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参加2016普陀山实验辩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windyclou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尝试很多,包括和两个创业的小伙伴一块参加暑期的实验辩论。


说起实验辩论,非常有趣之处在于既没有实验,也不辩论。起名的渊源熊boss貌似没有讲过,我想听听故事

@How Bear

参加过以后概括一下也很简单:

多元背景、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聚一起,听嘉宾大咖授课,闲时游山玩水。四百多人报名遴选二十四个,这种形式一般来说会增强代表之间互相了解的动力,嗯。

总之,就是这样一个蛮不错的暑期学习班。

【普陀山与佛教元素】

这届实验辩论在普陀山,充满佛教元素。耀湛法师留学经历丰富,思维湛深、开阔。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到禅宗机锋再到佛寺的布局结构,纵横捭阖,聊起来乐趣极多。完整的参加完寺庙的晚课之后,深感在许愿之中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愿望也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来之前觉得北京好热,上海好热,到了普陀岛上发现热到发烫,想要回到非洲老家避暑。

但我喜欢庄严肃穆时的仪式感带来的凉爽与宁静。


据考证,我七天吃了四十多根冰激凌,饮料不计其数。

一周时间很短,很难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佩服熊boss

@How Bear

组织讨论时候清晰的引导方式和活动安排,也喜欢看到一周以后大家互评的环节竟然可以有那么多可以讲,可以谈的那么多那么深以至于进行了十个小时。

这几年接触很多金融,互联网圈子的朋友,感觉实验辩论的味道文艺气息要重很多。很多词,很多表达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视角真的很不一样。我是喜欢不同思维体系碰撞的人,一个好的氛围促成了高效的交流,很棒。


【从组织者视角】

对于一个组织,我更喜欢有一个主线基调,或者说一个共同爱好做基础的形式。这一句我有私心,因为我偏爱自己运营多年的围棋组织,嘿嘿。

我比较喜欢的是已经建立认同感基础之上的交流,我们都知道香农公式C=B*log₂(1+S/N),同样带宽的情况下,信噪比越低传递的信息就越多。

我不喜欢在相互之间很少了解的情况下说认真的言论,也不喜欢互相之间知识背景了解很模糊的时候去认真探讨,信噪比太大。

代表从选拔,面试到参加活动之前很多个月里,互相之间了解还是太少了。到了线下破冰使得本来短暂的一周变得更加紧张。所以说线下秩序很好,但是线上的维护还是有很大改进空间的。我对代表选拔制度有一些想法,比如宣传的渠道等等,但这个写起来实在太多,还是算了。

啧啧。

海边的日出,无比开心,无比自在如意。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虹猫蓝兔七侠传》中的正邪之辨? 
  知乎应不应该取消匿名功能? 
  《奇葩说》第七季第八期辩题「下班后工作消息该不该回」,你怎么选? 
  律师为什么会帮犯罪嫌疑人辩论,即使证据确凿了? 
  如何反驳女友:“和男生出来玩,男的不出钱我干嘛出来啊,我不会找女生玩啊?”以及其他观点? 
  如果你是王司徒,在对方辩友诸葛亮发言后,该如何进行有效反击? 
  理性辩论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如何看待 2021 华语辩论世界杯「原神的出现是不是国产游戏的黎明时刻」? 
  如何对待不同观点? 
  斯坦索姆困境中,阿尔萨斯王子的行为是不是最优解? 

前一个讨论
你在旅行途中遇到过哪些感人的人或事?
下一个讨论
你用手机拍过哪些满意的照片?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