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和刘虞携手破张纯张举?怕不是对携手有啥误会。看看三国志咋说的:
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责使送纯首。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瓒害虞有功,乃阴使人徼杀胡使。
公孙瓒跟叛军、胡人打了个两败俱伤,算他军事上有两把刷子吧。但朝廷派有名望、外交能力强的刘虞来缓和局面,一听刘虞来,外族都愿意归附了。本来可以低成本地完成统治,公孙瓒却因为争功去派人去暗杀外族的使者。
这啥政治眼光?这哪里携手了?
最操蛋的是这事还没做成,还让外族知道了。
胡知其情,间行诣虞。
到这一步,公孙瓒跟刘虞就没有合作可能了,而且他也断绝了自己结好胡人的可能。乱世中胡人不能简单的看做敌人,而应看作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
比如,袁绍的战略就是是“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而且他也做到了。曹操远征乌丸之前,郭嘉就说: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你再看看公孙瓒这为了点军功就去杀人家使者的德行,咋兼戎狄之众啊?
说白了,公孙瓒这人跟吕布差不多,军事上有一点水平,战略眼光太差,属于想一步做一步,做了再想下一步,后来的各种行为无一不体现他的短视属性。
只能说,士族社会,不是圈子里的人想逆天改命实在太难了。
如果真的想改命,或许应推翻幽州起家的大前提,寻找另外一条出路。
东汉末年,战斗力最强、也最能通过军功建立利益集团乃至实现阶级跃升的机会不应该在东北,而应该在西北的凉州军团或北方的并州军团。
如果想逆天改命,公孙瓒早年索性就应放弃靠文官书佐路径融入统治团体的尝试。公孙瓒不缺乏才干和努力,但他并不会因此被士族主导的文官集团接受。他应该更早地加入凉州或并州军团,在征伐中积累军功和团队根基,他的参考系就是董卓、吕布或孙坚(早年丰富西北征战经历)。平心而论,公孙瓒综合素质比董吕两人略胜一筹,跟孙坚比也是各有千秋。
正史上晚期的公孙瓒在幽州大力提拔商贾百工,统治混乱不堪,被历史传成了笑话。但抛弃史官的道德渲染,归根到底,他也曾努力争取过士族,但在被后者彻底排斥和抛弃后,只能另寻出路和班底。对于大时代下的个体,本身就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不能迁就和附和主流,就应该大胆地大破大立,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只能说,幽州不是最好的创新点,公孙瓒本可以看透更早,把目光放的更远。
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