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董先生没搞成的八万五、数码港计划,这次在对某些势力重拳出击之后应该可以实现了,而且还能实现得更好。
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作为一个旅居香港超过八年的人士对香港政府做事已经很有经验了。相信其他对港珠澳大桥、高铁、数码港、机场新跑道等一系列操作稍有熟悉的人士也都知道,香港政府做事,首先是“慢”,其次就是“超支”,就算真能完工,也经常是“效果未及预期”。
北部都会区开局一张图,就已经被大V吹成是一举解决香港多个社会民生问题的釜底抽薪之举,又有各位”诸葛“表示自己早就看好北区发展潜力,此举如何暗合发展之道,大湾区之战略云云。但是,香港一直是“小政府”,其施政能力不是大陆人能够正常预期的。自称“好打得”的林郑任期已近结束,其履职能力如何也有目共睹。香港政府的公信力已近破产的情况下,对于这任期最后的远景规划,先说成本还“没计过”但是又表示肯定赚钱。真有这么好的事会拖到今天?
目前北部都会区规划已经被香港各媒体冷嘲热讽,所谓供250万人居住的计划也无人响应,北部都会区的具体执行又要交到下一任政府身上,这剜港岛九龙资本家心头肉的魄力,又有谁有能力执行下去呢?我看下届特首不如选警务处处长吧,反正已经得罪很多人了,再铁腕一点也不打紧。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这下废青是真的活出统战价值了
假如有这么一个城市:
人口700多万(未来30年将增加到800多万),中位数居住面积15平,很多人一家三代住在群租房。
现在市长说:未来N年里(N可能很漫长),我们准备开发一片新市区,形成双中心发展格局,这片新市区将大量提供新住房,足以容纳1/3的人口,还将提供60万个新工作岗位。
普通群众理解:现有群众的住房供给显著提升、人均面积显著增大、工作机会显著增多,房价要崩,工资要涨。
实际上:
1、住房供应套数规划和5年前的老规划相比没有变化,新建住房(注意是“新建”部分)的套均面积提升10%-20%(在公房平均每套50平、私宅平均每套75平基础上)。新市区所谓“容纳1/3人口”,实际包含了现有人口和已经在老规划里的土地供给,新规划新开拓住宅单元只占这“1/3”的18%。
2、“经济用地”的新规划面积是5年前老规划的330%(是不是闻到了隔壁加州的味道?)。
3、人均“休憩用地”增加40%,人均“运输基础设施用地”增加20%。
全市未来的总体规划大概还缺2500公顷土地,需要通过填海、开发新市镇、利用废弃矿山/工业用地等来挖掘潜力。
这2500公顷里:500公顷给住宅、700公顷给经济用地、700公顷给“休憩用地”/“运输基础设施”等、500公顷给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是医院、文化、康乐等用地。
综上:
普通理解:7号电池终于能住进5号电池仓。
实际情况:
HK模式的本质——这是一个伪装成城市的公司,决策层的KPI首先是公司业绩,人只是生产资料的一种,任何“新城“都是先考虑发动机功率(大幅增加产业用地),电池永远是7号的(计划性锁死人均居住空间),变化的只是电池数量(引进更高能力的新移民增加7号电池数量来匹配新发动机)。
——————
当然,变化肯定还是有的:
比如,在大盘没变前提下,可能会给最底层以倾斜,加强兜底。
再比如,征地和建设的动力可能会更强(至少把计划给完成了,别拖)。
以及,新产业和新住宅用地向北部临深地区倾斜,有助于深港融合和人口结构调整。
或者说,这本质上就是一个“产业空间调结构”方案,而不是“人均居住空间扩大方案“,首要目的是深港产业和人口融合。
最后,既然本次的住宅供应总规划套数和5年前的老规划没区别,那么我们来看看2016年的老规划是什么逻辑:
在2016年的规划里,预计从2016年到2046年要建设100万套住宅。
普通群众理解:新建100万套房子,按3个人一套就是300万人!香港的居住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了?
实际上,这100万套的拆解:
1、用于住户增加的(新人口):43.12万套
2、用于旧房重建的(回迁房):30.34万套
3、改善环境欠佳的(兜底):10.66万套
4、流动居民(非本地买家、学生等):11.01万套
5、考虑私人住房空置率:4.87万套
总的来说,对于既有居民而言,可以期待的主要是:2 + 3,其中2是回迁,净增量有限。
除了套数外,新建住房的比例和面积如何?按规划,如下:
这么来看,这100万套是什么概念,心里大概就有了数,对既有居民的意义主要是3——兜底居住环境极差的家庭。对大部分人而言,并没有给他们准备更多、更大的房子。
数据详见:https://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hk2030plus/TC/document/2030+_booklet.pdf
香港的住房等民生问题明显是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了,不只是说说而已,是下了真功夫了。
从近期的几个新闻截图也能看出来:
我记得疫情期间长租公寓暴雷的时候,好像是应该没有这个级别的官员去和一线年轻人深入交流的。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相信全国人民一起努力,香港的住房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我们也相信香港的未来会更好!
事实再一次证明会闹的孩子有奶吃,拜托各位棋手别再下大棋了,不会真以为香港普通人生活已经穷困到了需要大陆怜悯、扶持的地步了吧。
城市房价高的问题只有香港有吗,不说最后结果怎么样,闹腾两年最后好歹还是得到一个解决方案,那其他城市呢?不闹的孩子们呢?
3月31日,我在香港修订基本法后有过一个回答,这里选一部分再看看:
评判制度的好坏关键在于能为香港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本次香港选举体制的改革后,香港社会继续维持繁荣与稳定,以及在经济发展上和民生水平上与以往相比有质的提升,对中国的意义十分重大,是中国向全世界,特别向台湾地区展示大国治理能力的样板。
故本次基本法附件修订之后,我们一定会制订更多且更有力的惠港政策,举全国之力推动“二次回归”后的香港“二次沸腾”。在民生方面,相信改革后的港府也会对香港普通民众释放更多利好,让香港民众感到新体制的“实惠”。
具体来说,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发河套地区的计划可能也会很快重启,这可以较为容易滴地为香港找到新的增长极并促进深港融合。在香港这个世界闻名的高房价城市可能会释放一定量的公共住房提升香港的居住品质,如果缺乏土地资源可能也会更放心地参照“澳门横琴”模式让广东省特别划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湾区,尤其是深圳也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保证香港年轻人能够容易地稳定下来,前段时间大湾区给香港永久居民提供专门的公务员岗位就是前戏。
总而言之,中国修改香港选举规则,一定会招来西方舆论带着有色眼镜的“检讨”。只有全心全意让香港民众体会到“西式民主”的虚无缥缈和中国道路下的“真金白银”,用民心和经济数据证明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堵上西方社会那副多管闲事准备看热闹的嘴脸,也让徘徊犹豫中的台湾民众认真考虑考虑“虚伪的民主”和“饱满的钱包”哪个更好。否则改了制度,还一切照旧,那又怎么展示中国模式的正确性?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上面这些话基本都在实现过程中。“在香港这个世界闻名的高房价城市可能会释放一定量的公共住房提升香港的居住品质”这句已经得到官方确认,而且这次林郑月娥特首还公开表示自己的文件都要给深圳市委书记看,指明“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工作不仅是香港的,还有深圳的,那么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做出更进一步的响应给香港还会远吗?当然,前海允许香港籍人士共管肯定是不够的。
因此不难预测,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普通年轻人,想解决自己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及职业发展等问题,可能想办法成为香港永久居民,献身一国两制,促进深港合作才是见效最快的。
香港总共就750万人口,突然要在深圳关内灯光下建设可容纳250万人口的都会区,那么在深圳关外都找不到容身之地的打工人,不考虑深港融合这扇新大门吗?不过要注意下,这个都会区应该是不搞制造业的。
按【门市】分配了。
说几个和深圳有关系的事项吧, 就不长篇大论说些没营养的了,先看一张图:
1.罗湖市民比较关心的,临近深圳河的沙岗殡葬城,不搞了。只保留安置骨灰的地方(原本就是个坟场),其他的火葬场、殡仪馆全部不弄了。
2. 洪水桥(天水围附近)和前海之间,将修建港深西部铁路。目前只有巴士,以后天水围将是北部都会区的核心地带,房价应该会有大幅的上升。
3. 把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将在那里设地铁站。这样一看的话,皇岗口岸的房价估计还会涨。
3. 将现在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站,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这样以后到深圳,就不用走很长很长的路,一下车就可以过两个关了。
4.在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5. 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 预计文锦渡、沙头角、莲塘那边房价还很有上涨潜力。
具体看这张,更清晰。
北部都会圈的整体思路就是在新界北再建一个比肩中环CBD的地方,促进港深融合。对了,这次港府基本不会出钱,到时候会发绿色债券,让内地、香港本地甚至国际资本参与进来,
政府会大幅收地,兴建交通。有了交通之后,地产商们也就敢开发手里的土地了,一些政府部门也会搬过去,再将一部分劳动力吸引转移过去,目前来看应该是需要20年建成,再容纳多250万人口。
最后一张图是施政报告所说的整体规划,包括收地、建铁路网、填海、旧区重建、搬迁等等。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