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帝马斯克 人在国企张小平 六院借口编太过 一朝离职天下闻
这次随着航天六院一封公开信,指责副研究员张小平在离职去民营企业,导致至关重要的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发工作被打断,半年后甚至影响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选择和研发进度,直接引爆舆论:如此重要的技术专家,为什么只是研究员、副主任设计师;更令人惊喜的是,航天六院院长刘志让的回复更精彩:(航天六院)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描述。不禁让人猜想航天六院是否存在习惯性夸大?
我查阅了从2000年到2018年,张小平在CNKI上的全部文献,一共17篇,体现了他的全部研究经历。再综合他的际遇,充分体现了一个进入体制内为航天系统奉献23年青春,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再到教授级高工(研究员)的科研人才的际遇——外行领导内行,职业发展无望,何不良禽择木而栖?
为什么这么说?航天六院院长刘志让的回复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信手在CNKI上搜索了刘志让院长的文章,一共有9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文章只有两篇,分别是2016年的《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一流文化 攀登动力高峰》和《攀登动力高峰》,剩下的还有4篇第二作者,2篇第三作者,1篇第四作者;这明显是个管理型而非技术型的领导。刘院长的文章具体附后。
而张小平呢?他1970年生(他的同行埃隆•马斯克生于1971年),毕业后就职于航天六院十一所,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航天专业博士学位,直到2008年38岁时才评上高级工程师,48岁(2018年)离职时担任副研究员,年薪估计25万(绝对不会只有12万),离职后加入蓝箭,年薪百万。
更有趣的是,张小平还曾经跟马斯克(1971年)抱有同样的梦想——可回收火箭和载人登月,他在2000年,30岁时候就发了第二篇编译文章《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方案初探》,到2017年,47岁时还写了一篇《我国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思考》。在2011年,41岁时还写过一篇《载人登月主动力——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可见张教授(研究员都是教授级高工)。
我从张小平教授的文章中了解到,火箭发动机的研发,经历了:
这个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指标并不算先进。在张小平自己的文章中提到,六十年代,美国研制了 680 吨级的 F-1 液氧煤油发动机,用于“土星 V”运载火箭,1969 年 7 月 20日,成功实现载人登月的伟大壮举。当然5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搞的480吨发动机,已经对标马斯克公司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了。
人在美帝马斯克,人在国企张小平。这个技术和理念并不是跨时代的,早就有了,不同在于美帝鼓励个人创新,而我国采用举国体制;所以马斯克有足够的权力和财富支撑下去;而张小平,一直在系统内蹉跎到38岁,才评上高级工程师,47岁才评上研究员。我们先不考虑马斯克和张小平天资的因素(从文章上看,张小平还到不了钱学森这种元勋的天资),但最后可回收火箭在美帝由马斯克的公司实现了;张小平去了蓝箭还被航天六院黑了一把。
这也说明航天系统不可能是副主任遍地。想到我已经是个35岁的大叔,也在大型国企,刚评高级工程师,心中也颇为戚戚。
张小平都48岁了,也为伟大祖国奉献了23年最好的青春,48岁辞职,有谁有资格怪他呢?发动机的研发预算占火箭整体的1/3,如此重要的岗位,二十三年的资历,真的只值二十四万年薪么(按西安平均工资估算)?这个责任是谁的?
我还真找到了一个可能的责任人——外行领导内行的刘院长。毕竟,一个只能在期刊上发表《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一流文化 攀登动力高峰》和《攀登动力高峰》,习惯于夸大其词(接受采访时自己说在公文中夸大了张小平作用和贡献)的管理型院长,无论舆情应对和专业水平均不出色,会不会是导致「张小平们」离开的责任人呢?
另外,这件事情在我这种职业甩锅选手看来,明显是找借口甩锅。一边抬高张小平,一边把导致国家重点工程无法按期交工的责任甩给他;张小平就算是回到航天六院,也不可能由他一人之力立刻完成发动机的设计,那时候张小平立刻又会从重要人员变成主要责任人——你说张小平会回来么?
航天六院在正式行文的公文中,刘院长都自承夸大其辞;那么在给国家部委的报告中,会不会同样有夸大作用和贡献的表达呢?莫须有吧。
最后还是要向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员致敬!无论是当年参加三线建设,从大城市义无反顾进入三线大后方的大学生和工人,还是现在毕业后投身航天建设,实现天宫二号空间站的技术人员,还有杨利伟、聂海胜等解放军战士,他们都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更高的名誉和待遇,是他们应得的。
千万不要再发生「人在美帝马斯克 人在国企张小平 穷居六院无人问 一朝离职天下闻」的黑色幽默了。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任易」,里面有更多关于真相的分享。
附件1
航天六院刘院长发表的文章
附件2
张小平发表的文章。
如果想阅读张小平的全部文章,请在公众号「任易」后台发送「张小平」获得下载链接。
K-1火箭推进系统研制状况.pdf
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方案初探.pdf
涡轮泵内部流路和轴向力数值计算.pdf
阿里安5火箭的改进计划.pdf
补燃循环发动机起动过程仿真研究.pdf
论我国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方案.pdf
中国载人登月火箭动力系统设想.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低成本设计技术.pdf
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调节研究.pdf
我国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探讨.pdf
液氧甲烷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研究.pdf
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点火方案研究.pdf
载人登月主动力——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pdf
新型负载燃速催化剂对NEPE推进剂燃速的影响.pdf
液氧煤油发动机故障监控特征参数提取研究.pdf
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pdf
我国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思考.pdf
现实
钱少事多任务紧,有责无权情怀尽。
功成身退公文追,骤魂唤归天下惊。
身若漂萍命如柳,豆萁相煎何太急。
独善其身岂为穷,唯求心安自逍遥。
心境
奈何人生遂意难,墨云压城迫人低。
技员何有公正待,研路艰辛险恶伴。
科研传曰穷三代,力竭荣誉相关难。
家远无厦非心愿,贫病无医唯叹息。
梦想
心求宇宙万物理,手握乾坤日月新。
生活纵虐千百遍,信念依然磐石坚。
天道昭昭终有日,自强方得健不息。
待得拨云见开日,总有横刀立马时。
现在吹两弹元勋精神的,拿这些玩意压人的,不是蠢就是坏。
造原子弹的两弹元勋是吃糠咽菜的,肉都没有几块,但当时的国家就那么点钱,主管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把肉蛋全让给科学家,自己都没肉吃,元帅宁愿去其他各单位“要饭”,都要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吃喝住是没有国外好,可是态度有问题吗?国家有困难,包括元帅在内大家一起吃苦,有问题吗?
这是钱的问题吗?
聂帅回忆录里怎么讲的?
对“两弹一星”科研人员的尊重是什么样的?
两位共和国两位元帅是怎么做的?
这不是钱的问题,甚至不是什么“理想”或者说“用爱发电”之类的问题。
态度能像那时候一样端正吗?
不能。
你比开国元帅还猛啊。
而且有时候离职真的不是因为待遇问题,说白了,去这种企业,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底,知道赚不了大钱,为国奉献的心已经准备好了。
那是因为什么?
借 @浅色回忆 一张图
不离职等过年呢?
各地风俗确实不一样。
阿里巴巴在杭州各大企事业公务员单位疯狂挖人,有出过类似问题吗?
我亲耳听到一段对话大致如下:
“领导,我们这的xxx被阿里挖走了。”
“好事啊,说明我们这能培养人能锻炼人。”
“那年终考核和年终奖要不要给他降一级?”
“为什么要降级?他在职的时候干的好好的,没有道理要扣他的钱,做人做企业要大气一点。”
————————
PS:
第一次修改:为了防止被喷地狱黑,原文“南北”特改为“东西”。西部朋友比较豪迈,应该不会介意。
第二次修改:为了避免出现东西南北地域字眼,特把“东西”改为“各地”。
PPS:“风俗”这个词不准确,原想用“风气”,但是感觉在骂人。斟酌很久,凑合用吧。。。
你们都对~```
满意了吧
我很能理解,不要以为航天听着高上大,就会有各种隐形福利,可以这样说,我的朋友同学里,就属搞航天的待遇最差,加班最多,还有各种限制。今年刚从航天某单位离职,当然前单位的实力和规模完全不能和这个神所比。
说一下我的辞职原因吧,让大家知道某些听上去高上大的企业并不是那么你们想象中的。我离职前只是一个主管,更是一抓一大把。
先说一下工作时间吧,如果不加班,每天我需要正常工作8小时,满满的八小时,中午没有休息。但是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八点能回家算常态。周末无偿加班也是常态。特别是在赶工作节点的时候,可以连续一个月无休。像在中秋节一类的法定节日加班,节日是有三倍工资的,但是另外两天调休是必须无偿加班的。在这种工作制下,你基本没有什么娱乐可言,乐趣只能从工作中找。和家人一起的时间也很少,我奶奶甚至打电话给我说快忘我长什么样了。
待遇具体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身边没有一个待遇比我低的。我朋友圈里,没有一个工资比我低的,但是加班最多的却是我。家里老辈子的退休工资都比我高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助研费+奖学金过得都比工作好。
本来我想坚持自己的情怀的,毕竟学了七年的航天,一心想做航天老司机,好好干活,等单位红火的那天,我待遇也能好起来,情怀也能有地方实现。但自从有次请假,我心凉了。家人住院,需要照顾,我想到项目活太多,工作日就没请假,所以就给领导说周末不加班,去医院。领导居然叫我克服一下,不同意。当天回家我就开始筹备找新工作了。后来辞职报告上我辞职原因直接写的就是收入太低无法满足生活,加班过多无法顾及家人。临走的时候领导还希望用情怀和奉献国家等层面留我。
我的学历还算可以,找工作的过程还算比较轻松。交完辞职报告,一个月后就去新单位报道了,同样是国企,不过是当地国企,而不是高上大的航天企业了,收入差不多翻倍,而工作时间差不多减半。只是专业完全放弃了,每天做着和专业无关的活。但自从换工作后,我的生活真心感觉好多了。心情舒畅,工作也很愉快。
也许是我觉悟不够,虽然每次看到老一代的航天人工作时代,都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感觉。但是我个人认为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用情怀和奉献来压人,而不是改变自身的管理和薪酬,简直就是在耍流氓。要说奉献,不偷不抢,哪项工作不是为国家建设奉献。
真是娱乐至死的年代。
埋头研究一年不如去跑跑跳跳卖卖笑。
同一天爆出综艺限薪令,单期单人不超过80万,一季总片酬不超过1000万。
掌握国家登月关键项目的人才一年只拿12万...
优秀的国家科研人才年薪是一个明星一集综艺的七分之一。
怪不得我们小时候的梦想都是当什么科学家。
现在小孩子的梦想都是当明星当网红。
真是讽刺
???发生了什么我刚刚还在第五挂着,现在掉到没影了!
哇我说的不对嘛,干嘛有人还要点反对!
各位大侠手下留情啊!
问题的本质在于:对国家越重要越关键的部门,改革的步伐越滞后越困难。
我国国情非常特殊,属于落后农业国,1840年来受尽了屈辱;
反过来,国民的内在期望非常高,对任何一个政权的最起码要求都是“天朝上国,万邦来朝”。
一内一外的巨大张力,必然要求任何一个执政者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否则就只有下台一条路,自1840年以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不断上演,已经明确无疑的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迅速改变中国面貌始终是体制设计的绝对纲领。过火的时候“超英赶美”都闹出来过。
不得不承认,这种体制设计是成功的,新中国不但站稳了脚跟,也确实迅速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起码不用天天在朝不保夕的困境里挣扎,初步具备了冲击更高目标的能力。
然而随着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进一步发展需求,这是改革开放的需求动力源泉,也是基本逻辑。没有任何一种体制可以一成不变,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初期、中期、晚期都还得不断变法呢,现在是工业社会,一日千里是一种常态,体制不变怎么可能?
然而,国家的重要部门的变革没有那么简单。
航天工业对一个有全球野心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苏联跟美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并不是因为他们都傻,更不是因为钱多了没地方花,前苏联拼命也要把人先送上太空,美国拿出堪比军费的开支也要把人送上月球,就是因为这是战略制高点。
国家的重要战略部门总是走在体制变革的最后面,是一种博弈的后果。
一方是国家战略利益方,目的是要求重要部门尽可能迅速甚至一夜之间就能适应新形势要求;优势是拥有财政拨款权和行政命令权;劣势是不懂具体业务,不知道怎么改革好。
一方是部门集团利益方,目的是尽量保全集团利益甚至获得更高利益;优势是拥有部门发展经验,懂具体业务;劣势是没有财政权和高级行政命令权,包括高级人事权。
国家战略利益方利用包括人事权和财政权在内的高级权力督促改革,部门利益方利用具体经验和业务、“国之重器、慎之又慎”的恐吓来对抗改革,甚至把改革引向歪路,是博弈中的常态。
作为一个也算是在国家重要部门待过的人,现在是一个私企老板,对这中间的道道简直是太清楚了。重要部门的底层个人,永远是夹缝中的人,是博弈中极其容易沦为牺牲品的人。
然而改革即将成为常态,期待着“改革完了尘埃落定”这种情况发生,越来越不可能了。不管中国美国俄罗斯,只要有全球野心,不断改革体制就是常态,社会发展速度摆在那里。没有人愿意永远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没有人愿意朝不保夕,没有人不期待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节奏,总在改革总是不舒服的。这就是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进入体制内,进了体制内也想逃离的根本原因。工资、待遇乃至于精神待遇都是些细枝末节,总在夹缝里才是根本因素。
私企没有那么多利益博弈,主要利益博弈集中在管理层,跟技术层没有太大关系,这种环境才有可能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才可以为高级技术人才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随着私企的发展,股权、行政、科研才能真正意义上剥离,以股权、工资为利益诱导,剥离开行政管理,让专业人才专心搞科研才能为企业主带来最大利益。至于扯皮、卖萌这些破事儿,企业主要么自己干,要么花钱请人干,而不大可能愚蠢到让专业技术人才去干。
行政部门+私企的模式,无论在中国、美国还是俄罗斯,都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关键部门改革的通行模式,马斯克无非也是这种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你说他个人有多天才我是不信的,居大势而为罢了。nasa不放权给他,不搞服务外包、人才外引,他三头六臂也搞不起来那么大动静。
我国要在高精尖领域有所作为,势必走这条路,没有别的路走。国家战略利益方只需要抓住服务外包这一个口子的掌控,把好审批、审计两道关口,就能利用人事权和财政权逼迫部门集团利益方让步,催生出一大批民营私企,赶上全世界的步伐。
至于张小平个人,院方的所作所为是跟国家的改革方向相悖的,大家不用担心其本人的命运,院方是在跟大势对抗。
顺便说一下,我是一个农业和生物方面私企的领导人,你要真的有才,欢迎来我这里。
扯皮我去,科研你来。
航天系统的我可以说几句,我爷爷文革前是二院的,后来文革被红卫兵抄家,人被弄到西北鸟不拉屎的地方,后来平反了,坑也没有了,北京也回不去了,只能去中西部山区里面三线基地的小单位做到退休。
我爸爸文革的时候读不了书了,大学更是上不了,只能去甘肃青海那边种地放羊,文革以后也是在航天系统里面从工人做起,后来好不容易通过自学才考上大学,读完书以后也是回航天基地做贡献,后来国企改制下岗一堆鸟事不就不讲了,他在三线基地一个研究所一直做到退休。
总之我们家两代人都是航天的,基本上都为航天奉献了,钱啥的是没捞着,现在也就是勉勉强强小康家庭。我问了一下我爸对张小平事件的看法:他说张小平这种领导为啥要把他搞回来?就是为了让他背黑锅。航天系统里面很典型的一个情况就是,干活出了成果以后领导摘果子,出了篓子以后干活的背锅。张小平这种跳槽比较典型,技术大牛出去到了民营企业薪水翻个几倍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爸单位走了好些了,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去了民企以后多则数百万,少的也有三四十万以上。我爸现在退休了,外面也有好多民企要我爸过去,他现在是真的干不动了,前些年为航天拼命把身体搞垮了,现在没办法给民企老板卖命了,再搞就真的完蛋了。我也是强烈要求他歇着,别去挣钱了。
下面谈一些航天人对于时代的感想。
航天人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理想和情怀,90年代初的时候下海大潮,我爸当时去深圳出差,随便和几个私营老板聊了一下,人家就要以国企十倍以上的薪水挖我爸去,我爸不同意,结果几个私营老板一边追着他,一边加价,追了几条街以后我爸才脱身。毕竟那个时候我爸是企业领导,要对职工负责,他走了,厂子怎么办?那个时候搞航天的真是对国家有感情,真的是有责任心。
后来90年代下岗潮,很多航天系统的企业被整惨了,一些负债率很低的企业,甚至还盈利的企业被都被故意整破产了,国有资产很多被拿去贱卖了。航天人的爱国情怀被大大的打击了。那个时候搞住房改制,要几万块钱买产权,我家里面实在拿不出钱,只能到处找人借钱欠了一屁股债。厂子被恶意破产了,我妈只能在当地摆小摊维持生计,我爸没办法,只能停薪留职去广东外资企业打工。他去了广东不到一年,薪水就涨到了7000多一个月,97年的时候,这个薪水比内地一般职工高十几倍还不止。他很快就还完了几万块欠款,然后又挣了几万块钱做积蓄,给家里买了一些电器,换掉了老掉牙的破电视,还给我买了一台电脑。这个时候他比较犹豫,是继续在外企打工,还是回到航天?毕竟外企待遇是很好的,他老板当时还在深圳给他买了房子,让我们一家都搬过去。
终于苦难行军结束了,国家开始大力投资军工了,航天发出了召唤。我爸马上从广东回来进入我们这边一个航天研究所,后来一直干到退休。荣誉是有的,我爸作为正高研究员,比张小平级别高一级,参与了国家几个重大项目,为国防技术做了很多贡献,也拿了几个奖(荣誉,没钱)。这些年国家国防技术进步很多,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很多人大赞厉害了,但是谁又知道这些默默奉献的技术人员。
然而,他这种技术人员一年最多也就十几万人民币。在二三线城市,前些年这种收入还算过得去了,但是和幸苦不成正比。钱是没赚到钱的,又累出了一身病。航天太幸苦了,加班就不说了,太正常。搞航天的做实验就要往西北和内蒙跑,一呆就是好几个礼拜。我爸前些年在内蒙做实验,条件很幸苦,吃不上蔬菜,医疗也不好,整个人上火口腔发炎,牙齿掉了两颗。退休前几年,因为积劳成疾,他患了肺结核病,休养了大半年才恢复,他因为吃结核的药伤了肝脏,现在很多身体指标还有问题。
2. 搞航天就是奉献完自己再奉献子孙
航天人基本上就是为了国家奉献青春,献完青春献子孙。我爷爷就不说了,前半辈子被文革毁了,文革平反以后,不懂拍当权派马屁,不会跑关系,最后被大领导弄到偏远山区的三线厂继续吃苦。
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我爸还一直游说我报考国防科技大学,理由就是去国防科大,学了xxx专业以后正好可以和他搭配,为我国某型xx技术做出新的贡献。我当时坚决不同意,原因就是进去了以后很难出来,我去别的一般大学还可以做民品研发,不至于说一辈子都和航天绑到一起。
就拿我爸和我叔做例子吧,我爸作为知青插队下乡,返城以后差不多和我叔一起参加工作,一开始都是做工人,后来通过自己努力,也都慢慢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是我叔20年前决定离开航天,最后辞去职位去了一家民营企业做职业经理人,十年以后基本上财务自由。我爸爸的朋友,很多有技术的都从航天出来自己办厂,做得好的身家数亿,做的一般的也是小老板,身价几千万。而我爸爸在航天做了一辈子,因为不会拍马屁,只能做到中层干部靠自己的技术专长吃饭。退休以后唯一的好处就是按事业单位退休,他也算是运气好,赶上了事业单位改制的末班车,退休金稍微高一些,但是也远远赶不上地方政府里面同级别的。而且这个退休金以后老龄化社会里面能不能有保障,还很难讲。
现在他最紧张的就是他的长辈的医疗,现在国家的公费医疗系统还能维持,但是看护费用非常高。因为这些年人力成本大幅提高,基本上如果长辈大病卧床不起,一个家庭很快就能被拖垮。这是我想他也许会觉得,早知道如今,早些年下海赚点钱算了。
3. 国家已经被房价绑架,理想主义者非常寒心
现在的社会就是少数人通过房地产轻而易举的获得了别人一辈子努力也没办法获得的财富,进入了食利阶级,而大多数很优秀的人必须非常努力的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现在的航天系统对于真正优秀的年轻人没有吸引力,核心在于这个社会由于房地产带来的货币大放水导致资产价格一路追高,同时社会生活成本大幅增加。10年以前,12万一年的薪水可以在一个二三线城市生活得很好,那时候地价也不贵,航天企业可以通过买地给职工盖福利房。然而十年以后房价翻了n倍,一切都不一样了。现在的生活成本非常高,12万的年薪不过是勉强维持,而航天系统的企业再也无力负担职工的福利住房。国家一年给整个航天系统的拨款不过20亿美元(参见下文),这点钱在一线城市买不了一栋楼。然而中国航天一直在追赶欧美,而且在很多关键领域超过了他们。航天人真的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可以观察一下当今中国社会,有很多非常可笑的事情。比如我们家附近的农民通过拆迁和所谓的棚改,很多都拿到了上千万的补偿款,他们并不劳动,而是自己拿钱盖了小楼以后租售给外地的打工者,同时再把这些钱拿去买房。他们当地主,平时就是收收房租,打打麻将。这些人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资产,并没有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同时,为了国家国防和航天事业献了自己一辈子的航天技术人员,往往也就勉强买得起一套房,生活比较拮据。而更年轻的航天人,因为住房贷款的压力和家庭支出的全面上涨,已经无法安心稳定的在航天院所里面工作,以至于有点能力的最后都跳了出去。
当年选择航天是报国雄心壮志,如今离开航天是因为被社会现实伤透了心。
归根到底,到底是哪里错了?是谁抛弃了工人阶级,抛弃了爱国理想主义者?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变成了投机主义者的天堂,被唯利是图的人掌控?为什么辛苦为国奉献的人到头来晚节不保,专营投机的人笑到最后?
有一个问题:如果在提交仲裁庭的材料中,为了取得有利于己方的仲裁结果,故意做出不实陈述,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9月27日深夜,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表回应,称:
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划重点:
“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
“夸大了。。。地位和作用。”
也就是说,官方承认了为达到仲裁目的故意提交不实材料的事实。
--
在我国法律中,非刑事案件的“伪证”存在法律盲区。《刑法》第305条和第306条关于伪证的罪名均限于刑事诉讼,而在民事诉讼或仲裁中并不适用。
唯一涉及民事诉讼的伪证相关罪名见于《刑法》307条中的“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然而,本事件中似乎并不涉及“暴力、威胁贿买”等情形,因此也不适用刑法307条。
--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立法缺憾。
如果为了一场仲裁的结果,就可以如此轻率地使用“灵魂人物”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样的词汇,宣称张小平的离开阻碍了我国载人登月的发展,并且将其盖上公司印章、用作提交给仲裁庭的材料,那么仲裁的结果又能剩下多少权威,这种争议解决机制的公信力,又能剩下多少?
最后,就算当时这么做了,而且这种做法在目前并不会受到什么法律上的惩罚,这篇9月27日的回应也让人不知如何说起 。如果张小平日后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进行民事诉讼,该回应中的表述,很可能构成不利于西航动力一方的“自认”。
真的,在发表公关回应时,和法务开个会,有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