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的像是《安尼亚拉号》,英文名 Aniara,由来自瑞典和丹麦的团队制作,预算约合 1400 万人民币元,2018 年上映。
电影的原作是瑞典文学家哈里·马丁森在 1953 到 1956 年写的诗集《Aniara: An Epic Science Fiction Poem》。这部作品曾被改编为 1960 年的电视片、一些歌剧和戏剧,2018 年的这部电影是它首次登上银幕。
注意:以下剧透。
安尼亚拉号是一条核动力宇宙飞船,用于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森林火灾横行的、不再适合人们居住的地球将人口运送到勉强可以居住的火星。安尼亚拉号可载 8000 名乘客,巡航速度为 64 千米每秒,预定在 23 天多一点之后抵达火星。船上有制造氧气和食物的藻类农场,还有可以根据人们的记忆营造完全沉浸式的旧地球美景虚拟现实的人工智能“MIMA”[1],该系统曾用于第一批火星定居者,现在爱好者寥寥。
旅途的第一周,飞船出了事故,核反应堆一度接近熔毁。船长称,为了躲避太空垃圾的撞击,飞船偏离了航线,但还是有一颗螺丝钉[2]打穿船体、造成动力装置起火,他们不得不排空所有燃料。这造成安尼亚拉号无法自由改变航向。船长宣称等待至多 2 年就可以利用其他行星的引力让飞船转向。
人们在短暂的失望与愤怒后不得不接受“至多 2 年”的说法。船上利用“MIMA”的人数大增。但“2 年”并不是实情,船上的天文学家称没有任何天体能让安尼亚拉号利用来转向,飞船的领航员一定知道此事。船长称一旦乘客们适应了藻类食物就告诉他们实情。
于是,乘客们或早或晚地知道了自己永远也到不了火星。人们更加依赖“MIMA”缓解幽闭恐惧症和惊恐情绪。
在旅途的第 3 年,许多人依靠舞蹈和性行为取乐。人们扩大了藻类种植,在飞船上使用“点数”作为货币。导演让天文学家点评了人们所做的一切并无意义,然后表现被人们过度使用的“MIMA”出现问题,人们带给它太多关于地球上的可怕灾难的记忆,导致它让人看到可怕的情景、播放抽象的诗句,然后自爆[3]。
在旅途的第 4 年,船上出现了邪教。一个月间有 48 人自杀。由于人手不足,“囚犯”被分配了工作任务。教派举行群交仪式,希望能在飞船上生育后代。
在旅途的第 5 年,人们发现一个不明物体正在靠近飞船[4],长约 100 米、宽约 2 米,估计在 14 个月后抵达。人们以为那是地球方面送来的高速探测器,该体积足以搭载让飞船转向所需的燃料罐,这让人们喜出望外、热烈庆祝。
在旅途的第 6 年,不明物体抵达飞船。大概是因为拍摄资金的限制,该物体的外观缺乏高级感,但人们还是搞不清它由什么元素组成,只能知道它不是救援物资。天文学家称飞船是石棺、不明物体与人类毫无关系。船长打死了“宣扬恐惧”的天文学家。不久,飞船穿过一片五毛特效的星云,产生的弓形激波引起大规模事故,死伤惨重。尽管建造了在飞船两侧的太空中播放旧地球的影像来遮挡黑暗太空的光幕[5],飞船上的自杀事件并未停止。
第 10 年,人们在飞船上举行了惨淡的“周年庆”。飞船的藻类农场设备在漏水,水管流出的水也是铁锈色的,这既表示飞船的设备老化,又暗示飞船上的社会在走向崩溃。现实中你也很难期待为了在太阳系运输乘客设计的飞船在长期得不到港口支持的情况下自持几十年。
在旅途的第 24 年,飞船一片黑暗,光幕早已熄灭,全船外部没有灯光。最后几位残存的人已经瞎了,盘腿坐在满是灰尘的“MIMA”房间里喃喃祈祷。
影片最后,经过 5981407 年的航行,安尼亚拉号带着化为尘土的人们靠近了虚构的天琴座恒星 GM-54 附近的一颗行星,可以看出该行星似乎拥有地球风格的光合生物。船内已经是失重状态。
如果安尼亚拉号坠落在这个行星上,那么船上休眠的微生物有概率发展成大量的碳基生物。当然,那和地球生物圈或船上曾经有的生命形式关系不大。
电影的诸多表现存在科学问题:
当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为了氛围,你可以暂时忽略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乘客们“虚假的希望”,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