开在T1~T4市场,并且专捡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开,这样小米就可以不加价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但这样一来,至于那些乡镇一级的市场怎么办,也就只能靠网购来解决了。
假如说小米可以实现不溢价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更低级市场的覆盖,那倒也算是一个行业奇迹了。这样的好事,我也是乐于看到的。
友商推出子品牌,不是抄袭的小米吗?难道小米自己效率也不行?
至于米家,目前的米家并没有模式创新,是比拼正真的运营精细化,而这恰恰不是小米擅长的。
长期以来,小米都是扮演中国手机品牌开路先锋的角色,从互联网手机,粉丝运营,口碑传播,电商渠道,自建生态,智能家居,子品牌,印度市场等,都是小米用超强的商业嗅觉和执行速度先玩起来,别人家再跟进。
可这样的嗅觉与速度,代价就是小米在每个领域都很难沉淀精细化运营体系。把自身做精和抢下一个风口,小米肯定会选后者。积累长了就是这样。
所以小米在国内市场翻身,靠米家这种成熟模式肯定不行,还是得有创新的新模式出来才行。
个人的主意是赶快做连锁青年公寓,用全套小米智能家居的公寓,把年轻人的第一个智能住房,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全都占了。靠小米智能家居生态还存在的领先优势,套牢年轻用户。
而公寓服务台直接做成米家就好,这样一块场地两个业务,样板间既可以推销租客,还能让购买家电的客户体验。
2-3年后这些年轻人收入上去了,小米汽车也下线了。
3万家如果是小米之家。那么必败无疑。沉重的渠道负担会压垮小米。
如果是1万家渠道商,1万家红米之家,1万家小米之家的话,那还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出来。
未来三年,智能家居iot市场一定会持续增长。小米其实不应该再聚焦手机的缠斗了。智能家居iot万物互联才是未来。
现在的问题是小米之家,真的快摆不下红米+小米这么多sku了,数数多少个系列,多少产品了,出样都难出。
红米小米分家势在必行,以前是养不起,在未来iot市场持续增长的时代,基本就差不多养的起了,拿我们这苏北三线小城市来说,红米的用户群真的有必要开在大商场里吗?省下来的租金开两家差一点的位置不香吗。
红米基本上数字系列,note两代,k系列,可以把黑鲨也给他。将来做好了,也可能出个超高端系列。配上现在的杂货铺。红米标准就是耐用,质量好,性价比,电池,怼起来,目标就是无脑买。不用问,同价位,性能最强,性价比最高。
小米系列,civi系列得起来,2499~3299,中端处理器,好看的设计,不会对标ov就行了,civipro,更强一点的拍照,更好一点的处理器,2999~3999。说白了,就是nova,reno ,x系列对标。旗舰机数字系列,pro系列,u系列或者mix系列保持一个就行了,➕一个一千的新系列,俗称智商检测机,设计好看,轻薄,红米note基础的配置,卖pro的价格。重点是,好看,留足利润。别太短视,价格不能乱,哪怕真的出现一两个失误,像大跳水这种事别再发生了,慢慢跳呗,有规律有节奏的跳。
甚至还有一点,为了当初那这极致性价比粉,直接每年可以推一款纯线上机,线下不卖那种,类似小米10s,去年的公模,配个新的处理器,直接成本价开干,但是绝不线下卖,类似京东特制机那种。iqoo和真我现在为什么贴着小米打但是不影响呢,很简单,线下基本没有啊。我直接就京东特制,贴钱,我也把iqoo,真我按死在不赚钱的线上。大刀阔斧的阉割,旗舰处理器,二等屏幕,三等拍照,
小米做的孽,红米从来没让经销商失望过,也没亏过钱,小米真的就rnm退钱,各种幺蛾子。没有利润真的搞鸡毛啊,谁不要养家糊口啊,房租不给钱啊。
渠道和销售员真的就认一点:谁更赚钱,谁更好卖!就这个区别。想活,留足利润!
2999的小米可能没利润3999还没利润就说不过去了,线上就24期免息,线下就多留二百利润给渠道商。活动同步搞,严格控价格
追加一条!!!!!!!
小米真的可以贯彻一下雷总的思路!
手机为什么要赚钱?????
高利贷才是王道啊《或者说金融》
小米的用户群体严重分化,年轻的年轻,年老的年老,以男性年轻人居多。你一个卖手机的你不知道现在年青男人有多难啊。直接小米金融大规模扩张起来啊。
支付宝京东腾讯做得,小米为什么做不得?借呗的价格年利12%,个个都得说你良心。加点服务费到18%也不是不行,放款打包个保险业务嘛。
你都有他手机,你还不知道他信誉吗?他对你还有秘密吗?
手机微利+iot+互联网金融,股价还不芜湖起飞
小米小店当年被坑的店主都搞定啦?
那真是赢麻了。
小米小店都做不好,你这小米之家还打算开到下乡?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刚发现Wi-Fi6也搞了两个release,和Wi-Fi 5(即802.11ac)时候的wave 1和wave 2差不多。
对于一般Wi-Fi 6的用户影响不大,Wi-Fi主要的PHY的特性,比如高阶调制之类的在release 1里面已经支持,主要的MAC特性,也就是OFDMA也在release 1里面支持的,包含OFDMA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还有SRP相关的BSS Color,Adaptive-CCA,Dual-NAV之类的,差不多也在release 1里面。所以基本上大家所关注的一些主要特性都在release 1里面有了。
至于release 2里面目前看介绍主要就是两个部分,一个是上行MU-MIMO,这个理论上能够提升不少速率,毕竟支持多用户同时上行接入了。在MU-MIMO的一开始,也就是802.11ac的时代,这个是不支持的。只不过估计落地成本和技术手段限制,所以release 2才放进去。802.11ax协议里面是没有分release 1和release 2的。可能相比MU-MIMO,在Wi-Fi 6里面OFDMA更重要点,而Release 2里面的上行MU-MIMO更多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如果价格不用添加或者添加很少,那么估计还是受欢迎的,如果价格过高,那么还是看看吧。至于另外一个就是TWT了,TWT技术是从节能手段来做的,其实个人感觉哎,新的802.11ba标准,即wake-up radio的机制可能更适合802.11的节能,而TWT说实在的,有点复杂,而且其节能模式实际上可以理解成基于调度的机制,比如下面一张图可能更好理解些。
左边的就是没有启用TWT的,那么所有的节点虽然工作在节能模式下,但是大家还是要互相争抢,这个争抢过程还是要耗能的。右边的就是TWT,其实就是对于每一个节点对象,其节能的时间点进行了调度,一个节点醒了,然后传输,其他节点这个时候还接着睡。其实总体而言,Wi-Fi 6的MAC和传统Wi-Fi 5以前相比,其实就是一个无序到有序控制的过程。下面这张图今天看的,感觉就很直观
Ref:CommScope Ruckus的slide所以实际上TWT看起来还是有效果的,而且属于Wi-Fi 6里面一个主要特性。Release 1版本其实有很多公司都做了,只不过兼容性的问题挺多的,这次release 2的版本不知道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大致就是这些了。
从2020年开始,数码相机的销量急剧下滑,价格迅速飙升,现在5500元已经买不到什么正经好用的微单相机了。只能从卡片机中选择。
Canon G7X markIII这个产品,虽然没有旗舰手机的超广角,但是操控非常方便,抓拍扫街都毫无问题。
优势体积小,操控比手机好,揣进衬衣口袋或者沙滩裤口袋,不至于把沙滩裤拽下来。可以拍摄RAW格式,在曝光不准确、大光比环境和夜景、昏暗地方后期处理空间很大,而且还有各种SCN场景模式帮你拍到很多有趣的照片。
具备竖拍视频功能。
Canon G7X markII我曾经用来拍过很多有趣的抓拍照片。因为相机内置ND8灰镜,白天也可以 拍摄比较慢的快门,在人文摄影中比较方便实用
拍风景照片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