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孩子问「古代的小朋友能看动画片吗」要如何回答? 第1页

  

user avatar   zhong-ke-yuan-wu-li-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但也可以说能。

电视机是20世纪的发明,至于古代,按初中历史教科书,将1840年之后定义为近代,那么古代应至少是在1840年之前吧。

所谓动画,就是让图画动起来,通过许多图画的连续放映达到影像的效果。简单科普一下“动画机”——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视机于1924年被发明出来,1928年到1934年,在英国、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商业销售。这时候的电视机是机械式电视机,原理如图所示:

机械式电视机有光源照到图片上,经过“尼普可夫圆盘”,圆盘每次只会截取图片一部分,这一部分图片被光电管接受,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不断更换图片来实现“动画”的效果。这种电视机的原理类似放映机。

机械式电视机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不过不要紧,它并不是主角,因为仅在机械式电视机问世不久,它就被取代了,虽然其发明者也曾改进过,但终究因为技术落后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取代机械式电视机的,就是大(暴)名(露)鼎(年)鼎(龄)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电视机。1926年,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原型在日本展出,1934年,第一台全电子的电视系统在美国演示。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通过控制射线管电压,实现电子往不同方向偏转,打到荧光屏上,显示图像。

早期的CRT电视机是黑白的,而彩色电视机的思路并不晚于黑白的CRT电视机,早在1944年第一台实用彩色电视机就已经向大家演示。这次演示在荧光板两侧使用青色和品红色磷光体,获得了有限的彩色。后续还有全彩的三枪版的模型。

全电子彩色电视机于1953年在美国推出,早期成本过高,彩色电视机在市场接受度不高,直到1972年,彩色电视机的销量才超过黑白电视机。

之后,还有等离子电视机,到现在市场主流的LCD电视机以及开始进入市场的OLED电视机,相比大家就已经比较熟悉了。

至于中国电视,则要在建国以后了。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电视生产任务就交给了国营无线电厂,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生产制造出来,也就是说,直到那时,中国的小朋友才能看到电视机。

但看动画不一定就必须通过电视机,电影也可以放映动画片嘛。电影的出现就比电视机早许多了。早期的电影并不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作为一种研究运动的方法使用,在1873年,人们就开始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运动。直到19世纪80年代,电影依然是作为杂耍节目中间的“愚蠢”表演观看的,但在之后的几年里,电影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大型娱乐产业,二十世纪初,电影成为流行的娱乐场所和社交中心,就像其他剧院一样。

早期的电影是黑白且无声的,表演时常有管弦乐团伴奏,又是还有表演者或放映员的声音效果甚至评论,1923年,相关技术问题解决,直到1927年,有声电影到来。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这部电影拍摄于1905年,时长约30分钟。虽然1905年已经是近代,但清朝尚未灭亡,因此,中国的1905年还有另一个年号:光绪三十一年。理论上,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已经可以看到电影了,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满足了题主小朋友的要求。

之前说过,所谓动画,就是动起来的图画,现代摄影摄像都是由一帧帧的图画连续播放得到的,那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出现的还要更早。例如,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镜(Zoetrope)。

看到这,你可能会疑惑,人们是怎么知道,连续播放的图画可以形成视频呢。电影行业从业者往往将视觉暂留效应作为电影的理论基础,而视觉暂留效应是在1824年被提出来的。视觉暂留效应是指人眼在观看物体时,光对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图像切换时间小于这个暂留时间,人眼就无法分辨两幅图像。视觉暂留效应就为“动画”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可能。当然,必须要指出,现代科学认为视觉暂留效应是有局限性的。

于是,1833年1月,Joseph Plateau根据视觉暂留效应发明了费纳奇镜。费纳奇镜由一个圆盘和一个狭缝组成,圆盘上有数张图片,可以理解为影像的帧,人通过狭缝观看,一次只能看清一张,观看时,拉动圆盘,圆盘转动起来,人就看到了影像,不过这种影像效果一般,看起来像GIF。

后来,1834年,英国数学家William George Horner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将狭缝做成一个带有薯数条狭缝的桶,桶内壁是可以转动的图像,这样就可以允许多人同时观看了,这就是西洋镜,再后来,1868年,人们用透镜代替窄缝,改进了,成像更加清晰。

西洋镜在清朝时传入中国,具体哪年恐怕已无法考证。旧时上海弄堂里常有放西洋镜的人,引得小朋友观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动画片呢?

西洋镜这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咱们也有,这就是“走马灯”。走马灯是中国传统灯具之一,被用作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气活动中。灯内放蜡烛,灯上有叶轮,叶轮连接剪纸,当蜡烛燃烧时,热气上流,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着剪纸在灯内旋转,从外面看,就是动起来的图画。古代走马灯内剪纸常用武将骑马的造型,转起来像是将军跃马奔腾,因此得名走马灯。

走马灯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中便有记载。秦汉时期称之为蟠螭灯,唐朝时期称其为转鹭灯,到宋代时期又称马骑灯,装饰绘画上也更加丰富,不仅限于兵戈铁马,还包含山水、花鸟、虫鱼等吉庆图案。唐朝人还在灯箱上安装窥孔,通过孔来观察图像,这与电影已经有些相似了。

至于其他的,像各种戏曲杂剧、皮影戏、木偶剧、布袋戏等表演方式从原理上讲,与动画就关系不大了。

总之,现代电影电视古代小朋友恐怕是无福消受了,但他们也有其他娱乐方式,小孩子嘛,总能找到玩乐的办法的。

参考资料:

1. History of television——Wikipedia

2. Television set——Wikipedia

3. History of film——Wikipedia

4. Film——Wikipedia

5. Phenakistiscope——Wikipedia

6. Zoetrope——Wikipedia

7. 任杰,熊先青.中国走马灯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2020,41(04):71-75.

8. 视觉暂留 - 知乎 (zhihu.com)


user avatar   kiki-7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哥哥/小姐姐,你好呀,我是3岁小珊珊,你的问题我帮你问了,我妈妈说:古代的小朋友能看动画片哟~

是的,你没看错!古代人虽然没有电,但是依然能看动画片!

这个你见过吗?它算是古代动画片的雏形,叫做【走马灯】,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朝就有啦~是我们中国独特的发明,当它后来被传到西方时,那里的小朋友都惊呆了,那里的大人都称它为【神灯】。

这种灯里挂着各种武将骑马的剪纸,灯的顶部有叶轮,点燃蜡烛,产生的热量让叶轮旋转,带动着剪纸也一起旋转起来。而烛光让剪纸的影子投放到灯笼上,剪纸不断转动,就像骑马的小人不断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它通常出现在元宵,七夕和中秋的时候。

而下面这张图片,才能算作古代人看的动画片。它的名字叫做【皮影戏】。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方也是出现在汉朝。,它是西方人口中神奇的“中国影子”,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1200年,比莎翁创造的戏剧早1800年。

关于【皮影戏】的由来有一个故事载入了《汉书》中:汉武帝爱妃 李夫人 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皮影看着好像很简单,实际上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八道工序。而且你如果去到博物馆看到皮影戏的人物,会发现很多精致的细节。

很多皮影戏会把经典故事演绎出来,比如我们都喜欢的“西游记”。跟你看的动画片比起来是不是更惟妙惟肖,且别有一番风味呢?

你看,古代的小朋友也有属于他们的【动画片】,虽然不是在电视屏幕里,却依然生动有趣地给我们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这是一条分割线--------------------------------------------------(以下是说给爸爸妈妈的)


在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总会从如何发挥孩子【能动性】的方式来回答。

毕竟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让我成为超能力妈咪,而是更多地带着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满足他的好奇心呀~

既然孩子真诚地发问了,那么身为妈妈,就得好好地弄清楚。

你问这个问题背后想知道什么?
以及我可以跟你一起知道什么?

早在1988年,美国心理学教授Whitehurst做了一个关于亲子阅读的实验,实验表明在和孩子阅读时多问开放性的问题,少问封闭式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方式用在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也一样好用:

一般封闭式的问题指的是用yes 和 no,或者是不是,对不对来回答的问题,以及那些你只给选择题,孩子他不需要思考和用更多语言描述的问题。

针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多问问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最典型的就是5W1H:

那么,我们试着以5W1H的方向拓展下这个【古代的小朋友能看动画片吗】的问题:

WHO: 孩子,你问的古代小朋友,是谁呀?是生活在哪个朝代?

因为我们家3岁龙凤胎有时候指的古代可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小时候(捂脸笑.jpg)

如果孩子有一点历史基础的,知道宋朝,唐朝,清朝等,就可以针对他想要了解的朝代去找寻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WHY:为什么你会问这个问题呢?

弄清孩子的动机,他只是好奇古代的小朋友有没有动画片可以看? 认为没有动画片可以看的古代小朋友很可怜?还是想知道古代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这里不要给孩子做选择题,而是让他自己说出来。


WHEN: 你觉得小朋友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动画片看的呢?

与时间维度相关的问题,一般可以延伸到科普方面,比如动画片的发展史,或者电的由来等等。


WHERE: 不同地方的小朋友是不是有不同的玩耍方式?地球另一边的孩子是不是看着同样的动画片?

从地域的角度问问题,可以延伸到文化,社会相关的话题。


WHAT: 你觉得【动画片】是什么?

让孩子学会定义一个概念,即便是稚嫩的回答,也一样激发了他的思考,毕竟要定义一个东西,需要知道他们的区别和共通点都在哪里。

比如走马灯和皮影戏都是【会动的画】所以都可以归为动画,但是皮影戏讲了一个【故事】,所以它更像动画片,对吗?


HOW:皮影戏是怎么做出来的?做皮影戏分为几个步骤,我们应该怎么还原它?或者想想现在的动画片是怎么做的?

或者引导孩子去找一找古代的小朋友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会不会引起他的兴趣呢?

提出问题后,和小朋友一起想想,要去哪里找答案?

去问问别人,不为标准答案,只为脑洞大开

去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及其他小朋友,反正不能只嚯嚯妈妈一个人嘛,哈哈。更何况集思广益和头脑风暴需要的是大众的力量,不如让他学会把各种想法和答案,都记下来或者画下来。

如果家里两小只问我:妈妈,你生活的【古代】有动画片看吗?没有的话,你看什么?

好吧,其实我就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妈妈看不到动画片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自制动画片】,怎么自制?类似这样: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0671007388954624

去图书馆、书店里找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寻找答案中培养的,例如他们先要学会找「关键词」,在孩子的小脑袋瓜子里,哪个才是他们要找的关键词?-古代?小朋友?还是动画片?那我们去历史类目下找找吧。

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找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原来不用电也能看的【皮影戏】。

那这个跟他们定义的动画片是不是一样呢?反正咱们家的两小只一致认为皮影戏就是动画片。

当然,也有可能一开始孩子并没有找到【皮影戏】,那也没关系,对孩子来说,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以及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的答案!

或许,他们会找到像这样的:关于古代小朋友如何玩耍的绘画

这是宋代的“婴戏图”,画家用画笔记录下来了小朋友玩木偶的场景。

或许,他们能找到这一张:

宋代的《货郎图》,货郎的小车上挂满了当时的小朋友玩的“玩具”,有帽子、小风车、拨浪鼓、花篮、花灯等等,各种佩饰的小车,把邻里的小孩儿都吸引过来了。


或许,他们会在一些书籍里找到: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看,从诗词里面,也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古代小朋友玩什么的描写。纸鸢就是现在的风筝,它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真是历史悠久的娱乐项目啊~

或许,他们会像我们家两小只一样,喜欢熊亮一本绘本《兔儿爷》,原本兔儿爷还是祭拜月神的供品。到了清代,变成了儿童中秋节的玩具。 也是古代小朋友很喜欢的玩具之一哦~

不少中国原创绘本里也有着关于古代小朋友的故事,这里安利一下《兔儿爷》,看完后我觉得超感动,相对于国外绘本来说,它更有亲切感!

去博物馆、科技馆里找

这个就有点费妈啦,但带着问题去逛博物馆,恰恰才是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吗?

在博物馆里,他们或许会找到像这样的:

这个鼻烟壶,内壁画了几个小朋友一起围成圈嬉戏打闹的场景,它的创作者是光绪年间著名内画鼻烟壶匠师-叶仲三(1875——1945)。

或许,还能看到这样的:


是不是特别熟悉?哆啦A梦的“竹蜻蜓”!它最早出现于1700多年前的晋代。只要你手动快速旋转,就可以使让它飞上天了!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飞机螺旋桨的发明就源自这里哦~是不是很神奇!

或许,还有这样的:



看出来是啥了吗?看不出来看这张图

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长干行》中曾写道: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和竹马代表着爱情,现实里的竹马却是古代儿童的最爱哟!你看,我们又找到了古代小朋友的玩具,是不是很有意思?

上周我们带上两小只去了科技馆,在里面看到一把【鲁班锁】,奶爸上手体验了一下,还挺高难度的,要知道鲁班锁运用了中国最具特色的工艺技术——榫卯结构的原理,就算是现在1202年来看,还是科技感满满的啊!能玩鲁班锁的古代小朋友是不是很酷?


去互联网、纪录片里找

这个可以把之前孩子问别人时的答案都拿来搜一搜,问知乎算是【最不费妈】的一种方式啦。但是要注意屏幕使用时间哦。

可能你要说,上面那一堆不都能通过互联网找到么?你说的都对,虽然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取知识,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亲自去寻找,去触摸,去眼见为实,去体验过程呀!

安利一部我一个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的宝藏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看看这个像“奥特曼”的三星堆人像,孩子是不是立刻就有 “共鸣”啦?

它每集大概5分钟的时间,会把一件文物的结构,所出产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生动又明了地说出来。

看完这些再去博物馆,孩子们看到的就不是安静的文物了,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好啦,今天讲得有点多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当我们把回答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重点不放在“给出答案,解释原理”,而是引导他们再多观察一点,多思考一点,常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哦~


最后,家有好奇宝宝的家长可以入手今年出版的《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它从「小刘看山」的视角来解答了不少关于「这一代孩子」的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科学启蒙往往也就是在这“一问一答”中自然发生了~

以上

@知乎亲子 @知乎图书

我是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知乎母盐究员 @KiKi成长说,关注我,让亲子陪伴更轻松,更有趣一点~

❤码字不易,记得点个赞再走哟❤




  

相关话题

  中文维基为什么越来越垃圾? 
  新航路的开辟对非洲有没有积极影响? 
  骑射到底威力有多大? 
  明朝人反穿越到现在会怎么想? 
  你为什么不喜欢宫崎骏动画? 
  为什么宋朝军事那么弱,经过短暂的蒙元后,会有明初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基本将蒙古毁掉? 
  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 
  苏联能不能横推欧洲。? 
  印度要怎么改革才能超越中国? 
  为什么中国未在苏联解体时进攻苏联以收复失地? 

前一个讨论
如何跟小朋友解释「为什么毛笔那么软,却可以写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月亮看上去的颜色有时是金黄,有时是银色?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