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身体里的多种激素的效果加上适当的谎言综合作用产生的幻觉。
金圣叹把男女之情与其他感情区分,强调其中必含色欲,请色出于自然,圣人礼制亦不废情欲。
在文化上,"爱的化学反应 "是一种观点。认为两个人相遇和 "相爱 "的过程纯粹是一种化学反应,或者更好地称为 "人类化学反应"。这是一个连孩子都想知道答案的基本问题。爱是一种化学反应的概念是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在过去的两百年里,一般从1809年的长篇小说《选择性的亲和力》(Elective Affinities)的出版开始,人们一直在猜测、思考和争论不休。
在现代,争论仍在继续。哲学家认为爱情是科学分析无法企及的东西,而重实践或事实方面的学者认为爱情是一个化学过程。后者的观点要归功于最近神经化学研究结果的发表。1959年的吸引配偶的信息素理论,这一年合成了bombykol(由德国化学家Adolf Butenandt提出),这是一种由雌蚕释放的吸引配偶的化学物质;1976年的爱情内啡肽理论(内源性海洛因);1980年的爱情巧克力理论(PEA理论);1990年代的爱情催产素理论("拥抱化学物质 "解释成对关系的依恋),还有其他的理论,如爱情的 "边缘系统 "理论。根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65.5%的人认为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第一本封面将爱情定义为化学反应的杂志是《国家地理》2006年2月的情人节特刊,它概述了关于浪漫爱情的各个过渡阶段所涉及的大脑化学的最新研究。
最早提出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的是德国多才学者约翰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他在研究了50年的化学之后,同时参加了他终生挚友约翰多贝雷纳的每周讲座。他构思的观点即人类关系是可以通过亲和力表来量化的选择性亲和力反应。1808年4月,歌德将他的新理论的一大部分口述给他的朋友海因里希迈耶,即恋爱和婚姻中的“沧桑”是选择性的亲和反应。1809年10月,歌德将他的 "关于爱的起源的化学论文 "作为一部小说发表。其中特别是第一册第四章,阐述人是否是化学物种,特别是人在友谊、关系和爱情事务中是否有 "选择"。最早明确指出爱情是一个化学过程的人之一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在他1933年出版的《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一书中,荣格说:"两种性格的相遇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接触:如果有任何反应,两者都会发生转变"。在电影中,第一个指出爱情是一个化学过程的是瑞典出生的美国女演员格丽塔嘉宝。具体来说,在1939年的电影《妮诺契卡》中,嘉宝告诉梅尔文道格拉斯说:"你知道吗?爱情是对一个最普通的生物,或者说化学过程的浪漫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