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计划写一篇关于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之类的论文。大体从政府和高校的角度梳理过一些实验学科安全防范的对策,大概包括: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管理人员知责担责意识;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将安全监督贯穿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废物处理等科学实验全过程、各环节;增加经费投入、优化设备供给、强化技术支撑。
仔细想了想,这几个方面没啥luan用,而且很多高校其实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之所以化学事故仍然频频爆发,学科特点和内卷的原因反而更多一些
学科特点
1、实验设计以探索新材料为主,像是开盲盒,做得次数多了总有可能开出惊喜。
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线头过于多,虽然脱离实验室很久了,看完这个问题仍然让我感到头皮发麻,有哪些令人难忘的化学实验事故?
3、废物处理混乱,不同方向的人混在一个实验室,人数多、药品用的杂、废液积累多、做完实验酸碱性、成分都不好判断了,就往废液桶里倒了,爆炸概率很大。
内卷
十年前发两篇二区就挺可以的了,到今天化学博士各个都能拿几篇OL、JMCC、CC,而且同一篇期刊的文章中的测试量,反应数越来越多,合成难度越来越大。工作量不断增大但是工作方法并没有本质提升。只有堆时间了
以至于很多博导都挺喜欢用bench work这个词,我见过的有说7小时的、有说8小时的、最贱的一个说12个小时、这种强度再加上多线头的机械工作谁受得了啊。奇特的是为了发文章、很多学生居然还甘之如饴,主动加班内卷,疲劳操作。出事也属实情有可原。
对策
关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把化学实验各个线头理清理顺并且让学生不加班、不内卷很显然是不可能。
但我有一个提议
化学实验应该引进一下流水线的经验,设计的只管设计、加料的就只管加料、后处理只管后处理、过柱的只管过柱,旋蒸的只管旋蒸,测试的只管测试,再找个安全员把每个步骤的风险都列出来人手一份,署名就抽签决定,这样更容易规范操作、规范管理,出事了就多宣传工匠精神和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