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还真淘到一本我小时候读的故事书,之前是我爸妈从国外带回来的老版本,现在由 @浪花朵朵童书 引进再版,叫《小尾巴长大了》。
作者是瑞士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马科斯·博利格。
故事内容适合4岁+孩子听,也可以作为小学一二年级孩子认字时的桥梁书(即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能够独立阅读的童书)。
朵朵一直有听睡前故事的习惯,我和朵朵都不太喜欢“公主王子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类型。我理想中的睡前故事是温暖、安抚人心,这样孩子才能做个好梦。
小时候我父母到处给我搜集故事书。我看的叫《兔宝宝小尾巴》,只是这本书其中一小部分,而且插画也不一样。
现在的这一版插画更温馨。
兔子大多喜欢在黄昏时分出行,这本出里的插画也多以黄昏时分为色彩主题,更符合兔子的生活习性。朵朵也喜欢兔子,所以最近我们的睡前读物就是这本《小尾巴长大了》。
对于四岁孩子来说,对其中一些小节是完全理解,对一小部分不是很理解,但是能引起思考。
比如她不太理解为什么小尾巴在长大之后,就会被妈妈“赶”出去?空闲的时候她就会和我讨论。我觉得一本能引起孩子思考的书,就是好书的标准之一。
这本书一共40多个故事,每个小故事总能让人思考。我最喜欢它的就开放式结尾,能给孩子留下想象空间。每个故事结尾处并没有替孩子总结道理,或者做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判断。
我喜欢这样的结尾,随着故事情节完毕,就到此结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孩子们在意犹未尽的结尾中一定若有所思。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小尾巴很羞愧
妈妈带回来2个圆头白菜,妈妈告诉他先吃昨天的萝卜。小尾巴禁不住美味诱惑,一片一片又一片,自己吃完了2个圆白菜,然后躲起来睡觉。
其实这个小故事对妈妈育儿观很有影响,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大都会批评他们。
兔子妈妈提起小尾巴的耳朵,吓得小尾巴蜷缩起来。
最后兔子妈妈却放下前肢,说了一句“我也曾是一个孩子啊”。
这个故事和我这几天的心态很像,我最近也在进行换位思考。
我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突然会想吃某种食物,而且想吃的时候必须吃到,吃起来就停不下来,但是偶尔朵朵也很想吃某个零食,我却会说她。
读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明白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也有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她偶尔的行为一定事出有因,只不过不一定表达出来。
我们应该把小朋友当做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来看待,这样就能理解孩子很多之前无法理解的行为。也可能会像兔妈妈一样更加宽容。
2、小尾巴在思考
小尾巴和妈妈去看望一只生病的兔子,结果那只兔子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安静地死了。
在这个故事里兔妈妈给小尾巴进行了初步的死亡教育,告诉兔子死了就去了天堂,那是一个兔子和他们的天敌都可以和平共处的地方。
如果大家想给小朋友做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就可以读读这个故事。
3、小尾巴必须做决定
小尾巴和刺猬成为好朋友,妈妈非常生气,在妈妈看来小尾巴不应该和刺猬成为朋友。当小尾巴为自己的朋友辩解时,兔妈妈便拿出“谁生你养你”的大道理来压小尾巴。和妈妈闹翻之后,小尾巴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见到小刺猬之后应该跑开吗?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耳熟啊。
大人总会做一些自认为“为你好”的事情,当讲道理讲不过的时候就会拿“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个没良心的……”这样去道德绑架孩子。
我们这一代人中这种想法已经越来越少了,这样的说法也很少见了,但是从这个故事里还是能看到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什么事情是大人认为的“为你好”?
哪些事情是孩子真正喜欢的?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4、小尾巴和家兔
小尾巴看到家兔住的“豪华别墅”,而且还有“仆人”打扫卫生,吃的都是蒲公英、三叶草、苹果干、胡萝卜和新鲜的水,心里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是一只家兔。可是当它看到家兔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赶紧逃回森林里了。
朵朵听完这个故事,说不能羡慕别人的生活。是啊,每一种生活都不止一面。
比如我们在知乎上经常看到的全职妈妈VS职场妈妈,每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实难两全。这是一个能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故事。
这本书里的动物虽然会说话,会思考,但是却不违背自然天性。孩子通过这本故事书可以了解食物链、动物冬眠、阿尔卑斯山的自然状况等。
小尾巴带着大家翻越阿尔卑斯山,见到可以穿梭在山涧的山羊,还了解了不同品类兔子的生活习性,对小朋友来说也是一本故事类科普书。
读完这本书,觉得非常温暖和治愈。浪花朵朵全新版我觉得插画非常出彩,细致而精美,非常生动的还原了书中的角色,连动物的表情都可以分辨。
我小时候就读着小尾巴长大,最近和孩子重读,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好故事就是这样耐人寻味,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