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难道不好?
有证=具备行医资格,已跨过行业门槛;
会看结果=能够根据症状开出筛查指标并且通过化验/检查结果确定诊断;
确定诊断之后,有标准化的治疗指南,照着指南治。
这样难道不好?
非得千人千方个性化医疗?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不同的人,业务水平是有差异的。
标准化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建立一定的门槛,把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的pass掉,再把留下来的这些业务水平尚可但水平仍然参差不齐的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就医、诊断、治疗流程框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保证90%的普通的从业者能够按照流程给患者提供相对可靠的医疗服务,将误诊、漏诊、错诊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这实质上是在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关怀兜底。
而另外10%的天资聪慧的从业者,可以在框架之内游刃有余的完成自己的诊疗任务,同时,也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流程走向下一个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新治疗技术、手段的研发。
规范化标准化,是任何一门技术得以推广和广泛应用的基础。
但对于其中的从业者来说,经常会让从业者产生一种“我们原来只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的错觉。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
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从最早的全科(什么都看),后来发展到内外妇儿(先分四个大类),再到现在的精细化分工(一个儿科都能分好几个子科室出来,儿科、儿外科、生长发育科、儿童保健科)。
每一个领域的专家其具备的技能只适用于自己的领域,隔行如隔山已经是过去式,隔门就已经隔山了。
在每个医生自己的细分领域里面,他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够自如运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总量会大大减少,使得他能够专精于自己的领域,其他领域只需要简单了解,确保能够准确识别出患者的状况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业务边界即可。
我们国家早已迈入了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工业社会,如果还抱着农业社会的那种缺乏客观评价指标,靠情怀、口碑等主观评价指标的心态不放,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祝好。
最后提一句,不要觉得严格执行的就医流程、千篇一律的治疗指南很low。
实际上这都是真正的业界精英们通过不断的调整、试错、检验之后形成的智慧的结晶。
认为业界指南low的人,谁给你的信心让你觉得你能一人完胜高学历、高技术水平且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第一梯队专家团队呢?
怕不是在做梦。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