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牵涉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厂商为什么要做不同的产品系列?
比如华为,为什么下半年的新机叫Mate,上半年的新机叫P?直接叫华为1、2、3、4、5、6行么?
不行。
因为手机消费用户的主体并不是数码发烧友,对参数如数家珍的只是少数人,绝对大多数人需要靠一些简单直接的东西来分辨产品好坏。
比如品牌,比如系列。
品牌产品和策略有一个长期的连续性,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大众化的品牌认知,比如苹果,就是高端;比如华为,就是拍照好。
而品牌分出来的不同产品系列上,因为不同的产品规划和策略连续性,然后会形成一个简单概括性的符号。
比如华为Mate就是华为最好的手机,P就是拍照最好的手机。
高端、拍照好、性价比高、好看、耐用、性能强,这些简单化的词汇,这才是是大众化的真实认知,而不是天机920、Amoled屏幕、RAM、ROM、CMOS、OIS、超广角、X轴线性马达之类得。
你跟人按照参数去介绍手机,人大多数时候 只会哦,哦,哦,听不懂。
所以,红米在Note系列上做所谓的一年两代,代代不同的策略,结果就是,最后大家不知道note是什么样子,而不是明白你的差异化选择。
note11比note10新,所以note11比note10好,这个很好理解。
note11虽然比note10新,但note11并不比note10好,二者是差异化的产品策略?
这话你说出去试试,主流消费者一定会反馈给你:
既然如此,红米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两点:
我们看note11 Pro和note10 Pro的区别:
核心的其实就是这几点,其他的都是小细节的修订,至于120W快充这个,其实就是加钱买快充,不算常规升级。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处理器还是1100,那么屏幕和相机就得砍掉,然后就变成了单纯的设计风格不同,这个是挺难宣发的。
红米不得不升级,但又没有能力大升级,所以就只能做note11 Pro这样的产品 。
那么,为什么要叫note11 Pro而不是其他的名字?
理由同样很简单的,因为叫别的名字怕卖不出去。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短期收益综合衡量的结果,小米一直都在走一步看一步,这次这个所谓的策略,同样如此,看着吧,如果效果不理想,小米很快又会放弃这个所谓的长期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