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觉得您毕业后 10 年内可以买房吗?
大学生:那我岂不要年入百万才行?
记者:哈哈,大学生自称要在毕业后 10 年内年入百万,快报出去让社会人笑一笑。
25.9% 的年通货膨胀率可以在 10 年内堆出约 10 倍,让那个数字变得真实一点。但是我国目前没有那么高的通货膨胀率。按照年通货膨胀率 3% 估计,2031 年的年入百万约合现在年入 744094 元。如果你认为年通货膨胀率有平均 8%,则 2031 年的年入百万约合现在年入 463193 元。
后半段的问题,我认识的 00 后通常只说能月入过万就可以了,不过他们心中可能有更高或更低的预期。也有家里条件好的会说一些乐观的数字,但说年入百万的比例没有题目里那么高。
打开题目中的链接,可以发现:
超过 20% 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其中 8.20% 男生和 3.25% 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 万元俱乐部”。
这要是理解为近 80% 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毕业后月薪不过万,大概有近 40% 的大学生对工资的上涨速度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这个回答可以评论,但我可能不看。
我的第一届带的毕业生是17年毕业的,三个读研三个工作(小课导师制度)。普通大学普通专业。毕业的时候我问了他们期待的薪资待遇,普遍要求起薪不低于8000。
今年毕业班有三个学生,比较佛系,也是要求起薪不低于8000这样子。
17年那六个孩子,现在最低能有6000,最高两万多。比较奇怪的是,他们的薪水和他们的能力并不完全匹配,反而和他们的家境完全正相关。
18年毕业的也是六个,其中一个在杭州做了抖音网红,粉丝好几百万,但误入歧途去做了红酒类账号,月入只有两三万(看看同样粉丝数的大蓝一年九位数)。另外几个有创业的,有拿工资的,大致在6000-20000之间,男生还是和家境正相关,女生有一个家境很好的基本半退休状态,所以工资垫底。
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都在焦虑一件事情,就是继续这样印钱怎么办。我们总有一天会月入百万,但与此同时此刻的努力多少有点可笑。另外,现在的孩子也都越来越现实,尤其在大城市里面生活。
咱们一些社畜同类不要对年轻人的理想阴阳怪气。从知乎提问看,孩子们当真是这样想的:
毕业一年,越月薪税后5.5k,我该如何提升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18岁 打工一年多了 很想实现财务自由你们有什么忠告想对我说?
20多岁,应该怎样一步步沉淀自己,达到财务自由,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从如今我们这些老菜皮社畜对“4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热衷看,00后的同学们毕业10年百万年薪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这不是年轻高校生的问题,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
俺一直建议,国内所有高校都应该开两门课: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合理的收入预期,提早确定自己最适合的岗位并预先学习,结合家庭情况把买房的计划提早制定。
而不是现在这样,学了一点知识,行业信息抹黑,想着年薪百万,结果月入三千
看来房价一点也不高嘛
怀疑这是个“乌龙”。
参与问卷大学生选的是,认为自己有能力10年内入百万。
而统计问卷的小编设置的是,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10年内年入百万。
由于填写问卷的大学生不仔细,没看到后一个“年”,就得到了现在的结果。
总之,正常问卷是得不到现在的结论的。
现在大学生想要找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还是非常难的!
只有程序员等成功学专业可以。
这提醒我们,要慎重看待各种「调查报告」。
我们只是假设一下,如果自己领到一个任务,要制造出「超六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入百万」这个结论,可以如何进行调查。
想到以下几种:
1、在高薪行业的招聘专场发问卷,专门找想去互联网行业的学生调查
问卷中,过半受访者表示希望去字节跳动,Top 10 中有六家互联网企业,有可能意味着受访者来自互联网对口专业。(还有鸿星尔克乱入,受访者是否给出了认真、真实的回应,也是存疑的。)
至少,从互联网、文体和教育行业最受欢迎的现象,就能看出受访者之中生化环材土木佬的浓度还不太够,能否做到受访者专业来源的平衡存疑。
2、在问卷中设置更加容易引发积极、正面情绪的选项,让受访者容易产生乐观预期
可以看到,问卷中关于职场定位的选项中,包含了「能干的勇敢牛牛,不怕困难」、「能干的职场‘秀儿’」等积极乐观的选项,不确定有没有稍微「丧」一点的选项,但如果在关于薪资预期的问题前,加入像是「35 岁被优化掉的电池人」、「入错行就会被裁员的炮灰」、「吃猪脚饭都不敢额外加肉的郊区人」等带有负面情绪的选项,受访者恐怕就不会在后续问题中继续作出乐观预期。
3、在关于预期收入的问题中,有针对性地设置选项。
相关报道中提到,「超过 20% 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67.65% 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 10 年内会年入百万」,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看有些令人困惑。一方面,有将近 80% 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不会过万;另一方面,又有将近七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 10 年内会年入百万。
如果换作是我,如果想要达成类似结果的话,我可以如此设置选项:
你认为自己毕业后的月薪是
A 3000 - 5000
B 5001- 7500
C 7501 - 9999
D 一万或以上
你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的年收入是
A 50 万以下
B 50 - 100 万
C 101 - 200 万
D 200 万以上
各位想想,这样的选项是不是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导性质了?一个比较自卑的人,也可能根据选项的设置方式而分别填下 D 和 B 选项。
在各类调查问卷中,选项的表述的确容易产生诱导性。例如,在关于「躺平」的选项中,上述三个选项其实都是表达了拒绝躺平的意思。这就有点类似于设置「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 「特大杯」「超大杯」「大杯」的意味了。(至于剩下不到 3% 的人选择的选项表述是什么,咱也不知道。
4、最后,表述的方式也很重要。
同样是根据这份数据,换一个标题,叫做《近八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月薪不会过万》,是不是就能引发一阵慨叹经济不行、年轻人失去信心的讨论?
以上都是毫无依据的恶意揣测,只是开脑洞畅想如果是我会如何想办法达成标题中的结果==
有意或者无意的群体PUA。
极化才有更多流量,所以就生造出来极化的数据以获得收益。
有了动机,媒体们配合极其默契,像这次这样,就找2700个特定选择样本,吹00后毕业生的期望远大(赚钱上的期望)。
按照这个调查思路和不严谨的逻辑,回头做个调查,找毕业一年以后的,已经被社会毒打的2700人,可以搞出来极度挫折感的所谓“调研数据”。
吹捧的逻辑,给年轻人洗脑,别人志向远大或者已经赚了大钱,你得抓紧啊,你有希望啊,拉高预期,并且打击那种踏实有数的年轻人,你是个废物,远低于平均水平。
然后再搞一波悲情的,内卷啊,劳累啊,没希望啊,房价高啊什么的,也搞出来“调查数据”,让年轻人害怕。
一波高潮一波恐吓,搞到后面,年轻人的心理锚定都乱套了,连个客观比较空间都没有。
没有了客观比较标准,人就迷茫,没有计划性,随着媒体的各种逗猫棒变换情绪,一会儿意淫高潮,一会儿焦虑无依无靠。
没计划性,迷茫,就只能逃避,沉迷于义愤填膺暴论游戏抖音直播或者垃圾成功学。
然后到了社会上,没做好任何准备,各种被毒打,习得性无助。
年轻人抑郁症状比例都超过15%了。
大学生中有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
你们看着办。
媒体人们,良心呢?
我一清华的都觉得这纯属做梦,这两千多人难不成是中央党校的“大学生”?
本来我想跟着嘲讽一波,年轻人还是太年轻。
但是转念一想,我只比00年的小兄弟们大了7岁。
我也不是什么老龄人啊,明年也不过堪堪30而已,还是虚岁。
我怎么就成这样了,把习惯于社会的不平等压迫当成了成熟?
不应该啊,我的梦想呢?
每天醒过来,就愁这个那个,稍微一点喘息就去逃避现实。
不应该啊,我读大学时的宏图伟愿呢?
人总是忽略时间的变化,当年80后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嗤之以鼻。
现在轮到我们教育00后么?
我不太愿意
人总归是有些梦想的,人总归是不应该被驯服的。
人总归是要反抗的
从来便是如此,就应该这样么?
在新一代的青少年走上社会之际,我还是不愿意把残忍的现实告诉他们。
因为他们是有希望的,至少得比我们有希望。
他们要试试,就让他们试试,正如我们当初努力那样。
难不成,不努力就接受吗?
青年人是驯化不了的,永远。
写到这里,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大龄社会青年想要借伟人的话说几句。
00后,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结底终究还是你们的。
千万不要听那些糟老头子的看法,他们坏的很,自己被驯服就哄骗别人也这样。
你们是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请不要气馁,不要困惑,大胆向前走。
希望在你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