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核电绿电#
当然是把市场留给核电和绿电为好。
世界能源工业基础建设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体系里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中国基本吃定了,区别只是以煤电方式去吃,还是核电方式去吃,还是绿电去吃。
重点说一下核电。
我们在煤电建设上的优势主要是施工成本低,赚一个血汗钱,甚至主要是赚个关系,赚个国际环境的软利益。
但我们在核电上的优势却是技术先进,确实有第三代先进反应堆的工程经验。
(看清楚,这里并没有说“最先进”,也没有说“最丰富经验”。但这在不久的将来会是一种必然。)
更不必说核电的高技术特性,往往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一旦使用了我们的核电技术,它的能源安全就天然融入了中国标准和中国的国际秩序。(有人质疑这一点,因为现有技术和之前的强国标准共通,所以不存在这种效应。当业主是中国的时候,一期用法国,二期用俄罗斯,三期用自己的国产技术,以中国的工程管理能力,当然可以不受绑定。但是让孟加拉来做这决定呢?或者印尼?或者尼日利亚?ta们会不会很喜欢一期用中国、二期用俄罗斯、三期用韩国?要是新建另一个厂,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是同一个厂混用不同国家技术是既危险,也不经济。)
政变或者政党轮替就随便你,但新政府需不需要核反应堆继续运转?要不要用电?换一拨人把关停的煤电重新启动起来,弄得再糟糕,最大的后果无非是火灾。要是因为安全原因中国把核电站封停、人员撤离了,叛军上台打算叫谁来拆封试机?试得一个不好,那可是核事故。退一步讲,外人来乱试机,没爆炸,也运转起来了,但你要出了问题要我们原厂保修,因为你打破了我们的保修限制,让没有资质认可的人操作导致了故障,原本的保修承诺显然是要失效的。新报价单一定会让你后悔。
核电其实是比高铁更强大的一体化工具。习惯了坐高铁的人,没有高铁坐了痛苦感也不强。习惯了有电的生活,断电可是要死人、要造反的。
可以这么说,高铁、核电和军火可以称为加入中国队的三大投名状。完成了这三条,必定会被中国视为有特殊亲密关系的合作伙伴,会在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获得很大的优待。
这三条,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东盟国家、几个中亚邻国和非洲几个人口大国里一一实现。
我们是大大的希望要把第三代反应堆大量推广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这些国家的市场培育起来是制衡欧美市场的重要平衡器,它们的产业体系如果在我们的引导下与我们形成互补和交联,会是我们的生产力发展的极大助力。
如果煤电都造好造满了,岂不是自己坏自己的事吗?
现在在跟我们争的一共只有法、俄、美、日、韩这几家。
日本刚炸了一个,名声大坏。外加日本是不被允许使用提炼核燃料技术的,所以日本是没有什么大前途的。
而韩国自己国内核电老化陈旧,而且在走下坡路。自己国内对最新的核电技术有大规模应用,其实是走向海外说服业主的一个主要根据。你在自己家里也就造得不多,你说服力就没有在家里造得多、运营得多的供应商有说服力。韩国虽然已经建造了不少核反应堆,但是可以说能造的已经造满了,关键是第三代技术的应用少。
何况作为非五常国家,韩国没有也没法有核燃料技术,燃料棒都得另外购买。这意味着韩国即使想要发力,在长期看也是没有优势的。
核电大国法国自己在盘算着要大幅的放弃核能,改用绿能,要把核电比重从70%降到低于50%。这当然意味着他们没多少新反应堆的建造计划了。这问题和韩国一样。
美国自己问题多多,实际上已显颓势。美国核电站虽多,但是却很少有第三代堆。
现在基本上只有第三代堆才有竞争力。而单看第三代堆的工程实践,中国注定会是经验最丰富的——我们计划建设的大量反应堆无疑会是第三代反应堆。
这其实是另一个高铁故事——西方有先进技术,但是最大的需求却在我们这里。我们也没啥特别的技巧,无非是把你没法在自己家应用的先进技术拿过来大量在我们这边应用。用多了,第一我们会了,第二我们长期实践,第一手经验必然在我们这。等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这类技术的头等权威——你们理论再先进,你们缺少有足够说服力的实际项目。
最后实际项目稳赢美好的理论。
几乎任何大型工程技术都是这个结果——输电技术、盾构机技术、造船技术、纺织技术……只要我们是最新技术的最大应用市场,我们最后必定是最新技术的最强竞争者。
只要能套进这个圈的,最后赢家必定是我们,基本没有第二种可能。
而这个圈实在是巨大得很。
最后,还有个最大的要害,核电项目最大的问题是业主对巨额投资望而生畏,几乎一旦要建设就有融资需求。
而作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之一,我们有很多钱不赶紧花出去转起来觉得心里慌。
在这一点上,我们比俄罗斯有显著优势。
再说绿色能源。
我们在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煤电留出的市场空间,可能大半都会是绿色清洁能源来填补,但绿电就属于纯商业利益,没什么太多好说的了。
嗨,看你们给急的。
不建电站了,没说不卖设备啊!
显然,有关部门已经经过了评估。
一是,建电站属于大型基建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受政治局势影响大,需要长期稳定且友好的政府支持。否则,中间很容易出站烂尾、蚀本。
二是,受目前疫情常态化影响,派出大量国内基建工人出国务工,健康风险极大。使用本地工人效率又低,得不偿失,很容易导致工期延误。
然而,卖设备风险就可控得多。利润也大得多,技术含量也高很多。而且,就业机会几乎全部留在国内。
东气集团:清洁火电设备出口印度 - 移动详情页面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向哈萨克斯坦首次出口成套大功率火电设备-新闻-能源资讯-中国能源网
国机集团所属CMEC大型火电机组出口实现跨越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还有一个就是:你建电厂,买了我们的发电设备,那,输电设备、电网设备呢?
还不是要进口我们的。
(链接就不找了,总之,现在我们的输电、变电、电网设备已经是主要的供应商。谁不用我们的,谁的电网就老化、落后。记住一点:是中国,让世界各国用得起高科技产品。现代的电力设备是高科技产品)
话说回来,说的是境外,对我们内部没什么影响。
所以,受影响的主要是目前电力不足、且缺乏电站建设能力的国家。
显然,非洲国家受影响是肯定的。当然,目前只是我们说不去建,韩国、土耳其之类的建不建就不好讲了。据说,大波波基建能力也不错。
像印度这种地方,咱们也吃不到电站的订单,而且吃到了也不一定能赚钱,所以爱咋咋地。我一贯不主张去帮印度搞基建。印度自己也有一定的电站建设能力。但是,同样依赖我们的电力设备。
最后,不得不承认,在和欧美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吃一个亏,就是:我们一言九鼎,言出必行。
可是欧美国家经常换一届政府,前面的承诺就烟消云散,跟不存在一样。
至今,我们从来没有违反过对外的承诺。可是,你像美国,翻云覆雨、出尔反尔那是家常便饭。
咱们说不建,可能就真再不去建了。但别的国家不一定。这点我们会吃亏。
总之,这也是我们产业升级过程中,自然会有的一步。
没什么影响。
2020年以来海外拟建煤电项目预计装机容量2900万千瓦,其中80%集中在印度、越南、孟加拉、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5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墨西哥、波兰原来拟建的煤电项目基本放弃。
中国海外融资以及投资采用PPPBOTBT模式的煤电项目2600多万千瓦,印尼700,巴基斯坦500,越南500,南非400,印度130,孟加拉130,津巴布韦60,摩洛哥35,罗马尼亚35,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赞比亚30。(66万千瓦机组简化60算)。(印度这个奇葩不算)这帮比除了印尼好像没退煤政策外其余的都有意愿放弃煤电建设投资。除了几个别项目搁置或者推迟,其余有1800万千瓦项目现在基本完建运营。
海外电建项目本来就在转型,近十年中国的境外煤电投资占比世界海外煤电投资资金的40%左右,占比中国海外电建项目资金投资也是40%左右。而从19、20年开始中国海外化石能源投资资金占比下降到30%左右,煤电项目除了印尼、巴基斯坦外基本不参与。曹大佐不是今年刚润到坦桑尼亚修水电站了嘛。
中国本土十三五核准的煤电项目装机1.44亿千瓦,前三内蒙2600万,陕西1800万,山东1500万前三,说难听点不再建境外煤电对中国来说能影响啥。浩吉铁路修好了,湖北湖南江西哐哐的修1000万的电站,
我划拉了下十四五各省能源规划,压小上大、特高压风光火打捆配套、产能置换、退城进郊、储备应急调峰等,中国在预计的5年里还有7000万千瓦的煤电项目,知乎不会有人以为24小时有风和太阳吧,煤电还是基荷电源在5到10年里还会继续建设,除了热电项目外以后上的都是66、100的大机组。当然也就这最后十年时间可以提桶跑路。
最后大棋一把就是1.拿预期小损失和美帝在气候峰会前妥协一把共同面对欧盟的碳边境调节,中国的货被征碳关税美国货进欧盟也逃不了。2.中国不投煤电了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电力需求他们得自己想办法预期会提升电力成本,知乎大手子们不是一直润越南嘛。3.大毛子的VVER自投自建模式玩得风生水起(中国8个堆除外后4个换2个CFR堆),煤电不投了中国还有核电嘛,现在也就巴基斯坦2个华龙堆。
好处一,跨国的电力交易结算用什么货币呢?
好处二,电力交易获得资金或获得电力有个系统,系统开关当然在中国手里。
印度工业用电已经是中国的五分之一,这个数据相对是真实可信的,这是我们未来的心腹大患,你去看推特,上面的印度精英天天把我们当威胁,我们跟他们早晚有一战。所以我们这次宣布以后不在国外建煤电项目了,说白了,我们给他们建煤电项目价格便宜,他们没钱,还给他们融资,一条龙服务,短期是赚钱了,但是长期是帮助敌国工业化,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这次我们高举环保大旗,反正光伏风电全球技术最牛成本最低的还是我们,将来把碳排放指标跟数字货币挂钩,彻底取代石油美元。
减碳是发达国家提出的计划,中国配合碳排放,停建境外煤电。以后谁要建,谁自己搞,发达国家有意见就和中国无关。
印度要搞煤电,那就是和发达国家对着干,中国乐意两边劝和,劝不住就不管了。
这个计划真正厉害的,可以说现在还没感觉,未来必定跳脚的国家是谁?
貌似没人说。
这个国家就是阿富汗。
中国在今年6月份和加尼签过一份煤电合同,投资4亿美元。
这是和加尼签的。
阿富汗的电力供应少得可怜,总统府都会不定时停电。
中国这一下说不再建境外煤电,这个合同塔利班就不要想了,50%的电力缺口无法自行解决。这个豁口实在是有点大。
阿富汗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可不可以供应大规模工业用电?
我觉得够呛。
只有煤电是最可靠的,阿富汗境内有几亿吨原煤储量,这下子用不上了。
这样的发电量应对服务业尚且不足,工业更不可想象。阿富汗是个缺水的国家,而阿富汗的电力供应大头却是水电。
截至2018年年底,阿富汗水力发电装机33.00万千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的93.64%,占总装机容量的51.85%。水电发电量9.2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83.23%,占该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96.17%。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滞后,截至2018年年底,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3.32%。
如果将来中国都不帮阿富汗建煤电,估计也就没有人愿意了。
那么以后阿富汗要搞国家建设,电力缺口怎么解决?
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买电。
从2018年开始,阿富汗参与了中亚—南亚输变电项目(CASA-1000)的建设。该项目由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四国政府签署协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1.7亿美元,通过1222千米长的高压输变电线路,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夏季过剩的电力输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其中,塔吉克斯坦供应其中70%的电力,吉尔吉斯斯坦供应另外30%的电力。巴基斯坦接收77%的电力,而阿富汗将接收23%的电力。
这是美国占领军在的时候搞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现在已经明确不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这个输变电项目肯定是黄了。
巴基斯坦的电力也不富裕,可能顾不上阿富汗。
阿富汗电力缺口貌似只能依靠中国通过瓦罕走廊将特高压送过去,能源换资源,能源换政策,能源换安全。
以利长治久安。
这算不算一个定制策略?
印度的煤电问题,中国高调唱过了,那是印度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纠葛。发达国家偏心眼子,中国正好可以揪尾巴。
国内的各大能源企业搞煤建的,可以拆分重组,转向搞清洁能源。国有企业一直在改制,逐步投入到新的行业,或者在清洁再生能源上面实现新的突破,这本来就势在必行。
非洲地区,未来必然是英法美中日韩印度等国争夺的地盘,现在对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本来就在缩减。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以及各种特定投资因素,流向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减少25%至40%。
这其中,中国对于非洲地区的投资也在大幅减少。非洲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方面都在控制投资规模,以避免给他人作嫁衣裳。
而2019年还在讲要将非洲电力设施的建设放在最优先地位。
2020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直接就不再建境外煤电。
说明非洲将来的前景还需要观察,要搞就只搞清洁再生能源,对所在国的风险要谨慎评估。
此所谓斗争形势越发复杂,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上车以后反手堵车门,很上道。
电对于现代工业就跟氧气对于人类生命,水电分布严重不均、燃气电成本高、核电技术要求高,煤电基本可以说是后发国家追赶的必需品。
这操作有点要锁死后发国家工业发展的意思。
DIY绝对没有死,只是会长期处于“与高价显卡卡共存”的状态。
在当下这个显卡价格飙升的时代,我们应当客观看待问题、全面认识现状,要立足当前以着眼长远,抓住机遇以应对挑战。
我认为,作为普通消费者,在应对买卡难、买卡贵的问题上,应该保持“十个心”:
对DIY事业的热心,对形势变化的关心
对逐步降价的耐心,对公平交易的真心
对抵制奸商的决心,对显卡市场的关心
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对长久斗争的决心
对艰难困苦的恒心,对忘我奉公的义心
对DIY要做到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看准时机购买显卡,该出手时就出手,应当做到“十个点”:
着眼立足点,找准出发点
认清优缺点,明确轻重点
找准切入点,明确落脚点
探寻突破点,把握着重点
结合关键点,牢记中心点
扬弃优缺点,贯彻根本点
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我们既要笃定坚守初心,也要勇于开拓进取,务求贯彻“十个新”:
看清新形式,抓准新要求
开创新思路,制定新方案
发展新水平,追求新境界
采用新举措,谋求新高度
探索新实践,推动新发展
我们在面对高价黄牛卡时,要保持头脑特别情形,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果断。要坚决冲破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