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王海利《埃及通史》:
倭马亚时代,埃及发生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当年阿拉伯人攻下亚历山大港占领埃及后,驻守埃及的军队大多来自阿拉伯半岛南方,倭马亚王朝建立后,埃及总督阿慕尔鉴于军队中来自阿拉伯半岛南方部落的势力日益庞大,深恐难以驾驭,于是号召阿拉伯半岛的北方部落迁往埃及。据统计,仅663年,阿拉伯半岛北方部落带着家属一次迁往埃及的人数就达到12 000人。8世纪初,阿拉伯人的迁移活动更加频繁。727年,埃及总督伊本·哈卜(Ibn al-Habhab)鉴于埃及半岛北方的盖斯族人太少,请求哈里发从阿拉伯半岛北方迁入3 000户盖斯族人来到埃及。盖斯族人迁到埃及后从事耕种,并得到政府的接济,生活过得很富裕。阿拉伯人向埃及迁移的活动并没有因倭马亚王朝的灭亡和阿拔斯王朝的继起而停顿下来。到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台瓦基里(Al-Mutawakkil,又译穆塔瓦基勒,822—861年)在位时,来自半岛的东、南、西、北的阿拉伯部落已遍及尼罗河上下游。
倭马亚王朝还统一了货币和文字。695年,哈里发马立克(Abd al-Malik ibn Marwan,646—705年)下令在大马士革建造中央造币局,铸造统一样式和统一价值的第纳尔(金币)和第尔汗(银币)。币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阿拉伯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使埃及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阿拉伯市场。马立克在位时还下令以阿拉伯文作为哈里发政府的通用文字,官方文字一律采用阿拉伯文,或者以阿拉伯文为正本,其他文本为副本,这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化进程。714年以后,阿拉伯语在埃及取代了希腊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为了巩固阿拉伯政权,倭马亚王朝大力在埃及科普特人中传播伊斯兰教,鼓励他们皈依伊斯兰教。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在位时宣布不论是阿拉伯穆斯林还是非阿拉伯穆斯林一律免除所有赋税。另一方面,对埃及科普特人采取没收土地或课以重税等手段迫使他们改宗伊斯兰教。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科普特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倭马亚王朝的灭亡,阿拔斯王朝的继起,改朝换代之际,阿拉伯帝国全境发生了骚动和混乱,其中以埃及最为严重。原来居住在埃及城区和近郊的阿拉伯人大多属于倭马亚家族,或者是与倭马亚家族亲近的各个部落,他们在新兴的阿拔斯王朝及其派驻埃及的新统治者的压迫下大批迁往农村,逐渐与本地农民混合杂居,共同生活,共同耕作,并且互通婚姻,进一步融合。9世纪中叶,埃及大多数居民也改奉了伊斯兰教。
1,在齐米(有经人)制度下早期并不强制传教,而直到法蒂玛时期仍有大量科普特派教徒,大规模逊尼化是在阿尤布王朝。
但由于阿拉伯语是帝国唯一的通用语言,所以大量闪含语群体阿拉伯化(将其作为一种lingua franca)
2,后者。从基因上看现代埃及人大部分还是古埃及人血统,甚至比古埃及人多了一些类似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的血统,而古埃及人反倒和主流阿拉伯人血统更近似,而沼泽阿拉伯人更接近于苏美尔人,巴勒斯坦人和塞法迪犹太人常染也比较接近。
3,阿拉米语和阿拉伯语都属于西闪米特语,两者接近,不过由于宗教比例的变化,后者逐步取代了前者(事实上纳巴泰王国的铭文已经开始呈现北阿拉伯语的特征)
而早期阿拉伯语还曾经用敘利亞字母书写,被称为加什尼文,算是一种过渡产品,后来可能影响到库法体的书写。
4,可能比现在要多。因为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还有数量不少的呼罗珊阿拉伯人群体,一直分布到河中(现在河中还有极少量阿语人口)。
塔希尔王朝的主流语言也是阿语,并且相当多什叶派阿拉伯人融入到了波斯人当中(尤其是赛义德圣裔),而萨法维王朝也曾从阿拉伯地区请过一批教法学家。
5,本就不多的希腊语人口损失较多(大部分逃到了拜占庭,像伊苏里亚王朝据说就有黎凡特血统,尼基弗鲁斯王朝也可能来自于黎凡特)
希腊火据说就是一个逃难的黎凡特正教徒移民发明的
6,吉兹亚税(尤其是对于闪语区的有经人而言),闪含语系本身的相似性(阿拉伯化人口基本上都属于闪含语系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