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下回答,大部分答主都是在臆想,只有少数回答靠谱。
我来讲一个我曾经认识的俄罗斯富豪的发家史吧,而且此人已于20年前移民国外,带着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隐居他乡。
1999年的时候,我练了一段网球,我的网球教练给我讲了一个他学员的故事。
我们就叫此人彼得吧。
这不是彼得本人照片,只是网上找的和他气质比较像的一个人。
当年见到他时,彼得40岁不到,人长的很文弱,并不像大部分人心中强壮的俄罗斯人,大约185,一头亚麻色的头发,戴个眼镜,对谁都很客气,像大学教授更多于像一位富豪。
彼得在苏联解体前在莫斯科,是一位低级官员,但是权利不小,负责各加盟国以及俄罗斯各地区钢铁和木材以及相关资源调动的批文拟定并递交领导审批。
彼得借机在88-91年通过帮领导倒卖批文赚了第一桶金,苏联解体前夕,又通过行贿砸钱的手段买下了莫斯科中心区域几栋楼,解体时他已手握大量不动产,并且通过国家银行以国家牌价换到了大量美元等外汇,当然也是通过行贿手段换的,那会普通人在国家银行可换不到外汇。
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大量发行私有化证劵,初衷是让老百姓用私有化证劵购买工厂等国有资产的股权,成为国有资产股东。
但普通只经历过计划经济的老百姓哪管私有化证劵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如何将私有化证劵变成股份,拿着这玩意当废纸,还要饿着肚子,可怜的工资在通货膨胀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恨不得把家当都卖了换点面包和牛奶给家人。
这时出现了很多有门路的投机分子,在街头开着卡车载满生活必需品换大家手里的私有化证劵,彼得也是其中一员,派出了数十辆满载的卡车载满生活必需品,主要是食物还有伏特加酒,都是用硬挺的绿色美钞通过行贿国营食品厂以及酒厂领导,用已经形同废纸的卢布买过来的。
早期一张面值一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劵还能换几公斤香肠面包、几升牛奶和两瓶伏特加酒,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兑换,私有化证劵也愈发不值钱,后期物品被换得差不多了,奸商只给出一张私有化证劵一瓶伏特加的兑换价格,仍然有人络绎不绝前去兑换,直到彼得们再也没有物资和大家交换,愤怒的人们将换不出去的私有化证劵付之一炬或者撕成碎片,哭泣着回家安慰饥饿的妻儿,再从家中找点什么可以变卖,换点糊口的吃食。
而彼得借机再次美元开道,用换来的大量私有化证劵私有化了几家大型工厂,摇身一变变成了拥有多家工厂的实业家。
早些时候,彼得还用手段低价收购了大量买汽车的票儿,那时候,苏联计划经济下买车不是只要钱,还要票儿,普通百姓苏联末期需要等上几年才能托关系领到一张买车的票,然后才能买到车。
彼得用收来的票儿再次用美元行贿,用以成废纸的卢布买到了上千辆拉达和伏尔加轿车。
彼得就用这些手段在解体前的两三年到解体后的几个月成为在莫斯科拥有几栋楼、在俄罗斯各地拥有多家大型工厂并拥有上千辆汽车以及大量资本的新富豪,这类人在当年被称为新俄罗斯人,是暴发户的代名词,也是那个年代在大部分俄罗斯人一贫如洗时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的一帮人。
这些暴发户富豪有好下场的不多,几年后有被黑社会绑架撕票的、有投资失败的,活得久的有到了普京时代被清算被抓的,但彼得属于极聪明那一类,带着大部分财富移民他乡。
彼得在九十年代初暴富后将资产分散转移,在叶利钦时代将不动产和工厂分拆重组、换取了新兴能源公司的股权,并在海外购置资产,那些买过来的车也早用市场价卖出去,变成了国外的资产与股票。
2000年普京刚上台不久,彼得得到政府内部消息,不敢在俄罗斯久留。这时他已将大部分再次增值的资产转移至国外,将部分在俄罗斯短期无法处理的资产转移到亲戚名下,自己办了移民,先一步逃离俄罗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普京整顿寡头时,铁拳完全没有落在彼得头上。
今天的彼得应该年过六旬了,2000年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他现在应该在欧美或者某个太平洋岛国拥着巨额财富度过余生吧。
2021.11.22 于 莫斯科
搞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图纸。
卖给中国。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