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要是这么想肯定带不出像样的队伍来,我只能说你跟光武皇帝比起来差得太远。想当年高祖刘邦评定天下功臣,萧何排名第一,敢问萧何打下了哪里?在刘秀看来,邓禹就是他的萧何。
我在这里给你谈谈我对邓禹的认识吧:
论身世:南阳豪族子弟,曾经在长安从师学习,他与汉光武帝刘秀既是同乡也是同窗。
《后汉书 邓禹传》: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论性格:儒生风范,文质彬彬,但有时候自视甚高,固执异常。
政治站队判断力:
政治站队异常精准,识人主于潜渊。邓禹归家之后,反王莽势力风起云涌。后来王莽败亡,更始帝即位,豪杰们多举荐邓禹,邓禹都一一拒绝。后来听说刘秀被更始帝派往河北招降,邓禹毫不犹豫驱马北渡黄河,追刘秀到邺县。
那个时候的刘秀处境非常艰难,他的哥哥大司徒刘縯,被更始帝设计杀害。他本人则是没有一兵一卒,只是顶着个行大司马的名号去河北招降纳叛。此时见到邓禹来投,刘秀也是异常感动。并且故意跟邓禹开玩笑道:“我现在有任免官吏的特权,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愿做官。”刘秀说:“即便这样,想干什么呢?”邓禹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刘秀听罢大笑。
《后汉书 邓禹传》:
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
论政治战略水平:
邓禹是典型的战略型人才,他善于谋划政治战略全局。当邓禹在邺县一见面,就为刘秀分析天下形势,力劝刘秀脱离更始政权单干。邓禹进言说:“更始帝虽然定都关西,但天下下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安定,尤其是赤眉、青犊之流,势力还很强大。更始帝手下那些将领多是些渣渣,他们胸无大志只知道贪财夺利,图一时之快乐罢了。当今天下依然四方分崩离析,形势清楚可见。您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但是如果继续跟着更始政权混下去,那绝对不会有前途的。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汉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以明公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的。”刘秀听后非常高兴。毫无疑问,邓禹上面那一番话,已经在光武帝那里立下了首劝之功。当刘秀的事业遇到挫折的时候,邓禹也会及时出来鼓励刘秀,劝其不要灰心。可以说,在刘秀的心中邓禹绝对是其争夺天下的铁杆支持者。
《后汉书 邓禹传》:
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论语》曰:“邦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
论战场表现:
一、击败铜马军贼军,活捉了他们的大将。跟随刘秀追击铜马军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
二、公元25年(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山西省南部地区)。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
三、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
四、更始将领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初战,邓禹失利,天黑后双方停战。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更始军人数虽多,但势不强。第二天利用更始军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第三天清晨,敌军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待敌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敌军,遂定河东。
五、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
六、邓禹与赤眉军战于长安,败走,到了高陵,军士饥饿,都吃枣菜度日。刘秀于是让邓禹回来,诏令说:“赤眉缺粮,自然会向东而来,我只要折断策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败。不是诸将值得忧虑的,不要再妄动进兵。”邓禹以受任而功不成为惭愧,几次驱饥饿之兵去征战,常不利。
七、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邓禹率部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县西),坚壁自守。
纵观邓禹的军旅生涯,胜败皆有,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谈不上十分优秀。因为他不善于打关键仗,也打不了硬仗。他在军事上最大的缺陷是其军事素养不够成熟,面对赤眉军他一败再败。到了最后他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公然违抗刘秀的命令,更不考虑客观条件和冯异的正确建议,一意孤行。最终酿成全军总崩溃,让刘秀集团在军事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邓禹在军事上不是一个合格的方面统帅。
论仕途爵位:杂号将军——前将军,行王事——大司徒、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时年二十四岁)——更封梁侯,食四县——梁侯,拜右将军——封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太傅。
就邓禹的仕途爵位而言,真是印证了那句话:“选择远大于努力”。邓禹自从河北从龙之后,其仕途一帆风顺,哪怕他曾经在前线抗命不遵酿成大败,但是光武皇帝感念于他当初的雪中送炭、不离不弃,最终并未真正责罚他。天下大定之后其地位更是日渐升隆,荣显两代朝堂。
论生活作风:儒生底色,斯文有礼,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已经平定,常常想疏远名势。有子女十三人,让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
论后世影响: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但是东汉中前期的人物都不怎么出名,要不是特意去翻看史书估计没多少人知道邓禹是谁,所以在后世影响这一点上没啥好论的。
有时候我不得不想,网上有些都是一群什么人。自身都是什么水平,以至于动不动说这个水,那个菜比。
云台二十八将是功臣表,不是军事能力排列表。
功臣即有功之臣,邓禹综合功劳当得起云台之首。
定策之功
22岁单枪匹马杖策追随刘秀,为刘秀陈天下之计。
【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
河北对策,一鸣惊人。范晔赞曰:明启帝略。
河东之战
24岁三战定河东,以军功拜大司徒,而后世邓禹能坐稳武庙,凭借的正是河东之战,此战入选历代兵家典籍。24岁的开国宰相,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传奇。范晔赞曰:肇定秦都。
大抵是因为西征大败所以一向受某些网友鄙视。历史上也有人因此说他不善用兵,比如王夫之。但替邓禹辩解的也有,比如苏辙。而认为邓禹此战虽败但瑕不掩瑜,并未折损他名将的身份。比如有人说至于“野战之事,非禹所长,虽有败衄,不足为累”。
邓禹军事能力上限高,下限也低,西征大败只剩二十四骑还,的确败相难看。此后再也不见从前的辉煌。邓禹是那种平时冷静,逆境却很莽的,也可能是年轻冲动,这些都导致了他西征大败。(冯、宗二人的反叛也有关系)。
只能说邓禹出道即巅峰,辉煌落幕的早。军事水平的确一般,但也算名将,只是算不上一流而已。
举荐人才之功
邓禹最著名的就是识人之明,吴汉、寇恂、贾复都是邓禹给刘秀举荐的。他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主动上交兵权之功
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
可能有人要说上交兵权算什么功,我个人认为这是功劳一件。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序其实都没问题,唯独贾复排第三,没那么合理。贾复既没有方面之功,也不像邓禹那样有定策之功。他经常都是从战,主冲锋。而贾复居然能越过耿弇等人位居第三,有可能是因为他和邓禹带头上交兵权,有助于刘秀集权。当然刘秀曾经说过“贾复之功,我自知之。”可能贾复有什么别的大功劳吧。
辅佐明帝之功
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刘秀死前,再次起用邓禹为宰相,这违背了刘秀进文吏,退功臣的规则。明帝登基之初的风云变幻,看看后来的诸侯王一直没停止造反,就知道情况多复杂,何况还有个废太子存在呢。所以刘秀托孤给邓禹,让他这个元勋镇场。
所以邓禹的功劳怎么就不配云台之首了呢?
冯异、耿弇、岑彭、吴汉等人的军事能力的确在邓禹之上。可冯异、岑彭统一前都去世了,耿弇后面也是远离政治中心。邓禹没有他们的军事能力,他们也没有邓禹的定策之功,辅佐之功。
云台二十八是按照综合功劳来,怎么不公平了?
那以军事能力排就公平了吗?
况且,邓禹这种叫最水,打脸多少古人啊。
历史上有个很知名的典故,叫邓禹笑人。
邓禹笑人
《南齐书 王融传》载:南朝齐王融年轻时自恃才高,急于做到公卿,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按,东汉邓禹辅佐汉光帝得天下,二十四岁即封酂侯,官拜大司徒。后因以“邓禹笑人”为慨叹功名迟暮之典。
所以邓禹笑人就成了后世感叹自己功名迟暮的典故,引发后世之叹。
【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辛弃疾】
【愧我年华同邓禹,飘零书剑未封侯。——李鸿章】
【寂寂岂惟惭邓禹,厌厌更觉类曹蜍。——陆游】
【邓禹有灵应笑拙,周公无梦固知衰——陆游】
【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陈亮】
【奈邓禹、笑人寂寂,中流空击江楫。——李慈铭】
【邓禹莫相笑,阮籍正逍遥。 ——曹贞吉】
【笑人愧邓禹,抵掌随臧宫——胡仲弓】
【邓禹缘谁笑,冯唐每自怜。——苏葵】
【喧寂不相谋,笑人从邓禹。——戴栩】
【终恐邓禹笑,三十未封侯。——刘弇】
【行年四十未成名,邓禹睨人笑不止。——曹寿铭】
【吾衰久寂寂,笑人忧邓禹。—— 葛胜仲】
【俗士难与言,寂寂笑邓禹。——汤右曾】
【叹成名邓禹,笑人寂寂,言愁卫玠,对此茫茫。——周星誉】
【甘罗既相邓禹侯,笑余四十徒腐朽!——洪繻】
【白头浪说关中事,邓禹当年已笑人——韩元吉】
【但见刘班误车子,何曾邓禹笑王融。——陈造】
【生逢邓禹应相笑,老学南阳只漫吟。——岳正】
【蹉跎颜驷不敢陈,寂寂邓禹行笑人。——王世贞】
【冯唐未老犹能对,邓禹笑人何足云。——吴麟瑞】
【鲍牙已死无知己,邓禹如生果笑人。——黎景义】
【丈夫早岁轻名宦,邓禹无为苦笑人。——吴伟业】
【为尔寂寂邓禹笑人,颜色憔悴自冬徂春——魏裔介】
【不烦邓禹还相笑,遥指归鸿向紫冥——吴绮】
【邓禹莫相笑,阮籍正逍遥。——曹贞吉】
【风流年少王宁朔,邓禹依然欲笑人——田雯】
【中心不羡黑头公,贫贱何妨邓禹笑。——郁植】
【余方墨守余幽忧,寂寂徒令笑邓禹——王式丹】
【读书击剑两无成,邓禹笑人终寂寂。——查慎行】
【岁月堂堂,声华寂寂,邓禹年来解笑人。——史承谦】
【自分生涯寂寞,笑人邓禹休过。——刘琬怀】
【意气宁甘邓禹笑,琴歌不为雍门悲。——王闿运】
类似以上这种诗还有很多,我也没见古人嘲讽邓禹水货,反而都很敬仰他。
邓禹24岁封侯拜相,出将入相,请问张嘴邓禹水货,闭嘴邓禹菜比的人,24 岁在干嘛?
当然现代一些人只会盯着战争,所以邓禹大败了一次就抹杀所有的功劳,对吗?
请问,这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